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业务规范(试行)

合集下载

人工防雹增雨实施方案

人工防雹增雨实施方案

人工防雹增雨实施方案人工防雹增雨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改变大气条件,以促进降水过程的发生和增加雨量的技术。

在一些干旱地区和农业生产中,人工防雹增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人工防雹增雨实施方案,以供参考。

首先,人工防雹增雨实施需要对天气条件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测。

只有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实施人工防雹增雨。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及时获取大气环境的数据,并通过气象预报对天气变化进行准确预测。

其次,确定合适的实施时间和地点至关重要。

人工防雹增雨需要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工降雨的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科学地确定实施时间和地点。

接着,选择合适的人工防雹增雨技术和手段。

目前,人工防雹增雨技术主要包括云激发、火箭弹激发、飞机撒播、地面发射装置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人工防雹增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操作。

此外,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人工降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可以及时了解降水效果,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对人工防雹增雨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今后的实施提供经验和参考。

最后,加强对人工防雹增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人工防雹增雨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

同时,需要加强对人工防雹增雨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增强社会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支持。

总之,人工防雹增雨是一项重要的气象技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防雹增雨的效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加强技术研究和实施推广,为人工防雹增雨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影响天气试题库

人工影响天气试题库

人工影响天气一、单选题1、《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各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 )。

A、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和配发等情况;B、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C、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D、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

2、《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 ) 统一组织清点回收;由军队、当地人民武装部协助存储,作业站点禁止存放。

对于自建仓库保管的,应经当地公安机关验收认可。

A、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B、 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C、 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D、 乡镇政府组织清点回收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发生( )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拖延不报。

A、 安全事故B、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C、重大安全事故D、 违法、违规事件4、《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使用符合( )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 )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C、市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6、《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下,由( )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气象主管机构C、 镇政府D、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武装部门7、《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具备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 )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附件1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2014年9月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能竞赛为导向,进一步培养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发展,为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竞赛组织机构本次竞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竞赛实施组和竞赛监审组四个小组。

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安排如下:(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副主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盛明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委员: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人事司司长胡鹏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宋云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林业气象工作部部长刘季英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重大事项决策、竞赛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审定。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1.人员组成主任: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成员:综合观测司地面处佘万明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人工影响天气处孙锐预报与网络司预报处黄卓气象探测中心业务处雷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汤志亚四川省气象局办公室廖邕2.工作职责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观测司),负责协调、落实、检查与竞赛相关各项目的执行情况;负责竞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参赛人员抽取和确定。

(三)竞赛实施组1.人员组成组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成员: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曹云昌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装备保障室邵楠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处段丽3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务处刘莉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马尚昌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王柏林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郭建侠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张鑫2.工作职责负责编制各项竞赛试题。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02修正)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02修正)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02修正)【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9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2.08.17【实施日期】1998.10.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赌博处罚条例》等十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63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1998年8月15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17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的管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云水资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及森林火灾预防、扑火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人工增雨防雹是指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对一定条件下的云进行催化增雨和抑制雹云发展,以减轻干旱、冰雹、森林大火等灾害的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增雨防雹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人工增雨防雹是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领导,把人工增雨防雹作为农业基础建设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扩大主要干旱区和冰雹多发区、森林火灾防护区的防护面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部门是人工增雨防雹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增雨防雹的规划、计划、组织、协调工作。

省农垦、森工、监狱农场等部门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由省气象主管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接受省气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空域主管部门、人民武装部、财政、计划、公安、民航、通讯、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应当配合搞好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第六条进行人工增雨防雹应当具备相应的指挥及作业人员和各种技术设备。

DB51∕T 1223-2011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规范

DB51∕T 1223-2011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规范

ICS 07.060A 47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 T 1223—2011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规范2011-04-20 发布2011-05-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固定作业点设置 (1)5固定作业点建设 (2)6人员要求 (2)7日常管理 (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作业流程 (4)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指挥流程 (5)前言目前,我国无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为规范固定作业点的标准化建设,增强科学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归口。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设置、建设、人员要求、日常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人工影响天气高炮、火箭固定作业点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7mm高炮防雹增雨作业安全技术规范QX/T17-2003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技术规范DB51/T855-2008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规范DB51/T977-2009建筑物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DB51/T980-20093术语和定义3.1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为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3.2作业点operating spot地面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地点。

3.3固定作业点fixed operating spot有固定建(构)筑物、设备、观测仪器、作业装备、作业平台等的作业点。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13修正本)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13修正本)

