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习题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11.1.1三角形的边一、能力提升1.如图,在图形中,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2B.3C.5D.13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8,而第三条边长为奇数,则第三条边长为()A.5或7B.7C.9D.7或94.在△ABC中,若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条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可能取值的最大值是()A.7B.6C.5D.45.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对.6.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则它的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7.用7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的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的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另外两边的长.10.若a,b,c是△ABC的三边长,请化简|a-b-c|+|b-c-a|+|c-a-b|.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设腰长为xcm.(1)用含x的式子表示底边长.(2)腰长x能否为5cm,为什么?(3)求x的取值范围.二、创新应用12.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6根、…小棒首尾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通过尝试,形状如表所示.小棒数目3 5 6 ……示意图……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4根小棒能搭成三角形吗?(2)8根、12根小棒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答案一、能力提升1.B2.B;由题意知2+x>13,且x<13+2,解得11<x<15,因为x为正整数,所以x 可以是12,13,14.故选B.3.D;由题意知第三条边长大于5小于11.因为第三条边长为奇数,所以它的大小为7或9.4.C由题意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4,5或3,4,4,所以最长边可能取值的最大值为5.5.3;△BDC与△BEC,△BDC与△BAC,△BEC与△BAC,共3对.6.0<a<12.7.2.8.解:若腰长为3cm,则三边长分别为3cm,3cm,7cm,而3+3<7,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若腰长为7cm,则三边长分别为3cm,7cm,7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其周长为3+7+7=17(cm).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9.解:(1)若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分别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分别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都为6cm.(2)若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分别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6cm 和4cm.若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分别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都为5cm.10.解:因为a,b,c是△ABC的三边长,所以a<b+c,b<c+a,c<a+b,即a-b-c<0,b-c-a<0,c-a-b<0.所以|a-b-c|+|b-c-a|+|c-a-b|=-(a-b-c)-(b-c-a)-(c-a-b)=a+b+c.11.解:(1)底边长为(20-2x)cm.(2)不能.理由如下:若腰长为5cm,则底边长为20-2×5=10(cm).因为5+5=10,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腰长不能为5cm.(3)根据题意,得解得0<x<10.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x+x>20-2x,解得x>5.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是5<x<10.二、创新应用12.解:(1)4根小棒不能搭成三角形.(2)8根小棒能搭成一种三角形,示意图如图甲;12根小棒能搭成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示意图如图乙.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能力提升1.若一个三角形中仅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则该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如图,AE⊥BC于点E,BF⊥AC于点F,CD⊥AB于点D.在△ABC中,边AC上的高是线段()A.AEB.CDC.BFD.AF3.如图,线段AE是△ABC的中线,已知EC=6,DE=2,则线段BD的长为()A.2B.3C.4D.64.如图,在△ABC中,∠C=90°,D,E为AC上的两点,且AE=DE,BD平分∠EB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线段BC是△ABE的高B.线段BE是△ABD的中线C.线段BD是△EBC的角平分线D.∠ABE=∠EBD=∠DBC5.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CEF的面积为2.5,则△ABC的面积为()A.6B.7C.8D.106.如图,BD和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DBC=∠ECB=31°,则∠ABC=度,∠ACB=度.7.如图,线段AD,CE分别是△ABC中边BC,AB上的高.若AD=10,CE=9,AB=12,则BC的长是.8.如图,在△ABC中,AB=AC,线段AD是△ABC的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30cm,求AD的长.9.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腰AC上的中线BD将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三角形ABC的腰长及底边长.10.如图,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DO是△EDF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二、创新应用11.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如图,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即可)答案一、能力提升1.D;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2.C3.C4.D5.D;∵F为AC的中点,∴线段EF为△AEC的中线,∴S△AEC=2S△CEF=5.∵E为AB的中点,∴线段CE为△ABC的中线,∴S△ABC=2S△AEC=10.6.62;62.7.10.8;S△ABC=BC·AD=AB·CE,则BC===10.8.8.解:∵线段AD是△ABC的中线,∴BC=2BD.∵AB=AC,△ABC的周长为34cm,∴2AB+2BD=34cm,即AB+BD=17cm.又△ABD的周长为30cm,即AB+BD+AD=30cm,∴AD=13cm.9.解:设AB=AC=2x,则AD=CD=x.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AB=AC=2x=10,BC=6-5=1.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AB=AC=2x=4,BC=13.因为4+4<13,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ABC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10.解:DO是△EDF的角平分线.证明如下:∵AD是△CAB的角平分线,∴∠EAD=∠FAD.∵DE∥AB,DF∥AC,∴∠EDA=∠FAD,∠FDA=∠EAD.∴∠EDA=∠FDA,即DO是△EDF的角平分线.二、创新应用11.解:如图(答案不唯一).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能力提升1.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A.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保持对称C.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美观漂亮2.下列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A.伸缩晾衣架B.三角形房架C.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4.王师傅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根木条.A.0B.1C.2D.35.如图,要使四边形木条框架ABCD变“活”(具有不稳定性),应将木条拆除.6.伸缩铁门能自由伸缩,主要是应用了四边形的.7.我们所用的课桌和所坐的凳子,时间长了总是摇摇晃晃的,这是什么原因?要使自己用的桌凳不晃动应该怎么办?如图,如果有六边形木框,要使它不变形,应该怎么办?二、创新应用8.如图,我们知道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一根木条.那么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几根木条?要使七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几根木条?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又至少要钉多少根木条呢?答案一、能力提升1.C.2.A.3.A;打开的那一扇窗户下边的一部分OB、窗户框下边的一部分OA 及AB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知可用AB固定窗户.4.B.5.AC.6.