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发作性睡病
合集下载
发作性睡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如何诊断发作性睡病? 临床评估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进行 初步诊断。
可能需要填写睡眠日志,记录睡眠模式。
如何诊断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通过睡眠监测设备记录睡眠阶段,分析睡眠 质量。
该测试通常在专门的睡眠实验室进行。
如何诊断发作性睡病? 其他检查
可能需要排除其他睡眠障碍或相关疾病。
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 。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对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
谢谢观看
男性和女性受到的影响程度相似,但男性患 者可能更为常见。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遗传倾向可 能存在。
如果有亲属患病,建议定期检查。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
不规律的作息和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可能加重 症状。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缓解病情有帮助。
何时寻求帮助?
何时寻求尽早诊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帮助?
影响生活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工作,建议寻求 专业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和检查进行诊断。
何时寻求帮助?
相关疾病
如伴随有其他睡眠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合并症可能导致更复杂的治疗需求。
如何诊断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帮助? 4. 如何诊断发作性睡病? 5. 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定义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突发性、不可抗拒的睡眠发 作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
发作性睡病PPT课件

一般治疗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夜间充足睡眠。 每日定时小睡2~3次,每次15~20分钟,有 助于维持觉醒状态。 避免倒班工作、驾驶车辆及进行高精度、具有 危险性的职业。
药物治疗
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 活作用,可提高警觉,缓解和控制本病日间过 度嗜睡,对猝倒作用小。 1)苯丙胺 2) 利他林 3)莫 达非尼
3、睡眠瘫痪: 15%-34%患者可出现,是睡眠中发生在才 入睡或才觉醒时的一过性的全身无力,患者 意识保存但不能活动、不能讲话,全身肌张 力低,呼吸和眼球运动不受影响,持续数秒 或数分钟,偶可长达数小时。 常伴焦躁、恐惧、紧张、不安和幻觉等。 症状发作往往自行终止或他人触碰其身体后 可终止发作。
药物治疗
2.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制剂: 1)普罗替林;2)丙咪嗪;3)氯丙咪嗪 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片 3.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左旋多巴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等 5.镇定催眠药物:白天应用中枢兴奋剂后,可 能加重夜间睡眠障碍。可应用短效催眠药,如 三唑仑、唑吡坦等。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4、睡眠幻觉: 约见于30%的患者。 表现为从觉醒向睡眠转换或睡眠向觉醒转换 时,多为生动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如视 觉、听觉、触觉、运动性幻觉或躯体幻觉, 内容清晰,多为日常经历。 持续时间数秒、1小时或更长,下午和晚上 多见。
5、自动行为: 是指患者在看似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同时存在 或迅速转换的觉醒和睡眠现象。 原因是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努力克制要发作 的睡眠,但最终仍然无法抗拒入睡有关。 表现为对当时正在进行动作的异常延续,或 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复杂行为或言谈,绝大 多数患者不能回忆发作时的情况,可能被误 诊为复杂部分发作性癫痫。
发作性睡病演示ppt课件

加事故风险。
情绪障碍
发作性睡病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不 稳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
碍,影响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和频繁的睡眠发作 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下降。
预防措施建议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不足的睡 眠时间。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度饮酒和吸烟等可 能诱发睡眠发作的因素。
认识和理解。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 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疾病 带来的挑战。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意外事故
由于不可预测的睡眠发作,患者 可能在驾驶、操作机器或进行其 他危险活动时突然入睡,从而增
对于疑似家族性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基因 检测可能有助于确诊。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01
02
03
中枢兴奋剂
如哌甲酯、莫达非尼等, 可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 提高觉醒度,改善日间嗜 睡症状。
抗抑郁药
如文拉法辛、氟西汀等, 可改善猝倒、睡眠瘫痪和 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其他药物
