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地管理手册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范本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茶园基地管理工作,提高茶园基地管理效率,确保茶园基地的正常运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范本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茶园基地的管理工作,包括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茶园基地应加强管理与服务,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地方茶叶产业发展。
第四条茶园基地管理要遵循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服务于广大茶农和茶叶生产者。
第二章茶园基地管理机构第六条茶园基地应设立管理机构,并明确管理职责。
第七条茶园基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茶园基地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生产计划;组织茶园种植管理、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工作;监督茶园基地工作执行情况;维护茶农和茶叶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茶园基地管理机构应设有专门的岗位,包括茶园基地主任、技术员、财务员、管理员等。
第九条茶园基地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第十条茶园基地管理机构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茶园基地管理制度第十一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五定”的原则,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
第十三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五好”的原则,即好规划、好组织、好指导、好监督、好评估。
第十四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八字原则”,即定位、定责、定案、定管、定措、定效、定评、定改。
第十五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三实”的原则,即实事求是、实地考察、实事求是。
第十六条茶园基地管理应遵循“四化”的原则,即管理科学化、生产规范化、服务便民化、效益社会化。
第四章茶园基地管理流程第十七条茶园基地管理流程包括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
第十八条茶园基地管理流程应分阶段有序进行,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茶叶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秩序,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茶叶基地安全管理的原则1. 安全第一:安全生产是第一生产力,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茶叶基地安全管理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中心。
2. 预防为主: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工作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控的方针,采取综合防范手段,提前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全员参与:茶叶基地全体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在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4. 管理科学化: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工作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
5. 技术先进性: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工作要贯彻技术先进性原则,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 法制化:茶叶基地安全管理要依法依规开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机构1. 茶叶基地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由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安全管理负责人,主持茶叶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茶叶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指导和检查项目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等。
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员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安全生产培训人员等。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茶叶基地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茶叶基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合理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2. 茶叶基地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生产经营各阶段的安全生产责任。
3. 茶叶基地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对安全生产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4. 茶叶基地要建立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制度,对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制定为了规范茶园基地的管理,加强茶园基地的资源保护、生产经营、环境保护,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条茶园基地管理制度适用于茶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茶园基地包括生产茶叶的基地、茶园配套设施、茶叶加工厂等相关单位。
第三条茶园基地管理制度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促进茶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茶园基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基地规划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基地规划管理第五条茶园基地应当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基地的茶园种植面积、道路、排水系统等设施建设。
第六条基地规划应当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遵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
第七条基地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茶园各要素的空间结构,确保茶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
第八条基地规划应当科学安排农田水系,合理利用降雨和地下水资源,并配备必要的水资源设施,确保灌溉用水的供应。
第九条对基地周边乡村的人文环境、文化传承、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依托本地优势文化和历史资源开发基地特色,建设茶园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
第十条基地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基地各项规划文件,并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生产经营管理第十一条茶园基地的生产经营应当遵循农产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茶叶的生产过程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第十二条基地生产经营应当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和生产要素,确保茶叶的生产成本和品质。
第十三条对基地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应当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杜绝采用违禁药剂和化学物品的现象。
第十四条基地进行茶叶加工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卫生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
第十五条对基地生产出的茶叶应当建立追溯体系,记录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详细情况,确保产品来源的可追溯性。
茶叶厂质理管理手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品质管理职责

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乾丰牌〞系列茶质量管理手册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前言“乾丰牌〞系列茶是我公司采摘自有原料基地所产之早春鲜叶细心研制而成的茶类饮品。
它具有传统茶叶的色、香、味、形,又兼有养颜、美容之成效。
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纯粹的品质,独特的工艺,真实的效用占据了消费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而强化质量管理,是“乾丰牌〞系列茶叶优良品质之关键所在。
我公司制定的“乾丰牌〞系列茶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检测指标,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补充,使之日趋完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完整性,对保证“乾丰牌〞系列茶的优良品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质量管理方针我公司视质量为生命,抓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开展,走共同开展致福之路。
仔细遵循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严格依据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国家质量标准执行。
第三章质量管理目标严格依据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国家质量标准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企业整体形象,特制定乾丰茶厂质量管理目标。
一、全部质量活动受控,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整体形象。
二、公司各科室、基地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需严格执行质量方针。
三、质量管理力量和技术保证力量始终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四、仔细加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
五、不断开发多规格、多档次的产品,争创重庆市名牌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努力取得国际质量认证,优质、高效效劳于广阔消费者。
第四章质检制度为了把握鲜叶的采摘、加工、产品销售的质量关,勤于检验,发觉问题准时处理,特制订本质检制度。
一、鲜叶入厂后,首先应依据不同加工品种分类摊晾,并立刻分别按各项指标进行检验,作出检验记录。
二、依据检验结果,实行相应的摊晾和加工措施。
三、鲜叶入机加工时,应重新检验,将检验结果准时上报主管领导和生产部,以作加工操作的调整依据。
四、检验员对于在制品、成品的检验,应作跟班检验。
茶叶基地管理手册(供参考)