不稳定性.7.解:这是因为课桌和凳子的四个侧面都是四边形木架,当交接处松动后就具有不稳定性.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在每个侧面加上一根木条(或木板),使之成为三角形.要使六边形木框不变形,至少应加3根木条使其划分为三角形.二、创新应用8.解: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2根木条;要使七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4根木条;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n-3)根木条.11.2.1三角形的内角一、能力提升1.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A.50°B.75°C.100°D.125°2.如图,CD∥AB,∠1=120°,∠2=80°,则∠E等于()A.40°B.60°C.80°D.120°3.(2020·辽宁锦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30°,∠B=50°,CD平分∠ACB,则∠ADC的度数是()A.80°B.90°C.100°D.110°4.在△ABC中,若∠A=∠B+∠C,则∠A的度数是.5.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ACB=90°.如果∠ECD=36°,那么∠A的度数是.6.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的度数是.7.在△ABC中,若最大角∠A等于最小角∠C的两倍,最大角又比另一个角大20°,则△ABC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8.如图,E是△ABC中边AC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9.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AC于点E,且∠B=42°,∠C=59°,∠DEC=47°,求∠F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0.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1)若∠ABC+∠ACB=110°,则∠BDC=;(2)若∠A=100°,则∠BDC=;(3)若∠A=n°,求∠BDC的度数.答案一、能力提升1.B;设∠C的度数为x°,则∠B的度数为x°+25°,则55°+x°+x°+25°=180°,解得x=50,则∠B=75°.2.A;∵CD∥AB,∠1=120°,∴∠CDB=∠1=120°,∴∠EDC=60°.∵∠2=80°,∴∠E=180°-80°-60°=40°.3.C∵∠A=30°,∠B=50°,∴∠ACB=180°-∠A-∠B=100°.又CD平分∠ACB,∴∠ACD=∠ACB=50°.∴∠ADC=180°-∠A-∠ACD=100°.4.90°.5.54°.6.270°.由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得∠3+∠4=90°,所以∠1+∠2=(180°-∠3)+(180°-∠4)=2×180°-(∠3+∠4)=360°-90°=270°.7.解:设∠C=x°,则∠A=2x°,∠B=2x°-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2x+(2x-20)+x=180,解得x=40,即∠C=40°.所以2x=80,∠A=80°,2x-20=60,∠B=60°.故△ABC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A=80°,∠B=60°,∠C=40°.8.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D⊥AB,∴∠ADE=90°,∴∠1+∠A=90°.又∠1=∠2,∴∠2+∠A=90°.∴△ABC是直角三角形.9.解:在△EDC中,∠EDC=180°-(∠C+∠DEC)=180°-(59°+47°)=74°.∴∠FDB=180°-∠EDC=180°-74°=106°.在△BDF中,∠F=180°-(∠B+∠FDB)=180°-(42°+106°)=32°.二、创新应用10.解:(1)125°.(2)140°.(3)∵∠A=n°,∴∠ABC+∠ACB=180°-n°.∵BD平分∠ABC,CD平分∠ACB,∴∠DBC+∠DCB=∠ABC+∠ACB=(∠ABC+∠ACB)=×(180°-n°)=90°-.∴∠BDC=180°-(∠DBC+∠DCB)=180°-=90°+.11.2.2三角形的外角一、能力提升1.一副三角尺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2.如图,在△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在△ABD中,AE为边BD上的中线,在△ACD中,AF为边DC上的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1>∠2>∠3>∠CB.BE=ED=DF=FCC.∠1>∠4>∠5>∠CD.∠1=∠3+∠4+∠53.如图,若∠A=32°,∠B=45°,∠C=38°,则∠DFE等于()A.120°B.115°C.110°D.105°4.(2020·湖北中考)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摆放,点E在AC上,点D在BC 的延长线上,EF∥BC,∠B=∠EDF=90°,∠A=45°,∠F=60°,则∠CED的度数是()A.15°B.20°C.25°D.30°5.如图,∠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A=60°,则∠P等于()A.30°B.40°C.50°D.60°6.(2020·湖北黄冈中考)如图,AB∥EF,∠ABC=75°,∠CDF=135°,则∠BCD=.7.如图,已知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与CD相交于点F,∠A=62°,∠ACD=35°,∠ABE=20°,则∠BDC=,∠BFC=.8.如图,D,E,F分别是△ABC三边延长线上的点,求∠D+∠E+∠F+∠1+∠2+∠3的度数.9.如图,在△ABC中,E是AC延长线上的一点,D是BC上的一点.求证:(1)∠BDE=∠E+∠A+∠B.(2)∠BDE>∠A.10.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1.如图①,有一个五角形图案ABCDE,你能说明∠A+∠DBE+∠C+∠D+∠E=180°吗?如果点B向下移动到AC上(如图②)或AC的另一侧(如图③),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一、能力提升1.A如图,∵∠2=90°-45°=45°,∴∠1=∠2-30°=15°.∴∠α=180°-∠1=165°.2.C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知∠1>∠2>∠3>∠C,故选项A正确;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BE=ED=DF=FC,故选项B正确;∠4与∠5的大小不能判定,故选项C错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知∠1=∠2+∠4,∠2=∠3+∠5,所以∠1=∠3+∠4+∠5,故选项D正确.3.B4.A5.A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P=∠PCD-∠PBD=(∠ACD-∠ABC)=∠A=30°.6.30°.7.97°;117°.8.解:∵∠D+∠3=∠CAB,∠E+∠1=∠ABC,∠F+∠2=∠ACB,∴∠D+∠E+∠F+∠1+∠2+∠3=∠CAB+∠ABC+∠ACB=180°.9.证明:(1)∵∠BDE,∠DCE分别是△CDE,△ABC的一个外角,∴∠BDE=∠E+∠DCE,∠DCE=∠A+∠B,∴∠BDE=∠E+∠A+∠B.(2)由(1)得∠BDE=∠E+∠A+∠B,∴∠BDE>∠A.10.解:∵∠3是△ABD的外角,∴∠3=∠1+∠2.∵∠1=∠2,∠3=∠4,∴∠4=2∠2.在△ABC中,∵∠2+∠4=180°-∠BAC=180°-63°=117°,∴∠1=∠2=117°÷(1+2)=39°.∴∠DAC=∠BAC-∠1=63°-39°=24°.二、创新应用11.解:在题图①中,∠A+∠C=∠DNM, ①∠DBE+∠E=∠DMN, ②①+②,得∠A+∠DBE+∠C+∠E=∠DNM+∠DMN.∵∠D+∠DNM+∠DMN=180°,∴∠A+∠DBE+∠C+∠D+∠E=180°.在题图②、题图③中,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理由与题图①完全相同.11.3.1多边形一、能力提升1.在下列关于正多边形的特征说法中,错误的是()A.每一条边都相等B.每一个内角都相等C.每一个外角都相等D.所有对角线都相等2.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01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2017B.2018C.2019D.20203.如果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8B.9C.10D.114.将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它不可能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5.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包含顶点)与各顶点相连,可得三角形的个数是()A.nB.n-2C.n-1D.n+16.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则m n=.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所作的对角线的条数的2倍,求此多边形的边数.二、创新应用8.观察下面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面第四个图中画出六边形的所有对角线;(2)观察规律,把下表填写完整.边数 3 4 5 6 7 …n对角线条0 2 5 …数答案一、能力提升1.D2.D3.C4.D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少一个角、角的个数不变或多一个角.5.C6.1000;从m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m-3)条对角线,由m-3=7,得m=10. n边形没有对角线,所以n=3.所以m n=103=1000.7.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所作的对角线的条数为n-3.依题意,得n=2(n-3),解得n=6.二、创新应用8.解:(1)(2)边数 3 4 5 6 7 …n对角线条数0 2 5 9 14 …n(n-3)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能力提升1.