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概论
卫星通信

4.2 通信卫星的组成及部分功能
通信卫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有效载荷:装载于卫星上用于完成通信任务的仪器设备的总称。
卫星公用舱:用于安装固定有效载荷的服务系统。
二、卫星公用舱的组成——五个分系统组成。
Ⅰ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subsystem)
重叠区设置中继站,可实现全球通卫星通信。
第二阶段:实用阶段
1964年,美国人成功发射了“辛康姆”卫星——事件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 用阶段,标志性体现在:
1、成功的进行了电话和电视的传输试验。 2、向美国国内传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 第三阶段:商用阶段
由于卫星通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卫星通信商用化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四章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4.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一、空间段:也称空间分系统,通常是指通信卫星,研究的重点
二、地面段:一般包括地球站群,测控系统和监控中心
1、地球站群:包括一个中央地球站和若干个普通地球站,中央站和普通站之
间采用高度集中的星形网络结构
的“闪电”号卫星及实现全球通信三颗同步卫星)
2、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为本国提供卫星业务的系统 3、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用于特殊服务,地质勘测,海洋勘探等)
二、按卫星业务分类 1、卫星固定业务:向现有的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提供卫星链路,用来传输语音信号和电视信号。
S
Sun
Earth Satellite
E
E
Td=2d/c=0.27s
为消除0.27s的时间延迟,必须增加回波抵消器,大大增加了星上设备的复杂
南京邮电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任选课安排表

注:面向对象为空的表示面向全校学生。
开课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物联网学院 物联网学院 物联网学院 自动化学院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0 2.0 2.0 4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0 2.0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1-18 顾燕 江畅/王得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玉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1-18 汤丽华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晏善成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1-18 陈振 江畅/杨立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君 翁丽星 经素 胡玉东 陈雯 杨健 李超 唐湘宁 章宁 李峻 李峻 徐水晶 周文 邱中华 朱箭容 朱国平 金伟斌 韦如东 韦如东 黄岩峰 蒋晶 徐劲松 余永红 高欢芹 孙宁 刘旭 张帅 盛宇波 朱剑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六第6,7,8节{第1-18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5-18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5-18 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六第2,3,4节{第1-18周} 周六第6,7,8节{第1-18周} 周六第2,3,4节{第1-18周} 周六第2,3,4节{第1-18周} 周六第6,7,8节{第1-18周} 周六第6,7,8节{第1-18周} 周三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四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一第10,11,12节{第1-18 周} 周二第10,11,12节{第1-18 周}
通信工程卫星概论分解

移动卫星通信 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是全球覆盖的 移动卫星通信,目前工作的为第三代海事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大西 洋东区和西区、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第四代Inmarsat一4卫星,已于 2005年3月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另一颗卫星亦准备发射,它们分别定 点在64。E和53。W,具有一个全球波束,l9个宽点波束,228个窄点波 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有信道选择和波束成形功能。 全球覆盖的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有“铱星”(Iridium)和全球星 (Globalstar),“铱星”系统有66颗星,分成6个轨道,每个轨道有11颗 卫星,轨道高度为765km,卫星之间、卫星与网关和系统控制中心之 间的链路采用ka波段,卫星与用户间链路采用L波段。2005年6月底铱 星用户达12.7万户,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铱星”业务流量增加30 倍,卫星电话通信量增加5倍。 全球星(Globalstar)有48颗卫星组成,分布在8个圆形倾斜轨道平面内, 轨道高度为1 389km,倾角为52度。用户数逐年稳定增长,成本下降, 2005年比2004年话音用户增长。
•
•
