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性支出

合集下载

财政投资性支出分析课件

财政投资性支出分析课件

社会效益评估
民生福祉改善
财政投资性支出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 条件的作用。
社会稳定性增强
通过财政投资性支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 社会稳定性。
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投资性支出在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方面的作用。
环境效益评估
生态保护与修复
财政投资性支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包括自然保护区 建设、水土保持等。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投资性支出在国家预算中占据较大比重,主要用 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工业。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但仍保 持一定规模,主要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
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投资性支出更加注重效益和可持续性,重点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 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财政投资性支出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的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
财政投资性支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如支 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05
财政投资性支出优化建议
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
总结词
在项目前期,应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和 风险评估,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VS
综合分析方法
综合指标法
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财政投资性支 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分析,以 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
比较分析法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学-陈共第七版)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学-陈共第七版)

2.推行农业补贴。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对农 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进步、 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 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 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 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2)从资金来源和财力规模看,企业和个人主要 来源于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因而其财力规模 有限,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政府财力 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 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从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看,非 政府部门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而 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外部效应” 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 治理大江大河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
第三节 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Hale Waihona Puke 一、意义 基础 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新农村建设
二、政府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一)一般特点 (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我国农业的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满 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关键时期。 三、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1.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投资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因为投资可以刺激需 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 投资完成后才能增加供给,凯恩斯乘数理论就是从刺激需求 出发来研究的。比如,增加 100亿元投资,就是用这100亿元 作为生产资本,购买投资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以工 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即 企业和个人增加100亿元收入。这是投资刺激需求的第一次 增加;若按边际消费倾向为40%来计算,居民又会用40亿元 购买消费资料,实际上是用这40亿元购买生产这些消费品的 生产要素,结果40亿元又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形式转到生 产要素所有者手中,这是第二次增加,依次类推,循环往复。 新增投资不仅代表新技术,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因此,投资也就成为调节供求平衡的重要手段。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评估两种支出方式的效益,为财政资源配置提 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
了解两种支出方式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加公平、可持续的财政政 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比较方法
数据收集
收集有关财政投资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的相关数据 ,包括支出规模、结构、 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政策选择
在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状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财政支出方式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可适当增加财政投资性支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民生问 题较为突出时,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
04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 移性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现状分析
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规 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用于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特点
具有直接投资性质,资金投放量大, 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
投资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基础设施建设
如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 。
公共服务设施
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环境保护与治理
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高新技术产业支持
如对科技创新、新能源等产业 的投资。
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 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覆盖面 。
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支持企 业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水 平。
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机制,确保投资构逐步优化,向 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同时加 强了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 的支持。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

转移性支出
具有间接的社会效益,能够保障社会福利、 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04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 转移性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现状分析
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规 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主要用于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投资结构
财政投资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逐 渐向民生领域倾斜,如教育、医疗 、文化等,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移性支出的 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手段也日益多 样化。目前,我国转移性支出主要包 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 收支出等。
03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 性支出的比较
支出方式的比较
财政投资性支出
主要用于增加或减少国家积累基金的活 动,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VS
转移性支出
转移结构
财政转移性支出结构不断完善,逐渐 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以缩小收入 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结构分析
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01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不断调整,以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投资性支出内部结构
02
财政投资性支出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倾斜,以提高整体效益。
转移性支出内部结构
03
财政转移性支出内部结构不断完善,逐渐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
斜,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05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 转移性支出的优化建议
优化投资性支出的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重点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社会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一节 投资与经济发展
拉动需求的“三驾马 车” 投资 投资与需求
投资
消费 消费与需求
出口 出口与需求
消费
出口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 第二 第一
• 投资需要建筑
材料,需要添 •投资可以直接 置设备,所以 增加社会总需 增加投资可以 求,从而刺激 带动钢材、水 经济增长。 泥、木材等相 关行业的发展。
D Q3 Q2 A KL2 KL3 B
I3 I2 I1
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Q3 日本、韩国 : Q1→A→ Q2→B→ Q3
基 础 设 节 财政用于对“三农”的投入
意义
1.“三农”指的是农业、 农民和农村。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本生存条件等。 3.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 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 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机制的必由之路。 4.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投资中的一部分 (约为40%), 将转化为个人消 费和社会消费, 所以增加投资又 可以刺激消费品 生产的增长。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二次增加
购买消费品:食品、服装等; 相当于用这些钱买生产这些 消费品的生产要素。结果是 价值转移到生产要素者手中。 以此类推:
100 100 0.8 100 0.8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Contents
1
2 3 4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1、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凯恩斯的乘数原理
[ Image information in product ] - Image : mowolf -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财政投资性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四,对广大农民非常欢迎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 农机具补贴这三个补贴,将继续完善和强化。
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纲要(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 首 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 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 加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本公共服务
十一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国民平 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公共卫生和医疗 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城镇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2.5:1的国家只 有4个,而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却为3.3:1。
效。
日本财政投融资
一、财政投融资与公共金融 二、日本政府的金融机构 三、点评
一、财政投融资与公共金融
日本的民间金融机构 日本的公共金融机构 财政投融资
(一)日本财政投融资计划
财政投融资计划由三个部分组成 财政投融资资金计划 财政投融资原资推算 财政投融资用途别分类
财政投融资计划与每年的预算制定同时进行, 其主要资本作为预算的一部分必须经过国会 的审议通过后才能最后实行。
– 1. 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二)不同投资方式比较
效率、公平、政府支出
着力抓好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农田水利、 饮水安全、公路、沼气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等重 点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 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培养造就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地方、各部门必须 在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建设资金要更 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 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第三章-财政投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章-财政投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在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中,减税的额度 为1500亿美元,所占比例超过20% 美国的7000亿美元并采取注资、减税等方式来 实现。简单地说,出钱的是政府,真正花钱的还 是企业。 2009年的8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中,针对个 人和家庭减税规模逾2500亿美元,是整个减税 计划的重心,未来两年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 享受税收减免,而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只占很小 比例。这个计划为95%的就业者提供“劳者有其 酬”的减税福利,平均每人每年可减税400美元, 相当于每周实发工资多了13美元。
56.3
28.2
27.7
17.8
11.6
13.2
13.3
14.1
13.9
12.1
1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年份 1981 1985 预算内 28.1 16.0 国内贷款 12.7 20.1 利用外资 3.8 3.6 自筹及其他 55.4 60.3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四、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1、财政投资的特点 (1)不以营利为目的,注重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一般投资于大型、长期项目。
(3)主要从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而经济效益 一般的投资。如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能源、 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
2、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或投入产出比 最大化) 依据:资源稀缺性 投入产出分析 资本投入较小,产出较大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 依据: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密集型项目) 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经济增长越快。 (3)就业创造标准 依据:政府投资创造现实和潜在就业机会的能力