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锐角,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一定不小于()A.3B.4C.5D.62.(2020·山东济宁中考)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9B.8C.7D.63.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由5增加到11,则内角和增加的度数是()A.1080°B.720°C.540°D.360°4.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则∠AED的度数是()A.110°B.108°C.105°D.100°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一半,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六边形B.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6.若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10°,且∠ADC的平分线与∠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COD的度数是.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9.如图,求∠A+∠B+∠OCD+∠ODC+∠E+∠F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0.在一个多边形中,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与其他各内角的和为600°.(1)如果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请求出这个外角的度数;(2)是否存在符合题意的其他多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边数及这个外角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能力提升1.C每个外角都是锐角,即小于90°,设边数为n,则这些锐角的和一定小于n×90°.而外角和为360°,所以360°<n×90°,n>4,即n不小于5.2.B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1080°,解得n=8.3.A因为每增加一条边,内角和增加180°,所以增加6条边,内角和增加180°×6=1080°.4.D由题意知∠AED的补角为80°,则∠AED=100°.5.D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一半,则内角和是180°,可知此多边形为三角形.6.6因为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所以(n-2)×180°=1260°,得n=9.故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的条数为9-3=6.7.105°∵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A+∠B=210°,∴∠ADC+∠BCD=360°-210°=150°.∵DO,CO分别为∠ADC与∠BCD的平分线,∴∠ODC=∠ADC,∠OCD=∠BCD.∴∠ODC+∠OCD=(∠ADC+∠BCD)=×150°=75°.∴∠COD=180°-75°=105°.8.解:由题意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360°-180°=90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900°,解得n=7.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7.9.解:如图,连接BE,则在△COD与△BOE中,∠ODC+∠OCD+∠COD=180°,∠OBE+∠OEB+∠BOE=180°.∵∠COD与∠BOE是对顶角,∴∠COD=∠BOE.∵∠ODC+∠OCD=180°-∠COD,∠OBE+∠OEB=180°-∠BOE,∴∠ODC+∠OCD=∠OBE+∠OEB.∴题图中的∠A+∠B+∠OCD+∠ODC+∠E+∠F等于上图中的∠A+∠F+∠ABC+∠DEF+∠OBE+∠OEB=∠A+∠F+∠ABE+∠BEF=360°,即所求六个角的和为360°.二、创新应用10.解:(1)设这个外角的度数是x°,则(5-2)×180-(180-x)+x=600,解得x=120.故这个外角的度数是120°.(2)存在.设边数为n,这个外角的度数是x°,则(n-2)×180-(180-x)+x=600,整理得x=570-90n.因为0<x<180,即0<570-90n<180,并且n为正整数,所以n=5或n=6.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这个外角的度数为30°.。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2.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图中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A .10°B .15°C .20°D .25°3.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35B ∠=︒,60=︒∠DAC ,则ACD∠的度数为( )A .25︒B .85︒C .60︒D .95︒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 .那么a 的值可能是( )A .2B .9C .13D .155.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1,3,5C .2,3,4D .2,6,107.在ABC 中,若B 与C ∠互余,则ABC 是(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8.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以下四组木棒中,符合条件的是( )A .4cm, 5cm,9cmB .4cm, 5cm, 6cmC .5cm,12cm,6cmD .4cm,2cm,2cm9.在ABC 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的差,则( ) A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 B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 C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D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10.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7°,则∠β的度数是( )A .43°B .47°C .30°D .60° 11.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 )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x ay =,则x y =;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⑤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④⑤D .②④⑤二、填空题13.如图1,ABC 纸片面积为24,G 为ABC 纸片的重心,D 为BC 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BD CD <)连结CG ,DG ,并将纸片剪去GDC ,则剩下纸片(如图2)的面积为__________.14.如图,,AE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6B 3︒∠=,6C 7︒∠=则DAE ∠的度数为__.1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16.如图,则∠A+∠B+∠C+∠D+∠E+∠F+∠G =_____.17.如图,在一个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DE 平分∠ADC ,且∠ABC=80°,∠BCD=70°,则∠AED=_________.18.AD 为ABC 的中线,AE 为ABC 的高,ABD △的面积为14,7,2AE CE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64°,∠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n-1BC 与∠A n-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n ,要使∠A n 的度数为整数,则n 的值最大为______.20.如图,ABC 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结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21112111,,A B A B B C B C C A C A ===,顺次连结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则333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根据下列条件,求BPC ∠的度数.(1)若40ABC ∠=︒,60ACB ∠=︒,则BPC ∠=______; (2)若110ABC ACB ∠+∠=︒,则BPC ∠=______; (3)若90A ∠=︒,则BPC ∠=______;(4)从以上的计算中,你能发现已知A ∠,求BPC ∠的公式是:BPC ∠=______(提示:用A ∠表示).22.如图1,△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E ⊥BC 于点E . (1)若∠C=80°,∠B=40°,求∠DAE 的度数; (2)若∠C >∠B ,试说明∠DAE=12(∠C-∠B); (3)如图2,若将点A 在AD 上移动到A′处,A′E ⊥BC 于点E .此时∠DAE 变成∠DA′E ,请直接回答:(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23.如图①,ABC 中,BD 平分ABC ∠,且与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75ABC ∠=︒,45ACB ∠=︒,求D ∠的度数;(2)若把A ∠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 ,如图②,猜想D ∠、M ∠、N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已知BP 是△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延长CA 交BP 于点P .射线CE 平分∠ACB 交BP 于点E .(1)若∠BAC=80°,求∠PEC 的度数;(2)若∠P=20°,分析∠BAC 与∠ACB 的度数之差是否为定值?