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试题
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下文是关于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一) ooooo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好文章 B.名家名篇 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 2.“国学经典”的是指: 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ooooooooooo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 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 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ooo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 ooooo{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 D.有理解的诵读 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答案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二) 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内容有效的经典诵读的启示oo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c A.好文章 B.名家名篇 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答案正确!ooo2.“国学经典”的是指:c 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答案正确!ooo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BC 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经典诵读《千字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诵读《千字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1.《千字文》只涵盖了历史和地理的内容。
(错误,涵盖了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内容)2.“辰宿列张”是代指四季变化的。
(错误,是代指星宿排列的)3.“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是讲述XXX与弟子之间的关系。
(错误,是讲述XXX兄弟之间的关系)4.“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是讲述人们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正确)5.“好爵自縻”是指人们应该追求荣誉和地位。
(错误,是指人们应该坚持高雅的行为和品德)6.“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是告诫人们时间的宝贵。
(正确)7.“XXX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是代指四季变化的。
(正确)8.“布射僚丸,XXXXXX。
XXX纸,钧巧任钓”是记叙了8个历史人物。
(正确)9.“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是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
(错误,是告诫人们要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10.“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是告诉人们,知道自己有过错,就一定要改正。
(正确)1.《千字文》是一部有着悠久历史的经典著作,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汉字的演变以及古代思想。
同时,通过研究《千字文》,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和语文素养。
要想学好《千字文》,我们可以多读多背,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古代文献和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
2.“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说话时应该保持冷静、思虑周详,不要轻率发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言行举止,尤其是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不要随意发表言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年级经典诵读试题

试题一一、诗词补充1.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杜牧2.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孟浩然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杜甫5.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经》6.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7.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9.松下问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贾岛10.曰士农,曰工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经》二、挑字组诗白一墙出关春园杏满依枝来住红不三、看图猜诗试题二一、诗词补充1.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宋)林升2.吾爱吾师,________________。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韦应物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5.红豆生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唐)王维6.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王维7.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王维8.周共和,始纪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经》9.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杜甫10.赤道下,温暖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课外经典诵读阅读测试题一

二年级课外经典诵读阅读测试题一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
(20分)1、《稻草人》的作者是我还喜欢他的作品、。
2、稻草人的骨架是,他的肌肉和皮肤是。
3、跛子乞丐是因为给送信,才被枪子打中腿的。
4、祥哥的胡琴是留给他的。
是他拉胡琴的第一位老师。
5、瞎子指指心头,把两只手团紧,然后摇摇右手,表示。
聋子指指鼻尖,又指指耳朵,同时点点头,表示。
二、选择。
(10分)1、是第一个发现了一个非常之大的宝库,有几百亩宽,有几百丈深,全是黄澄澄的金子的。
A、富翁B、农夫C、石匠D、裁缝2、《眼泪》中有一个人无休无息地寻找一件丢失的东西,这件东西是的眼泪。
A、珍贵B、同情C、爱恋D、婴儿3跛乞丐的父亲是一个。
A、邮递员B、猎人C、棺材匠D、石匠4、实现了聋子和瞎子对调的愿望。
A、医生B、和尚C、风车D、耶稣5燕子受伤后,是把它捧在手心,替他擦去背上的血。
A 青子B 玉儿C 燕子的妈妈 D柳树6、盘瓠是帝喾身边的一只()A、狗B、老虎C、豹D、虫子7、炎帝手下的一员猛将叫(),后来被黄帝活捉了。
A、共工B、蚩尤C、帝喾D、刑天8、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
A、黄帝B、燧人氏C、仓颉D、神农氏9、()造出了酒,被后人称为酒神。
A、仪狄B、燧人氏C、仓颉D、神农氏10、望帝变成杜鹃鸟是()。
A、为了到天宫中B、为了飞得更高C、觉得好玩D、为了劝丛帝改邪归正11、精卫的前身是()。
A、炎帝B、女娃C、丛帝D、望帝1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A、痛恨大海夺去父亲的生命B、痛恨大海夺去自己的生命C、痛恨大海淹没了庄稼13、牛郎家的那头老牛是由天上的()下凡的。
A、织女星B、牵牛星C、启明星D、金牛星14、石敢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A、欺压百姓,专做坏事B、能为百姓去妖降魔C、是一个贪心之人15、盘古的骨头和牙齿变成了()。
A、雷霆闪电B、鸟兽虫鱼C、矿产宝藏D、风云土壤16、()创造了人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A、女娲B、盘古C、王母娘娘D、白娘子17、()发明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耕种方法。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第一篇: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o o o • o o 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好文章B.名家名篇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2.“国学经典”的是指: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o o o • o o o • o o o • o o 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 o o o •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o o o o o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D.有理解的诵读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第二篇:经典诵读试题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经典诵读比赛题目(定稿)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7、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B、笛C、萧D、芦笙8、“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B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A )A、韩信B、张良C、樊哙D、陈平10、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 B )A、生B、净C、末D、丑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谁的评价( A )A、王维B、孟浩然C、苏轼D、黄庭坚12、孔子是哪国人( B )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13、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 B )A、清B、元C、唐D、宋14、《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 )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国别史D、编年体通史15、中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时:( C )A、元宵B、端午C、中秋D、清明16、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 C )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17、“文武二圣”指的是( D )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18、“小李杜”指( C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19、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D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 A )A、梅花B、兰花C、菊花D、荷花2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 D )A、梅B、松C、菊D、竹22、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B )A、六十B、七十C、八十D、九十2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A )A、四十B、五十C、六十D、七十24、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 C )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孔尚任25、成语“掷果盈车”与哪个作家有关?( B )A、曹植B、潘岳C、秦观D、苏轼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歌咏的名山是哪座?( C )A、黄山B、华山C、泰山D、庐山27、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何种政治制度?( C )A、封建制B、奴隶制C、郡县制D、行省制28、“狗不理包子”是哪个地方的风味小吃?( C )A、北京B、上海C、天津D、成都29、哪部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 D )A、《诗经》B、《尚书》C、《礼经》D、《易经》30、《红楼梦》中“潇湘馆”大观园哪个女儿居住?( A )A、黛玉B、宝钗C、湘云D、探春31、下面哪种剧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B )A、京剧B、昆曲C、越剧D、黄梅戏32、“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古代哪场战争有关?( D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3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这灯火阑珊处”诗中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A )A、元宵节B、中秋节C、重阳节D、端午节34、被称为“医圣”的是谁?( C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35、被称为“书圣”的是谁?( A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欧阳询36、“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好汉的绰号? B )A、晁盖B、宋江C、吴用D、卢俊义37、范进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D )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38、“诗豪”是对哪位诗人的尊称?( C )A、李白B、苏轼C、刘禹锡D、杜牧39、陶渊明最爱哪种花?( C )A、梅B、兰C、菊D、竹40、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是:( B )A、王安石B、林逋C、陆游D、姜夔41、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 C )A、《西厢记》B、《桃花扇》C、《牡丹亭》D、《长生殿》42、被称为“行星上的一个奇迹”的贵州风景名胜之地为( B )A、黄果树B、织金洞C、马岭河D、荔波43、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谁?( B )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D、曾国藩44、中国的情人节是:( B )A、元宵B、七夕C、中秋D、上巳45、“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经典诵读试题

