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及反思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及反思

教案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材:对外汉语教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趋向补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2.学会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句子搭配。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趋向补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句子搭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引入新课内容,并和学生讨论什么是趋向补语,以及它的作用。

Step 2:讲解

通过示范句子和教材中的例句,讲解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搭配。

Step 3:练习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用趋向补语描述一种运动的动作,

然后选择代表发表观点。

2.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和同伴互相检查

答案。

Step 4:总结

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趋向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5:作业布置

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要去的旅行地点,并运用趋向补语进行描述。

反思

本次的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使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以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趋向补语的能力。整个教案设计得比较完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练习和讨论真实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可以通过引入趋向补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在讲解环节,我可以加入一些幽默

的案例和例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他们对趋向补语的认识。此外,我可以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

他们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可以采用更多的交际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对话和交流。同时,我也应该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如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趋向补语的理解和记忆。

在总结环节,我可以请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想。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这个教案设计比较具体和完整,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对外汉语教案越来越的语法讲解课

《越来越……》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越来越……”的语法教学 教学对象: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 授课课型:新授课 授课学时:1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越来越……”的意思,领会并能正确使用这个句型。 2、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个句型的认知,引导学生在交际中使用此句型。 二、教学要求 语法 1、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式,掌握本课语法点的结构; 2、根据本课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能够多造简单的句子,继而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练习 1.能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要求正确率达到80%。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越来越……”的意思。 “越来越……”表示事物随着时间/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越来越……”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越来越+形容词adj.(+了) 3.“越来越……”句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 1.展示语法点方法: a.围绕生活周边进行提问 b.与学生对话引入语法点 2.解释语法点方法: a.列出公式:基本结构越来越+形容词adj.(+了) b.借助图片讲解 c.设置情景 d.请学生解释 3.练习语法点方法 a.进行必要的复习 b.重复练习:带读 c.扩展练习:词组变为句子、句子改变句型 d.交际练习:学生描述、叙述 4.归纳语法点方法 a.归纳语法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根据当日天气):

“同学们,今天天气热不热呀?”(教学时间设定为2013年6月20日) “热。” “今天和昨天哪个更热呀?” “今天。” “对,昨天是28℃,今天是32摄氏度,所以今天更热。这样,我们可以说,天气越来越热了。越来越……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二)语法讲解(30分钟) 1、基本结构 (1)越来越+形容词adj.(+了)英文:more and more (2)领读:越来越热、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2、例一 (1)依次展示图片(三张图片在同一页PPT上),并请同学简单描述图片内容:图片一冬天 -5℃ 图片二春天 15℃ 图片三夏天 35℃ (2)图片展示完,请同学们说说从冬天到夏天,天气是如何变化的,并及时给予正确的示范引导:越来越热。领读:越来越热、天气越来越热。 注:“越来越热”这个变化过程不会一直无限制延伸下去,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气温会慢慢下降,就会“越来越冷”。 3、例二 (1)依次展示图片(三张图片在同一页PPT上),并请同学简单描述图片内容:图片一小红一岁时 75厘米 图片二小红7岁时 115厘米 图片三小红20岁时 165厘米 (2)图片展示完,请同学们说说小红从一岁到20岁之间身高是如何变化的,并及时给予正确的示范引导:越来越高。领读:越来越高、小红越来越高。 注:“越来越高”这个变化过程不会一直无限制延伸下去,普通人20岁后身高就会停止增长,小红从20岁到30岁不会“越来越高”。 4、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上面两个例子,“越来越……”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程度的变化,事物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越来越……”来形容这种变化。 (2)“越来越……”后面跟形容词,“热”、“高”都是形容词。 (三)语法点应用(20分钟) (1)展示更多“越来越……”例子,领读两遍(注意语速不要太快); •越来越热。天气越来越热。 •越来越高。小红越来越高。 •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 (2)请同学解释“速度越来越快、天气越来越好”的意思(随机点名)。 (四)知识扩展(20分钟) (1)复习“了”字的用法:“了”表示已经完成的状态。

