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普通混凝土设计说明书
C35桩基配合比说明书40%粉、外加剂012

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号:JN1-HPB2010-012一、设计要求1、砼设计标准为C35;2、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3、适用于化学侵蚀H1水下灌注桩基;4、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温度在20±2℃,相对湿度≥95%;按规范要求,试件试配强度以标准养护56天强度为准。
二、依据规范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施工规范》 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9]152号《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GB50204-200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性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三、原材料技术标准1、粗骨料采用当地沁水河生产的卵碎石,规格为5~16mm(小石子)、16~31.5mm(大石子)两种,试验确定掺配比例分别为25%、75%。
其技术指标经试验结果如下:2、细骨料采用高平市沟村人工机制砂与河北省沙河细砂掺配,掺配比例分别为60%、40%。
其技术指标经试验结果如下:3、水泥采用河南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愚公”牌P.O42.5水泥,其技术指标经试验结果如下:水泥质量技术指标4、粉煤灰采用山西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Ⅰ级粉煤灰,技术指标符合Ⅰ级,掺量为胶凝材料的40%。
5、水:洁净水6、外加剂采用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HT-HP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0%,减水率为27.1%。
四、设计步骤(1)确定配制强度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f cu,0≥f cu,k+1.645σ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设计规范要求,σ取5.0MPa,则f cu,0=35+1.645×5=43.2MPa,按水下混凝土设计要求配制强度提高10%~20%,根据现场集中拌和站能力,设计时我们考虑提高10%,故配制强度为47.5MPa.(2)确定水胶比w/c=a a﹡f ce/(f cu,0 +a a *a b﹡f ce)=0.48*42.5*1.13/(47.5+0.48*0.33*42.5*1.13)=0.42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化学侵蚀环境为H1,按规范要求最大水胶比为0.45,最小胶凝材料为300kg/m3,根据外加剂减水率和确保混凝土和易性及满足强度要求取水胶比为0.36。
C3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说明

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43.2 Mpa
计算水灰比(W/C)= 0.50
选定单位用水量= 183 Kg/m³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366Kg/m³
选定砂率= 0.34
计算单位细集料用量= 645 Kg/m³计算单位粗集料用量= 1253 Kg/m³
初步配合比为:水泥366砂子645碎石1253水183减水剂2.75
2447
120
试配3
0.55
178
34
2.75
2447
140
试配号
水灰比
龄期(天)
强度(Mpa)
平均强度(Mpa)
28天强度(Mpa)
28天强度平均值(Mpa)
试配1
0.50
7
40.6
40.0
45.7
45.0
7
39.4
44.6
7
40.0
44.8
试配2
0.45
7
41.7
42.1
49.3
48.7
7
42.7
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外掺材料= 1 : 1.76 : 3.42:0.50 : 0.0075
1、验强度及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试配号
水灰比
水质量(Kg)
砂率(%)
外掺材料
(Kg)
外加剂(%)
实测
试配1
0.50
183
34
2.75
2447
130
试配2
0.45
188
33
2.75
49.0
7
42.0
48.1
试配3
0.55
7
31.9
普通_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计算初步配合比1)混凝土设计强度 (f cu.k )=Mpa 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mm粗骨料类型:砂:水泥强度等级Mpa2)选择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σ=MPa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cu.o)=f cu.o+1.645σ=Mpa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 ce =Mpa 水泥强度富余系数γc =回归系数 a a =a b =a a *fcefcu.o+a a *a b *f ce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kg/m 3计算水泥用量m co =kg/m 3选定砂率βs=假定混凝土湿表观密度m cp =kg/m 3计算单位砂用量m so =kg/m 3计算单位石用量m go =kg/m 3确定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石 =::水灰比 =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水泥混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混凝土拌和物L ,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kg 水=kg 砂=kg 石=kg2)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坍落度测定值为mm,粘聚性和保水性,施工和易性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保持不变,增加重新拌制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35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30.012.60.460.07=6.041.287.6II区中砂计算水灰比W/C=0.420.4242.5301042.544.9 1.00选定水灰比:2.9270良好满足11.370.421804290.327058924501252碎石3)提出基准配合比经过工作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 =::水灰比 =单位材料用量为:水泥=kg/m 3水=kg/m 3砂=kg/m 3石=kg/m 34)设计掺入外加剂%,外加剂的减水率β为%,计算单位用水量m wa =m w0(1-β)=kg/m3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a=kg/m 3计算单位砂用量msa=kg/m3计算单位石用量mga=kg/m 3按重新计算的各材料的单位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C35普通混凝土设计计算书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C35配合比计算书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TJ18标工地试验室二0一六年三月十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试验编号:TJ18-TPB-2016-006 一、设计目的根据龙怀高速公路TJ18合同段路基施工需要,设计C3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拟用于以下部位:盖板、墩柱、盖梁、耳背墙等。