***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版本:第一版实施日期: 2011年3月10日目录1.颁布令2.承诺书3.基地概况4.组织结构及职责5.茶园良好种植规范6.茶园种植基地农用化学品管理制度7.基地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8.基地鲜叶采收、储存、运输管理制度9.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10.基地茶叶的批次管理制度11.基地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2.基地原料溯源管理制度13.附件:记录表格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与监督,经公司授权基地管理工作小组审议:编写的二零一一年版《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已获批准,现予颁布,并自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起实施。
《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是贯彻公司、实现公司茶园种植基地管理目标的纲领性文件,种植基地人员务必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特此颁布总经理:***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为了持续改进出口环境,我公司承诺在茶叶采购,茶叶生产过程,茶叶产品符合茶叶出口标准,符合出口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为使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有效实施和保持卫生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确保公司各成员提高满足客户要求的意识,认真执行本手册。
本手册自2011年3月10日起开始实施,要求全体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充分理解和贯彻本手册的各项规定,为有效运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贡献。
总经理: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本公司有2个自有??茶园基地,分别为位于***市**镇**村和**村,占地面积分别为1500亩和1000亩。
基地周围种植树木,环境优美,无污染源,土壤、空气和灌溉水符合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要求。
基地设有专门的农资管理部门和专用的农资保管场所,对使用的种苗、农药、肥料等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用具及其他农用器具,配备一名植保员,定期监测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每产季监控一次以上的鲜叶或半成品的农残含量,每年监控一次铅、稀土、砷、镉、汞等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并自觉接受和配合检验检疫部门监督管理。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目标本制度旨在规范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茶叶基地建设管理水平,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茶叶基地建设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四、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管理。
2. 科学管理原则:依据科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3. 经济效益原则: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促进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的发展。
4. 环保原则:注重环保意识,促进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5. 安全原则:关注安全问题,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五、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组织结构1.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的整体指导和决策。
2.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六、茶叶基地建设管理职责1.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监督和检查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 茶叶基地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包括茶叶基地的选址、规划、建设等。
3. 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和部门开展管理工作。
七、茶叶基地建设管理流程1. 茶叶基地选址: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茶叶基地。
2. 茶叶基地规划:制定茶叶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包括基地布局、道路规划等。
3. 茶叶基地建设: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基地建设,包括茶园建设、办公室建设等。
4. 茶叶基地运营:对基地进行运营管理,保证基地正常运转。
5. 茶叶基地评估:定期对基地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管理工作。
八、茶叶基地建设管理措施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茶叶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
2. 宣传教育:加强对茶叶基地建设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 资金支持:为茶叶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发展。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范文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范文茶园基地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茶园基地管理,保障茶园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茶园基地应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茶叶生产的安全、卫生、环保、高效。
第三条茶园基地应加强茶叶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第四条茶园基地应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茶叶生产的有序进行。
第五条茶园基地应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第六条茶园基地应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销售渠道和市场的沟通和合作,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茶园基地规划第七条茶园基地应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茶叶生产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
第八条茶园基地应注重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茶叶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第九条茶园基地应建设茶叶生产设施,如温室大棚、水泥路、水池等,提升茶叶生产的条件和效益。
第十条茶园基地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第三章茶园基地管理第十一条茶园基地应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如工作时间制度、休假制度、生产指导制度、安全制度等。
第十二条茶园基地应加强茶叶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茶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茶园基地应定期组织茶叶生产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第十四条茶园基地应建立茶叶生产档案,包括土壤检测结果、施肥记录、农药使用记录等。
第十五条茶园基地应建立茶叶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检测、追溯体系等。
第十六条茶园基地应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茶叶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第十七条茶园基地应建立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第十八条茶园基地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茶叶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章茶园基地评估第十九条茶园基地应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评估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条茶园基地应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措施,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茶叶加工基地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茶叶加工基地的管理,提高茶叶加工质量,保障茶叶产品安全,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茶叶加工基地的全体员工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茶叶加工基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经营,诚信为本;(二)严格质量,确保安全;(三)科技创新,持续改进;(四)节能减排,绿色生产。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茶叶加工基地设立以下组织架构:1. 生产基地管理部2. 质量检验部3. 技术研发部4. 人力资源部5. 财务部6. 安全生产部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生产基地管理部:负责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工作。
2. 质量检验部:负责茶叶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技术研发部:负责茶叶加工工艺研究、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4.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工作。
5. 财务部:负责财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等工作。
6. 安全生产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安全检查、安全事故处理等工作。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六条生产流程:1. 原料采购:严格按照采购计划,选择优质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
2. 茶叶加工: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茶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3. 质量检验:在加工过程中,对茶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4. 包装: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茶叶包装,确保包装质量。
5. 出库:在出库前,再次对茶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合格后方可出库。