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提要:汉语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材各类补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也是学生产生偏误较多的一个语法项目,所以其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从汉语本体方面明确趋向补语的范围,弄清动趋结构中宾语的归属问题,而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服务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范围;宾语 一、趋向补语范围的界定 学者们大多将趋向补语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比如,吕叔湘先生认为可以充当简单趋向补语的有: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可以充当复合趋向补语的有:上来/去、下来/去、进来/去、出来/去、过来/去、起来。[1]这种分类方法在汉语本体的语法研究方面显得详细明了,但为方便教学起见,我们发现以此来编排教材或进行教学难免有些繁冗。事实上,只将“来/去”看作趋向补语更好。 “来/去”与“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等(下文简称“上”类动词)都可以直接跟在动词后作补语,且动补结构中可插入表可能的肯定、否定形式“得/不”。但二者却差别很大,首先,在意义上,“来/去”作趋向补语时,表示动作朝着或背着说话人或正在叙述的人物、处所进行;[2]而“上”类动词则表示主语或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因动作而发生的位移。如:“他跑来了。”中“他”一定是向着说话人跑的,可见“来”的作用是表示趋向;而“他跑上讲台。”则是“他”位置发生了变化,即从某个地方通过“跑”这个动作到了讲台。又如:“他跑进教室来。”中的“进”只表示位移,即从教室外面到教室里面,而“来”才表示动作的趋向,即动作向着在教室里的说话人进行。其次,在用法上,“来/去”与主要动词之间结构比较松散,可插入宾语或词尾“了”,而“上”类动词与主要动词之间结构却很紧凑,宾语必须放在“上”类动词之后,词尾“了”也只有在有“来/去”的情况下才能直接放在动词后面。既然“来/去”与“上”类动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着差别,那么把它们都看作趋向补语未免有些牵强。然而,“上”类动词又该隶属于哪一类补语呢?实际上,“上”类动词在动词后作补语,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语义特征上都更接近于结果补语。“爬上”、“记下”、“走进”等与结果补语“看完”、“写下”、“擦干”等的构成、带宾语情况、否定或疑问方式等都是一致的。又如“考上大学”、“关上门”、“贴上邮票”等结构中动词后的“上”都是表示结果义。 综上所述,把“上”类动词看作结果补语更合理。而复合趋向补语则可以理解为结果补语加上“来/去”组合而成的。这样,不仅减少了趋向补语的数量,而且也不存在“简单趋向补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的区别了。 二、动趋结构中宾语的归属问题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 The Simpl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难点:一、多数趋向补语意义十分复杂;二、一个动词可以和哪个趋向补语的哪一个意义结合是固定的、有限制的,特别是结果意义,学习者几乎需要逐个记忆。 1.简单趋向补语 “来”或“去”放在特定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动作趋向。 1)v.是上、下、进、出、回、过、起 咱们过去看看。(肯定) 他在河那边等我们,咱们过桥去吧。 他们上楼去了吗?(一般疑问句) 我没有回家去。(否定) 你回不回公司来?(正反疑问句) ✓可以不带宾语;带宾语时,必定是处所宾语,放在中间; ✓否定形式用“没有”; ✓正反疑问句是并列动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2)v.是一般动词 你带照片来了吗? 2.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等后边加上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以后,可以作别的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构成复合趋向补语,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描述。 1)v.是一般动词 他很快地跑上去了。 老师走进教室去了。 我又买回来一些书和磁带。/我又买回一些书和磁带来。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来一盘磁带。/小雨从书包里拿出一盘磁带来。

可以不带宾语;带处所宾语时,放在中间;带一般名词宾语时,中间和后边都可以。 2)v.是一些本身暗含方向的动词,如:安排、发,报告、交、反映 老师:下课后,我会把成绩发下去。(从上到下) 学生:现在就发下来吧。 老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从下到上) 学生:我的作业已经交上去了。 上级:我安排下去的事你做好了吗?(从上到下) 下级:您安排下来的事我当然做好了。 上级:那么问题报告上来了吗?(从下到上) 下级:我们会把问题报告上去的。 3.其他特殊情况 一般名词宾语 我买来了两斤水果。/ 我买了两斤水果来。(简单趋向补语) 他们搬进来一张桌子。/ 他们搬进一张桌子来。(复合趋向补语)? 动作还没有发生 晚上朋友聚会,我想带一些巧克力去。 周末妈妈会打电话来。 表示命令或要求 我渴死了,快倒水来。 你们搬一张桌子进来。 抽象宾语 语言不通,会带来很多困难。 希望这封信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4.趋向补语的引申义 1)v./adj. + 下去 一个人跑5000米,跑到中途跑不动了,我们鼓励他:“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经过我们的鼓励,他跑到了终点,我们称赞他:“你真棒,坚持下来了。” 表示动作、状态已经存在并继续发展 我去年来的中国,真想一直在中国住下去。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 一、课程目标 1、学习音标,掌握汉语的语音书写方法; 2、通过辨别和运用普通话音标,掌握中国普通话的发音、提高汉语口语流畅度; 3、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汉语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普通话音标的原理及书写; 2、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及其普遍特点; 3、汉语发音要素:声母、韵母、音调; 4、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及书写。 三、教学方式 1、小组活动,以情景教学形式; 2、视听相结合,把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练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全身动作、口语发声结合,把汉语听、说、写结合,使之相互融为一体; 4、把语音教学与社会及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在认识语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化、习俗的认知水平; 5、用录音、录像设备,结合当地实际,多用真实材料,使学习把持有实质意义,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发音水平。

