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及作家法布尔。
2.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和罗斯丹的观点。
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
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
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
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通过阅读两段文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信息,教师可以做简单补充。
二、内容概述【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内容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的价值与其影响力。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科普作品有哪些特点?2.如何去阅读科普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科普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掌握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昆虫记》,再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谈自己在阅读时受到的启发,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作品并形成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昆虫、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
2.通过赏析文段和合作交流,探究法布尔的写作手法。
3.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早上好,我亲爱的学生们,今早我看到了一只大黄蜂在我的车玻璃上,想起最近我们一起阅读的《昆虫记》这本书,其中也有关于大黄蜂的介绍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一下。
非常好,你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把黄蜂的相关特征说的恰到好处。
可见你是真阅读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向老师反馈了问题。
我把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法布尔的“观察”1.为什么法布尔说蝉在地下生存四年,难道他观察了四年?蝉在地洞里时,法布尔如何知道它在洞里的生活,还知道的这么仔细?(崔XX等11人)2.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的?他怎么能看到这么微小的昆虫特征的?(吴XX、蔡XX、张XX等7人)3.法布尔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去观察昆虫?(李XX、王XX等5人)4.法布尔不是对生命十分热爱吗?他不是非常尊重昆虫吗?为何还要把小条纹蝴蝶的触须剪掉呢?甚至用刺激性的东西来实验。
(董XX等3人)二、《昆虫记》的魅力1.书中对某些昆虫的习性并没有做合理的解释,对昆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也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我读起来还很有趣,很吸引人呢?(于XX等5人)2.书里面除了写作者看到的,为什么很多地方写的是作者想象的?(刘XX)三、虫性与人性1.法布尔是怎样想到要把昆虫写成人的,进而表现人性的?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蛔蛔人的品性?(王XX、翟XX等4人)2.为什么昆虫会有人的情感?(崔XX、张XX)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有关于法布尔观察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提问,再归纳总结学生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设计通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运用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理念,带领学生通读作品,用思维导图梳理作品的内容;精读重点章节,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法布尔记述自己研究过程写作语言的生动形象;深度学阅读,学生各个学习小组通过将作品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阅读活动相结合,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阅读成果。
整个阅读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读原著,品语言,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感悟生命的多彩,敬畏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初始阅读活动——合作探究阅读活动——综合展示阅读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落实语文学科素养,通过评价标准促进了学生们的表现,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一、作品内容梳理:《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虽然是一部科学百科作品,但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
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全书用拟人化的手法,读起来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
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
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杨柳天牛则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在作者笔下的这些昆虫,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我们甚至能想像昆虫在活动的画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
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这么有趣的事物,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油然而生敬意。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全国一等奖】

一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昆虫记》导读课........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乐.蕊.【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昆虫记》和法布尔,欣赏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去阅读科普作品。
..................3..感悟法布尔对生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期待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思维导图或导读单去阅读科普作品。
.................2...感悟法布尔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引发对《昆虫记》的期待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对于昆虫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同时感受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
..............【教法学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速读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1.、人手一份读书交流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读过《昆虫记》没有生:没有。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走进一下《昆虫记》这部作品。
(板..............................................书:昆虫记)......师:同学们读过《昆虫记》没有生:有的读过,有的没读过。
师:读过的请举手,好,这位女生你来介绍..............................................下你读过的《昆虫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的(学生能说一些,肯定说不完整,如果说到了趣味性就直接打................................................出来,没有的话就说昆虫记是不是就只有这一个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的走进一下《昆虫记》板书:昆虫记).................................................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的前四自然段,看看《昆虫记》到底有哪些特点...............................趣味: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结:两者都写了的外形,A段的语言更生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螳螂外形的漂亮,姿 态的优美。
.活动二:变一变,读一读
过渡:书中像A段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不仅被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场景, 他也写得趣味横生。下面就让我们选取写绿头苍蝇产卵的这段文字来读一读,继续感受其语言的生动性。
小结: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和懒惰,有热情和冷酷。法布 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映照人性。
2,屏显《昆虫记》下面一段文字,学生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春天来临,美国山楂树开花了,蟋蟀齐鸣。我走在路上,看见了一只死眼鼠和一条被石头砸死的蛇。二者的死 都是人为的。假鼠正在掘土刨坑,驱除虫害,正巧有一农夫正在翻地,他的铁锹一下子把它拦腰斩断,扔到一边。 而那条蛇,它是被春意融融唤醒的,来到了阳光下,脱去旧衣,换上新衣。正在这时,被人发现。此人便说:“啊! 你这个可恶的东西,我要为民除害J他便说边用石头把它的脑袋砸个稀巴烂。这条保护庄稼、在消灭害虫的激烈战斗 中帮助过我们的无辜的蛇,就这么一命呜呼。
三、第二站一一昆虫美文馆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达本次列车通往的第二站:昆虫美文馆。一起去见证法布尔作为文学家有趣的写作 之法!