黑龙江省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条例(2013修正本)发布日期:2013.12.13(1998年8月15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17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根据2013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赌博处罚条例>等十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的管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云水资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及森林火灾预防、扑火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人工增雨防雹是指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对一定条件下的云进行催化增雨和抑制雹云发展,以减轻干旱、冰雹、森林大火等灾害的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增雨防雹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人工增雨防雹是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领导,把人工增雨防雹作为农业基础建设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扩大主要干旱区和冰雹多发区、森林火灾防护区的防护面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部门是人工增雨防雹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增雨防雹的规划、计划、组织、协调工作。

省农垦、森工、监狱农场等部门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由省气象主管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接受省气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空域主管部门、人民武装部、财政、计划、公安、民航、通讯、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应当配合搞好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第六条进行人工增雨防雹应当具备相应的指挥及作业人员和各种技术设备。

指挥及作业人员应当经县以上气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颁发由省气象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上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自动与手动37mm高炮在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中的对比分析

自动与手动37mm高炮在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中的对比分析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是 重中之重。在 37 高炮的使用中,膛炸是危害作业人员 生命安全的主要安全隐患。2011 年,湖北某县作业 点,在防雹作业过程中,身管中部炸断。因当时作业 人员配备不足,只有一名操作手上炮作业。出现险情 时,操作手操作高炮年限久、经验丰富,躲避及时,只 造成听力受损;2015 年,北京市某区作业点在防雹作 业过程中,身管因弹丸早炸出现了膛炸现象,造成了 1 死 1 伤的重大事故。
1 两种 37mm 高炮结构
1.1 传统手动 37mm 高炮结构 该炮全称为 65 式双管 37mm 高射机关炮(简称 37
高炮),配有人工增雨防雹炮弹(简称人雨弹),主要用 于将人雨弹发射到斜距 2000m~6000m 的降雨云和冰 雹云中,以达到增雨防雹目的。目前,人工影响天气 部门使用的高炮一般为陆军退役装备,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作业人员高度配合和安全操作。其结构如图 1 所 示。
人工影响天气用 37mm 高炮作为地面人工影响天 气的主要装备,具有使用年限久、装备规模大、弹药费 用低、防雹作业效果好等特点。为了使传统装备更好 的服务农林业,提高传统 37mm 高炮作业的安全及科 技 化 、信 息 化 水 平 。 现 阶 段 ,很 多 省 份 的 作 业 点 对 37mm 高炮进行了自动化改装试点工作,部分省份已 小规模列装。高炮作业人员如何熟练操作自动化 37mm 高炮,它和传统 37mm 高炮相比有何区别和优 势,如何在有限的空域批复时间内,在保证火炮记作 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发射适量的人雨弹以达到作业 效 果 最 大 化 。 对 于 上 述 问 题 ,该 文 通 过 对 比 传 统 37mm 高炮和自动化 37mm 高炮的结构、安全作业、实 际 作 业 效 率 和 信 息 采 集 上 报 、指 挥 中 心 远 程 指 挥 控 制,阐明 2 种装备在实际作业中的优劣效果。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规程DB41_T 2302-2022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规程DB41_T 2302-2022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的基本要求、计划制订、作业准备、作业实施、应急处置、作业结束、信息填报与作业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274—2018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GB/T 3978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QX/T 18—2020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检测规范QX/T 99—2019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要求QX/T 151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QX/T 165—201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安全操作规范QX/T 297—201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QX/T 472—2019 人工影响天气炮弹运输存储要求QX/T 493—2019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运输存储要求QX/T 547—2020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使用规范DB41/T 1977—2020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公告规范3 术语和定义QX/T 15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单位用高炮、火箭等地面作业装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或机构,简称作业单位。

3.2指挥人员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的人员。

[来源:QX/T 151,8.6,有修改]3.3作业人员操作高炮、火箭等作业装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

[来源:QX/T 151,8.7,有修改]14 基本要求4.1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装备应年检合格,并按照装备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4.2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弹药应通过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其指定单位的验收,并处于使用有效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业务规范(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2)§1.1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科学依据 (2)§1.2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技术条件 (2)§1.3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流程 (3)§1.4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程序规定 (4)第二章基础条件 (4)§2.1 高炮 (4)§2.2 基本探测设备 (5)§2.3 作业人员 (5)§2.4 安全事项 (6)第三章技术任务 (6)§3.1 各级作业技术任务 (6)§3.2 探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7)§3.3 通讯 (7)§3.4 资料的收集、处理 (7)第四章作业时机选择 (8)§4.1 预警及短时预报 (8)§4.2 冰雹云识别和作业时机选择 (9)§4.3 增雨作业时机选择 (10)§4.4 作业时机选择流程 (10)第五章作业设计与实施 (11)§5.1 防雹作业方案设计 (11)§5.2 增雨作业方案设计 (12)§5.3 云体积估算 (12)§5.4 催化剂成核率和云含水量 (12)§5.5 用弹量估算 (12)§5.6 射击方法 (13)第六章效果评估 (14)§6.1 效果评估的要求 (14)§6.2 物理依据 (14)§6.3 地面实况资料 (15)§6.4 作业影响区范围估算 (16)§6.5 综合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16)§6.6 四种防雹效果评估方法 (16)§6.7 增雨效果评估 (17)§6.8 试验区效果评估 (17)附表1、“三七”高炮人雨弹引信自炸时间、射角及所达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 (18)附表2、部分型号人雨弹主要技术性能 (19)附表3、高炮(火箭)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登记表 (20)第一章总则人工防雹增雨是以云和降水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减灾手段。

