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标准课件1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精品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精品课件

只涉 及其 部分 对象
不完全归纳推理
该推理具有的特点: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小试牛刀:火鸡错在哪里
一个农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鸡,带回家喂食饲养。火鸡畏畏缩缩地想:“这 个人为什么会给我好吃的?嗯,肯定有阴谋。”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每天一日 三餐准时给它送饭。火鸡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见人心,这是个好人!”几个 月过去了,圣诞节前一天,农夫将火鸡放进微波炉烤了。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 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不完全归纳推理:
(4)意义: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②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 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 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类似问题:产品合格检查;犯罪心理特点的研究;鸟类生活 习性的研究等等,均可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方式
可通过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 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 ,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2、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 归纳推理。 (2)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 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 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 或然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 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和认同;通过实际 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 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议题
总议题: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01 归纳推理的含义 02 归纳推理的方法
01归纳推理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的时候,主人给它喂食。但作 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这只火鸡并没有马上得出结论。它一直在观察不同的情况, 比如,晴天、下雨天、星期一到星期日……主人都准时在上午9点钟来给它喂食。等 到它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材料时,它的归纳主义良心才使它最终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 论:“主人每天上午9点钟来给我喂食。”但是,在圣诞节的上午9点钟,主人没有来 给它喂食,而是来把它杀了。归纳主义者火鸡辛辛苦苦通过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被无 情地推翻了。
知识梳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 (2)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 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特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个大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个小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成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未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一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多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思考:人们是如何从格林斯潘的表情举止上得出结论的?如何保证这种推理 的正确性?
议题提示
议题问题:人们是如何从格林斯潘的表情举止上得出结论的?如何保证这种推理的 正确性?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ppt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ppt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3)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 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知识拓展】共变法的示例:热胀冷缩的规律就是运用共变法得出 的结论。人们发现,一般物质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 高,体积越大,于是得出了上述结论。
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提示: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
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
遗漏。
某校教导处调查了近3年本校(系省级示范高中)高中生参加省级 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发现所有学生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进而得出结
论: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全部可以通过省级学业水平考试。这个结论
【判断】
(1)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提示:“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
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
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
探究:“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种推理属于什么 样的形式?它又分为哪几类?
提示:归纳推理。它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 __一__般__性__的结论。 【提醒】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 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原 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2.归纳推理的种类 分为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 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 ___全__部__对__象___,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共26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共26张ppt)

1 归纳推理的含义
不完全归纳推理
4.不完全归纳推理: (1)依据: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 (2)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 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特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 到发红。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第二单元 单元结构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
关于概念
准 含义 确 把 内涵与外延 握 方法:定义、划分
第五课
关于判断 正 含义和基本特征 确 运 语言表达方式 用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第六、七课
关于推理 有 推理 效 进 演绎推理 行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1 生活中的逻辑学
正确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
天气谚语又称农 谚,是以成语或歌 谣形式在民间流传 的有关天气变化的 俗语。天气谚语基 本上是农业社会的 产物,口述与笔记 的历史充满韵文、 轶事与谚语来指示 明日天气是天朗气 清还是风雨飘移。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1 归纳推理的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
3.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 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2)特征: 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
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一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一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

[应用体验]
【例2】(2022·河北廊坊期末)某些地方甲状腺病高发。医疗队去了几个病
区,发现不同病区虽然情况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居民的食物和水
中缺碘。他们又去了甲状腺病不流行的地区,发现该地居民的食物和水中
不缺碘。根据这些调查,医疗队认为缺碘是甲状腺病的病因,于是推动病区
居民补充碘,之后这些地区甲状腺病发病率逐渐降低。材料体现的推理方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
结论的可 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形式正确,完全 归纳推理的前提必然推出真的结论, 是必然推理
是或然推理,即便前提 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
联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 般性程度较大
只有明确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联系与不
结论
前提与结 论的联系 程度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 的联系,只要前提真实,形 式正确,就必然推出真实 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 之外,一般来说,都只具有或然的联 系,也就是根据某些个别性认识,推 出的一般性结论未必是真实的
关系 联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知
解析 用“3个苹果”印证整箱苹果是甜的,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A、B、D三 项排除,选C项。
议题二 如何正确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
[情境探究] 情境 《洗冤集录》中记载有因借钱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子:检官探明 了借钱人的住处,便命令该地居民全部将镰刀交出,一一摆放在地上,当时 正值酷暑季节,其中的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检官断定这把镰刀的主人就是 罪犯。 探究(1)这位检官断案运用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同样是镰刀都未作处理放在地上,只有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此镰刀 有血腥味,故招来苍蝇,而其他镰刀没有此种情况,可见这位检官断案使用 的是求异法。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提示: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
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
遗漏。
某校教导处调查了近3年本校(系省级示范高中)高中生参加省级 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发现所有学生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进而得出结
论: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全部可以通过省级学业水平考试。这个结论
的场合②,叫作反面场合。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正面场合)
A、B、C
a
②(反面场合)
×、B、C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2)典型特征:同中求异。在正反面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
其他情况都相同。
3.共变法 (1)形式结构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A1、B、C
a1