• 短波频率范围 • 电离层最高可反射40MHz的频率,最低可反射1.5MHz的频率。根据这 一特性,短波工作频段被确定为1.6MHz - 30MHz。 • 短波传播途径 •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 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 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 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 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 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 波传播是不同的。 •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 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 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 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 稳 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 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 的效果。
计算机科学专业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探索

移动电话会对音频设备、 视频终端产生很强的干
考虑到目 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知 识结构的实际情况, 课程的内容不宜过深, 应当以 概括性的内容和基本知识为主, 语言应当尽量浅 显易懂, 在基本概念、 基本性质和特点讲清楚、 讲 透彻的前提下, 多挖坑、 要“ 少钻井” 不在具体细 , 节和深奥理论上钻得太深。在课堂上把现代通信 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性质和基本应用解释 清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这 「 1课程虽然不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但 是学起来易于理解 , 不枯燥, 理论联系实际, 能够 解释很多实际现象, 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光纤通信部分授课时需注意向学生交代清楚 光纤通信的巨大容量和快速传输特性在现代生活 中架构高速信息公路的重要作用, 介绍光纤通信 的优点以及应用领域,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扰, 5 一 A(cDM 系统的移动终端就几乎没 而1 9 5 A)
有类似的干扰。 三、 多媒体技术与因特网相连接以增大教学
信息量
框图以及作用, 和 LED 的比 P N 与 APD 的 LD 较, I
比较,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数字光纤通信传输系 统结构方框图及各部分的作用, 相干光通信, 光孤 子通信等等。让学生清楚: 没有光纤通信, 可能打 不了电话, 也无法收看有线电视( CATV) 。在课堂 上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 例如, 把光纤通 信的通信容量巨大与传统通信容量甚小比喻成
践证明也是可行的。 一、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技术、 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 统, 授课时间 1 学时。 6
现代通信概论: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上下行通信频率
政府、军事:x频段的8/7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7.9GHz~8.4GHz 下行频率为7.25~7.75GHz。
这样,将民间卫星通信频段和政府部门、军事 部门卫星通信频段分开,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 干扰。
5.4.1概述
波通信系统。
5.4.1概述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 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 中述
2.卫星的轨道 卫星通信的轨道 (1)轨道形状 圆形:地球的中心处于圆形轨道的圆心 椭圆形:地球的中心应处于椭圆轨道一个焦点上 (2)卫星轨道倾角 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
多颗静止卫星)
5.4.2卫星通信的发展及应用
1.卫星通信的发展 卫星通信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45年,英
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克拉克在《无线电世 界》上发表了“地球外的中继站”,最先提 出了利用静止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约20年 之后,人类就实现了这个设想。
下面分别介绍国际上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我国 的发展。
一是在国际卫星通信系统中,如果两个相距甚远,分别 位于两个卫星覆盖区内,而处于它们的“共视区”之外 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 卫星通信,参见图5-28(a)所示情况。
二是在被同一颗卫星所覆盖的、卫星通信“星形网络” 远、近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如图5-28 (b)所示 的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卫星通信。注意,图5-28 (b) 中的中央主站,就是星形网络的中心结点。
ku 频段的14/11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14~14.5GHz 下行频率为11.7~12.2GHz, 或为10.95~11.2GHz和11.45GHz~11.7GHz 并已用于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业务中。
GMD概论

Inmarsat-B & Terminal
406 MHZ EPIRB
NAVTEX接收机
雷达应答器 SART
一.GMDSS的基本组成 1.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范围:76º S~76º N。 COSPAS/SARSAT系统,范围:全球。
2.地面通信系统
SSB RT 单边带无线电话 DSC 数字选择性呼叫
7.GMDSS的海区是如何划分的?如何理解海区的概念?海区划分的 目的是什么? 8.在各海区航行的船舶一旦发生遇险,应采用什么通信手段实现船 至船、船至岸的遇险报警? 9.在GMDSS中,各海区航行的船舶均应配备的通信设备主要有哪些? 10.在GMDSS的各海区,应该按怎样的标准配备GMDSS通信设备 才能满足船舶通信的最低要求? 11.按照SOLAS公约的要求,GMDSS船用通信设备维修保障方案有 哪几种形式?对于航行在A1、A2海区以及A3、A4海区的船舶应怎样 选择维修保障方案? 12.在GMDSS中,各海区船舶通信设备的双配套方案怎样选择?