第七条生产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更新: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八条茶叶加工基地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条质量检验:1. 原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2. 半成品检验:对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半成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版本:第一版实施日期: 2011年3月10日目录1.颁布令2.承诺书3.基地概况4.组织结构及职责5.茶园良好种植规范6.茶园种植基地农用化学品管理制度7.基地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8.基地鲜叶采收、储存、运输管理制度9.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10.基地茶叶的批次管理制度11.基地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2.基地原料溯源管理制度13.附件:记录表格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与监督,经公司授权基地管理工作小组审议:编写的二零一一年版《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已获批准,现予颁布,并自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起实施。
《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是贯彻公司、实现公司茶园种植基地管理目标的纲领性文件,种植基地人员务必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特此颁布总经理:***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为了持续改进出口环境,我公司承诺在茶叶采购,茶叶生产过程,茶叶产品符合茶叶出口标准,符合出口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为使茶园种植基地管理手册有效实施和保持卫生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确保公司各成员提高满足客户要求的意识,认真执行本手册。
本手册自2011年3月10日起开始实施,要求全体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充分理解和贯彻本手册的各项规定,为有效运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贡献。
总经理: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本公司有2个自有??茶园基地,分别为位于***市**镇**村和**村,占地面积分别为1500亩和1000亩。
基地周围种植树木,环境优美,无污染源,土壤、空气和灌溉水符合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要求。
基地设有专门的农资管理部门和专用的农资保管场所,对使用的种苗、农药、肥料等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用具及其他农用器具,配备一名植保员,定期监测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每产季监控一次以上的鲜叶或半成品的农残含量,每年监控一次铅、稀土、砷、镉、汞等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并自觉接受和配合检验检疫部门监督管理。
1.管理机构基地管理组织机构图:2.职责:2.1基地负责人:2.1.1代表公司全权管理基地的一切事务,确保基地标准化种植。
2.1.2负责向植保员、茶农宣贯、执行基地管理制度。
2.1.3全面掌握基地动态,及时向公司汇报基地异常情况和茶农意见。
2.1.4加强与当地茶叶管理部门联系,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和基地管理水平。
2.1.4负责组织基地农用化学品的选择、采购、使用审批。
2.2植保员:2.2.1运用专业的植保知识,指导基地茶农进行科学施肥、用药和耕作管理,并定期向基地负责人汇报。
2.2.2负责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并建立管理档案。
2.2.3监管基地的环境卫生、观察周边农田作业情况、关注作物生长和气温变化、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做好病虫害测报。
2.2.4负责对种植栽培人员进行茶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
2.2.5负责对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茶树种植前扦取有代表性土壤送实验室检测,确认未受违禁药物污染方可允许种植。
2.2.6负责定期对灌溉、喷药用水进行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
2.2.7对重大疫病情负责向公司主管部门报告。
2.2.8对基地质量记录进行控制、保管、处理。
2.3茶农代表:公司在基地的各个区域聘请的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有文化的茶农,是基地和茶农连接的中间纽带,负责上情下达,贯彻和组织茶农科学管理茶园。
2.3.1负责对茶叶基地的日常农事、巡查。
2.3.2负责农药的安全施用。
2.3.3发现异常或疫情,及时报植保员或基地负责人。
茶园管理应根据茶园条件,茶树生长规律和生育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宜茶树生长特点的茶园管理措施,以达优质、高产、稳产之目的。
茶园管理至少符合NY/T5018-2007《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进口国相关要求。
1、茶园基地的选择1.1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1.2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1.3 道路和水利系统1.3.1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
规模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1.3.2 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1.4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 —2003中规定的1、2级标准。
2 茶园生态建设2.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
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2.2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
2.3 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2.5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3、茶树种植3.1 茶园开垦3.1.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3.1.2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3.1.3 开垦深度在50 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3.2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3.3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
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
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4、土壤管理和施肥4.1 土壤管理4.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
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4.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
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4.1.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
耕作时应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1.4 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4.1.5 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
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4.1.6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
灌溉用水符合NY/T 5020的要求。
4.2 施肥4.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4.2.2 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可选用农用化学品清单》。
宜施用茶树专用肥。
4.2.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规定。
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 227要求。
4.2.4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4.2.4.1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 以上。
一般每447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 00kg~2000kg左右。
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
4.2.4.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667m2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 60 kg。
施月巴后及时盖土。
4.2.5 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
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5、病、虫、害防治5.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5.2 农业防治5.2.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5.2.2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
5.2.3 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5.2.4 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5.2.5 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5.3 物理防治5.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5.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
5.3.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5.4 生物防治5.4.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5.4.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5.5 化学防治5.5.1 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
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详见NY/T 5018—2007附录B 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5.5.2 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
5.5.3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详见NY/T 50 18—2007附录C 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5.5.4 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和拟出口国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5.5.5 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
5.6 从国外引种或国内向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人或带出。
6、茶树修剪6.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6.2 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应清理树冠,建议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6.3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 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