人工防雹增雨作业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具有时间性强,专业性、安全性突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高炮作业对象以积云为主,不确定因素多,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多个技术环节,只有周密、细致、严格地组织,才能保证作业顺利进行。

为规范高炮作业流程和作业技术,提高防雹增雨的科技水平和成效,在认真总结我国40年来高炮防雹增雨作业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特制定《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技术规范(试行)》。

鉴于人工防雹增雨涉及的科学领域广,目前作业条件受多方面的制约,在技术环节中存在某些不确定性,还需要不断研究、改进和完善其科学概念和作业技术。

因此,本规范在试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

§1.1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科学依据§1.1.1 防雹作业的物理依据:§1.1.1.1 过量催化为了改变云和降水及冰雹的微物理结构,改变冰雹生长形成的物理过程,通过过量催化,大量增加云中人工冰雹胚胎,争食水份,降低成雹条件,抑制冰雹的增长或化为雨滴。

§1.1.1.2 爆炸影响通过爆炸,破坏积云形成冰雹的自然气流结构,特别是强上升气流区的垂直结构,促使大量小冰雹(雹胚)在增大之前提前下落,融化为雨滴或小冰粒落到地面。

此理论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证实。

§1.1.2 增雨作业的物理依据:人工增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云的降雨效率,增加降水量。

其物理依据是: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

静力催化:冷云降水一般是由冰晶通过凝华(即贝吉隆水-冰转化)过程及随后的淞附或碰并过程形成的。

静力催化就是在冷云中引入适量的人工冰晶,加强上述过程,使云产生更多的降水。

动力催化:在云的过冷却部位引入大量人工冰晶(浓度达102~104个/升),使云中过冷水迅速转化为冰晶,并加强凝华过程,释放大量冻结潜热和凝结潜热,增加云体温度和浮力,促使云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发展,延长云的生命期,从而增加降水。

§1.2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技术条件§1.2.1 基础设施及技术保障高炮;炮站;作业人员;作业规程;作业技术系统;探测设备;通讯设备;资料分析处理。

§1.2.2 作业基本业务项目作业时机与作业部位选择;作业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估。

§1.3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流程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通报作业指作业指令作业指令图1§提前6~3~0.5小时做出预警,包括预报落区和时段。

特别是冰雹预报,必须提前作好各种准备,防止漏报。

§1.3.2 雷达监测根据当天预报在作业前6小时,雷达应当进入半小时观测一次的状态,雷达回波强度达到警戒值时,应对云进行连续观测,直至天气过程结束。

§1.3.3 对冰雹云的监测、识别与预警。

要充分运用雷达、预报及本地历史样本等多种指标综合判断,随实况演变跟踪滚动订正。

争取超前判断,早期作业。

§1.3.4 按照不同时段及时下达指令作业指令包括作业时段、空域等,防雹作业必须按作业业务流程运作,应在冰雹云到达高炮控制区之前至少10分钟发出,尽可能提前;作业技术设计方案包括时间、方位、移向、移速、部位、高度、用弹量、射击诸元选择等指令。

§1.4 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程序规定1.实施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前,作业组织必须按照空域申请程序,向当地空域管制部门履行申报手续,并登记备案。

2.高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空域管制部门批准的空域、方向和时间内作业。

未经申请、批准,不准擅自作业。

3.每次作业结束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高炮进行维护保养,认真填写作业登记表,将作业的起止时间、射击方向、用弹型号、用弹量、天气实况等情况登记备案,收集有关技术数据和资料,并及时报送上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

