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弧消谐
消弧消谐原理

消弧消谐原理
《消弧消谐原理》
消弧消谐原理是应用振动与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或减弱机械系统受到外力激励而引起的振动反应的
一种方法。
它具有高效率、低损耗、准确控制振动、携带质量低的特点,是近几十年来振动控制领域发展迅猛的一个新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消弧消谐原理的定义、技术原理以及产品应用等内容。
一、定义
消弧消谐原理又叫噪声及振动消弧原理,它是指利用控制力抑制振动及噪声的一种理论,属于振动与控制技术的一种应用。
它是利用控制力和抗振动驱动力抑制机械系统振动反应的一种技术,其被控制的系统需要具有可控的习性和可激活的抗振动力。
二、技术原理
消弧消谐原理是在主动反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如下:
1、对控制被激振物体的输入力量作出相应的抑制力,使其不加大物体本身的振动强度;
2、采用增大抗振动力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物体的振动;
3、可以有效减弱机械系统中传导出的振动信号;
4、可以有效地削减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噪声。
三、应用
消弧消谐原理在电子、机械、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弱机器的振动、噪声等。
比如,用消弧消谐原理可以有效减少工程机械的振动,比如挖掘机、搅拌机等;可以有效削减汽车、船舶、飞机等的振动、噪声,使行驶中的乘客得到非常愉悦的体验;可以有效抑制电器、电子元件等发出的噪声,使它们的机能正常发挥。
总之,消弧消谐原理是一项先进的有效技术,在抑制噪声及振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为工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一份力量。
消弧消谐装置原理及选型要求

消弧消谐装置原理及选型要求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综合装置YHXG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综合装置适用于3~35中压电力系统,该产品广泛适用于3~35KV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电力系统,能对上述系统中的各类过电压加以限制,有效地提高了上述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及供电可靠性。
一、现行消弧技术概述长期以来,我国3~35KV(含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此类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将升高到线电压(UL),但系统的线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我国国家标准规定,3~35KV(66KV)的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短时间带故障运行,因而这类电网的各类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线路等一次设备的对地绝缘水平,都应满足长期承受线电压而不损坏的要求。
传统观念认为,3~35KV(含66KV)电网属于中低压的变压配电网,此类电网中的内部过电压的绝对值不高,所以危及电网绝缘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内部过电压,而是大气过电压(即雷电过电压),因而长期以来采取的过电压保护措施仅是以防止大气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
主要技术措施仅限于装设各类避雷器,避雷器的放电电压为相电压的4倍以上,按躲过内部过电压设计,因而仅对保护雷电侵害有效,对于内部过电压不起任何保护作用。
然而,运行经验证明,当这类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特殊条件下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已成为这类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
随着我国对城市及农村电网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城市、农村的配电网必定向电缆化发展,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在逐渐增大,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也日夜严重起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谐振接地方式,即在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系统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利用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经故障点残流减小,从而达到自然熄弧。
消弧消谐-参数说明-调匝(调容)控制器

WXHK系列控制器参数说明之一型号:调匝(调容)一控一一、主界面(运行界面)参数解释1)位移电压:系统中性点即消弧线圈首端对地电压,显示值为一次侧电压,即屏后端子排a、x处电压乘以互感器变比。
6kV、10kV系统,投运后该值一般在5~300V之间,35kV系统一般在5~600V之间。
如超过对应相电压15%,说明系统位移电压过高,控制器会显示位移电压过限,并报警,超过20%相电压,说明系统线路有接地或产生了谐振。
如无位移电压,需检查以下项目:(a)是否加上了参考电压;(b)档位信号是否回读,即档位显示值不能为0;(c)档位变比设定处是否正确;(d)调试屏二里U0调试设定值,默认值为100。
(e)是否已经加上位移电压。
2)电感电流:消弧线圈处于目前档位时,能补偿的电流,I L=U相/X L ,I L表示电感电流,U相表示相电压,X L为消弧线圈所在档位感抗。
3)电容电流:系统发生金属性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容电流,Ic=U相/Xc,该值为控制器通过多种方法测量计算所得值(自动状态下才会计算)。
如电容电流显示为0,需检查以下项目:(a)是否自动状态,如是,可将“自动”开关分合一次,重新测量一次;(b)是否显示调档失败,调档失败状态下,无法测量出电容电流;(c)是否为并联状态,且该控制器设置为“副机”,如果是副机,且已并联,显示为0,是正常现象。
4)调档次数:记录自动运行时,有载开关调档的次数,手动升降不记录。
该次数可以进入“调试屏一”界面,通过将“记录删除”项设置为“2”删除。
5)残流: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之差。
6)档位:显示消弧线圈当前所在档位,若档位信号未回读,即显示为“0”,“位移电压”也会同时显示为“0.0”。
因位移电压显示值需乘以所在档位变比。
7)自动状态:“yes”表示控制器当前工作在自动状态;“No ”表示工作在手动调档状态。
可通过控制器右下角“自动”船型按钮切换。
置“1”为自动,置“0”为手动。
消弧和消谐的工作原理详解