四、教学步骤 (一)调整气氛 1、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名字及简单的个人情况。 2、复习前课学习内容,介绍汉语语音的发音要素及发音规律。 (二)课堂活动 1、汉语音标学习。 2、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及其特点测试。 3、发音练习,根据上述发音要素和规律,逐步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 (三)拓展活动 1、运用语音说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进行语音比较,认识地方方言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1、该课文的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学生需要兆赫许多词汇和句法知识,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该课程的难点在于语音的书写,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以及发音的正确性,教师要有耐心,多举例,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和发音。

对外汉语教案

对外汉语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的写法第二篇:2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的写法的写法 这个应该是某学生为了应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或者《对外汉语教学法》课期末考试总结的~~ 1.教学目标与要求: l“目标”是笼统的,如:能正确地辩音辩调,扩大词汇量,掌握新的表达方式,加强口头和笔头成段表达的技能训练。 l“要求”是具体的,如:学习多少个词语,掌握多少个语法点,能运用某种句式进行会话。 *可以将目标与要求合在一起写,所用的动词是:学习、掌

握、了解、理解、区别、分辨、拼读、使用、运用、表达----- 2 .教学重点: 抓语言项目: l语音: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 l词汇:近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联绵词、成语、惯用语 l语法:量词、语气词、助词、“把”字句、各类补语、特殊句式、语序 l功能——意念(介绍、请求、同意、反对、感谢、道歉、看法、意愿---) 3 .教学方法(包括辅助教学手段) l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 l直观法:教具、图表、动作、表情、多媒体课件…… l情景法:设计情景、利用实地情景……

l其他:模仿、重复、替换、对比;问答、启发、引导、归纳、演绎…… 4.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语言课的教学有五个主要环节: * 步骤: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 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重、内容方式(以20190分钟为例) (1)组织教学:2分钟~5分钟 * 点名、问候、用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内容导入: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景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 * 方法:提问、回忆、讲述、对比、游戏……

对外汉语教案范文精选3篇(全文)

对外汉语教案范文精选3篇 汉语热的迅速升级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培养高素养汉语教学人员成为当务之急。借助视频案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加大课堂实践环节,能够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进展。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推行视频案例教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视频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延展,本文所说的视频案例指的是课堂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设备、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这种把传统的文字记录改用视频记录,可以更好地捕捉和传递真实的课堂情境,既弥补了文本案例研究的局限,又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尤其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进展,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尤其突出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教学知识,而技能教学的知识很难只通过传统讲授来获得,视频案例教学恰好搭建起了这座桥梁,将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案例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描绘步骤,分析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要素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理论需要理解,技能训练更为重要。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我们将视频案例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促进学生技能的进展。 (一)视频案例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示范课。学生刚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课堂充满了好奇,优秀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一堂课从课型上我们选择了综合课的视频案例,从教学内容上基本包括词语、语法点和课文的讲解和练习,更突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从教学阶段上选择了初级阶段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也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下一步的理论讲析奠定了基础。 (二)视频案例在讲析阶段的应用 本课程讲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各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步骤。分别结合视频做案例分析。语音教学通过视频来解决声母、韵母、声调中的难点,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及练习方式。汉字的笔画、笔顺、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杨静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运用趋向动词,这与趋向动词用法比较灵活,语义比较复杂且常需搭配虚词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上也因此存在很多阻碍。目前汉语界对趋向动词的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多是属于语法研究,对留学生而言过于抽象。本文将对趋向动词进行归纳,并列举趋向补语的几种基本用法及部分辨析,以期有所益。关键词: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趋向动词 一般语法著作里所谓趋向动词,指表示趋向的动词。但若是光凭“趋向”这一语义特征来确定趋向动词,比较容易引起争论。语义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琢磨。实际上根据这条定义归纳出来的结果,各家不大一致。各家所列的趋向动词的范围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张志公、胡裕树、邢福义、高更生等先生归纳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开、起”。第二类是李临定先生所列出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第三类是以吕叔湘及刘月华先生等举出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开、起、到”。其中,第二类不包括“开、起”,第三类在包含“开、起”之外,又将“到”归入趋向动词系统。在这里采用张志公、胡裕树、邢福义、高更生等先生所列的范围,现列出如下: (一)语义特征 虽然就语义特征来认定趋向动词不太可靠,但在语义上动词是否具有位移趋向性特征仍然是辨别趋向动词的基础性条件。一个动词,如果它具有位移趋向性,它就有可能是趋向动词;相反,如果它根本没有位移趋向性,它就不可能是趋向动词。比如“笑”,比如“骂”,比如“想”,它们都跟趋向动词无关。 所谓位移趋向,可以分成两类: (1)向背位移趋向