如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 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 定的疗效。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该疾病可能导致白天嗜睡,但其主要症状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 和睡眠质量下降。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发作性嗜睡和食 欲亢进。
特发性过度睡眠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过度睡眠,患者可能没有其他发作性睡病的症 状。
情绪障碍
发作性睡病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不 稳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
碍,影响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和频繁的睡眠发作 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下降。
预防措施建议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不足的睡 眠时间。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度饮酒和吸烟等可 能诱发睡眠发作的因素。
认识和理解。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 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疾病 带来的挑战。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意外事故
由于不可预测的睡眠发作,患者 可能在驾驶、操作机器或进行其 他危险活动时突然入睡,从而增
对于疑似家族性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基因 检测可能有助于确诊。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01
02
03
中枢兴奋剂
如哌甲酯、莫达非尼等, 可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 提高觉醒度,改善日间嗜 睡症状。
抗抑郁药
如文拉法辛、氟西汀等, 可改善猝倒、睡眠瘫痪和 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其他药物
如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 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 定的疗效。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该疾病可能导致白天嗜睡,但其主要症状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 和睡眠质量下降。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发作性嗜睡和食 欲亢进。
特发性过度睡眠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过度睡眠,患者可能没有其他发作性睡病的症 状。
发作性睡病医学PPT

近来研究表明: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减少 与此病有关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
病理性 睡眠
猝倒发作 睡眠瘫痪
睡眠幻觉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
日间睡眠次数增多(≥3次),每次持续5-120min 不等,午睡时间特别长;
睡眠潜伏期缩短(≤8min),并伴有持续数秒至数 分钟的“微睡眠”;
REM潜伏期缩短,或者出现睡眠始发的REM睡眠;
过度嗜睡难以通过其他睡眠障碍、精神疾病、药物 滥用或依赖来解释。
鉴别诊断
特发性睡眠过多症 Kleine-Levin综合征 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其他:低血糖反应性发作性睡病
脑干肿瘤等
病史 多导睡眠图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定 时安排小睡
初步诊断
1.发作性睡病?
支持点: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意识清楚,数秒钟后缓解
2.特发性睡眠过多症?
支持点:睡眠过多 不支持点:睡眠过多呈不可抗拒
3.癫痫发作?
支持点:病情呈发作性,突然猝倒,数秒钟后缓解 不支持点:不可抗拒的睡眠,意识清楚;无家族遗传史,无外伤史;颅
脑MRI未见明显异常
4.Kleine-Levin综合征?
诊断标准(ICSD-2 2005)
继发性发作性睡病
几乎每天存在的日间过度嗜睡至少持续三个月;
至少能观察到下述一项: 有明确的猝倒发作史; 若无猝倒或发作不典型,应有MSLT的睡眠潜伏
期≤8min,且经过充足的睡眠(≥6h)后,次日 MSLT可见≥两次的睡眠始发的REM睡眠;
脑脊液的食欲素≤110pg/ml或正常值的1/3; 有明确的基础疾病或神经疾病可解释日间过度睡眠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
病理性 睡眠
猝倒发作 睡眠瘫痪
睡眠幻觉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
日间睡眠次数增多(≥3次),每次持续5-120min 不等,午睡时间特别长;
睡眠潜伏期缩短(≤8min),并伴有持续数秒至数 分钟的“微睡眠”;
REM潜伏期缩短,或者出现睡眠始发的REM睡眠;
过度嗜睡难以通过其他睡眠障碍、精神疾病、药物 滥用或依赖来解释。
鉴别诊断
特发性睡眠过多症 Kleine-Levin综合征 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其他:低血糖反应性发作性睡病
脑干肿瘤等
病史 多导睡眠图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定 时安排小睡
初步诊断
1.发作性睡病?
支持点: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意识清楚,数秒钟后缓解
2.特发性睡眠过多症?
支持点:睡眠过多 不支持点:睡眠过多呈不可抗拒
3.癫痫发作?
支持点:病情呈发作性,突然猝倒,数秒钟后缓解 不支持点:不可抗拒的睡眠,意识清楚;无家族遗传史,无外伤史;颅
脑MRI未见明显异常
4.Kleine-Levin综合征?
诊断标准(ICSD-2 2005)
继发性发作性睡病
几乎每天存在的日间过度嗜睡至少持续三个月;
至少能观察到下述一项: 有明确的猝倒发作史; 若无猝倒或发作不典型,应有MSLT的睡眠潜伏
期≤8min,且经过充足的睡眠(≥6h)后,次日 MSLT可见≥两次的睡眠始发的REM睡眠;
脑脊液的食欲素≤110pg/ml或正常值的1/3; 有明确的基础疾病或神经疾病可解释日间过度睡眠
神经病学八年制第三版第二十一章 睡眠障碍ppt课件

.
