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概述共30页
国内外实验动物 卢胜明

在亚洲,日本实验动物发展处于领先位置 日本“国家生物资源项目(NBRP)”
¾ 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提出; ¾ 目的: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生物资源进行收集、保存,通过资源开发、基因组分
析等技术提高附加值,强化信息中心功能、提供广泛的生物资源信息,全面推进生 命科学发展。 ¾ 第1期(2002-2006)、第2期(2007-1011),目前为第3期(2012-2016) ¾ 实施体制:
用户的认可。
美国The Jackson Laboratories
¾ 成立于1929年,独立的非赢利研究机构; ¾ 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小鼠资源库:JAX®Mice超过10,000多个。每年提供数
百万只,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可谓助益非凡; ¾ JAX®Mice被誉为全球实验小鼠黄金标准; ¾ 每年增加上百种新的关于癌症,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
¾ 美国法律:《动物福利法》、《濒危物种保护法》、《食品安全法》、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与使用指南》、《人道主义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的 公共卫生服务方针》;
¾ 欧洲:《欧洲实验和科研用动物保护公约》、《动物福利法》; ¾ 日本:《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
《动物实验的准则》 《实验动物饲养及保育基本准则》
(二)我国实验动物管理体系
(二)我国实验动物发展简史
¾1982年,第一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¾1984年,成立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¾1985年,第二届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实验动物法规,有力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
¾1987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 ¾1988年,加入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 ¾2011年,科技部成立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
水平。
实验动物学科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实验动物学科的现状与发展建议一、引言实验动物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实验动物学科的现状(一)实验动物的种类不断丰富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等。
同时,一些新型的实验动物模型,如基因编辑动物、免疫缺陷动物等也在不断涌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得到加强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
这包括对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学质量、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控制。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
(三)实验动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实验动物在医学、药学、生物学、农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被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等;在药学研究中,实验动物被用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在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被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等;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被用于畜禽疫病的防治研究等。
(四)实验动物的福利受到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实验动物的福利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保障实验动物的基本权益,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人道的实验操作。
三、实验动物学科面临的问题(一)实验动物资源的不足虽然实验动物的种类不断丰富,但一些特殊品种和品系的实验动物仍然供应不足,无法满足科研的需求。
(二)实验动物质量的参差不齐尽管质量控制得到加强,但仍存在部分实验动物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虽然减少、优化和替代实验动物的“3R 原则”已被广泛接受,但目前替代方法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无法完全替代实验动物在某些研究中的作用。
实验动物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对实验动物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 环境污染风险。
绿色环保理念在设施运行中体现
节能减排措施
采用节能型建筑设计和设 备选型,加强能源管理和 资源回收利用,降低设施 运行能耗和排放。
环境友好型材料
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和实 验动物饲养用品,减少设 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环 境的影响。
定义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生 物学特性、繁殖与育种、饲养管 理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
特点
实验动物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 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涉及生物学 、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
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种类
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猫、猴 等。
应用领域
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生物 学、农学、轻工、环保等领域的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微生物组调控技术
通过调控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组,模拟人类疾病状态下的肠 道微生态失衡,以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常见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1 2 3
肿瘤疾病模型
利用小鼠等实验动物建立肿瘤模型,研究肿瘤的 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机制,为肿瘤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
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 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和潜在治疗靶点。
替代、减少和精细化原则推广
替代原则
倡导使用非动物实验方法替代动物实验,如利用细胞培养、计算机 模拟等技术进行研究。
减少原则
在无法替代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通过优 化实验设计和提高实验效率来降低实验动物的使用量。
精细化原则
关注实验动物的生存质量,通过改进实验技术、提高实验动物饲养管 理水平等措施,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伤害。
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近交系与封闭群动物的培育与应用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与SPF动物广泛应用 实验动物商品化 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异种移植器官供体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
实验动物学发展里程碑事件
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培育出首个近交系 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 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 饲养无菌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 验动物科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此后,基因修饰 技术在实验动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09年,在比尔盖茨基金会支持下,邓宏魁博士团 队等成功制作人源化小鼠模型。
veterinary medical your
care
physical plant(设施设备条件)
2003 Animal Usage AAALAC Accredited Programs
29,449,685 Mice
84,395
NonHuman Primates
232,244
Hamsters
近交系小鼠培育与应用已经100多年了
科学家们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能瞒足需要
截至上世纪80年代可用的模型动物仅有数百种
基因修饰技术广泛应用
目前国际上近交系和基因修饰品系已有3万多种 (IMSR2015统计数据)
实现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控制60多年了
SPF动物广泛应用
VAF概念
Woodchucks
Ideal model for assessing therapies for hepatitis B (carriers of 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国内实验动物发展现状