消弧和消谐的工作原理详解消弧和消谐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
消弧是指当母线发生单相金属接地时消弧装置动作使金属接地通过消弧装置动作的真空接触器直接接地,有利于母线保护动作、这样可以避免谐波的产生。
消谐主要是消除二次谐波以及高次谐波,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
而当电网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上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相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补偿,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从而自行熄灭。
这样,就可使接地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过电压。
消弧线圈主要是由带气隙的铁芯和套在铁芯上的绕组组成,它们被放在充满变压器油的油箱内。
绕组的电阻很小,电抗很大。
消弧线圈的电感可用改变接入绕组的匝数加以调节。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由于系统中性点的电压是三相不对称电压,数值很小,所以通过消弧线圈的电流也很小,电弧可能自动熄灭。
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就是电感电流略大于电容电流消弧线圈是一种带铁芯的电感线圈。
它接于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构成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
而当电网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上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相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补偿,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从而自行熄灭。
这样,就可使接地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过电压。
长期以来,我国6~35KV(含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此类运行方式的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将升高到线电压(UL),但系统的线电压维持不变。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这类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短时间(2小时)带故障运行,所以大大提高了该类电网的供电的可靠性。
现有的运行规程规定:“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运行两小时”,但规程未对“单相接地故障”的概念加以明确界定。
消弧消谐的原理及作用

消弧消谐柜的原理作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当电路出现短路发生电弧接地时,迅速转化为金属接地。
金属性接地后,非故障相上的过电压立即稳定,系统中的设备可以在这个电压下安全运行;由于电弧被熄灭,过电压被限制在安全水平,故障不会再继续发展。
过电压的能量降低到过电压保护器允许的能量指标以内,避免了过电压保护器爆炸事故;母线过电压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可避免激发铁磁谐振过电压。
消弧和消谐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
消弧是指当母线发生单相金属接地时消弧装置动作使金属接地通过消弧装置动作的真空接触器直接接地,有利于母线保护动作、这样可以避免谐波的产生。
消谐主要是消除二次谐波以及高次谐波,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
而当电网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上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相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补偿,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从而自行熄灭。
这样,就可使接地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过电压。
JZXH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装置使用说明书一、概述我国3~35KV(含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此类电网在发生单相金属性直接接地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将升高到线电压,三相线电压量值不变,且仍具有120。
的相位差,三相用电设备的工作并未受到影响,因而不影响电能的正常传输。
所以国家标准规定这类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短时间带故障运行,提高了该类电网的供电的可靠性。
现有的运行规程规定,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运行两小时,但规程未对“单相接地故障”的概念加以明确界定。
如果单相接地故障为金属性接地,则故障相的电压降为零,其余两健全相对地电压升高至线电压,这类电网的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都应能承受这种过电压而不损坏。
但是,如果单相接地故障为间歇性弧光接地,则会在系统中产生达3.5倍相电压峰值的过电压,这样高的过电压如果数小时作用于电网,势必会造成电气设备内绝缘的积累性损伤,在健全相的绝缘薄弱环节造成绝缘对地击穿,进而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事故。
消弧消谐