(3)过点C 作CF ⊥CE 交直线BP 于点F .设∠BAC=α,求∠BF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5.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的长,化简|a ﹣b ﹣c|+|b ﹣c ﹣a|+|c+a ﹣b|. 26.如图ABC 中,45B ∠=︒,70AC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F 是AD 上一点EF AD ⊥,交AC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G .求G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45E ∠=︒,利用补角的定义可求120FB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出DFB ∠的度数 【详解】 解:在DEC ∆中∵90C ∠=︒,45CDE ∠=︒ ∴45E ∠=︒ 又∵60ABC ∠=︒ ∴120FBE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FB E FBE ∠=∠+∠ 45120=︒+︒16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互为补角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B解析:B 【分析】延长两三角板重合的边与直尺相交,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2,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如图,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0°, ∠1=∠3-∠2=45°-30°=1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板的知识,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DAE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AD 是∠CAE 的平分线,60=︒∠DAC , ∴∠DAC =∠DAE =60°, 又∵35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 =∠DAE−∠B =60°−35°=25°, ∴在△ACD 中,∠ACD =180°−∠DAC -∠D =180°−60°−25°=95°.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8-5<a <8+5 3<a <13, 故a 的值可能是9,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5.A解析:A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 ,∠AED=∠C+∠EDC ,再根据∠B=∠C ,∠ADE=∠AE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 ∴∠ADC=∠B+∠BAD ,∴∠ADE=∠ADC-∠CDE=∠B+∠BAD-∠CDE ∵∠AED 是△CDE 的外角, ∴∠AED=∠C+∠EDC , ∵∠ADE=∠AED ,∴∠B+∠BAD-∠CDE=∠C+∠EDC , ∵∠B=∠C , ∴∠BAD=2∠EDC , ∵10CDE ∠=︒ ∴∠BAD=2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 、1+3=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D 、2+6=8<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B解析:B 【分析】由B 与C ∠互余,结合180A B C ∠+∠+∠=︒,求解A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B 与C ∠互余,90B C ∴∠+∠=︒, 180A B C ∠+∠+∠=︒, 90A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个角互余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 【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 A 中,4+5=9,排除; B 中,4+5>6,满足; C 中,5+6<12,排除;D中,2+2=4,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9.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B+∠C=180°,把∠C=∠A+∠B代入求出∠C即可判断.【详解】解:∵∠A+∠B+∠C=180°,∠A=∠C-∠B,∴2∠C=180°,∴∠C=90°,∴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0.A解析:A【分析】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C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AB∥DE,∴∠β=∠EDC,又∵∠CED=∠α=47°,∠ECD=90°,∴∠β=∠EDC=90°﹣∠CED=90°﹣47°=4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C解析:C 【分析】设这个多边形为n 边形,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 边形,由题意得 (n-2)180°=360°, 解得n=4,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四边形.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360°,熟知两个定理是解题关键.12.A解析:A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多边形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①正确;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正确;③若ax ay =,当0a =时,x 不一定等于y ,故③错误;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故④正确; ⑤各角都相等且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故⑤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理解能力,正确掌握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正多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8【分析】连接BG 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BGC 的面积再根据D 点是BC 的四等分点得到△GDC 的面积故可求解【详解】连接BG ∵G 为纸片的重心∴S △BGC=S △ABC=8∵D 为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S △解析:18 【分析】连接BG ,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BGC 的面积,再根据D 点是BC 的四等分点得到△GDC 的面积,故可求解. 【详解】连接BG ,∵G 为ABC 纸片的重心,∴S △BGC =13S △ABC =8 ∵D 为BC 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BD CD <) ∴S △DGC =34S △BGC =6 ∴剪去GDC ,则剩下纸片的面积为24-6=18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心的性质及面积的换算关系.14.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CAD=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且∴∵平分∴∵是的高∴∴∴∴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解析: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68BAC ︒∠=,∠CAD =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80B BAC C ︒∠+∠+∠=,且6B 3︒∠=,6C 7︒∠=,∴180180367668BAC B C ︒︒︒︒︒∠=-∠-∠=--=,∵AD 平分BAC ∠,∴11683422CAD BAC ︒︒∠=∠=⨯=, ∵AE 是ABC ∆的高, ∴90AEC ︒∠=,∴90C CAE ︒∠+∠=,∴90907614CAE C ︒︒︒︒∠=-∠=-=,∴341420DAE CAD CAE ︒︒︒∠=∠-∠=-=,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5.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6.540°【分析】连接GD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A+∠B+∠C+∠CDG+∠DGA =5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求得∠FGD+∠EDG =∠E+∠F 进而可求解【详解】解:连解析:540°【分析】连接GD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A+∠B+∠C+∠CDG+∠DGA =5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求得∠FGD+∠EDG =∠E+∠F ,进而可求解.【详解】解:连接GD ,∠A+∠B+∠C+∠CDG+∠DGA =(5﹣2)×180°=540°,∵∠1+∠FGD+∠EDG =180°,∠2+∠E+∠F =180°,∠1=∠2,∴∠FGD+∠EDG =∠E+∠F ,∴∠A+∠B+∠C+∠CDE+∠E+∠F+∠FGA =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7.