4.作业季节结束后,应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及时报送工作总结和有关统计报表。

第二章基础条件§2.1 高炮高炮是目前我国地面人工防雹增雨的主要作业装备,应具备以下配套保障基础设施条件。

§2.1.1 高炮布局原则1. 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果园、棉花、茶叶、葡萄、烟草、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及重点产粮区,对防御雹灾、旱灾有迫切需求,可望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2. 当地气象部门有一定的技术力量,高炮作业能在雷达等探测手段的直接指挥下进行;3. 能够逐步做到联网作业,特别是防雹作业,更需要联网,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4. 高炮布局必须在摸清当地雹灾、旱灾历史规律、天气、气候、地形特征、冰雹多发路径等情况的基础上设计;5. 开展作业地区的政府、群众和社会经济环境能提供各种保障条件。

§2.1.2 炮位设立1.炮位的设置地点和发射方向,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有关规定,并经省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当地空域管制部门审查批准。

2.在作业影响区上风方4公里内,在迎风坡而不在背风坡设置;3.在冰雹云和增雨作业云经过频数最多的路径上设置;4.周围视野开阔,视角不小于45度,射击点远离居民区500米以上;绘制高炮最大射程弹着点范围内城镇、村落、工矿企业等人口较集中地点坐标示意图;5.交通、通讯方便;6. 炮位地名、地标、经纬度、统一编号、通讯代码,应上报空域管制部门及上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

§2.1.3 炮站建设应建设标准化炮站。

包括炮库、弹药库、值班室、高炮射击炮台、有线或无线通讯电台、简易气象观测场等,应加设围墙建成独立场院,确保炮站安全。

§2.1.4 高炮及人雨弹的使用与存放使用与存放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双(单)三七高射炮兵器与操作教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每年必须经专用仪器检测,并记录好高炮履历书规定的所有内容。

§2.1.5 作业高炮使用许可证作业高炮必须经过省级主管部门年检审查。

经审查合格后,发给高炮使用许可证,方可作业使用。

§2.2 基本探测设备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应配备基本的探测和观测设备,具备实时监测天气、指挥作业和资料收集的能力。

本规范分基本设备和可选设备两类。

§2.2.1 基本设备1.天气雷达,目前主要使用数字化天气雷达,以后逐步向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发展。

2.常规地面观测和探空设备。

3. 地面实况观测站、点和常规观测仪器。

§2.2.2 可选探测手段1.测雹板:目前国内外试验区普遍采用。

但需要根据雹云路径和雹击带范围,周密设计,减少测量误差。

应根据地形、雹灾分布密度、频数确定布置数量和位置。

2.闪电定位仪:可作为雷达探测雹云的辅助手段。

3.雨滴谱仪:用滤纸斑迹法及地面声电滴谱仪,地面PMS粒子系统一维探头等测量地面雨滴谱。

催化前后雨滴谱的变化可以看出人工催化作业的效果。

4. 微波辐射计:在试验区内可设微波辐射计,测量降水系统中垂直气柱液态水含量的垂直分布。

在影响区和对比区各设一部,可作为效果评估的物理依据。

5. GPS双频高密度综合测试系统:用于测水汽含量,可作为微波辐射计与探空的补充。

§2.3作业人员§2.3.1 作业指挥员作业指挥员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专业技术,熟悉雷达、人工影响天气、短时预报等综合技术,执行人工影响天气有关法规和规范;必须经省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培训、考核后,获得上岗资格证书,方能履行作业指挥员职责。

§2.3.2 炮手高炮炮手必须政治可靠,责任心强,技术熟练,切实执行人工影响天气有关法规和规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确保安全。

必须经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培训、考核后,获得上岗证书,才能上岗作业。

§2.3.3 技术培训各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应定期对作业指挥员和炮手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

§2.4 安全事项安全意识应贯穿于作业的各个环节。

高炮必须年检合格,高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空域申请的有关规定,射击方向和角度避开居民区,必须严格按照高炮操作规程和人工防雹增雨人雨弹使用规定操作。

第三章技术任务各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在组织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各项技术任务。

§3.1 各级作业技术任务§3.1.1 市(地)级作业指挥任务1. 组织短时预报、雷达、高空和地面探测及通讯业务,形成机动、高效、灵活的综合指挥系统。

必要时组织加密跟踪监测。

2. 对天气时机选择、作业设计与实施、催化、效果评估等环节按照各种指标综合分析,按各环节的不同时段,及时下达指令;3. 与省级预警系统或省气象雷达联网,并反馈实况,不断进行对比订正;4. 及时联通各县(市)分指挥系统,下达指令,对比当地实况,适时订正指令及作业方案;5. 按照天气时机选择,及时申报空域,并立即传达到县级指挥系统;6. 在冰雹云到达高炮控制区之前,提前10分钟以上下达指令;7. 按雷达覆盖的区域,完成指挥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