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合集下载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1、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六年级#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萤火虫》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

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

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解读: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

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2、反馈交流(1)细品三“问”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抓住“打搅”,刘太公(2)细品“想一想”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

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

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粗中有细听语言智勇双全六年级语文上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仅供参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篇1)(教学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

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朗读,正音。

(4)齐读全文。

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了解书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福建的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

3、让学生充分领略福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蔡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二、阅读资料,感受柳永。

1、阅读书本资料“书法大家蔡襄”。

2、文中介绍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风格是什么?三、了解蔡襄,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唐宋闽籍书法大家。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著名书法大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福建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同桌互相说)3.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

因为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

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交流词语的理解。

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习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2)完成课后练习。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

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

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朗读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指导读准“蜀、僧、恃、钵”字音)、齐读。

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二、猜读1、投影出示注释语:告诉。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

之,去。

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何恃:恃何,凭借什么。

买舟:租船。

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

犹:尚且。

越:至、到去:距离。

至:到。

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

(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3、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用古文说故事a、用古文讲故事有什么要求?b、学生准备c、学生试讲第一句,教师强调有没有讲的味道?d、教师边说现代故事,引导学生讲对应的古文故事e、指名学生用古文讲故事5、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6篇)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

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

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

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

(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6时30分准备起飞7时正点火、起飞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11分钟后星箭分离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四、学习第3、4自然段: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始终到秋天,从迎春花始终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殊之处?〔课件展现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3、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珍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珍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特别珍贵吗?4、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

全班沟通。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请四位同学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珍贵韧性。

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异好玩,花期之长韧性珍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爱上了这夹竹桃?告知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会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2、你脑海里消失了哪些画面?3、学习想象丰富六、拓展延长,深化感情1、这么奇妙的墨竹怎么能不喜爱呢?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其次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懂得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看:1、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秀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没错,这秀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留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爱好?请大家结合图来讨论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由于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认真观看观看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特地写下了一篇美丽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日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扫瞄课文,初知大意: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

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如今请同学们扫瞄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同学沟通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现的是夹竹桃的“花”。

〔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消失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

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同学商量:第2、4、5自然段。

〔花的特点暂不商量。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洁!书读两遍,大意自现。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观赏她、品尝她……三、学习第2自然段:1、谁情愿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同学朗读其次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同学沟通商量:〔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异好玩〕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异而好玩?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异好玩。

同学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想法〕。

这么奇异好玩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

夹竹桃花期很长。

〔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沟通。

5、商量:〔1〕、又开出、又长出〔留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精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3〕、无不奉陪。

〔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始终到秋天,从迎春花始终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殊之处?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那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现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珍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珍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特别珍贵吗?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

全班沟通。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请四位同学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珍贵韧性。

试背。

五、设置悬念:夹竹桃的花色奇异好玩,花期之长韧性珍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爱上了这夹竹桃?告知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会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板书设计:夹竹桃花色——奇异好玩花期——韧性珍贵花影——?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4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把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学问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处。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熟悉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学问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奇妙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处。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日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诞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以下词语带点字的意思:掩盖启发(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2、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留意正音。

(2)将以下生字用小黑板写出,留意不写错字。

揿铆(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冗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处原理4、商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熟悉小标题)(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讲读第一段。

1、商量: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途?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量: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具体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处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知我们,压缩空气有很多奇异的用途,那么有哪些用途呢?请默读其次段。

二、精读其次段。

1、区分小标题与段意的不同之处。

(1)这段讲了什么?(压缩空气是生产帮手)(2)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见,小标题不肯定是一句完好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组,在表达上更敏捷。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几个例子?(1)风镐。

(2)铆钉枪。

3、商量风镐、铆钉枪的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压缩空气有一个特点是:能随巨大的重量,风镐、铆钉枪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呢?请在书中找出答案。

3、出示:被压紧的空气,总是想胀开来。

压缩空气会膨胀这里告知我们压缩空气的另一个特点:压缩空气会膨胀,风镐、铆钉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三、精读第三段。

1、从这个小标题,你知道这一段文章写什么?2、出示第2自然段,读一读,然后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和“假如把许多这样的支柱排起一排”,在读一读,比较为什么要像树上那样写,从中体会写说明文要写清晰详情,重要详情不能漏。

3、把“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根弓形的支柱了吗?”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从而理解这个句子。

4、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总起句,并说说分述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5、熟悉原理:压缩空气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题的(1)、(2)。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深化阅读第四段。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第四段。

这一段将告知我们压缩空气更奇异的用途。

1、默读第四段,思索:压缩空气增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走?(默读后用挂图关心同学理解,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压缩空气怎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前进。

)2、说说“飞毯”为什么加引号的?3、找出这一段中的两个问句。

比一比,他们跟第三段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不同。

假如一用这两个设问句,文章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熟悉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

三、朗读全文,小结。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踏(3),第5—6题。

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5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支配了四项训练内容:沟通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沟通平台”回顾了本组课文的场面描写,以怎样写场面为话题,引导同学沟通,培育同学的表达力量;“词句段运用”中通过留意加点部分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以及人物对话中可以用哪些词语和描写方法表示“说”的意思,引导同学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书写提示”通过展现汉字的美,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日积月累”则展现名言警句,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

同学在学习课文和习作的基础上,已经具备观赏和写作场面的力量,学习“沟通平台”的内容相对简单;“词句段运用”有例句,依据例句简单引导同学体会巧用词语的好处,但让同学自己仿照写句子,部分同学会觉得困难;写字练习功在平常,老师在平常要注意培育同学仔细书写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的名句在理解上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1.紧扣教材,读懂句子,再拓展练习。

2.注意培育同学平常积累和运用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

【学问与技能】1.激发同学乐于表达的爱好,培育同学擅长表达的力量。

2.体会精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