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1. 哎呀呀,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二》那可是经典之作啊!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一字都好像带着落日的余晖呢!“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是多么深沉的思念呀,就好像你思念远方的亲人一样强烈!
2. 看看这首诗,“听猿实下三声泪”,这得是多么悲伤的场景呀,就像你听到了特别让你难过的消息时的感受。
猿啼都能让人落下泪来,杜甫的情感真是太丰富啦!
3. 哇塞,“奉使虚随八月槎”,这里面蕴含的那种无奈,就如同你满心期待一件事,结果却没能实现一样。
杜甫心中的那份遗憾,你能体会到吗?
4. 杜甫写的“画省香炉违伏枕”,哎呀呀,这感觉就好像你计划好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却因为生病啥的没法去做一样,是不是很让人无奈呀?
5. “山楼粉堞隐悲笳”,这悲笳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就像你在一个有些悲伤氛围的地方,那声音让你心里也不由得涌起一股哀愁呢。
6. 你们想想看,“请看石上藤萝月”,那藤萝上的月光,多有意境呀,是不是就像你在一个特别美的夜晚看到的景色一样令人陶醉呢?
7. 嘿呀,“已映洲前芦荻花”,这画面的转换,就好像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场景的切换让你应接不暇呀!杜甫真不愧是大诗人!
8. “千家山郭静朝晖”,这宁静的早晨,就像你在一个安静的小镇醒来,一切都是那么平和,杜甫对生活的观察可真是细致入微呀!
9. “日日江楼坐翠微”,每天坐在江楼看着那翠微的景色,是不是很惬意呢,就像你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一样。
10. 杜甫这首诗真的太绝啦!“信宿渔人还泛泛”,那渔人在江面上飘荡,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漂泊一样。
“清秋燕子故飞飞”,这清秋的燕子呀,仿佛在告诉我们时光的流逝,大家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是把那种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描写秋天风景的诗。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写的秋天风景非常丰富多彩,有黄叶、红叶、黑叶,有落日、月明、晚霞,还有轻风袭人、萧萧松叶。
这些景色都是秋天独有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勾起读者对秋天的回忆。
此外,杜甫还用了许多优美的描写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好。
他用“月明西山”来描写晚霞,用“萧萧松叶”来形容秋风,用“轻风袭人”来描写秋天的凉意。
这些描写方式既精细又生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妙。
总之,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生动、优美、感人的诗。
它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而且还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短信吧,短信是指手机发送或接收的文字信息。
那什么样的短信才算得上是好的短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长安;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 抒写遭逢兵乱, 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于凄清哀怨之中, 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绝调”。
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 ,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 ,独步一世”。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的诗意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秋兴八首》【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长安;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 抒写遭逢兵乱, 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于凄清哀怨之中, 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绝调”。
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 ,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 ,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 ,独步一世”。
黄生曰 :“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
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点明北望的地点“夔府”,“落日斜”点明时间。
夔州地处群山之间,又值落日斜照,这深秋黄昏的景色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沦落天涯的人来说,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
是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
“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组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
”长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
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个中深悲。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至广德元年 (公元 763 年) 虽告结束, 但边患并未消弭, 吐蕃、回纥、党项羌等族乘虚而入, 在北方和西方不断侵扰。
藩镇拥兵割据, 战乱时起,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大唐王朝再也无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颓势。
杜甫饱尝战乱之苦, 历经艰辛, 辗转入蜀, 依好友严武居于成都。
孰料严武不久去世, 杜甫难以存身, 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 于代宗大历元年 (公元 766 年) 到达州, 滞留于此。
诗人长期漂泊, 备尝艰辛, 晚年多病, 故交零落, 壮志难酬, 慨丛生, 遂在孤城的暮色中, 他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 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 是国家的象征, 诗人忧国忧民, 诗人虽然暮年多病、身世飘零却时刻关切国家安危。
“每依北斗望京华”,不但写出长安的方向,写出夔州与长安遥远的距离,而且更能表达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北斗来比喻长安,实际上是借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来表达诗人对唐王朝的坚贞之意,诗人始终情系国家,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
槎指木筏。
《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啼三声泪沾裳。
”旧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故云“实下”,“实”,实实在在,真的。
即“听猿三声实下泪。
”金圣叹认为“实”字用得好 ,《选批唐诗》卷三 : “此是身历苦境 ,故下一‘实’字。
”诗人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艰难: 参加科举应试不第, 长安十载干求奔波, 又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 生计无着, 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
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
这句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
“八月槎”化用典故,古书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此传说后来附会到张骞身上,说张奉汉武帝命,寻黄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牵牛宿旁。
”杜甫《有感五首》亦云 : “乘槎消息断 ,无处觅张骞。
”肃宗上元二年,严武以兵部侍郎出任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
杜甫希望能有机会随严武一同入朝,回到长安,实现其政治理想。
但不幸严武突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
故云:“奉使虚随八月槎。
”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
与“孤舟一系”句相照应。
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
两句写出诗人羁旅漂泊归期无望的痛苦凄凉心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伏枕,伏于枕上。
在这里引申为卧病。
山楼指白帝城,粉蝶,指城上涂着石灰的短墙。
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杜甫在严武幕府的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 只是个虚衔。
他当时十分希望能随严武入朝而经引荐留任京师 , 在尚书省供职。
不过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 他因此引以为憾 , 在《秋兴八首》这组追怀故国往事的诗中一再流露出来 , 如前头“奉使虚随八月槎”一句 , 以浮槎上天为喻 , 说自己还朝的意愿徒然落空。
“画省香炉“指在尚书省轮流值班。
唐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有轮流值宿于省属的惯例。
尚书省署以胡粉涂壁,画古代贤人烈士在其上,所以称“画省”。
香炉,尚书省上朝时,有侍女二人捧炉焚香从入。
伏枕,表明诗人年老体衰。
画省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眼前现状,是实。
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
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这句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
“山楼粉堞隐悲笳”又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
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万籁俱寂的深夜,不时传来凄厉军笳声,山城的环境真是无限悲凉。
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情极凄切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