经典诵读试题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一、背诵题目:高年级组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2、《长歌行》(第4页)3、《陋室铭》(第16页)4、《增范晔》(第18页)5、《少年中国说》(第26页)6、《饮酒》(第53页)7、《礼记》一则(第97页)8、《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1、《凉州词》(第3页)2、《清明》(第5页)3、《竹枝词》(第8页)4、《乌衣巷》(第9页)5、《蝶恋花》(第15页)6、《天净沙。
秋思》(第22页)7、《元日》(第37页)8、《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5、《相思》(第55页)6、《送别》(第54页)二、朗诵题目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三、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一、背诵题目:高年级组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2、《长歌行》(第4页)3、《陋室铭》(第16页)4、《增范晔》(第18页)5、《少年中国说》(第26页)6、《饮酒》(第53页)7、《礼记》一则(第97页)8、《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1、《凉州词》(第3页)2、《清明》(第5页)3、《竹枝词》(第8页)4、《乌衣巷》(第9页)5、《蝶恋花》(第15页)6、《天净沙。
秋思》(第22页)7、《元日》(第37页)8、《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5、《相思》(第55页)6、《送别》(第54页)二、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三、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祁川中心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一、活动主题: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建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时间:2016年4月21日地点:学校前院五、比赛安排:1、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级组(1、2年级)、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
2、比赛时按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
六、活动安排:1、各班语文老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老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周二上报给王淑琴老师。
七、参加比赛人员: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王蕊妮齐家乐冀喜红五年级:桑静陈迎莉冀引香冀妙中年级组:四年级:马潇涵凡宝燕朱亚兄何举三年级:桑旭马婷婷马龙辉朱颖慧低年级组:二年级:祁东升何文强祁洁一年级:朱亚辉靳旭冰樊宝丽八、比赛项目:第一项:背诵(学生背诵自己所抽到的题目)第二项: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自己所选的题目)第三项:智力测试(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九、背诵题目:高年级组《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长歌行》(第4页)《陋室铭》(第16页)《增范晔》(第18页)《少年中国说》(第26页)《饮酒》(第53页)《礼记》一则(第97页)《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凉州词》(第3页)《清明》(第5页)《竹枝词》(第8页)《乌衣巷》(第9页)《蝶恋花》(第15页)《天净沙。
秋思》(第22页)《元日》(第37页)《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相思》(第55页)《送别》(第54页)《山居秋暝》(第80页)十、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十一、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十二、比赛奖项设置:中高低每个年级组奖前三名。
附: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一、评委评委:领导班子及各班语文老师总分员:闫菲菲靳亚龙张亚辉算时间:王玮二、评比细则:1、评分标准(1)精神面貌好。
(10)(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
(20)(3)诵读时间:3分钟。
(10)(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10)2、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0分制,70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
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
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