财政学之财政投资性支出( 66页)课件

财政学之财政投资性支出( 66页)课件
间接经济效益
财政投资性支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 推动经济发展。例如,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可以促进技 术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
社会效益分析
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投资性支出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促 进社会公平和谐。
提升国民素质
政府对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资可以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2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内 容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交通设施
包括公路、铁路、桥梁 、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
的建设投资。
水利设施
如水库、灌溉渠道、防 洪堤等水利设施的建设
投资。
能源设施
如发电厂、输变电设施 、石油天然气管道等能
源设施的建设投资。
通讯设施
如电信网络、广播电视 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 等通讯设施的建设投资
社会资本的引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如PPP模式、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 资等,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 同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
05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效 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财政投资性支出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例 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
准确性。
绿色发展
财政投资性支出将注重绿色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展。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国际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财政投资性支出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筹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
投资 刺激需求 增加供给
乘数原理 加速原理
经济增长
投资的乘数作用
政府投资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支 付了地租、利息、工资等,形成了社会的收入……
2012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6310亿元,全 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 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大规模的铁 路建设投资,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火车头。
116769.7 143204.9 193617.4 224042.0 27973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
年份 1981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预算内资金 28.1 16.0 8.7 3.0 6.4 6.7 7.0 4.6 4.4 4.4 3.9 3.9 4.3 5.1 4.7 4.3
2.调节自身投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 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亿元)
年份 1981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预算内资金 269.8 407.8 393.0 621.1 2109.5 2546.4 3161.0 2687.8 3254.9 4154.3 4672.0 5857.1 7954.8 12685.7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用于“三农”的投入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生产性支出 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公共资本一般是私人资本的互补品
国内贷款 12.7 20.1 19.6 20.5 20.3 19.1 19.7 20.5 18.5 17.3 16.5 15.3 14.5 15.7 15.2 13.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利用外资 3.8 3.6 6.3 11.2 5.1 4.6 4.6 4.4 4.4 4.2 3.6 3.4 2.9 1.8 1.6 1.5
投资的加速数作用
假定生产3000万元的产品需20台机器,每台机器300 万元,总价值6000万元,每年更新1台机器,重置投 资300万元,总投资也是300万元。
第二期消费增加1500万,机器数量增加至30台,净 投资为3000万,重置投资300万。消费增加了50%, 而总投资从300万增加到3300万,增加了1000%(10 倍),这种投资对产出的加速反应,为加速原理。
自筹和其他资金 55.4 60.3 65.4 65.3 68.2 69.6 68.7 70.5 72.7 74.1 76.0 77.4 78.3 77.4 78.5 80.9
历年来全国市政设施建设情况
年末实有道路长 年末实有道路面
指标 度(公里) 积(万平方米)
2010 294443
521321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二)特点
政府部门投资特点 ①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共性和基础性
②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长期化
③具有社会效益 ④具有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三)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直接调节自身投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 使两者加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需的投资总量一致
投资的加速原理是指国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的 加速变化。
投资对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财政投资支出增加会排挤私人部门支出,并与私人部门 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
公共投资也许被私人部门不用于生产能力的扩张上,比 如更好的道路可能排挤卡车和其它交通设备的投资,而 私人产出水平保持不变。
→财政投资支出增加会阻碍经济增长。
13012.7 14843.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国内贷款 122.0 510.3 885.5 4198.7 6727.3 7239.8 8859.1 12044.4 13788.0 16319.0 19590.5 23044.2 26443.7 39302.8
44020.8 46344.5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投资规模适度 投资结构合理 注重投资效益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范围
基本建设 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 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 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 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上述的支出
利用外资 36.4 91.5 284.6 2295.9 1696.3 1730.7 2085.0 2599.4 3285.7 3978.8 4334.3 5132.7 5311.9 4623.7
4703.6 5062.0
自筹和其他资金 532.9 1533.6 2954.4 13409.2 22577.4 26470.0 30941.9 41284.8 54236.3 70138.7 90360.2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二)特点
非政府部门投资特点 ① 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并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
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
② 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 资提供资金。
③ 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项目。

由于企业的微观利益所限,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 济的社会效益。
据测算,铁路建设投资每完成1万元,需要水泥两吨, 钢材0.32吨,人工25个工作日。按此比例,2012年, 全国铁路建设共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提 供就业岗位600万个。
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单位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增量/投资增量=1/(1-边际消费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