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 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 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 中∠ABC=80°∠BCD=70°解析: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 ,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 中,∠ABC=80°,∠BCD=70°∴∠BAD+∠CDA=360°-80°-70°=210°∵∠EAD=12∠BAD ,∠EDA=12∠CAD ∴∠EAD+∠EDA=12(∠BAD+∠CDA )=105° ∴∠AED=180°-(∠EAD+∠EDA )=180°-10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2或6【分析】利用面积法求出BD 即可求得CD 再分AE 在内部和外部求出DE 即可【详解】解:为的高△ABD 的面积为14AE=7∴∵为的中线∴CD=BD=4当AE 在内部时∵CE=2∴DE=CD-CE=2当解析:2或6【分析】利用面积法求出BD ,即可求得CD ,再分AE 在ABC 内部和外部,求出DE 即可.【详解】解:AE 为ABC 的高,△ABD 的面积为14,AE=7,1142∴⋅⋅=BD AE , ∴2828=4,B 7D ==AE ∵AD 为ABC 的中线, ∴CD=BD=4,当AE 在ABC 内部时∵CE=2,∴DE=CD-CE=2,当AE 在ABC 外部时∵CE=2,∴DE=CD+CE=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中线和面积,注意高可在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是解题的关键.19.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 =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解析: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1+∠A1BC,∵∠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12∠ABC,∠A1CD=12∠ACD,∴∠A1+∠A1BC=12(∠A+∠ABC)=12∠A+∠A1BC,∵A1B、A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A1CD,∠ABC=2∠A1BC,而∠A1CD=∠A1+∠A1BC,∠ACD=∠ABC+∠A,∴∠A=2∠A1,∴∠A1=12∠A,同理可得∠A1=2∠A2,∴∠A2=14∠A,∴∠A=2n∠A n,∴∠A n=(12)n∠A=642n,∵∠A n的度数为整数,∴n=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然后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 20.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1B1C1及△A2B2C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1BB1底相等(AB =A1B )高为1:2(BB1=2BC )故面积比为1:2∵解析: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1B 1C 1及△A 2B 2C 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 1BB 1底相等(AB =A 1B ),高为1:2(BB 1=2BC ),故面积比为1:2, ∵△ABC 面积为1,∴112A BB S =△,同理可得11112C B C A C A S S ==△△, ∴1112317A B C S =⨯+=△;同理可证222111749A B C A B C S S ==△△,所以333749343A B C S =⨯=△,故答案为:343.【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面积的规律探究,准确找到每变化一次之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30°;(2)125°;(3)135°;(4)1902A ︒+∠. 【分析】(1)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2)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3)依据∠A=90°,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90°+12∠A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1)∵∠ABC=40°,∠ACB=6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20°+30°=50°,∴△BCP 中,∠P=180°-50°=130°,故答案为:130°;(2)∵∠ABC+∠ACB=11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110°=55°, ∴△BCP 中,∠P=180°-55°=125°,故答案为:125°;(3)∵∠A=90°,∴∠ABC+∠ACB=9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90°=45°, ∴△BCP 中,∠P=180°-45°=135°,故答案为:135°;(4)∵∠ABC+∠ACB=180°-∠A ,∠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 ∴124(180)2A ∠+∠=⨯︒-∠, ∴△BCP 中,11180(180)9022P A A =︒-⨯︒-∠=︒+∠∠. 故答案为:1902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2.(1)∠DAE=15°;(2)见解析;(3)正确.【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 的度数,在△ABE 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E 的度数,从而可得∠DAE 的度数. (2)结合第(1)小题的计算过程进行证明即可.(3)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先用∠B 和∠C 表示出∠A′DE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证明∠DA′E=12(∠C-∠B). 【详解】(1)∵∠C=80°,∠B=40°, ∴∠BAC=180°-∠B-∠C =180°-40°-80°=6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D=∠CAD=12∠BAC=30°, ∵AE ⊥BC ,∴∠AEC=90°,∴∠BAE=50°,∴∠DAE=∠BAE-∠BAD =20°;(2)理由:∵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D=∠CAD=12∠BAC=12(180°-∠B-∠C)= 90°-12∠B-12∠C , ∵AE ⊥BC ,∴∠AEC=90°,∴∠BAE=90°-∠B ,∴∠DAE=∠BAE-∠BAD=(90°-∠B) -(90°-12∠B-12∠C ) =12∠C-12∠B =12(∠C-∠B); (3)(2)中的结论仍正确.∵∠A′DE=∠B+∠BAD=∠B+12∠BAC=∠B+12(180°-∠B-∠C) = 90°+12∠B-12∠C ; 在△DA′E 中,∠DA′E=180°-∠A′ED -∠A′DE=180°-90°-(90°+12∠B-12∠C) =12(∠C-∠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3.(1)30D ∠=︒;(2)()11802D M N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先求出∠D 、∠A 的等式,推出∠A=2∠D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CE A ABC ∠=∠+∠,ACD ECD A ABD DBE ∴∠+∠=∠+∠+∠,DCE D DBC ∠=∠+∠,又∵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ABD DBE ∴∠=∠,ACD ECD ∠=∠,()2A DCE DBC ∴∠=∠-∠,D DCE DBC ∠=∠-∠,2A D ∴∠=∠,75ABC ∠=︒,45ACB ∠=︒,60A ∴∠=︒,30D ∴∠=︒;(2)()11802D M N ∠=∠+∠-︒; 理由:延长BM 、CN 交于点A ,则180A BMN CNM ∠=∠+∠-︒,由(1)知,12D A ∠=∠, ()11802D M N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综合运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D .24.(1)140°;(2)是定值;(3)∠BFC=90°12-α 【分析】(1)首先证明∠CEB 12=∠CAB ,求出∠CEB 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3)利用是菱形内角和定理以及(1)中结论解决问题即可.【详解】由题意,可以假设∠ACE=∠ECB=x ,∠ABP=∠PBD=y .(1)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2y BAC 2x y CEB x =∠+⎧⎨=∠+⎩, 可得∠CEB 12=∠CAB=40°, ∴∠PEC=180°-40°=140°;(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BAC=∠P+y ,y=∠P+2x , ∴∠BAC=2∠P+2x ,∴∠BAC -∠ACB=∠BAC-2x=2∠P=40°,∴∠BAC -∠ACB=40°,是定值;(3)∵CF ⊥CE ,∴∠ECF=90°,由(1)得:∠CEB 12=∠CAB , ∴∠BFC=90°-∠CEB=90°12-∠CAB=90°12-α.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3c+a ﹣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a ﹣b >0.∴|a ﹣b ﹣c|+|b ﹣c ﹣a|+|c+a ﹣b|=b+c ﹣a+c+a ﹣b+c+a ﹣b=3c+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整式加减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关键.26.1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DC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G的度数.【详解】解:∵∠B=45°,∠ACB=7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2∠CAD=65°,∴∠ADC=180°﹣70°﹣32.5°=77.5°,∵EF⊥AD,∴∠G=180°﹣90°﹣77.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难度适中.。

(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习题整理.docx

