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Fe+CuSO4===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Cu+2AgNO3===__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

Cu+FeSO4——没有变化

Cu+ZnSO4——没有变化

金属活动性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________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________的金属从它的盐________中置换出来。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比较M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二、金属的锈蚀

1.铁锈蚀条件:铁与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1)使铁制品隔绝________或隔绝________,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2)改变铁的________、________,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等。

A组基础训练

1.往相同质量的10%稀盐酸中加入下列金属,反应最剧烈的是()

A.Cu B.Zn

C.Fe D.Mg

2.(温州中考)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

3.(潍坊中考)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4.(贺州中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5.(邵阳中考)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A.H2SO4B.AgNO3C.FeSO4D.MgSO4

6.(桂林中考)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7.“暖宝宝”主要成分:活性铁粉、碳粉、氯化钠等,通过氧化反应放热取暖。取部分混合粉末润湿,并按图连好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7题图

A.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

B.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

C.该实验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食盐水可加速铁生锈

8.(潍坊中考)金属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 +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下

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

D.上述3个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0.(呼和浩特中考)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11.(广西中考)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知识回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1)从左到右,金属的活动性逐渐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给你以下判断的依据: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_____________。

12.(泰安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自主提高

13.(岳阳中考)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14.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4题图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15.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第15题图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河南中考)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50g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x=______,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250g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第17题图

(3)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一、FeSO4+Cu Cu(NO3)2+2Ag较强较弱溶液

二、1.空气水 2.(1)空气水(2)组成结构

【课时训练】

1-5.DCAAB6-10.BCDBB

11.(1)减弱(2)Fe+CuSO4===FeSO4+Cu(3)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12.(1)铁Fe+CuSO4===FeSO4+Cu(2)除去铜中的铁(3)蒸发结晶

13-14.DB

15.(1)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2)注射器中氧气减少(3)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

16.(1)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2)产生气泡(3)锌与硝酸银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17.(1)0.427.25(2)

(3)28.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