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试题详解

合集下载

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下文是关于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一) ooooo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好文章 B.名家名篇 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 2.“国学经典”的是指: 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ooooooooooo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 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 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ooo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 ooooo{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 D.有理解的诵读 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答案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二) 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内容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oo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c A.好文章 B.名家名篇 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答案正确!ooo2.“国学经典”的是指:c 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答案正确!ooo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BC 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经典诵读《千字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诵读《千字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诵读《千字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1.《千字文》只涵盖了历史和地理的内容。

(错误,涵盖了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内容)2.“辰宿列张”是代指四季变化的。

(错误,是代指星宿排列的)3.“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是讲述XXX与弟子之间的关系。

(错误,是讲述XXX兄弟之间的关系)4.“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是讲述人们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正确)5.“好爵自縻”是指人们应该追求荣誉和地位。

(错误,是指人们应该坚持高雅的行为和品德)6.“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是告诫人们时间的宝贵。

(正确)7.“XXX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是代指四季变化的。

(正确)8.“布射僚丸,XXXXXX。

XXX纸,钧巧任钓”是记叙了8个历史人物。

(正确)9.“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是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

(错误,是告诫人们要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10.“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是告诉人们,知道自己有过错,就一定要改正。

(正确)1.《千字文》是一部有着悠久历史的经典著作,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汉字的演变以及古代思想。

同时,通过研究《千字文》,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和语文素养。

要想学好《千字文》,我们可以多读多背,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古代文献和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

2.“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说话时应该保持冷静、思虑周详,不要轻率发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言行举止,尤其是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不要随意发表言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朗诵是一种表达语言艺术的形式,它要求朗诵者用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的语音来表达文本内容。

以下是一些朗诵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练习和参考。

练习一:古诗朗诵文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在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应以平和的语调开始,营造出夜晚宁静的氛围。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要稍带疑惑,表达出诗人对月光的好奇。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语气要逐渐升高,表现出诗人抬头仰望的动作。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要带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调要低沉,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练习二:现代诗朗诵文本:《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答案:朗诵这首诗时,要把握住诗中的轻盈和淡淡的哀愁。

“轻轻的我走了”和“正如我轻轻的来”两句,语速要慢,语气要轻,体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

“我轻轻的招手”一句,动作感要强,仿佛真的在挥手告别。

最后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要带有一丝不舍和淡淡的忧伤,语调要渐低,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练习三:散文朗诵文本:《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答案:在朗诵这篇散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一句,要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语调要活泼。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要表现出春天的新鲜感,语气要充满惊喜。

最后一句“它生长着”要读出春天不断生长、充满希望的感觉,语调要逐渐升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结束语:朗诵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朗诵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语音基础,更要有深刻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相信每位学习者都能在朗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声音传递文字的力量。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1. 请背诵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并解释诗中“床前明月光”的含义。

答案:《静夜思》全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月光洒在床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默写杜甫的《春望》,并简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全文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国家沦陷、亲人离散的深切哀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3. 请列举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并解释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举杯问天,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对宇宙奥秘的感慨。

4. 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分析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登鹳雀楼》全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这句诗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才能拓宽视野,达到更高的境界。

5. 默写王昌龄的《出塞》,解释诗中的“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出塞》全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希望边疆将士能够保卫国家,不让敌人侵犯。

6. 请背诵孟浩然的《春晓》,解释诗中“处处闻啼鸟”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春晓》全文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早晨,鸟儿在四处鸣叫的生动景象,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7. 默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说明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所体现的友情。

答案:《送元二使安西》全文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体现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深情厚谊,劝其在离别之际再饮一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第一篇: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o o o • o o 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好文章B.名家名篇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2.“国学经典”的是指: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o o o • o o o • o o o • o o 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 o o o •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o o o o o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D.有理解的诵读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第二篇:经典诵读试题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

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自羲浓,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皇是指、和。

5、,。

五霸强,七雄出。

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近乡情更怯,。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朝诗人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

”中的唐高祖是指。

11、,。

至孝平,王莽篡。

12、“,。

,称三王。

”其中的三王是指、、。

13、,国号商。

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四百年,终于献。

18、嬴秦氏,始兼并。

,。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经典诵读比赛题目(定稿)