系统
系统
一.GMDSS的基本组成 1.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范围:76º S~76º N。
Inmarsat 系统卫星的覆盖范围
一.GMDSS的基本组成 1.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范围:76º S~76º N。
Inmarsat 船载设备 B /C/ F站
COSPAS/SARSAT系统,范围:全球。
GMDSS
通信设备与业务
课程介绍与要求
一、课程构成
地面通信 卫星通信 通信业务
二、知识衔接 具有无线电技术基础的一般知识,数字电路、模 拟电路等、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如CPU、存储器、接口 电路的基本作用等。
卫星通信技术概要

的“闪电”号卫星及实现全球通信三颗同步卫星)
2、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为本国提供卫星业务的系统 3、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用于特殊服务,地质勘测,海洋勘探等)
二、按卫星业务分类 1、卫星固定业务:向现有的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提供卫星链路,用来传输语音信号和电视信号。
重叠区设置中继站,可实现全球通卫星通信。
第二阶段:实用阶段
1964年,美国人成功发射了“辛康姆”卫星——事件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 用阶段,标志性体现在:
1、成功的进行了电话和电视的传输试验。 2、向美国国内传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 第三阶段:商用阶段
由于卫星通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卫星通信商用化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E
E
1.2 卫星通信的发展史:
卫星通信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阶段、实用阶段和商用阶段。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 1945年,英国军官阿瑟· 克拉克在《地球外的中继站》一文中提出了卫星 覆盖说→该学说在20年后得到了实现。
卫星覆盖说主要内容:
1、在赤道平面上空35786km处设置一颗卫星,可实现与地球同步。 同步概念:i)卫星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旋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ii)同步卫星的轨道周期=地球自转周期=24恒星时=23小时56分04秒 2、从卫星向地球引两条切线,通过计算,两切点间的弧线距离为18100km。 ——单颗同步卫星可实现的最大距离为18100km 3、以120°等间隔的配置三颗同步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4、通过在重叠区内建立中继站,可实现不同卫星覆盖区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结论:以太阳能为动力,通过在赤道平面上空等间隔的放置三颗同步卫星和在
INTELSA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nsortium)
航海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GMDSS综合业务”为例

航海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GMDSS综合业务”为例◎ 邓小富 覃志居 唐华浩 侯显斌 董海亮 郭春燕 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摘 要:GMDSS综合业务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蕴含思政元素多,完全具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授课学生的特点,构建包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设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实践表明,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有效地帮助航海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道德,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航海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GMDSS综合业务1.引言2022年4月,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在此教育背景下,国内众多教育专家和高校教师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
王学俭等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和难点,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2];黄泽文指出了新工科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应通过深化理念和整合路径予以推进和提升[3]。
课程思政已在全国高校的教育学、文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广泛地被推广,但在航海类专业教学中推广缓慢,曹玉墀等针对航海类专业实船实习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成效显著[4];目前尚未发现有关GMDSS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研究,GMDSS综合业务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范围广,蕴含的思政元素多,应当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对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可或缺。