.活动一:比一比,读一读
以下哪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屏显《昆虫记》、《辞海》中写螳螂外形的文字,分别请两名同学朗读。
1.轻盈的体态,优雅的上衣,淡绿的体色,罗纱般的长翼。它没有张开像剪刀一样的大颗;相反,它只有一张 尖尖的小嘴,似乎是啄食用的。前足大腿像个扁平的纺锤,内侧有两行钢锯。一《昆虫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
2.使学生分组合作,借助课件中提示卡片及自己制作的昆虫档案,梳理部分昆虫的信息,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3.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4. 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
2.使学生分组合作,借助课件中提示卡片及自己制作的昆虫档案,梳理部分昆虫的信息,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1.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PPT、任务卡、昆虫标本(或其他奖励)。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翻开“昆虫的史诗"。
1.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2.同学们已经对法布尔而《昆虫记》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翻开这部“昆虫的史诗",去看看我们熟悉的昆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二、小组合作,走进昆虫的世界。
1.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由每组的组长上台点击PPT中任意礼盒图片,抽取“盲盒”。
每个“盲盒"中各有一种昆虫的图片及相应的任务。
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专题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专题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昆虫记》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昆虫记》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阅读的名著,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学习阅读科普作品,其中《蝉》为本单元自读课文,可以以单篇带动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科普作品,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昆虫热搜事件,探寻“法布尔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举办实验报告会,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感悟法布尔的求真精神和科学精神。
3.通过记者问答环节,感知生命意识,体悟社会人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理解感悟法布尔的求真精神和科学精神。
难点: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879年,80多岁的法布尔在他的实验室——荒石原里,种上百里香和薰衣草,在虫鸣声中,拿着显微镜,观察着这些小生灵们。
昆虫世界也有有趣又好玩的新鲜事,今天就请同学们沉浸式走进昆虫世界,一起看看昆虫世界的热搜新闻。
(二)学习活动一:昆虫热搜阅读《红蚂蚁》、《狼蛛》、《螳螂捕食》、《蝉》、《大孔雀蝶》5个章节,筛选概括出昆虫世界的大事件,并凝练成新闻标题,将你新闻的题目排上昆虫热搜榜。
(三)学习活动二:观察报告请各小组梳理法布尔的观察和实验,选择合适的图示完成思维导图,并选出一位同学以法布尔的身份做新闻报告,其他组员可以适当编排演绎。
(四)学习活动三:记者问答举办昆虫新闻发布会,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内容和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提问,最后选出热搜榜第一名。
1.示例:记者问:据说法布尔先生在你回家的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吗?红蚂蚁答:____________2.评价表(五)学习活动四:学习感悟阅读这5章书后,请同学谈谈,你有何体会感受?(六)作业布置: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并用文字进行说明。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阅读精彩选篇,感知文本内容,了解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难点】1.速读《昆虫记》中写蝉的章节,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精读品析写蝉部分的精彩片段,感受人文情怀,领悟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幕显示】出示各种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
这些是同一本名著不同版本的封面,你们猜一猜这是一本关于什么内容的书?有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这些虫子;而且这个人以异乎寻常的科学精神,在一块荒芜不毛却是虫子们钟爱的土地上整整蛰居35年,并为虫子们写下十卷大部头的书;而关于这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这简直就是奇迹!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本书就是《昆虫记》,而它的作者就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昆虫世界!二、探秘奇人【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法布尔。
在大家手持的各种版本的《昆虫记》中,它的前言、后记或者附录中都或多或少介绍了法布尔。
那你们从中获取了关于他的哪些信息?三、探秘奇书【过渡】这样一位严谨务实的作家,这样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得到了许多名家的赞誉。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名家们对《昆虫记》的评价。
【屏幕显示】《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_________——罗曼·罗兰《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思考】从名家评赏中,你猜想一下《昆虫记》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思考】我们刚才通过读名家评论对《昆虫记》有了初步印象,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渠道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翻阅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内容。
教学难点: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教学设想《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毕生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记下的笔记。
后来编写成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教学时,要紧扣法布尔的个人趣事与《昆虫记》选文,让学生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从而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个文章用拟人写怎么样?难。
一本书用拟人写怎么样?太难。
十本书都是拟人写怎么样?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作者就做到了。
板书题目:《昆虫记》。
二、走近法布尔1、出示不同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请同学欣赏。
2、出示下面一段文字,介绍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靠着长期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地观察,法布尔发现了昆虫世界各种有趣的秘密。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2、看了这么一大段有关法布尔的介绍,你对法布尔了解了哪些?3、同学们,你们口袋里常常放过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口袋里常常装满了各种昆虫。
4、老师还找到了几个有关法布尔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出示,交流。
(1)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2)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法布尔高兴极了。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3)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