这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向背趋向。典型的例子是“来”和“去”两个。“来”是朝向说话人的位置位移的动作趋向;“去”是背离说话人位移的动作趋向。以下我们把趋向动词标记为q,其中“向背趋向动词”标记为q1。 (2)非向背位移趋向 这是以甲乙两位置为参照点的位移趋向。典型的是“上”和“下”。就基本语义而言,“上”是由低处到高处的动作趋向;“下”是由高处到低处的动作趋向。此外还有“进、出、回、过、开、起”等等,构成可讨论的相对封闭的类。以下我们把这类趋向动词标为q2。 有的趋向动词,单纯表示向背位移趋向,或者单纯表示非向背位移趋向,它们是单纯趋向动词,如q1和q2。有的趋向动词,同时表示向背位移和非向背位移的复合趋向,它们是复合趋向动词。比方,“你进来”的“进来”,既表示由外面向里面的趋向,又表示向着说话人的位置位移的运动趋向。这类趋向动词可记作q2q1。 趋向的向背位移和非向背位移,有客观事实上的可验证性,即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然而,从语法上说,不能按向背位移和非向背位移的语义理解来确认趋向动词的范围。因为,所谓向背位移和非向背位移,特别是非向背位移,理解上存在开放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凭语义,很难框定。比方,“拉”和“推”,“吞”和“吐”,“吸”和“呼”,“放”和“收”,不能说根本不存在向背位移或非向背位移的语义,那么,它们是否也是趋向动词?如果不是,为什么?这就需要用语法特征来控制,或者说,需要依据语法条件来判别。 (二)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来考察,可以看到趋向动词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V与q:凡是q,都能用在V的后边。 V指一般动词。q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以用在V的后边,作趋向补语。凡是不能用在V后边,作表示趋向的补语的,不是趋向动词。 V与q的组合,可以分成三类: ①Vq1:V后用q1“来”“去”作补语。“来”“去”不仅可以充任V的表示趋向的补语,如“爬来”和“爬去”,还可以用在其他趋向动词后边,形成复合趋向动词,如“上来”、“上去”。这点与q2不同。 ②Vq2:V后用q2“上、下、进、出”等作补语。要用典型的“上”和“下”来举例的话,有“爬上”、“爬下”,这里的“上”“下”表示“爬”这个动作的运动趋向。虽然用在V的后面,但不是表示明显趋向的补语,就不是典型趋向动词,只能算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窗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 第一章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外和对内的汉语教学),不管主张哪种教学法(听说法、直接法或者交际法),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对于第二语言(或称外语教学)的教和学都是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是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后,通常即进入语法为主,句子层面的语言教学阶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往往称这个阶段为“语法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半年左右,接下去是所谓的“短文阶段”,这个阶段语法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即便是青少年,母语也已基本获得。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在途径、规律、特点和效率等方面就和幼儿时期的母语获得必然有很大的不同。要完全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就应当是语法。 二、语法的分类 传统上是把“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作为一对相对的术语提出来的,然而,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和理论语法相对的不再只是教学语法,而应是应用或实用语法,实用语法中可以按不同的实用目的进行再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供计算机处理使用的语法和供教学使用的语法,供教学使用的语法可以再分为第一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中又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等"上面的这段叙述,(南京大学的郭