A2、B、C
a2
【判断】
(1)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提示:“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
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
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
(2)要点 ①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 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___保__真___关系,它不属于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
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不完 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 ___或__然___的。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 必然的联系,只要前 提真实,形式正确,就 必然推出真实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 理之外,一般来说,都只具有或然 的联系,也就是根据某些个别性 知识,推出的一般性结论未必是 真实的
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
联系
由个别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 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
思维 过程 区 别 结论所断 定的知 识范围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 性知识推出个别性 结论
推出了新的判断,但 没有超出前提所包 含的知识范围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 一般性结论
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加以概 括所推出的一般性认识的新判 断,超出了前提所包含的知识 范围
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 别
前提与结 论的联系 程度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 部分 对象 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 全部对象 具有 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意义: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 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 之间的联系是 或然 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 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 这种推理的 可靠程度 。
忙跑去向师父报告。结果跑到一看,师弟已经在师父那里了。 师父见两个徒弟都到了,说:“二徒弟先到的,先回答问题吧!” 二徒弟答道:“我剥了几粒花生,就知道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 衣包着。”大徒弟这时恍然大悟,说:“还是师弟比我聪明!”大 徒弟为什么说师弟比自己聪明呢?
答案:二徒弟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在一簸箕花生中只 剥了一小部分花生就得出同样的结论,既节省时间又少花费 力气,效率要比大徒弟高得多。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优秀课件1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优秀课件1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1.把握正确演绎推理的条件是( ) ①前提真实 ②推理结构正确 ③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 的推理 ④推理结构可以不正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③是演绎推理的内涵;④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A项。
-21-
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总之,要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既不能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也不能 仅靠形式逻辑的知识,还需要有实践和其他方面的知识。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 理概述 》优秀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17-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 理概述 》优秀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9-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 理概述 》优秀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如果他们都说了真话,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这一结论是如何 得出的? 提示:奇思喜欢航模,所以在航模组;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在电脑组; 淘气不是电脑组的,那就一定是在足球组。这一结论是通过推理得 出的。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 理概述 》优秀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10-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推理与演绎推 理概述 》优秀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联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 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只有明确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联系与
-3-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 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 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 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 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其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具体方 全归纳推理的原因。
法。
4.一个重点把握:重点把握不完
全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
-2-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定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 归纳推理。 2.分类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 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 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 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
-8-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考察对象 的范围 结论与前 区 提的关系 别 结论的可 靠性
完全归纳推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6-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情境导引 一个农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鸡,带回家喂食饲养。火鸡畏畏缩缩地 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我好吃的,嗯,肯定有阴谋。”一个月过去了, 农夫每天一日三餐准时给它送饭。火鸡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见 人心,这是个好人!”几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前一天,农夫将火鸡放进 微波炉烤了。 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只火鸡错在哪里。
-4-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思考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是否就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提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 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5-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列结论能否借助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1)天下乌鸦一般黑。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类型,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1)“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不能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的结论可以 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Leabharlann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核心概念:归纳推理的含
1.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义。
2.对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 2.一个基本区分:完全归纳推理
纳推理作出全面比较。
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分。
3.掌握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尤 3.一个深入理解:深入理解不完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 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 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 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何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 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不完全归纳推理
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考察的则是某类事
对象
物的部分对象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范围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形式 正确,完全归纳推理的前 提必然推出真的结论,是 必然性推理
是或然性推理,即便 前提都为真,结论也 未必真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7-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提示:这只可怜的火鸡是归纳推理的牺牲品。归纳推理可以用一个 数学公式解释。比如1、2、3、4、( ),让你猜括号里的数字是 什么。我们都会猜是5,因为根据前面1234的排列规律,所以推出的 答案自然是5。这个5就是归纳推理的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 事情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根据前面规律推出来的。就像例子中的火 鸡,用归纳推理,它应该是每天享受着免费的三餐安养晚年,现实却 被做成了圣诞大餐。所以说,火鸡是归纳推理的牺牲品。
结论 不同,才能在科学研究、说明问题或论证思想时正确运 用它们;而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不同的归纳推理形式,取
长补短,互相辅助,也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10-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