国内实验动物发展现状
实验动物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实验动物在国内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国内的实验动物供应逐渐得到保障。
随着国内实验动物供应厂商的增加,实验动物的品种和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增加。
目前,国内可以供应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多种实验动物,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次,实验动物的品质得到了提高。
国内的实验动物繁育过程中,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对基因纯化、遗传背景等方面的要求。
一些国内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开始引进国外高品质种系,确保实验动物的品质和可靠性。
同时,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使得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提升。
此外,实验动物的利用也更加规范化。
近年来,国内的实验动物使用相关法规和伦理规定逐渐完善,对实验动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符合一定的伦理和法规要求,确保实验动物的权益得到保障。
这也使得国内的实验动物研究更加科学、规范。
总体来说,国内实验动物的发展现状可圈可点。
随着科研环境和法规的不断改进,相信国内的实验动物事业将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介

• 1987年成立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编辑出版实验动物学专业杂志,不断 加强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
•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详 细规定了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微生物学监控,饲养环境控制标准,营养 标准等,这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基本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体 系。
(3)实验动物资源体系建设 我国常规实验动物种源主要引自国外,由大学、研究机构、企业
进行专业化生产供应,基本满足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在科研、教学、药 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等方面的需要。根据我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体 目标,“九五”和“十五”期间,科技部对我国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发 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建设,目前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 地建立或以项目的方式支持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上海分中 心、国家实验小型猪种质资源中心、国家实验兔、猴、犬、禽等种源基 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根据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需求,继续利用 好从国外引进的实验动物资源并不断引进新的实验动物种系,加强实验 动物遗传资源库整合和共享,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不 同方式,不断扩大资源种类。
实验动物行业年度总结

实验动物行业年度总结引言实验动物行业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对实验动物行业的最新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 市场规模及趋势实验动物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实验动物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驱动这一增长的因素包括科研活动的增加、药物研发的需求以及新兴领域的发展。
2. 技术进步实验动物行业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和研究人类疾病。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实验动物的基因改造研究,为疾病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微创手术、高分辨率成像等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
3. 质量管理与伦理道德实验动物行业一直备受关注的是质量管理和伦理道德问题。
各国和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和伦理准则来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许多实验动物实验室也加强了质量体系建设,引入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
同时,一些非侵入性技术的发展也减少了对动物的创伤,从而提高了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动物行业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
许多实验动物实验室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采取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研究机构也鼓励替代试验方法的研究,以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
一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实验动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5. 挑战与展望实验动物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伦理问题,尽管各国和地区有了相关法规和准则,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
其次是替代试验方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远未达到完全替代实验动物的程度。
最后是公众认可度的提升,需要我们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高他们对实验动物行业的理解和认可。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验动物行业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替代试验方法出现,为真正的无动物实验提供可能。
国内外实验动物发展现状2013课件

国 内 实 验 动 物 发 展 现 状
2、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水平有了较大提 高。 目前全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从业 人员共计15000余人,其中有大专学历 的占20%,有中专学历的占30%,有本 科学历的占5%,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2 %,其它占43%。
国 内 实 验 动 物 发 展 现 状
3、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备生产 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 除能生产基本的笼具以外,我 国生产的实验动物设备还包括一些 科技含量较高的实验动物设备,如 各种隔离器、层流柜、以及IVC系统 等,这些设备的生产有力的促进了 我国实验动物向标准化、产业化以 及动物实验的规范化。
国 外 实 验 动 物 发 展 现 状
各国实验动物研究的另一个动向是各种病理 模型动物的培育。现已培育成功许多种遗传突变 型的免疫缺陷动物。日本专门成立了“难病”疾 病模型研究组织。初步调查,有40多种“难病”, 每种“难病”都设有专门的疾病模型研究小组。 以小鼠为例,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有893个,已 育成与人类疾病类似的病理模型417种。美国三个 兽医学院(康奈尔、宾州、俄亥俄州)中,都在 进行这方面研究。美国宾州大学兽医学院,已筛 选出加拿大纽芬兰犬,能够发生与人类先天性心 脏病几乎一样的心脏病,并采用病理组织学,细 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研究。 为了清楚地知道基因突变的奥妙,他们正在探索 直接测定DNA的技术。同时,这个大学的代谢研究 室还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筛选出具有先天性碳水化 合物失调的猫,以及氨基酸代谢机能失调的家犬。 它们与许多儿童的代谢性疾病相似。美国卫生署 为此拨给他们专款作为研究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