熙)用下图表示或许更为清楚: 语法—理论语法 实用语法—计算机使用的语法 教学使用的语法—第一语言教学语法 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教师用的语法(参考语法) 学生用的语法—阶段一语法 阶段二语法 阶段三语法 其它语法(如大学里的混合型教学语法等等)按照这一框图,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已经隔了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语法只是实用语法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处理,看来是把问题复杂化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要方便得多。 三、基本概念 关于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下面的解释一般都是认可的: 1、理论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学家按照自己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对某种语言的语法所作的分析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不同的语法学说,形成不同的体系,因此可分为不同的流派"如《语法讲义》(朱德熙)、《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等著作所描述的语法就是汉语的理论语法。(陈海洋,1991) 2、教学语法 教学语法:根据语法教学的要求所制定的语法系统,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基本语法项目(40项) ●主语—谓语—宾语 我学习汉语 ●定语、状语、补语 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 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 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 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区别:A还是B ? // A或者B 4.定语:1.的 +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 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5.状语: 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

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10.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11.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1.现在,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还要继续)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不再继续) 12.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的持续) 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状态的持续)

趋向动词“来、去”及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教学

趋向动词“来、去”及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教学趋向动词“来、去”及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教 学 趋向动词"来,去"及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教学 毛丽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是语法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本文从趋向动词出发,概要地介绍了单纯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 的构成和意义区别,并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趋向动词;单纯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趋向补语的教学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2 一 ,趋向动词"来,去"及趋向补语的用法 动词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表示趋向的,叫作趋向动词,包括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两种: 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 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X "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来"是叫对方向说话人的位置移动,如:老师问学生:"你来学校了吗?",说话人老师的位置是在学校;"去"则是离开说话人的位置向目的位置移动,学生的妈妈说:"你快去学校吧,老师等着你呢",说话人妈妈的位置是在家里. "上","下","进","出","回","过",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如:跟人打电话时说"你快回家吧",就是以对方的位置为着眼点向目的位置

"家"移动.复合趋向动词是两种位置的综合表达, 如:"进来",除了表示移动的方向 是向着说话的人之外,还包含叫对方进入某一处所的意思. 趋向动词除了有一般动词的特点之外,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形容词之后,充当 这个动词,形容词的补语,即趋向补语,如:爬上,滑 下,走进,跳出,寄回,飞过;爬上来,跳下来,走进来,跑出去,送回去,扔过去. 下面介绍几个较特殊的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意义. 1.单纯趋向补语:"来","去" (1)由不及物动词加"来","去"充任补语的述补结构后边只能带一般宾语,不能 带处所宾语,处所宾语要插在述语和补语之问.如: 进来一个人(,/)回去一个人(,/) 进来教室(X)进教室来(,/) (2)如果述语是及物动词,指人或物的宾语也可以插在述语和宾语之间,如: 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来一个人——请一个人来二者的区别在于,前式 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寄来十块钱"表明钱已寄到,"请来一个人"表明请的人已经到了;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寄十块钱来"表示要求对方寄钱,"请一个人来" 表示要求对方去请人,"寄钱"和"请人"两个动作都还没有发生. 2.复合趋向补语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宾语 是一般宾语还是处所宾语:一般宾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处所宾语只能插在复合趋向 补语中间,即"进,出,上,下,回,过"之后,"来,去"之前.如: 一 般宾语:走进来一个人走进一个人来 处所宾语:走进屋里来拿出图书馆去 (2)宾语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无定宾语的位置比有定宾语自由, 不论充任述语 的动词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无定宾语都可以占据以下三种位置: (a)述语之后:飞了一只苍蝇进来拿了一本书进来

《汉语教程》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

《汉语教程》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 在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较为难以掌握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趋向补语,本文将介绍趋向补语的基本概念、运用方式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汉语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 我们来探讨一下趋向补语的基本概念。趋向补语是表示动作方向、方式、程度的补语,通常由趋向动词“起来”、“下去”、“进去”等担任。趋向动词在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时,可以表达出动作的进行、完成、结果等状态。例如,“走过来”、“跑进去”、“唱起来”等短语中的“来”、“去”、“起来”都是趋向补语。 在汉语句子中,趋向补语有着广泛的运用。趋向补语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向。例如,“他走向教室”这个句子中,“走向”是趋向补语,表示“他”行动的方向是教室。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式。如“他笑着走过来”这个句子中,“笑着”是趋向补语,表示“他”是笑着走过来的。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例如,“他唱完了这首歌”这个句子中,“完了”是趋向补语,表示歌曲已经演唱完成。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趋向补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

