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汇编 沪教版【含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34分)1.默写与运用(1)醉里挑灯看剑,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枯藤老树昏鸦,o(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张去夏日西湖游玩时,看见了美丽的花朵,浅浅的草坪,他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来表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
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
”公壮其言,遣行。
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
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
”辞甚激切,贼不答。
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2.甲文选自《》一书。
3.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故不为可得也()A.暂且B.假如C.随便D.已忘(2)遂度终不能听()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6.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XXXXXXXXXXXX,世(世代)隶(属于)耕(从事农业生产)。
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认识)书具(工具),忽啼(放声哭)求(要)之(它,代书写工具);父异(感到奇怪)焉(指这件事),借旁近与(给)之。
即(马上)书(写)诗四句,并自(自己)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同族的人)为(作为)意(内容),传一(全)乡秀才观(看)之。
自(从)是(这)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一看)者。
XXX(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地)宾客(用宾客的礼节款待)其父;或(有人)以(用)钱币乞(讨取)之(XXX的诗作)。
父利(以…为利)其然也,日(每天)扳(强要)XXX谒(到处拜访)于(到)邑人(乡人),不使(让)学。
XXX(他说)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看见)之,十二三矣。
令(让)作诗,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传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XXX的情况)。
曰:“泯然(消失的样子)众人(普通人)矣!”中心机想: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XXX,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记叙了XXX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干变革的三个阶段,以不和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勉力地进修。
XXX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革进程,”点明他才干阑珊的原因是“不使学”。
译文金溪县平民XXX,世代从事XXX为业。
XXX到五岁时,未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触惊讶,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XXX)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本人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怙恃、连合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他父亲把诗)传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
今后,(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彩和道理都有值观赏的中央。
同县的人对XXX感触非常惊讶,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来招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讨取XXX的诗作。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6.(2分)晏子春秋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善言【参考译文】【甲】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沪教版.docx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20 年)2020 年楚人学舟楚①人有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之是听。
于是小洲渚之,所向莫不如意,遂以尽操舟之。
遽舟,椎③鼓径,亟犯④大,乃四胆落,失柁⑤。
【注】①楚:古国名。
②折:。
旋: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前以鼓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下列句中加点的。
( 2 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胆落()12.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 4 分)(1)遂以尽操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人的道理是:。
(2分)2020 年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 注释 ]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 4 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B 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 4 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2020 年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10.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解析】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文言文解题技巧及思路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状语后臵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沪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篇目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篇目练习(含答案)记承天夜游阅读指南1.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任团练副史)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夜游时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
2.全文可分三层。
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区及起因;第二层写景,描写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
虽然只有三句,却展现了高妙的想象力,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写意图,具有一种隽永而洁净的美。
第三层议论,以两问一答收结,诉说“闲人”在洒脱中的无奈,其中“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全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如此短小的篇幅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3.文中以“积水空明”喻月色,以“藻荇”喻竹柏之影是全文亮点。
不仅视角独特,言人所未言,而且将月色的清澈空明,赏景者的似醒欲睡的情态表现得十分贴切,不愧为大家手笔。
文章还运用“借景抒情”的技巧,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与洒脱旷达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巩固检测一、默写1.欣然起行.行:_________________2.寻.张怀明寻:__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于:_________________4.何.夜无月何: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月色进入门户,我高高兴兴地起来出门。
沪教版初三中考文言文冲刺课内文言文题目精选之《黄生借书说》(含答案)

沪教版初三中考文言文冲刺课内文言文题目精选之《黄生借书说》(含答案)XXX向园主人借书,园主人告诉他:“没有借书就无法阅读。
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吗?他们有七略四库等天子之书,但是天子读书的人有几个呢?富贵人家有汗牛塞屋的书,但是他们读书的人有几个呢?其他人积攒的书,子孙弃置,也是一样。
不仅仅是书,所有的物品都是这样。
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强行借来,就会担心别人强行取走,心里不安,总是翻来覆去地看,说:‘今天还在,明天可能就没了,我再也见不到了。
’如果是自己的东西,就会高高束起来,收藏起来,说‘等到有一天再看吧’。
”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贫困,很难得到书。
有一次我去向XXX借书,但他不肯借给我。
回来后,我梦到自己借到了书。
这让我非常难过。
从那时起,我看书的时候总是会做笔记。
后来,我成为了一个通籍,工资足够买书了。
我拥有了很多书,但其中有些书已经变得灰尘覆盖,时间久远。
我感叹借书者的用心专注,同时也觉得自己年少时光阴浪费了太多。
现在,XXX向我借书,我也向他借书。
但我的公共图书和XXX的私人藏书是不同的。
那么,是我不幸地遇见了XXX,还是XXX幸运地遇见了我呢?知道什么是幸福和不幸,就会专心读书,迅速归还书籍。
9.随园主人的姓名没有提到,“生”的意思是“先生”或“先生的意思”。
(2分)10.我向XXX借书,但他不给,回来后我就梦到自己借到了书。
(3分)11.C(3分)13.C(2分)14.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贫困难以得到书。
(2分)15.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借书要谨慎,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予的公共图书和XXX的私人藏书是不同的,前者可以借给别人,后者则不行。
(4分)XXX向随园主人借书,主人告诉他:“没有借书就不能读书。
你不知道收藏书籍的人吗?他们有七略、四库之类的天子之书,但天子有几个真正读过?他们拥有汗牛塞屋的富贵家族之书,但富贵人读书的也不多。
其他人的祖先积攒下来的书,子孙们却弃置不顾。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2003年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04年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4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2005年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2006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2007鲍君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⑵问其故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2008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4分)2009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3分)2010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2)实勉我也。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3分)2011韩魏公知北都 ,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ƒ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特设一卓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云()(2)得()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3分)2012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答案】200311.(1)慢;(2)看。
1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200412.(1)D (2)B。
13.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14.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20057、⑴:移动⑵离开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20067.(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8.B9.“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10.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20077.(1)离开(2)原因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2008⒎⑴还,归还⑵往,到……去⒏D⒐想确认马是谁的⒑仁厚(宽厚、宽容)诚实200912. 当做是具备具有13.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14.\\\'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15.慈及其相近意思的词语201012.日常居家在家时其实13.A14.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15.豁达勤奋好学201112.说获得得到13.A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15.待下宽厚201212、好实行13、D14、喜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