消弧消谐装置。
又名(微机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是电力行业中用于3-35KV 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电力系统中,能对系统中的各类过电压加以限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行安全性及供电可靠性。
2产生原因随着现在电网的发展,架空线路逐步被固体绝缘的电缆线路所取代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于固体绝缘击穿的积累效应,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由此激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己成为这类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
弧光接地过电压会使电压互感器发生饱和,激发铁磁谐振,导致电压互感器严重过载,造成熔断器熔断或互感器烧毁。
同时由于弧光接地过电压持续时间长,能量极易超过避雷器的承受能力,导致避雷器爆炸。
再就是弧光接地产生的高幅值的过电压加剧了电缆等固体绝缘的积累性破坏甚至击穿放炮。
3主要部件柜体、微机控制器(核心装置,包含微机消谐装置,小电流选线等功能)、高压互感器中的PT、过电压保护器、熔断器、隔离开关、零序互感器等等。
4装置原理在系统3—35KV线路中一旦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微机消弧控制器向故障相真空接触器发出合闸命令,故障相真空接触器快速动作,在2个周波内将弧光接地转化为金属性接地。
故障点因弧光过电压为零而立即熄弧,非故障相过电压稳定在倍的额定相电压,可以长时间安全运行(国家规程要求2小时)。
此时由值班人员对故障线路进行处理,或由微机选线装置自动处理。
本装置中的微机消弧消谐控制器还设置了PT断线、装置故障报警等功能;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可发出动作信号,显示故障性质(弧光接地或金属接地或谐振)并显示故障相别;本装置设有RS485微机通讯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联网,与综保厂家后台实现通讯。
5作用1.可在2个周波内熄灭弧光,有效地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从而可避免弧光接地引起的各种绝缘事故。
2.由于各类相对地及相对相之间的操作过电压均被限制到较低的水平,这就大大降低了激发铁磁谐振的可能性。
消弧线圈和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消弧线圈和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
它们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弧线圈和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技术。
一、消弧线圈消弧线圈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设备的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电弧消除,防止电弧引起的进一步损坏。
1. 工作原理消弧线圈通过产生额外的磁场干扰电弧的起弧过程,使电弧得到消除。
它通常由弧抑制线圈和控制线圈组成。
当故障发生时,电弧开始形成,此时通过弧抑制线圈产生强烈的磁场,干扰电弧的燃烧过程,从而使电弧失去能量,最终被熄灭。
控制线圈用于检测故障电流,并快速控制弧抑制线圈的工作。
2. 应用领域消弧线圈主要用于高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它能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电弧损害,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 技术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消弧线圈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有一些新型的消弧线圈已经出现,如共振电弧线圈、电流型消弧线圈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消弧线圈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设备的先进装置。
它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和过电压进行检测和处理,从而保护设备不受谐波和过电压的影响。
1. 工作原理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和过电压。
一旦检测到谐波和过电压,装置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切断电源或调整系统参数,以保护设备免受谐波和过电压的损害。
2. 应用领域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子设备等。
它能够保护设备不受谐波和过电压的影响,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技术发展随着电力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非线性负载的增加,谐波和过电压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消弧消谐PT柜原理