(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习题整理.docx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 , 3cm ,4cmB 1cm ,4cm ,2cm C1cm , 2cm , 3cm D 6cm ,2cm ,3cm2. 六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A( A )7(B )8 ( C )9(D )103. 右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6B .7C . 8D .9BFDEC3 题4.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A. 角平分线B. 中线C.高D.A 、B 、C 都可以5 下列不能够镶嵌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 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B. 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与正方形D.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6.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2:3:7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7 如图 1 四个图形中,线段 BE 是△ ABC 的高的图是()ACCEBEE BC ABAE CAB A (A)(B)C (C)D(D)B图 18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 倍还大 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B.6C.7D.89.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无10. 下列判断: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③有两个内角为 500 和 200 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④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和为 900,其中判断正确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12、如图 2 所示:(1)在△ ABC 中, BC 边上的高是;(2)在△ AEC 中, AE 边上的高是;1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 cm 和 5 cm ,则它的周长是cm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与多边形习题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与多边形习题集(含答案)

三角形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已知△ABC中,AD⊥BC于D,AE为∠A的平分线,且∠B=35°,∠C=65°,则∠DAE 的度数为_____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_____,两个外角的和必大于_____ .4.三角形ABC中,∠A=40°,顶点C处的外角为110°,那么∠B=_____ .5.锐角三角形任意两锐角的和必大于_____.6.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都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为 _____ 三角形.7.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80°,∠B=50°,那么∠C 的度数是.8.已知∠A=12∠B=3∠C ,则∠A= .9.已知,如图7-1,∠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10.如图7-2,根据图形填空:(1)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则∠=∠=∠.(2)AE是△ABC中线,则==.(3)AF是△ABC的高,则∠=∠=90°.11.如图7-3所示,图中有个三角形,个直角三角形.12.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13.四边形ABCD中,若∠A+∠B=∠C+∠D,若∠C=2∠D,则∠C=.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5.某足球场需铺设草皮,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6种形状的草皮,请你帮助工人师傅选择两种草皮来铺设足球场,可供选择的两种组合是.16.若一个n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则内角和将.17.在一个顶点处,若此正n边形的内角和为,则此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18.如图7-4,BC⊥ED于O,∠A=27°,∠D=20°,则∠B= ,∠ACB= .图7-1 图7-2 图7-3图7-4 图7-519.如图7-5,由平面上五个点A 、B 、C 、D 、E 连结而成,则∠A +∠B +∠C +∠D +∠E = .20.以长度为5cm 、7cm 、9cm 、13cm 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 种,分别是 .二、选择题21.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 +∠C =3∠A ,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2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A .4:3:2B .3:2:4C .5:3:1D .3:1:523.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A .45°B .55°C .60°D .65°24.如图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不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B .∠B <∠1+∠2C .∠ACD 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D .∠ACD >∠A +∠B25.如图7-7,C 在AB 的延长线上,CE ⊥AF 于E ,交FB 于D ,若∠F =40°,∠C =20°,则∠FBA 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80°2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B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C .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2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5,7 B .3,4,7 C .7,4,1 D .5,5,528.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以是下面的( ).A .1B .9C .3D .1029.三条线段a =5,b =3,c 的值为整数,由a 、b 、c 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A .1个B .3个C .5个D .无数个30.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3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7-6 图7-7A .四边形的外角和大于内角和B .若多边形边数从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自然数),它们外角和的度数不变C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可以任意多D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80°32.一个五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都等于n ,则n 的值为( ).A .108°B .125°C .135°D .150°33.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发出的对角线有( ).A .7条B .8条C .9条D .10条34.如图7-9,三角形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且S △ABD =S △ADC ,则AD 为( ).A .高B .角平分线C .中线D .不能确定35.如图7-10,已知∠1=∠2,则AH 必为三角形ABC 的( ).A .角平分线B .中线C .一角的平分线D .角平分线所在射线36.现有长度分别为2cm 、4cm 、6cm 、8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 . 1B . 2C . 3D . 437.如图7-11,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BAC ,EG ⊥AD ,且分别交AB 、AD 、AC 及BC 的延长线于点E 、H 、F 、G ,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38.如图7-12,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 (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A .1个B .2个C .3个D .0个三、解答题3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 =∠C ,D 是BC 上一点,且FD ⊥BC ,DE ⊥AB ,∠AFD =140°,你能求出∠EDF 的度数吗?40.如图,有甲、乙、丙、丁四个小岛,甲、乙、丙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乙、丙在甲的正东方,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那图7-9 图7-10 图7-11 图7-12么,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什么方向?4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IH⊥BC于H,试比较∠CIH和∠BID 的大小.4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BC,BE⊥AC,CF⊥AB,BC=16,AD=3,BE=4,CF=6,你能求出三角形ABC的周长吗?4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4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另外两边长;(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4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试问BE 与DF平行吗?