第一节 失眠症
(insomnia)
.
概述
➢ 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 入睡或睡眠持续困难,导致睡眠质量和时间下降 ➢ 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正常的社会
功能
.
临床表现
➢ 入睡困难、易早醒 ➢ 日间困倦 ➢ 情绪障碍和自主神经紊乱
.
分类
➢ 急性失眠(持续时间<1个月)
✓ 突发应激 ✓ 中枢性兴奋药
➢ 其他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等
.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S)
.
概念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
.
临床表现
➢ 好发于10~30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
✓ 日间嗜睡:非睡眠环境和时间突发 ✓ 猝倒发作:肌张力突然丧失,意识清楚,记忆保存,呼吸正
常 ✓ 睡眠瘫痪:一过性的全身性无力 ✓ 睡眠幻觉:睡眠-觉醒转化时出现
➢ 可伴自动症、遗忘症、耳鸣、焦虑等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中枢假说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作用
.
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多见 ➢ 下肢远端难以名状的不适感以及强烈的活动双腿的愿望 ➢ 80%有周期性肢动(PLM):重复刻板的髋-膝-踝的三联
屈曲以及拇指背伸 ➢ 觉醒和睡眠的移形过程中最为严重 ➢ 多数伴随入睡困难以及觉醒增加
.
临床表现
➢ 预防继发性损伤 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发作时的潜在危险
第一节 失眠症
(insomnia)
.
概述
➢ 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 入睡或睡眠持续困难,导致睡眠质量和时间下降 ➢ 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正常的社会
功能
.
临床表现
➢ 入睡困难、易早醒 ➢ 日间困倦 ➢ 情绪障碍和自主神经紊乱
.
分类
➢ 急性失眠(持续时间<1个月)
✓ 突发应激 ✓ 中枢性兴奋药
➢ 其他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等
.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S)
.
概念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
.
临床表现
➢ 好发于10~30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
✓ 日间嗜睡:非睡眠环境和时间突发 ✓ 猝倒发作:肌张力突然丧失,意识清楚,记忆保存,呼吸正
常 ✓ 睡眠瘫痪:一过性的全身性无力 ✓ 睡眠幻觉:睡眠-觉醒转化时出现
➢ 可伴自动症、遗忘症、耳鸣、焦虑等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中枢假说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作用
.
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多见 ➢ 下肢远端难以名状的不适感以及强烈的活动双腿的愿望 ➢ 80%有周期性肢动(PLM):重复刻板的髋-膝-踝的三联
屈曲以及拇指背伸 ➢ 觉醒和睡眠的移形过程中最为严重 ➢ 多数伴随入睡困难以及觉醒增加
.
临床表现
➢ 预防继发性损伤 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发作时的潜在危险
《睡眠障碍分类》课件

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 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扁桃体切除术、悬 雍垂腭咽成形术等。
05
其他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症
总结词
由腿部神经或肌肉异常引起的睡眠障 碍
详细描述
不宁腿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在休息时腿部会出现不适感,如 瘙痒、疼痛或蚂蚁爬行感。这种不适 感会导致患者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
《睡眠障碍分类》 ppt课件
目录
• 睡眠障碍概述 • 失眠症 • 嗜睡症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其他睡眠障碍
01
睡眠障碍概述
睡眠障碍的定义
01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影响睡眠质量的异常表现 。
02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睡眠量的异常 (过多或过少)、睡眠质量的异 常(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等) 以及白天疲劳、困倦等症状。
睡眠障碍的症状需要与正常的生 理变化相区分,如老年人因身体 机能下降而出现的自然觉醒增加
等。
02
失眠症
失眠症的定义
总结词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症状,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 绪问题。
详细描述
失眠症通常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或质量良好的睡眠。这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如频繁醒来)或早醒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个体在白天时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 或易怒等问题。
梦魇
总结词
令人恐惧的梦境导致的睡眠障碍
详细描述
梦魇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极度恐惧和焦虑的梦境,通常伴随着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症状,使患者惊醒并难以再次入睡。
夜惊
总结词
在夜间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紧张情绪
对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 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扁桃体切除术、悬 雍垂腭咽成形术等。
05
其他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症
总结词
由腿部神经或肌肉异常引起的睡眠障 碍
详细描述
不宁腿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在休息时腿部会出现不适感,如 瘙痒、疼痛或蚂蚁爬行感。这种不适 感会导致患者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
《睡眠障碍分类》 ppt课件
目录
• 睡眠障碍概述 • 失眠症 • 嗜睡症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其他睡眠障碍
01
睡眠障碍概述
睡眠障碍的定义
01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影响睡眠质量的异常表现 。