2.航海类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2.1有利于巩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离不开航运强国,海运是保障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世界贸易大约90%的运输量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海员队伍则是兴海运强海运的基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概论主要内容:▪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VSAT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几个主要的卫星通信系统一、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1、卫星通信的定义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工作在微波频段。
2、简史▪1945年,英国《Extra-Terrestrial Relays》一文中提出利用3颗静止卫星覆盖全球的设想。
▪1945年到1964年间,曾经先后利用月球、气球、铜针偶极子带作为中继,进行电话电视传输试验▪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1颗LEO卫星-Sputnic(美苏太空竞赛的导火索)▪1962年,美国第1次发射了真正实用通信卫星(Telstar/MEO)▪1965年,第1颗商业通信卫星(INTELSAT-1)进入静止轨道▪1990-2000年,引入卫星直接广播语言(DAB)业务▪2000-2005年,引入宽带个人通信;Ka频段系统得到迅速;多个LEO和MEO卫星系统投入运行3、发展▪早期卫星通信系统采用C波段和S波段的静止轨道卫星通信,后来在K波段通信采用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系统,可以覆盖到原来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区域。
另外,出现了许多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利用许多颗中低轨道卫星,提供全球的移动通信服务。
▪早期的卫星通信要求昂贵笨重的终端,因此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可用性。
静止轨道卫星处于高轨道,传输时延大,不能满足语音业务对时延的高要求。
后来的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虽然时延相对减小,但由于卫星运动速度很高,带来的多普勒频移很大,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随着射频技术的改进,在提高性能、减小体积和重量的同时降低了终端的成本。
技术的进步也更好的解决了多普勒频移带来的影响。
4、卫星通信的普及要求:▪低成本:通信费用和终端费用▪方便:手持电话,漫游,切换▪可靠:低掉线率,高连接率▪高质量通信:可接受的时延,语音质量5、铱系统的失败▪66颗低轨卫星(轨道高度780km)组成的铱星座是运行过一段时间的商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最引人注目的成绩是在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的1年多时间中完成了整个卫星星座的发射,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投人使用的大低轨系统。
到2000年3月17日一直苦苦支持的铱公司终于半途夭折,宣告破产。
▪该系统发射成功后反映出的先进之处在于:应用了星上处理与星间链路技术,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于空中;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以及蜂窝网之间的跨协议漫游,从而实现了通信终端手机化、个人通信全球化,证明了LEO可以用于全球个人通信。
铱系统全球覆盖全球漫游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铱系统固有的问题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高成本:系统成本47亿美元;铱手机Eurasia公司卖8000美元/部,TDCOM公司卖5132美元/部;通话费数美元/分钟。
漫游费用▪不方便:终端笨重,美国Motorola双模为454g,日本单模双模均为400g;而GSM < 100 g▪不可靠:铱系统掉线率高,通信率80%,掉话率15%▪质量低:数据传输率低,只有2.4k/s,远低于GSM系统▪其它问题:目标客户定位错误,手机交货逾期,来自其它廉价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竞争二、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1、分三大类静止轨道卫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与地球上某一点保持相对静止▪赤道延伸平面:36000km优点:▪经济,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缺点:▪长距离造成大信号衰减和大传播时延(500ms以上)中轨道卫星(Medium Earth Orbit:MEO)▪高度在5000-12000km左右▪为了覆盖整个地球需要10颗左右卫星GPS:为美国空军系统运作,用作全球定位。
▪早期为12个卫星星座,在1978~1985年间发射;▪新的GPS系统,在1989~1994年间发射;为24颗小卫星星座系统,分6个轨道平面覆盖全球低轨道卫星(Low Earth Orbit:LEO)▪高度在500-900km▪提供全球移动电话和数据服务;也可用于地面摄影和侦察优点:▪信号衰减小,时延小▪卫星重量轻,结构简单缺点:▪为了覆盖整个地球需要大量卫星,系统复杂2、主要应用领域▪互接长途电话业务:国内公众卫星通信网的干线已有37个大型C波段地球站,运行着3万5千条双向电路(占国内长途电路的5~6‰),另有4个试验地球站和约30台移动卫星通信车载站工作在Ku波段。
国际通信方面:中国电信运营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开通了约1万3千条双向电路(占国际长途电路的26%)。
可以提供备份电路或传送峰值业务。
▪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使用了11颗通信卫星(亚太1A、亚洲2号、亚洲3S、鑫诺1号、亚太2R、泛美3R号、泛美8号、泛美9号、泛美3R号、泛美10号、银河3R和热鸟3号)的32个转发器。
中央电视台的12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32路声音广播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通过卫星向全国传送。
▪海上、地面和空中的移动通信:可以提供广域或全球覆盖的移动通信业务成为UMTS的一部分▪基于TCP/IP的internet业务3、卫星通信的特点▪通信距离远且建站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地球站建设的费用不因两站之间距离远近、地面自然条件而变化。
