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动物及其文化意象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动物意象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动物意象3

第三章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动物意象一、鸿雁意象《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宋玉《九辨》:“雁而南游”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1鸿雁意象与思乡怀人雁的乡怀之意愈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只能囿居一地,鸿雁却可以翱翔万里。

鸿雁作为候鸟的基本习性,使极为重视定居守土的古人常常由雁联想到自身,又由自身反观于雁.《刘细君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魏晋后由于《汉书·苏武传》中“雁足传书”故事的传播,促使鸿雁意象思乡怀人意蕴增强。

鸿雁成了传书寄简的信使,雁书、雁帛、雁素也就成了书信的美丽代称。

王实甫《西厢记》:“休要一去鱼雁无消息”。

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曹丕《杂诗》二首其一:“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曹植《杂诗》:“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蔡琰《胡笳十八拍》:“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征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忄音忄音。

”庾信《咏雁》则申明了身处北国留去两难的矛盾心理:“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

稻梁俱可恋,飞去复飞还”《秋夜望单飞雁》:“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诗人翘首北望归雁,思乡之情越发急切了。

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沥沥溪风两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韦应物《闻雁》诗:“故国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

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

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

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例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

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

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

《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

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在宋词中,常常运用动物意象来描述人物形象或表达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诗词更具生动性和寓意深远。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感,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宋词风采。

1. 鸟类在宋词中,鸟类是最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动物意象。

不同种类的鸟在宋词中代表着各自特定的情感:•孔雀:孔雀作为华美而高贵的鸟类,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美丽动人、婉约多姿。

•夜莺:夜莺被赋予了清脆悦耳的歌声,经常出现在思恋离别、相思寄托等主题中。

•鹧鸪:鹧鸪多生活在林间溪畔,善于奏出悦耳乐曲,因此常被运用来表达宁静和祥和的画面。

2. 虫类虫类在宋词中是另一个常见的动物意象,它们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蝶恋花:蝶子在花丛中飞舞,寄托着人们对爱情甜美和短暂的向往。

•蜻蜓点水:蜻蜓翩翩起舞时,在水面上留下晃动的倒影,常用来形容人们轻盈欢快、暂时停留的状态。

3. 鱼类鱼是宋词中隐藏着深刻内涵的一个动物意象:•金鳞岂是池中物:金鳞代表难得一见的珍贵之物,同时也象征了高洁不凡、非凡之色彩。

4. 其他动物除了以上三类,还有一些其他动物在宋词中也被广泛使用:•鹿:鹿通常被描绘成优雅而迅捷的形象,意味着高贵与纯洁。

•燕子:燕子以其高速飞行和天性迁徙而闻名,在宋词中经常用于述说离别和思乡之情。

结论通过探讨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宋词的丰富内涵和美妙形象描绘。

这些动物意象使得宋词更具生动性、韵味和深度,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之余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感悟与情感。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必将持续影响并打动后世。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燕《晚燕》【唐】白居易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动物现象:燕子啄泥筑巢(译文)百鸟都哺育完雏儿了,只有秋燕姗姗来迟。

离社日已经很近了,衔泥来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时节已经晚了,白费那么多力气。

人之间的事情也是如此,不仅仅是燕子筑巢。

《双燕》【唐】杜甫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动物现象:燕子衔泥筑巢、哺育幼鸟(赏析):这首诗当是广德元年春在阆州作。

此诗托燕自喻,于首尾露意。

旅食而惊双燕者,为身将去而燕反来也。

随地羇栖,聊避燥湿也。

交游渐冷,历过炎凉也。

携家梓阆,养子风尘也。

长安赴蜀,来时道路也。

句句说燕,却句句自慨皆与旅食二字相关。

顾云:世经乱离,而天地仍在,犹云天空任鸟飞。

《归燕诗》【唐】张九龄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动物现象:燕子啄泥筑巢(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

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

「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

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

「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

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

」这是知人之言。

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篇意象在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而且也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动物篇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

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

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

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例4:李商隐《蝉》:“我亦举家清”。

⊙(2)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 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唐诗中的动物意象意象是意思的形象。

“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

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中的动物意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

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

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

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例4:李商隐《蝉》:“我亦举家清”。

(2)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 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可以引申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多么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拥有自由是那么的可贵。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古代神话中,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猿猴:它让人感觉到哀伤,凄厉。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咏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大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 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 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 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诗歌赏析
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桃花既在竹外, 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 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 分外艳丽。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 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 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画 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 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诗歌赏析
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 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 又充满活力。而这反映了他高远、冲澹、 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 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生动地表现 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诗歌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 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 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 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 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 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 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 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 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诗歌赏析
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 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 夜景色的小词,以轻快灵巧的笔调反映出作者愉 悦的心情。上述两句是词中尤感生动的“细节描 写”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 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蛙声一 片,稻花飘香,不仅诉诸读者的听觉,并且诉诸 读者的嗅觉,加之前两句的视觉形象,构成一幅 立体的生活图景。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 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 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 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 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 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 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 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安义中学校本课程《灵韵的生命》选修课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及其文化意象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歌大意
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 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 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 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 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 点一滴地同情。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 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 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没有地 方落脚了。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烦劳你 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 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歌大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 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 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 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 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 了,久久不愿回家。

诗歌赏析
这是作者一首著名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 自己的身世情怀。诗的前四句咏蝉,实则自鸣不 平;后四句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在 一起。诗以蝉起,又以蝉结,章法严密,物态的 精细刻画与情意的婉转表述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 一,确是托物咏怀的名作。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大意
黎明起床时,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还一心思念家乡。 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枯 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 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 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在明净 的池塘嬉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