02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睡眠量的异常 (过多或过少)、睡眠质量的异 常(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等) 以及白天疲劳、困倦等症状。
睡眠障碍的症状需要与正常的生 理变化相区分,如老年人因身体 机能下降而出现的自然觉醒增加
等。
02
失眠症
失眠症的定义
总结词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症状,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 绪问题。
详细描述
失眠症通常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或质量良好的睡眠。这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如频繁醒来)或早醒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个体在白天时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 或易怒等问题。
梦魇
总结词
令人恐惧的梦境导致的睡眠障碍
详细描述
梦魇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极度恐惧和焦虑的梦境,通常伴随着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症状,使患者惊醒并难以再次入睡。
夜惊
总结词
在夜间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紧张情绪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简介: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又称Kleine-Leine 综合征(KLS),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 1925年Kleine报道一组病例,病人均为青 年男性,这些人在发病时,除了吃饭和大 小便时清醒外,其他时间都始终处于睡眠 状态。病人在睡眠时也能被唤醒,也可以 自己起来解大小便,但是醒来以后,马上 就得
内科学疾病部分: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症状_发作性嗜睡 强食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以周期性、发作性嗜睡和食欲亢进为 主要症状。嗜睡发作时可昏睡不醒,呼之 能睁眼,但不能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 心,易被激惹。期间常有食欲亢进,可唤 醒进食,进食后又睡,饮食量大增,并伴 有体重的迅速增加(可达每天1~2kg),
谢谢!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系间脑病变,特 别是丘脑下部病变所致。有人认为这是癔 症的一种恶型,而不是什么独立的疾病; 还有人认为,此病和感染有关,属于轻度 脑炎;有的人根据病人脑电图异常,则认 为是一种癫痫。
内科学疾病部分: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病因:
(二)发病机制 根据现代医学对神经生化、病理、生 理的研究,目前认为嗜睡-贪食综合征是 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机能 受到感染,外伤以及有先天性缺陷之后, 产生了轻度的潜在性病变,致使病人到了 青春期后,由于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系统 功能失调,而促发了本病的发生。
内科学疾病部分: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发作持续1 天~2周后恢复,间歇期无异常。但可反 复发作,间隔2~4个月不等。部分患者可 有内分泌改变,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发作性睡病 ppt课件

14
行为心理疗法
• • • • 规律性日间小睡 睡眠卫生 社会支持 心理支持
15
药物治疗
• 精神振奋剂治疗日间嗜睡 • 抗抑郁剂改善猝倒症状 • 镇静催眠药治疗夜间睡眠障碍
16
精神振奋剂治疗日间嗜睡
• • • • 治疗日间嗜睡首选药物是莫达非尼 苯丙胺类精神振奋剂: 哌甲酯、 安非他明 非苯丙胺类精神振奋剂:马吲哚、司来吉兰、咖啡因 难治性嗜睡患者可在莫达非尼200~300 mg/d的基础上 加用5~10mg快速起效的哌甲酯,亦可在莫达非尼使用的 基础上加用马吲哚
5
伴随疾病
• • • • • 向心型肥胖 性早熟 7.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4.8% REM睡眠期行为障碍 36%~61% 焦虑或抑郁:25%惊恐发作或社交恐惧;18%~57%的发 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情绪抑郁、兴趣低下、快感缺乏。 • 偏头痛 20%~45%
6
诊断标准(I型)
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以上。 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 ①有猝倒发作(符合定义的基本特征)。MSLT:平均睡眠 潜伏期≤8 ra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睡眠现象。 ②免疫反应法(immunoreactivity)检测脑脊液中Hcrt一1浓度 ≤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3。
发作性睡病
1
发作性睡病
概念: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反复发作的无法遏 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2
分型
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神经 元特异性丧失。
1型,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以脑脊液中Herr1水平 显著下降为重要指标。 2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通常脑脊液中Herr1水平无显 著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1
• 发作性睡病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elineau在 1880年首次提出。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 表现主要包括日间不可抗拒的睡意、猝倒 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该病的特征性病理 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1(Hcrt-1)神 经元特异性丧失。
2
• 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的含 量,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将该病分为两型: 1.发作性睡病1型,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以脑脊液中Hcrt-1水平显著下降为 重要指标; 2.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非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通常脑脊液中Hcrt-1水平无显著下 降。
b.免疫反应法检测脑脊液中Hcrt-1 浓度《=110pg/ml或小于正常参考值1/3.