消弧消谐PT柜原理消弧消谐柜(PT柜)原理GYXH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我国现有的运行规程规定,对3~35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继续运行两小时,如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还可以延长。
但规程对于“单相接地故障”的概念未做明确界定,如单相接地故障为金属性接地,故障相电压降为零,其余两相的对地电压将升高至线电压U L,因而这类电网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及电缆等的对地绝缘水平,都能满足长期承受线电压作用而不损坏的要求。
但是,如果单相接地故障为弧光接地,则其过电压一般为3.15~3.5倍的相电压,在这样高的过电压持续作用下,势必造成固体绝缘的积累性损伤,在健全相形成绝缘的薄弱环节,进而发展为相间短路事故。
传统观念认为,3~35kV电网属于中压配电网,此类电网中内部过电压幅值不高,所以,危及电网绝缘安全的主要因素不是内部过电压,而是大气过电压,因而长期以来采取的过电压保护措施仅仅针对防止大气过电压,主要技术措施仅限于装设各种类型的避雷器,其保护值较高,对于内部过电压起不到限制作用。
随着电网的发展,架空线路逐步被固体绝缘的电缆线路所取代。
由于固体绝缘击穿的积累效应,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由此激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已成为这类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
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
弧光接地过电压会使电压互感器发生饱和,激发铁磁谐振,导致电压互感器严重过载,造成熔断器熔断或互感器烧毁。
由于弧光接地过电压持续时间长,能量极易超过避雷器的承受能力,导致避雷器爆炸。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消弧线圈补偿或自动跟踪补偿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解决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其优点是:1、降低了故障点的残流,有利于接地电弧的熄灭;2、避免了长时间燃弧而导致相间弧光短路。
3、对于金属性接地,系统可带故障运行两小时,减少了跨步电压差。
缺点是:1、容易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和虚幻接地现象;2、放大了变压器高压侧到低压侧的传递过电压;3、使小电流选线装置灵敏度降低甚至无法选线;4、用电感电流去抵消电容电流时,对于弧光接地时的高频分量部分无法抵消,因而不能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弧消谐培训
一、消弧线圈的主要作用:
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电感电流以补偿电网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流变小,达到自行熄弧、消除故障的目的。
消弧线圈的使用,对抑制稳定电弧过电压,消除电磁式压变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降低线路故障跳闸率方面起到明显效果。
二、消谐装置的工作原理:
电网中存在大量储能元件,如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感元件,电容器、线路对地电容、断路器断口的电容等电容元件,这些元件组成了许多串联或并联振荡回路。
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振荡,但当系统发生故障或某种原因引起电网参数变化(如接地短路、线路跳闸、空载线路合闸、三相不同期合闸等),就可能引起谐振。
电压互感器等一类的电感元件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通常铁芯刺痛密度不高,铁芯不饱和,如在过电压情况下铁芯饱和,电感会迅速降低,从而与电容产生谐振,这时谐振称为铁磁谐振。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3U0理论上为0V,在实际中一般也不会超过10V,但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3U0迅速升高到30V,甚至更高,达120V,形成过压。
在形成的谐波中含量比重最大的为16.67HZ,25HZ,150HZ三种谐波,其他分量比较小,一般忽略。
因此消谐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检测这三种频率的谐波电压值判断是否发生谐振。
三、系统谐振过电压事故的处理方法:
1、发生谐振过电压时,应先检查以下项目,并汇报调度及领导。
1)保护动作情况、后台电压参数、特别是3UO 值、信号、仪表指示、开关跳闸情况。
2)PT 柜上消谐装置记录情况。
2、处理谐振过电压事故的关键是破坏谐振条件,值班人员应根据系统情况、操作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不经调度按以下方法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汇报调度。
1)由于操作而产生的谐振过电压,一般可立即恢复到操作以前的运行状态。
2)运行中发生的谐振过电压,可以试断开一条不重要负荷的线路,消除谐振。
3)接地后发生的谐振,应立即断开接地线路。
四、谐振现象:
基波谐振:发生基波谐振时,相对地电压有以下两种现象:
1) 一相电压下降(不为零),两相电压升高超过线电压或电压表顶表;
2) 两相电压下降(不为零),一相电压升高或电压表顶表;
其相对地电压的过电压小于或等于3倍相电压;
2、高频谐振:发生高频谐振时,其相对地电压的过电压小于或等于4倍相电压,三相对地电压一起升高,远远超过线电压或电压表顶表。
3、分频谐振:发生分频谐振时,三相对地电压依相序次序轮流升高或同时升高,并在(1.2~1.4)倍相电压间做低频摆动,大约每秒一次。
由上述谐振现象可总结如下:
现象判断
发母线接地信号(开口三角有零序输出)
一相相对地电压超过线电压,二相相对地电压超过线电压。
基波谐振:三相相对地电压超过线电压。
高频谐振:三相对地电压依次轮流升高,但不超过线电压三相对地电压同时升高,但不超过线电压分频谐振。
谐振的处理:
1、基波或高频谐振的处理:
1) 有运行电容器时,切除运行电容器;没有运行电容器时,投入一组电容器;
2) 以上措施无法消谐时,切除该母线所有电容器,向调度申请切除部分馈线,最好是先切长线路。
2、分频谐振的处理:
1) 切除该母线所有电容器;
2) 谐振仍无法消除时,向调度申请切除该母线上的线路,直至谐振消除;
3) 若所有线路全部切除后仍无法消谐,向调度申请切除变低开关,将母线停电;
4) 恢复母线及线路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