经典诵读比赛题目(定稿)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7、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B、笛C、萧D、芦笙8、“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B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A )A、韩信B、张良C、樊哙D、陈平10、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 B )A、生B、净C、末D、丑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谁的评价( A )A、王维B、孟浩然C、苏轼D、黄庭坚12、孔子是哪国人( B )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13、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 B )A、清B、元C、唐D、宋14、《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 )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国别史D、编年体通史15、中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时:( C )A、元宵B、端午C、中秋D、清明16、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 C )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17、“文武二圣”指的是( D )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18、“小李杜”指( C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19、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D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 A )A、梅花B、兰花C、菊花D、荷花2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 D )A、梅B、松C、菊D、竹22、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B )A、六十B、七十C、八十D、九十2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A )A、四十B、五十C、六十D、七十24、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 C )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孔尚任25、成语“掷果盈车”与哪个作家有关?( B )A、曹植B、潘岳C、秦观D、苏轼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歌咏的名山是哪座?( C )A、黄山B、华山C、泰山D、庐山27、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何种政治制度?( C )A、封建制B、奴隶制C、郡县制D、行省制28、“狗不理包子”是哪个地方的风味小吃?( C )A、北京B、上海C、天津D、成都29、哪部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 D )A、《诗经》B、《尚书》C、《礼经》D、《易经》30、《红楼梦》中“潇湘馆”大观园哪个女儿居住?( A )A、黛玉B、宝钗C、湘云D、探春31、下面哪种剧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B )A、京剧B、昆曲C、越剧D、黄梅戏32、“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古代哪场战争有关?( D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3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这灯火阑珊处”诗中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A )A、元宵节B、中秋节C、重阳节D、端午节34、被称为“医圣”的是谁?( C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35、被称为“书圣”的是谁?( A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欧阳询36、“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好汉的绰号? B )A、晁盖B、宋江C、吴用D、卢俊义37、范进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D )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38、“诗豪”是对哪位诗人的尊称?( C )A、李白B、苏轼C、刘禹锡D、杜牧39、陶渊明最爱哪种花?( C )A、梅B、兰C、菊D、竹40、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是:( B )A、王安石B、林逋C、陆游D、姜夔41、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 C )A、《西厢记》B、《桃花扇》C、《牡丹亭》D、《长生殿》42、被称为“行星上的一个奇迹”的贵州风景名胜之地为( B )A、黄果树B、织金洞C、马岭河D、荔波43、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谁?( B )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D、曾国藩44、中国的情人节是:( B )A、元宵B、七夕C、中秋D、上巳45、“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一、背诵题目:高年级组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2、《长歌行》(第4页)3、《陋室铭》(第16页)4、《增范晔》(第18页)5、《少年中国说》(第26页)6、《饮酒》(第53页)7、《礼记》一则(第97页)8、《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1、《凉州词》(第3页)2、《清明》(第5页)3、《竹枝词》(第8页)4、《乌衣巷》(第9页)5、《蝶恋花》(第15页)6、《天净沙。

秋思》(第22页)7、《元日》(第37页)8、《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5、《相思》(第55页)6、《送别》(第54页)二、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三、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祁川中心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一、活动主题: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建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时间:2016年4月21日地点:学校前院五、比赛安排:1、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级组(1、2年级)、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

2、比赛时按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

六、活动安排:1、各班语文老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老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周二上报给王淑琴老师。

七、参加比赛人员: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王蕊妮齐家乐冀喜红五年级:桑静陈迎莉冀引香冀妙中年级组:四年级:马潇涵凡宝燕朱亚兄何举三年级:桑旭马婷婷马龙辉朱颖慧低年级组:二年级:祁东升何文强祁洁一年级:朱亚辉靳旭冰樊宝丽八、比赛项目:第一项:背诵(学生背诵自己所抽到的题目)第二项: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自己所选的题目)第三项:智力测试(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九、背诵题目:高年级组《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长歌行》(第4页)《陋室铭》(第16页)《增范晔》(第18页)《少年中国说》(第26页)《饮酒》(第53页)《礼记》一则(第97页)《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凉州词》(第3页)《清明》(第5页)《竹枝词》(第8页)《乌衣巷》(第9页)《蝶恋花》(第15页)《天净沙。

秋思》(第22页)《元日》(第37页)《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相思》(第55页)《送别》(第54页)《山居秋暝》(第80页)十、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十一、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十二、比赛奖项设置:中高低每个年级组奖前三名。

附: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一、评委评委:领导班子及各班语文老师总分员:闫菲菲靳亚龙张亚辉算时间:王玮二、评比细则:1、评分标准(1)精神面貌好。

(10)(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

(20)(3)诵读时间:3分钟。

(10)(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10)2、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0分制,70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

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

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