16
(二)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需同时满 足(5条): (1)患者存在白天不可抗拒的困倦和睡 眠发作,症状持续至持续3个月以上。 (2)标准MA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 《=8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睡 眠现象; (3)无猝倒发作;
5
• (一)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
日间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 碍。此外还可伴肥胖、性早熟、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
6
• 1.日间过度睡眠(EDS)。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日间过度睡眠,这是最重
要的主诉.EDS的主要表现: a.日间无法控制的睡眠欲望睡眠; b.白天小睡可缓解睡意并可保持一段时间清
3
• 由于本病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 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与作业能力,常 备误诊为癫痫、TIA、或精神、心理障碍。 本病从发病到确诊一般经历2-10年。现有 证据表明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 疫反应共同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
4
发作性睡病诊断
• 一、发病情况。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
17
Hale Waihona Puke (4)脑脊液中Hcrt-1浓度浓度没有进行 检测或免疫反应法检测脑脊液中Hcrt-1浓度》 =110pg/ml或大于正常参考值1/3;
(5)嗜睡症状和MSLT结果无法用其他 睡眠障碍如睡眠不足、睡眠时相延迟障碍、 药物使用或撤药所解释。
18
• 三、实验室检查 (一)神经电生理检查
1.PSG检查:为保证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建议停用以下药物:在睡眠检测前2周停用 所有个干扰睡眠的药物
14
• 6.偏头痛:有报道称猝倒性发作性睡病患者 中偏头痛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为20-45%, 女性略多。
15
• 二、诊断标准。 (一)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 (1)白天不可抗拒的困倦和睡眠发作,
症状持续至持续3个月以上。 (2)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 a.有猝倒发作。经过标准的多次小
睡潜伏期试验(MA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 期《=8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 睡眠现象。
8
甚至仅为实力模糊,也可影响到颈部、上 肢、下肢,引起头下垂、上肢下垂、膝盖 弯曲、身体前倾,呼吸肌通常不受累。有 时强烈的情感刺激可能引发持续的猝倒发 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 状态。
9
3.夜间睡眠障碍: 夜间睡眠障碍包括夜间睡眠中断、觉醒
次数和时间早呢更多、睡眠效率下降、睡 眠瘫痪、入睡前幻觉、梦魇、异常睡眠及 REM睡眠期行为障碍等。其中最具特征性 的是与梦境相关的入睡前幻觉和睡眠障碍, 发生与33-80%的患者。
20
• 1.PSG监测:为保障PSG监测结果的准确 性,建议停用以下药物:在睡眠监测前2周 停用所有干扰睡眠的药物,或至少停药时 间长达5倍药物及其具有活性代谢产物的半 衰期。监测前1周保持规律的睡眠一觉醒作 息时间,应保证每晚7 h以上的卧床时间(儿 童建议更长)。发作性睡病nPSG特点主要 表现为:入睡潜伏期缩短、出现SOREMP、 入睡后觉醒增加、睡眠效率下降、
10
(二)伴随疾病 1.向心性肥胖:在儿童及嗜睡症状严重
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可在发病 后1年内出现 体重急剧增加,可能与Hcrt能神经介导的能 量代谢障碍、食欲异常、自主神经系统活 动等紊乱有关。
11
2.性早熟:国外报道约17%的儿童期发 病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性早熟,国内报 道为7.4%,机制可能与Hcrt神经障碍相关 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醒; c.在单调、无刺激的环境中更容易入睡; d.一些患者在运动,与人交谈和完成重要任
务时突然睡眠发作,而呈现出一些无意识的行 为或刻板动作;
e.无论患者夜间睡眠时间长短,EDS每日均 会发生.