为什么?46.某同学在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到的答案是1125°,老师指出他少加了一个内角的度数,你知道这个同学计算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吗?他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47.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剪成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条件的图形:(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2)不是正方形的长方形;(3)梯形;(4)不是长方形、菱形的的平行四边形.48.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 “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49.如图,凸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BC=8cm,CD=11cm,DE=6cm,你能求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吗?参考解析:一、填空题1.直角2.15°3.60°,180°4.70°5.90°6.锐角7.∠C=180°-80°-50°=50°.8.设∠A的度数为x.则∠B=2x,∠C=x.所以x+2x+x=180°,解得x=54°.所以∠A=54°.9.∠A=∠B=∠ACD=65°.10.(1)BAD,CAD,BAC;(2)BE,CE,BC;(3)AFB,AFC.1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ABC;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12.3,2,413.120°14.12,815.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四边形和正八边形中任选两种即可.16.增加(n-4)×180°17.360°或720°或180°18.解:因为∠BED=∠A+∠D=47°,所以∠B=180°-90°-47°=43°.所以∠BCD=27°+43°=70°.所以∠ACB=180°-70°=110°.19.解:连结BC,如图,则∠DBC+∠ECB=∠D+∠E.所以∠A+∠B+∠C+∠D+∠E=∠A+∠B+∠C+∠DBC+∠ECB=180°.20.解:有3种.分别以长为5cm,7cm,9cm;7cm,9cm13cm;5cm,9cm,13cm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二、选择题21.A22.C23.C24.D25.C26.C27.D28.C29.C30.B31.B32.C33.C34.C(点拨:可能会错选A或B.有的同学一看到面积就认为与高相关,故错选A;有的同学认为平分内角必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故错选B.其实,因为△ABD与△ACD同高h,又S△ABD=S△ADC,即BD×h=·CD×h,所以,BD=CD,由此可知,AD为三角形ABC中BC边的中线.)35.D(点拨:可能会错选A或选C.错选A的同学,只注重平分内角而忽视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一线段这一条件;而错选C的同学,实质上与错选A的同学犯的是同一个错误,显然这里“角平分线”与“一角的平分线”是一个意思,因为前提条件是说“AH必为三角形ABC 的”.)36.A(点拨: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若长度分别为2cm、4cm、6cm,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4cm、6cm、8cm,则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4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6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即分别为2cm、4cm、6cm、8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1,故应选A.)37.C(点拨: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所以∠1=90°-[180°-(∠2+∠3)]=(∠3+∠2).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所以∠G=∠1-∠2=(∠3+∠2)-∠2=(∠3-∠2).)38.A(点拨:由∠1=∠2,知AD平分∠BAE,但AD不是三角形ABE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虽然经过三角形ABD边AD的中点G,但BE不是三角形ABD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AD于H,故CH是三角形ACD边AD上的高,(3)正确.应选A.)三、解答题39.解析:要想求∠EDF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平角定义,只要能求出∠EDB即可.而∠EDB 在三角形BDE中,只要能求出∠B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EDB.而∠B又等于∠C,题中告诉了三角形DFC的一个外角∠AFD=140°,所以我们能得出∠C的度数.解:因为∠AFD是三角形DCF的一个外角.所以∠AFD=∠C+∠FDC.即140°=∠C+90°.解得∠C=50°.所以∠B=∠C=50°.所以∠EDB=180°-90°-50°=40°.所以∠FDE=180°-90°-40°=50°.40.解析:我们可以用字母代替甲、乙、丙、丁,用角度代表方向.把题中数据与图形一一对应,利用各方向的关系可求出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方向.解:设甲岛处的位置为A,乙岛处的位置为B,丙岛处的位置为D,丁岛处的位置为C.如图:因为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所以CD⊥AB.因为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所以∠ACD=52°.所以∠CAD=180°-90°-52°=38°.所以丁岛在甲岛的东偏北38°方向.因为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所以∠BCD=40°.所以∠CBD=180°-90°-40°=50°.所以丁岛在乙岛的西偏北50°方向.41.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解:因为AI、BI、CI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所以∠BAD=∠BAC,∠ABI=∠ABC,∠HCI=∠ACB.所以∠BAD+∠ABI+∠HCI=∠BAC+∠ABC+∠ACB=(∠BAC+∠ABC+∠ACB)=×180°=90°.所以∠BAD+∠ABI=90°-∠HCI.又因为∠BAD+∠ABI=∠BID,90°-∠HCI=∠CIH,所以∠BID=∠CIH.所以∠BID和∠CIH是相等的关系.42.解析:本题已知一边长和三条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另外两边长,三边相加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C×BE,即16×3=4×AC,所以AC=1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B×CF,即16×3=6×AB.所以AB=8.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12+8=36.43.解析:本题要求AC与AB的边长的差,且AC与AB的长度都不知道,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题中条件: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即AC-AB+CD-BD=5,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AC-AB=5.解:AC-AB=5.44.解析:在第(1)和第(2)问中,没有说明所给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第(3)问中,只给出了三边长都是整数,而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其最长边小于8cm,我们可以用列表法一一列出各组边长.解:(1)如果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6cm.(2)如果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分别为6cm和4cm.如果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5cm.(3)因为周长为16cm,且三边都是整数,所以三角形的最长边不会超过8cm且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用列表法,求出其各边长如下:7cm,7cm,2cm;6cm,5cm,5cm;6cm,6cm,4cm,共有这三种情况.45.解析:要想BE与DF平行,就要找平行的条件.题中只给出了∠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那么我们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呢还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经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知道∠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则∠BFD=∠A+∠ADF.而∠ADF是∠ADC的一半,∠ABE是∠ABC的一半,所以我们选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证平行.解:BE与DF平行.理由如下:由n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因为∠A=∠C=90°,所以∠ADC+∠ABC=180°.