策略: 引入趋向补语的概念:在开始教授趋向补语之前,教师需要向学习者介绍趋向补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习者了解什么是趋向补语以及它在汉语句子中的作用。 讲解趋向补语的运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习者了解趋向补语在表示方向、方式、完成等方面的运用,并引导学习者观察和发现趋向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趋向补语的用法:通过大量的口语和书面练习,让学习者熟练掌握趋向补语的用法,包括搭配、词序等细节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情境练习、角色扮演、写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掌握趋向补语。 比较趋向补语与其它语法现象的异同:教师可以将趋向补语与相近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如动词后缀、介词短语等,帮助学习者明确区分和掌握不同语法现象的异同点。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发现并纠正使用趋向补语时出现的错误,培养学习者自主纠错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汉语语法书籍和在线资源,让学习者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本文结合现有教材内容和学生常见偏误,从趋向补语的分类、结构、意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设想。在分类上建议把趋向补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成两类,教学时进行分级处理;结构呈现上建议突出“把+NVC1C2”结构;在意义上,建议重点讨论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意义,归纳出“来/去”(X来/X去)的两大意义范畴,并提出了引申用法教学中反义趋向补语成对教学和讲解趋向补语意义中心的设想;最后建议在教学中讲解四种趋向补语主要结构的语用功能。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引申用法 一、对外汉语语法趋向补语教学的现状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众所周知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趋向补语在形式上是十分复杂的,有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之分,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又有多种位置关系。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主要讲解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的三种形式:VC1C2N、VC1NC1、VNC1C2,以及这三种形式各自表达的意义。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在练习中仍然会出现这样的病句: (1)拿过来我的书。 (2)这些工作我做过来了。 可见,对趋向补语的语法讲解还存在一些漏洞。其次,趋向补语的意义十分丰富,并且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引申义,而对这些意义的理解是最令外国学生头痛的事。在准中级以上水平的课本中有很多带有引申义的趋向补语,并且这些趋向补语的意义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学生可以理解“走过去/跑回来”“坐起来/躺下去”,但较难理解“昏过去/醒过来”“坚持下来/坚持下去”。在有些教材中,同一个趋向补语可能有多个意义,如在《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中,在第二课出现了“坚持下来”(注释:表示过去做的事情持续到说话时间或过去某一时间。),在第九课又出现了“攒不下来钱”(注释:表示动作的成功与完成),这两个意义似同非同,中国人通常靠语感来区别,教学时教师往往费尽了口舌,留学生仍然理解得似是而非。吕文华先生(1995)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只把“V.+来/去”和“V.+上类词+来/去”结构划归为趋向补语,而把“V.+上类词”划归结果补语。这一划分有利于归纳趋向补语的意义,以避免意义过多造成记忆负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但笔者认为,目前实际教学中对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一划分的长处,即对趋向补语意义概括得还不够到位,因而给学生“减负”的力度也不够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力求在“精讲多练”的语法讲解原则下,给学生更全面、更易理解的语法结构知识,从而减少学生的各种偏误。下面将从趋向补语的分类、结构、意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作者:王杰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 摘要:众所周知,趋向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留学生在趋向补语学习方面错误百出。因此,教师在趋向补语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去积极地应引导学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来”和“去”这组词出现的情况以及对“来”和“去”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归纳出留学生可能产生的偏误。希望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方面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趋向补语;“来”和“去”;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40-01 所谓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之间的关系。补语的构成通常可分为7类,所谓趋向补语是指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趋向补语在形式上十分复杂,有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之分,单纯的趋向补语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共有9个;复合的趋向补语由两个趋向动词表示,共有13个。因此,要学好趋向补语,要从简单的“来”和“去”入手,“来”和“去”是一组比较特殊的词,是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基础。 一、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例如:走过来跑进(教室)爬上去送回家爱上(他)想起来 趋向动词是表示趋向(方向性)的一种动词。分为单纯和合成两类。单纯的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合成的由两个趋向动词合成。趋向动词也可以直接作谓语。例如: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他们都进去了,你快进去吧。趋向动词更常见的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接触“来”和“去”这组词 动词“来”或“去”放在其他动词后面做补语,表示动作使人或事物移动的方向,这种补语就叫做简单趋向补语。 (一)“来”和“去”作为单纯的动词 例:(1)他来中国。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 第1篇: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精读课。“汉语综合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1.由“V了”句型,引申讲解“了”的两个用法。 2.掌握“V去”表示的语法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3.归纳结果补语 4.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如果······就······”句型。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V了”、“V去”的用法,并能造句。 2.能够根据模拟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结果补语。 四、教学方法 1.复习旧课时采用“听写生词—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内容—学生复述课文”等步骤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2.语法讲解根据语法点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领悟其内涵。可以利用、创造情景,行为动作演示,使用图片和多种教具等方式,并让学生