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4)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
他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
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过来。
4、看了这几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请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法布尔,从事例中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程度。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其作品的关注。
)三、走进《昆虫记》教师:哪位同学能介绍《昆虫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学生:《昆虫记》是法布尔历时30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这本书于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中国,深受读者欢迎,让读者们领略到了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及特征等。
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名著的作品形象吧。
(出示课件3)(学生回答,教师分析。
)学生:《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天生攀岩家——蜣螂、不会迷失的精灵——蜜蜂、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蝉、顽强的乞丐——蚂蚁,还有象鼻虫、蟋蟀、蜘蛛、螳螂、蝎子等。
教师:我们来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
(出示课件3)学生:《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它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师:那么,这部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感受呢?(出示课件3)学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还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四、阅读指导活动一:趣辨昆虫(根据图片,说出昆虫名称,并说明判断理由)图一:萤火虫(文段展示,抓关键词)这种人见人爱的小东西,为了表达生活的欢乐,竟然在屁股上面挂了一只小小的灯笼。
古代希腊人把它称为“朗皮里斯",意为“屁股上挂灯笼者”。
图片二:螳螂(文段展示,抓关键词)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挺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也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图片三:象态橡栗象(文段展示,抓主要特征)啊!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至橡栗象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就如一支搁着的长矛似的。
图片四:西绪福斯蜣螂(如何分辨雌雄,文段展示,关注小小细节)这只蜣螂,一看其粗壮的身材便能认出它是蜣螂母亲,它立刻爬到这部球形车子的正座上去,用它的两条后腿支在地上,两条前腿搭在粪球上,倒退着把小粪球向自己这边拉拽。
蜣螂父亲则在后边推,其姿势与蜣螂母亲正好相反,是头朝下。
图片五:舍腰蜂VS赤条蜂(文段展示,注意对比阅读)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读书小记:提取关键词句、抓住主要特征、关注小小细节、注意对比区分活动二:品悟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在三则材料中,任选一则,根据要求,说说《昆虫记》的语言特点。
材料一(请从用词角度分析):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
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
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
——《昆虫记螳螂捕食》材料二(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夫妻以同样的热情一块儿兴高采烈地为自己的孩子准备面包。
它们揉好粪面团,运回家中,放入烤炉。
它们用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便将一块大小合适的粪面团切了下来,准备加工。
然后,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对小粪面团轻轻地拍打,用力地按压,最后做成如大豌豆粒一般大小的小粪丸。
——《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之本能》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百度百科蜣螂材料三(请从情感角度分析):西绪福斯乃古代冥府中的一个名人。
这个不幸的人以顽强的毅力服着苦役,拼死拼活,吭哧吭哧地把一块大岩石往山上推去。
每当他快要推到山顶时,那块大石头便突然从他手中滑脱,滚下山去,他不得不又从山下接着往山上推,但他怎么也推不到山顶,因为每次大石头在接近山头时都会滚落下来。
他就这么推呀推,周而复始,永无尽头。
——《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之本能》读书小记:用语典雅,描写生动细致;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情趣盎然;引用神话、寓言;以人性观照虫性。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和人生。
这不仅是一部科普著作,更是一本文学经典。
活动三:探究人文性“这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 ——鲁迅先生评价《昆虫记》学习活动四:阅读《荒石园》(节选),圈点勾画出体现法布尔精神的相关语句,小组交流,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平均估算一下,蝉在树上的时间大约只有四五个星期。
快乐是如此的短暂,他们依旧响亮地歌唱。
”(平凡无奇中显现出史诗中英雄般短暂而绚烂的光辉。
)“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
"(《绿蝈蝈》)(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走出昂扬之姿,舞出生命绝美。
)“幸运垂青耐心的人,我的孜孜不倦终于有了报偿。
”(《田野地头的蟋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应当不是把生命当作一种享乐,一种磨难,而是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尽的义务。
"(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小结:法布尔精神--就是对科学无限的热爱精神;就是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质疑精神;就是积极观察、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
五、课堂小结迷人、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个凶残的“职业杀手”,你相信吗?不起眼的蟋蟀却能建筑成排水合理、阳光充分的一流住宅,你听说过吗?白蝎为什么要自杀,你想了解吗?……每一个昆虫都有无数解不开的谜,就让我们随着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一起进入昆虫的世界吧!世界很奇妙,也很精彩,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希望《昆虫记》开启你们探索自然的大门,勇往直前。
六、布置作业1.根据昆虫的外形、习性、食性、婚配、繁殖、寿命等方面评出“昆虫之最”。
要求:用小报呈现,介绍要抓住特点,语言要风趣幽默。
2.从习性、食性、婚配、繁殖、寿命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组建昆虫朋友圈,所选择的昆虫要在上述某一方面有共性,要有群名称、群公告、群内聊天记录、给昆虫起昵称、写个性签名,想邀请其他人入群的还可画二维码。
组内进行粘贴整合,合作展示。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设计分成两部分:教师的阅读指导和学生们的阅读展示。
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围绕情节梳理、昆虫形象、精彩片段欣赏和科学探究展开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实践,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切入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