除了国际通信以外,在国内通信中,尤其是边远地区和陆地通信系统难以覆盖的地区,卫星通信是不可替代的选择。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宽带数据业务、国际互联网业务、卫星电视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固定卫星系统通信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卫星和地球站的位置相对稳定,只有直射径,无多径干扰和其他衰落。
▪发射与控制技术复杂要把卫星发射到静止轨道上应确定点,并经常保持较小的漂移,难度是很高的。
因为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大气层阻力,太阳辐射压力等都会造成轨道摄动。
▪与其他地面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卫星通信与同频段地面微波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的上下行线路间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与雷达系统间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与广播电视系统间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与ISM设备间的干扰(存在可能性,但尚未发现)▪较大信号传输时延和回波干扰静止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与地球相距约36000千米,语音通信时,来回传播时延超过500ms。
▪具有广播特性,保密要求高4、卫星通信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四大功能部分组成。
▪空间分系统是指通信卫星,主要由天线分系统、遥测与指令分系统、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组成。
▪通信地球站由天线馈线设备、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信道终端设备等组成。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确进入静止轨道上的确定位置,并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通前的监测和校正。
▪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通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通信卫星正常运行和工作。
▪具体的结构上,固定卫星系统和移动卫星系统会有所区别5、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L频段——1-2 GHz(移动卫星业务、地面微波、广电、蜂窝)▪S频段——2-4 GHz(移动卫星业务、数字音频广播、NASA研究)▪C频段——4-8 GHz (固定卫星业务、地面微波)▪X频段——8-12.5 GHz(卫星军事通信、地球观测卫星)▪Ku频段——12.5-18 GHz(固定卫星、广播卫星、地面微波)▪K频段——18-26.5 GHz(固定卫星、广播卫星、LMDS )▪Ka频段——26.5-40 GHz(固定卫星、星际链路、卫星成像、LMDS)三、VSAT系统1、什么是VSAT卫星通信?VSAT全称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可以理解为小站。
它的特点就是一个小字。
由于小站具有灵活、简单、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很多企业、政府部门把它作为系统内的专用通信网。
现在VSAT 系统的传输速率较初期大为提高,除了数据外,还传输各种多媒体信息。
包括卫星电视接收小站在内,V AST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2、VSAT通信小站的数量Comsys在1999年发布的VSAT研究报告指出,VSAT销售量的增长,已经使许多大公司采用VSAT技术作为他们网络中的核心部件。
1997年全球订购5.5万个星形TDMA VSAT终端,1998年为8万个,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27%,至1999年,全球共有50万VSAT 终端。
3、VSAT通信业务的应用范围语音通信、数据通信、高速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子商务、证券交易4、VSAT通信的应用技术利用Ku波段,VSA T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Mbps以上,Ka 波段的开发,使VSAT带宽大大增加。
数据通信协议逐渐规范,采用TCP/IP,与Internet互联。
采用多波束天线,节省星上资源,增加下行功率。
与B-ISDN结合,实现卫星多媒体通信。
采用VSAT实现移动通信业务5、VSAT与ATM▪ATMATM是CCITT(ITU的前身)在1990年确定的B-ISDN的传输和交换模式。
它吸收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将数据、图像、语音等信息分解成定长的数据块,并在各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信头,构成信元,以信元多路复用方式进行发送。
当信元空闲时,就可以插入数据发送。
插入的位置无周期性,所以成为异步传输模式。
ATM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技术,ATM到达用户端的传输带宽为155.2Mbps。
压缩后数字化电视的传输速率为34Mbps,HDTV信号速率为140Mbps,这些ATM是完全可以传送的。
VSAT和ATM结合,是信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VSAT-ATM的优点1.卫星的加入,使ATM业务覆盖全球任何地方。
2.卫星通信按需求分配带宽的能力更强。
3.在不同地方建立ATM网时,卫星通信可以提供十分灵活的网络配置和容量分配。
4.利用卫星通信的广播特性,可以建立ATM网的多点对多点应用。
5.扩容简单,只需简单的在用户处建立ATM地面站。
6、VSAT卫星通信▪星上处理技术随着卫星通信带宽不断增加,为降低地面设备的复杂度和用户终端设备成本,把一些处理技术转移到卫星上进行,这是卫星通信发展的方向。
比特再生:改善信道质量3-10db多波束天线:提高EIRP,增加系统容量,简化终端前向纠错:8db编码增益功率放大器矩阵组:动态功率匹配,减少功率消耗自主基带切换:增加系统灵活性,系统吞吐量提高3倍自适应编译码:提高信道可靠性▪多址接入方式语音:TDMA、FDMA 、CDMASDMA:采用多波束天线,每个波束覆盖一定区域。
空分多址不单独采用,一般结合TD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