大量模仿练习熟悉语法点的使用,最后需要对语法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教学过程(2课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及课后练习中涉及的相对重要的语言点,并使之能根据不同语境熟练应用。 (一)“得了”→“V了” 引入:根据课堂情境,有些同学正在吃早饭,有些同学已经吃过早饭了,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着”的用法以前已经学过。 “我吃着早饭。” ——“我吃了早饭。” 解释:第一个句子中“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正在吃早饭,不是吃过了,也不是没吃;第二个句子中的“了”放在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吃”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 造句:(提供情境,让学生造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昨天学(习)了生词。 昨天晚上我们学校有人开演唱会,你们去了吗?——我们昨天看了演唱会。引申:“了”的另一种用法,放在句末表示变化,变化是指这个句子表达的事情希望对方当做个新情况,得到足够重视。 例1 A今天他自己做作业了。——他以前都是抄别人的,现在自己做,(是否该奖励他?) B今天他自己做了作业。——他天天都自己做作业,今天做作业这件事他已经完成。 例2 A 我看了晚会。

对外汉语真题讲解教案及答案

对外汉语真题讲解教案及答案 教案标题:对外汉语真题讲解教案及答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真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供学生有效的讲解和答案解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对外汉语考试。教学内容: 1. 对外汉语真题的类型和特点。 2. 对外汉语真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3. 对外汉语真题的详细讲解和答案解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对外汉语真题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真题进行思考。 二、对外汉语真题类型和特点(10分钟) 1. 介绍对外汉语真题的不同类型,如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 2. 分析对外汉语真题的特点,如题目形式、难度和考察内容等。 三、解题技巧和策略(15分钟) 1. 提供解题技巧和策略,如提炼关键信息、推理推断、排除干扰选项等。 2. 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 四、真题讲解和答案解析(30分钟) 1. 选择一到两道对外汉语真题进行详细讲解。 2. 分析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3. 逐步解析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他选项的错误原因。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检查并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教学资源: 1. 对外汉语真题材料和答案。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评估: 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解题技巧和策略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收集学生练习题的答案,评估他们的解题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案扩展: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对外汉语真题,提高解题能力。 2. 提供更多的对外汉语真题讲解和答案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对外汉语教案

对外汉语教案 对外汉语教案的写法 这个应该是某学生为了应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或者《对外汉语教学法》课期末考试总结的~~ 1.教学目标与要求: l“目标”是笼统的,如:能正确地辩音辩调,扩大词汇量,掌握新的表达方式,加强口头和笔头成段表达的技能训练。 l“要求”是具体的,如:学习多少个词语,掌握多少个语法点,能运用某种句式进行会话。 *可以将目标与要求合在一起写,所用的动词是:学习、掌握、了解、理解、区别、分辨、拼读、使用、运用、表达----- 2 .教学重点: 抓语言项目: l语音: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 l词汇:近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联绵词、成语、惯用语 l语法:量词、语气词、助词、“把”字句、各类补语、特殊句式、语序 l功能——意念(介绍、请求、同意、反对、感谢、道歉、看法、意愿---)3 .教学方法(包括辅助教学手段) l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 l直观法:教具、图表、动作、表情、多媒体课件…… l情景法:设计情景、利用实地情景…… l其他:模仿、重复、替换、对比;问答、启发、引导、归纳、演绎…… 4.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语言课的教学有五个主要环节: * 步骤: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 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重、内容方式(以100分钟为例) (1)组织教学:2分钟~5分钟 * 点名、问候、用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内容导入: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景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 * 方法:提问、回忆、讲述、对比、游戏…… (2)复习检查:10分钟~15分钟 检查与巩固:听写、快速问答、复述、讲解作业中的问题…… (3)讲练新课:70分钟~80分钟(讲:三分之一,练:三分之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