二、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0-20025.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TJ18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三、设计要求设计强度等级C35设计坍落度为120-160mm四、原材料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的原材料与工程施工中所用材料相同。
1.粗集料试验粗集料为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惠发石场生产的10-20mm,10-16mm,5-10mm 规格的三种碎石,按10-20mm:10-16mm:5-10mm=40:40:20的比例掺配成5~20mm 连续级配碎石,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一(5-20mm):(表一)2.细集料试验细集料为广东省英德市白沙镇顺发砂场的中砂,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二:(表二)3.水泥试验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R水泥,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三:水泥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汇总表(表三)4.外加剂:广东强仕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缓凝JB-ZSC型。
5.水:广东省翁源县三华镇地下水。
五、设计计算:1.试配强度计算:取σ=5.0Mpa 试配强度=35+1.645σ=35+1.645×5=43.2Mpa2.水胶比W/B水泥富余系数取1.16,采用碎石查表aa =0.53 ab=0.20W/C =(αa* f ce)/( f cuo+αa*αb**f ce)=0.54取水胶比 0.41。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T F50-2011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13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20177、《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63-2006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9、《预拌混凝土》 GB 14902-201210、《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11、《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208-20141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 8074-20081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法》 GB/T 2419-20051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1115、《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16、《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1117、《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1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136-201419、《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18736-20172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 10-201121、《公路工程水泥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22、设计图纸二、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352、使用部位:通道盖板等3、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混凝土拟定塌落度130~190mm 。
三、材料选用1、水泥:选用滁海螺PO.42.5级硅酸盐水泥,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2、细骨料:选用鄱阳湖的砂,细度模数Mx=2.58为Ⅱ区中砂,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3、粗骨料:选用XX矿业采石场生产的碎石,采用4.75-9.5mm、9.5-19.0mm、16-31.5mm三种规格碎石,按质量比20%:50%:30%合成为5~31.5mm连续级配,压碎值为 19.2%,针片状含量为14.3%,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4、水:饮用水,通过外委检测符合混凝土施工用水要求;6、外加剂:XX公司生产的YD-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人量为1%,减水率为25%.四、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1、配制强度fcu.o:fcu.o=1.645δ+35=43.2(MPa)δ查表可知:δ=5.0MPa标准差σ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计算水胶比(W/B):回归系数(αa、αb)取值表①查表可知碎石的回归系数:αa=0.53 αb=0.20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γc)②水泥28天强度:fce=γc×fce.g=1.16×42.5=49.3(MPa)③胶凝材料28天强度(fb):fb=γfγs fce=49.3(MPa)④水胶比:αa × fbW/B= =0.44fcu.o+αa×αb×fb⑤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中6.8.3节要求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为0.55,满足该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我部实际施工需要现拟定选用W/B=0.36.3、选取用水量(m w0)塑性混凝土用水量(kg/m3)注:1、本表用水量第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