f.伴有注意力和精神运动警觉性的波动。
7
• 2.猝倒发作: 猝倒发作表现为清醒期突然发生的双侧骨骼
肌肌张力下降而意识相对保留。猝倒发作被认为 是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片段解离与插入的 表现,是发作性睡病最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猝 倒发作通常在EDS出现后1年内发生,罕见病例先 出现猝倒发作。猝倒发作通常由大笑、高兴等积 极的情绪诱发。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也可能 触发猝倒发作。猝倒可仅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无力, 如眼睑下垂、舌脱垂、面部松弛,
全球患病率为0.02%-0.18%,我国患病率为 0.033%.有研究显示上呼吸道脓性链球菌感染、 流感病毒与发作性睡病存在关联。此外,研究 者观察到本病发病前,20-40%的患者曾遭遇 强烈情感刺激。目前认为感染和强烈心理应激 可能促使本病提前发病。我国发作性睡病的高 峰年龄为8-12岁,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 略高于女性。
19
• 全面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睡眠实验室进 行标准nPSG监测,并于次日白天行MSLT 检查。nPSG及MSLT对于诊断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是可选项(或选择进行脑脊液Herr-1 含量测定);对于诊断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 是必需的。此外,nPSG对于夜间睡眠状况 的评估和伴随疾病的诊断仍是必要的。神 经电生理检查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临 床医师监控,在技术上要求精确,以避免 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
12
•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 中本病的发病率超过24.8%,显著高于普通 人。
• 4.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ED):本病在 发作性睡病人群中发病率为36-61%
13
• 5.焦虑或抑郁:2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惊 恐发作或社交恐惧等症状;18-57%的发作 性睡病患者伴有情绪抑郁、兴趣低下等。 主要原因为日间睡眠过多、社会功能损害、 认知缺陷等。
1
• 发作性睡病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elineau在 1880年首次提出。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 表现主要包括日间不可抗拒的睡意、猝倒 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该病的特征性病理 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1(Hcrt-1)神 经元特异性丧失。
2
• 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的含 量,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将该病分为两型: 1.发作性睡病1型,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以脑脊液中Hcrt-1水平显著下降为 重要指标; 2.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非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通常脑脊液中Hcrt-1水平无显著下 降。
b.免疫反应法检测脑脊液中Hcrt-1 浓度《=110pg/ml或小于正常参考值1/3.
16
(二)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需同时满 足(5条): (1)患者存在白天不可抗拒的困倦和睡 眠发作,症状持续至持续3个月以上。 (2)标准MA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 《=8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睡 眠现象; (3)无猝倒发作;
5
• (一)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
日间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 碍。此外还可伴肥胖、性早熟、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
6
• 1.日间过度睡眠(EDS)。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日间过度睡眠,这是最重
要的主诉.EDS的主要表现: a.日间无法控制的睡眠欲望睡眠; b.白天小睡可缓解睡意并可保持一段时间清
3
• 由于本病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 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与作业能力,常 备误诊为癫痫、TIA、或精神、心理障碍。 本病从发病到确诊一般经历2-10年。现有 证据表明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 疫反应共同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
4
发作性睡病诊断
• 一、发病情况。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
17
Hale Waihona Puke (4)脑脊液中Hcrt-1浓度浓度没有进行 检测或免疫反应法检测脑脊液中Hcrt-1浓度》 =110pg/ml或大于正常参考值1/3;
(5)嗜睡症状和MSLT结果无法用其他 睡眠障碍如睡眠不足、睡眠时相延迟障碍、 药物使用或撤药所解释。
18
• 三、实验室检查 (一)神经电生理检查
1.PSG检查:为保证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建议停用以下药物:在睡眠检测前2周停用 所有个干扰睡眠的药物
14
• 6.偏头痛:有报道称猝倒性发作性睡病患者 中偏头痛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为20-45%, 女性略多。
15
• 二、诊断标准。 (一)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 (1)白天不可抗拒的困倦和睡眠发作,
症状持续至持续3个月以上。 (2)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 a.有猝倒发作。经过标准的多次小
睡潜伏期试验(MA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 期《=8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 睡眠现象。
8
甚至仅为实力模糊,也可影响到颈部、上 肢、下肢,引起头下垂、上肢下垂、膝盖 弯曲、身体前倾,呼吸肌通常不受累。有 时强烈的情感刺激可能引发持续的猝倒发 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 状态。
9
3.夜间睡眠障碍: 夜间睡眠障碍包括夜间睡眠中断、觉醒
次数和时间早呢更多、睡眠效率下降、睡 眠瘫痪、入睡前幻觉、梦魇、异常睡眠及 REM睡眠期行为障碍等。其中最具特征性 的是与梦境相关的入睡前幻觉和睡眠障碍, 发生与33-80%的患者。
20
• 1.PSG监测:为保障PSG监测结果的准确 性,建议停用以下药物:在睡眠监测前2周 停用所有干扰睡眠的药物,或至少停药时 间长达5倍药物及其具有活性代谢产物的半 衰期。监测前1周保持规律的睡眠一觉醒作 息时间,应保证每晚7 h以上的卧床时间(儿 童建议更长)。发作性睡病nPSG特点主要 表现为:入睡潜伏期缩短、出现SOREMP、 入睡后觉醒增加、睡眠效率下降、
10
(二)伴随疾病 1.向心性肥胖:在儿童及嗜睡症状严重
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可在发病 后1年内出现 体重急剧增加,可能与Hcrt能神经介导的能 量代谢障碍、食欲异常、自主神经系统活 动等紊乱有关。
11
2.性早熟:国外报道约17%的儿童期发 病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性早熟,国内报 道为7.4%,机制可能与Hcrt神经障碍相关 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醒; c.在单调、无刺激的环境中更容易入睡; d.一些患者在运动,与人交谈和完成重要任
务时突然睡眠发作,而呈现出一些无意识的行 为或刻板动作;
e.无论患者夜间睡眠时间长短,EDS每日均 会发生.
f.伴有注意力和精神运动警觉性的波动。
7
• 2.猝倒发作: 猝倒发作表现为清醒期突然发生的双侧骨骼
肌肌张力下降而意识相对保留。猝倒发作被认为 是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片段解离与插入的 表现,是发作性睡病最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猝 倒发作通常在EDS出现后1年内发生,罕见病例先 出现猝倒发作。猝倒发作通常由大笑、高兴等积 极的情绪诱发。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也可能 触发猝倒发作。猝倒可仅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无力, 如眼睑下垂、舌脱垂、面部松弛,
全球患病率为0.02%-0.18%,我国患病率为 0.033%.有研究显示上呼吸道脓性链球菌感染、 流感病毒与发作性睡病存在关联。此外,研究 者观察到本病发病前,20-40%的患者曾遭遇 强烈情感刺激。目前认为感染和强烈心理应激 可能促使本病提前发病。我国发作性睡病的高 峰年龄为8-12岁,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 略高于女性。
19
• 全面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睡眠实验室进 行标准nPSG监测,并于次日白天行MSLT 检查。nPSG及MSLT对于诊断猝倒型发作 性睡病是可选项(或选择进行脑脊液Herr-1 含量测定);对于诊断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 是必需的。此外,nPSG对于夜间睡眠状况 的评估和伴随疾病的诊断仍是必要的。神 经电生理检查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临 床医师监控,在技术上要求精确,以避免 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
12
•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 中本病的发病率超过24.8%,显著高于普通 人。
• 4.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ED):本病在 发作性睡病人群中发病率为36-61%
13
• 5.焦虑或抑郁:2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惊 恐发作或社交恐惧等症状;18-57%的发作 性睡病患者伴有情绪抑郁、兴趣低下等。 主要原因为日间睡眠过多、社会功能损害、 认知缺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