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C35抗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3、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二、工程要求: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2、坍落度:20-70mm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4、部位:收费广场面层、构造物之间小于50米下面层三、材料:1、水泥:华新水泥厂生产P.O42.5水泥2、细集料:崇阳河砂,细度模数3.213、粗集料:采用田心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26.5mm连续级配,4.75-9.5mm 占20%、9.5-16mm 占50%、16-26.5mm 占30%4、水:饮用水5、外加剂:荆州鑫城FDN-1缓凝高效减水剂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1、基准配合比(C40-B)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67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46采用W/C=0.40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
选择用砂率:砂的细度模数为3.21,对应的砂率为38%⑷、设计坍落度为20-70mm,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2-3、4.1.2-4,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56 Kg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90 Kg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外加剂:荆州鑫城FDN-1缓凝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8%~30%,掺量为0.6%,减水率为β=18%;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6 Kg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C/W)=390 Kg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即:390+Mg 0+Ms0+156=245038%=Ms0/(Ms0+Mg0)×100%解之得:Ms0=724Kg/m3Mg0=1181Kg/m3⑺、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390:724:1181:1561 :1.56:3.03:0.40外加剂,掺量为0.6%,水泥用量为476 Kg/m3,水灰比不变则: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390:724:1181:156:2.341 :1.56:3.03:0.40:0.006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⑴、水灰比:W1/C1=0.38⑵、砂率:βs1=38%⑶、用水量:Mw1=157Kg/m3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0 Kg/m3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即:410+Mg 1+Ms1+157=245038%=Ms1/(Ms1+Mg1)×100%解之得:Ms1=715Kg/m3Mg1=1167Kg/m3⑹、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410:715:1167:157:2.871:1.75:2.85:0.38:0.0073、调整配合比(C40-C):水灰比增加0.02,则:⑴、水灰比:W2/C2=0.42⑵、砂率:βs2=38%⑶、用水量:Mw2=155Kg/m3⑷、计算水泥用量:Mc2= Mw2/ w2/c2=371Kg/m3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即:371+Mg 2+Ms2+155=245038%=Ms2/(Ms1+Mg2)×100%解之得:Ms2=687Kg/m3Mg2=1120Kg/m3⑹、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371:731:1193:155:2.221:1.97:3.22:0.42:0.006根据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该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
C35混泥土配合比

C3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一、砼说明本C35砼为普通碎石砼,所处环境为温暖与水和空气接触;该配合比用于涵管;施工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
二、砼设计依据1.《蒙华铁路项目招标文件》2.《公路工程水泥与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0-2005)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三、砼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35Mpa,配制强度不低于43.3Mpa.2.坍落度要求:55-70mm.3.最大水胶比:0.554.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四、原材料情况1.水泥:采用“海螺”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批量1 t,具体性能指标如下:2.细集料:采用河沙(中沙),具体性能指标如下:1.2.级配3.粗集料:碎石采用临湘白云镇凡泰矿生产的碎石,具体指标如下:①5-19性能指标②级配如下:五、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ƒcu,o =ƒcu,k+1.645σ,其中ƒcu,k取30,σ取5则ƒcu,o=35+1.645×5=43.23(MPa)2 .确定水胶比,粗集料使用碎石,查表得αa =0.53, αb=0.20:W/B=αa f b=0.53×42.5*1.05= 0.49 f cu,o+αaαb43.23++0.53×0.20×42.5*1.05根据经验,结合原材料情况与施工工艺要求,水胶比取0.503.确定用水量要求砼坍落度:55-70mm碎石最大粒径20mm查表选取用水量mw=205kg/m3;经试拌用水量调整为205kg/m3时能满足最佳坍落度要求,故选定用水量为205kg/m3。
4.胶凝材料用量的确定:Mbo=mwo/(W/B)=205/0.5=410(kg/m3)5.确定砂率:碎石最大粒径20 mm,水胶比W/B=0.50查表取砂率βs=32-37%.设计坍落度为55-70 mm。
C35泵送体积法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2010;7.《铁路混凝土》 TB/T3275-2011;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2-2010;二.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1.使用部位:洞身拱墙、仰拱、盖板、帽檐、斜切式洞门、电缆槽及余长腔、洞口工程回填、预加固混凝土桩身、锚杆框架梁、箱体、出入口护墙墙身、出入口护墙基础、涵身、基础、边翼墙、帽石、边墙、窨井、挡土墙、锚固桩、约束桩、土钉墙、平台桩、桩板墙、框架梁、承台、桥台、墩身、台顶、台后挡板、托盘、顶帽、防撞墩、沟渠改移、施工防护棚架基础;2.设计强度等级:C35;3.设计坍落度:160mm~200mm;4.电通量<1200C;5. 环境作用等级:T2、H1、L16. 氯离子含量:≤0.10%;7. 碱含量:≤3.0kg/m3;8.三氧化硫含量:≤4.0%;9. 工地捣实方法:机械三.原材料1.水泥:云南易门县中瑞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密度3170kg/m3;2.粉煤灰:攀枝花市博盈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掺量33%;密度2300kg/m3;3.细骨料:土官镇石场;饱和面干密度2760kg/m3;4.粗骨料:凯飞石场5~31.5mm二级配碎石(掺配比例:5~16mm占60%,16~31.5mm占40%);饱和面干密度2760kg/m3;5.减水剂:山西华凯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聚羧酸减水剂(HK-1标准型),掺量1.6%;密度1058kg/m3, 固含量26.27%;6.拌和水:楚雄紫溪镇箐上村拌和用水;密度1000kg/m3;四.设计步骤1.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根据铁路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选取б为5.0MPa;fcu.o≥fcu.k+1.645σC35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如下:fcu.o≥fcu.k+1.645σ=(35+1.645×5.0)=43.2MPa2.确定水胶比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混凝土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B=(αa ×fb)/( fcu.o+αa×αb×fb)由于所采用石子品种为碎石,其中αa 取0.53;αb取0.20;fb=γf×γc×fce,g=0.75×1.16×42.5=37.0MPaC35混凝土水胶比为:W/B=(0.53×37.0)/(43.2+0.53×0.20×37.0)=0.42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相关参数要求及工程上所选水泥的性能、外加剂的性能进行耐久性校核并结合使用机制砂的特殊性确定水胶比为0.38;3.确定用水量查表可得用水量为205kg,由于混凝土采用的是粗砂,所以用水量减少10 kg,mw=205-10=195kg,考虑坍落度影响,则:m w= 195+(200-90)/20×5=222.5kg,减水剂减水率为27%,则掺减水剂后的用水量为m w=222.5×(1-0.27)=162kg经确定用水量为166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b=166/0.38=437kg5.计算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用量m f =437×0.33=144kg;mc=437-144=293kg;ma=437×0.016=6.99kg;依据减水剂固含量为26.27%,扣除其中水量5.2kg,最终得出用水量为161kg;6.选定砂率根据《铁路混凝土》表38混凝土砂率的要求并结合经验,选取砂率为50%7.计算浆体体积=mw /ρw+mc/ρc+mf/ρf+α=161/1000+293/3170+144/2300=0.32结果符合《铁路混凝土》表39不同等级混凝土最大浆体积≤0.32的要求;8.计算砂、石用量Vs,g =1-( mw/ρw+mc/ρc+mf/ρf+ma/ρg+α)=1-(161/1000+293/3170+144/2300+6.99/1058)=0.6774ms =Vs,gSmρs=0.6774×0.50×2760=935kgmg =Vs,g(1-Sm)ρg=0.6774×0.50×2760=935kg9.选定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水293: 144 : 935 : 935 : 6.99 : 161注:基准配合比减水剂含水5.2kg,实际每方单位用水量为166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要素
1.设计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3)<<铁路耐久性混凝土设计暂行规程>>铁建设[2005]157号;
(4)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铁建设[2007]140号文,铁建设{2007}159号文.
(6)<<设计施工图>>
2.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1) 设计强度等级C35;
(2) 56d电通量要求<1200C(环境作用于T2、H1);
(3)设计坍落度160~200mm;
(4)混凝土含气量≥2.0%;
(5)粉煤灰掺量≥27%;
3.配合比使用材料
(1)水泥:吉林长春亚泰水泥厂
(2)粉煤灰:吉林双辽绿洲粉煤灰综合利用厂
(3)机制砂:东辽河Ⅱ区中砂
(4)碎石:选用黄岭子碎石,采用二级配,分别为:
5-10mm掺量为40%
10-20mm掺量为60%
(5)外加剂:山东华伟银凯建材有限公司
(6)水:试配选用饮用水
4.拟用工程部位
桩基
二.配合比设计过程
1.确定基准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
f cu.o= f cu.k+1.645δ=35 +1.645×5=43.2
(2)计算水胶比
W/C=A×f ce/(f cu.o+A×B×fce)= 0.46×42.5/(43.2+0.46×0.07×42.5)=0.44
(3)确定水灰比(水胶比)
依据现行《铁路耐久性混凝土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等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C3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50kg/m3、H1环境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00 kg/m3,H1境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据经验水胶比选取0.36
(4)确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外加剂的性能,并考虑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选取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146,用时外加剂掺量取1.0%,即M外=4.06
(5)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胶凝材料总量M C=146÷0.36=406/m3
粉煤灰掺量为26%,故粉煤灰用量Mfo=106kg/m3,水泥用量Mco=300kg/ m3.
(6)采用重量法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选取砂率βs=40%,假定混凝土重量M cp=2400kg/m3
计算砂、石用量
M so+M go=M cp-Mc-M wo-M外=2400-406-146-4.06=1844kg
Mso=738kg,Mgo=1106kg.
(7)试拌调整
试拌混合料测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各种材料(砂石均为干燥状态)用量见表1,混凝土拌合料性能试验实测结果见表2.
表1 试拌材料用量表(1 m3)
表2 拌合物性能实测结果汇总表
通过试拌可确定基准配合比如下:
水泥:粉煤灰:碎石:砂:水:外加剂=300:106:1106:738:146:4.06
中交二公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中心试验室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