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ADF=∠ADC,∠ABE=∠ABC.因为∠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所以∠BFD=∠A+∠ADF.所以∠BFD+∠ABE=∠A+∠ADC+∠ABC=∠A+(∠ADC+∠ABC)=90°+90°=180°.所以BE与DF平行.46.解析:我们发现1125°不能被180°整除,所以老师说少加了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可设少加的度数为x,利用整除求解.解:设少加的度数为x.则1125°=180°×7-135°.因为0°<x<180°,所以x=135°.所以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125°+135°=126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260°,解得n=9.所以此多边形是九边形,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135°.47.解析:题中告诉了我们按要求拼成.解:如图:48.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在阅读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后,对两名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考生应抓住题中条件“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这个不确定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当∠A是顶角时,设底角是α,∴30°+α+α=180°,α=75°,∴其余两底角是75°和75°.当∠A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30°+30°+β=180°,β=120°,∴其余两角是30°和120°.由此说明李明和王华两同学都犯了以偏概全的答题的错误.对于第(2)问应在第(1)问的解答的基础上,可总结出“根据图形位置关系,实施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多解型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等.小结: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是三角形中三条十分重要的线段,初学者常因不能准确理解其概念的实质内涵,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分析如下,以达到亡羊补牢或未雨绸缪的目的.49.解析:要求六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边EF和AF的长.由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可知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如图4,如果延长BA,得到的∠PAF=60°,延长EF,得到的∠PFA=60°,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三角形APF,在三角形APF 中,∠P的度数为180°-60°-60°=60°,因此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G,那么三角形BGC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FE、CD交于点H,则三角形DHE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G=∠H=60°.所以三角形GHP也是等边三角形.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四个等边三角形.于是就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的性质,可以轻松的求出AF和EF的长,从而求出六边形ABCDEF的周长.解:如图4,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GC=BC=8cm,DH=DE=6cm.所以GH=8+11+6=25cm,FA=PA=PG-AB-BG=25-2-8=15cm,EF=PH-PF-EH=25-15-6=4cm.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2+8+11+6+4+15=46cm.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一个多边形的外角中,钝角的个数不可能是( )A.1个B.2个C.3个D.4个2.不能作为正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的是( )A.120°B.(12847)° C.144° D.145°3.若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则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不可能是( )A.2:1B.1:1C.5:2D.5:4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 )A.3个B.4个C.5个D.6个5.四边形中,如果有一组对角都是直角,那么另一组对角可能( )A.都是钝角;B.都是锐角C.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D.是一个锐角、一个直角6.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10条对角线,则它是( )A.十三边形B.十二边形C.十一边形D.十边形7.若一个多边形共有十四条对角线,则它是( )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8.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 )A.90°B.105°C.130°D.12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2.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______条对角线, 这些对角线可以将这个多边形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一个内角都大于135°, 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最少为________.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相等,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9: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5.每个内角都为144°的多边形为_________边形.三、基础训练:(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用火柴杆摆出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摆到20层(n=20)时,需要多少根火柴?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24°,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四、提高训练:(共15分)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m:n,其中m,n是互质的正整数,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用m,n表示)及n的值.五、探索发现:(共18分)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多少条条对角线?请你总结一下n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六、中考题与竞赛题:(共4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B.8C.7D.6答案:一、1.D 2.D 3.D 4.A 5.C 6.A 7.B 8.C二、1.4 2.(n-3) (n-2) 3.9 4.11 5.十三、1.630根 2.15四、边数为2()m nn+,n=1或2.五、(n-3)(3)2n n-条六、B.多边形练习题一、判断题.1.当多边形边数增加时,它的内角和也随着增加.()n=3 n=2n=12.当多边形边数增加时.它的外角和也随着增加.()3.三角形的外角和与一多边形的外角和相等.()4.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n一2)条对角线,得到(n一2)个三角形.()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直角.()二、填空题.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为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这个多边形为边形.3.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边形.4.内角和为1440°的多边形是.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时,恰好依次增加相同的度数,其中最小角为100°,最大的是14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6.若多边形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7.五边形的对角线有条,它们内角和为.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4320°,则它的边数为.9.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内角和为720°,则它的每一个外角为.10.四边形的∠A、∠B、∠C、∠D的外角之比为1:2:3:4,那么∠A:∠B:∠C:∠D= .11.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直角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条,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增加,外角和增加.三、选择题.1.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内角的关系是()A.互为余角 B.互为邻补角 C.两个角相等 D.外角大于内角2.若n边形每个内角都等于150°,那么这个n边形是()A.九边形 B.十边形 C.十一边形 D.十二边形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A.6条 B.7条 C.8条 D.9条4.随着多边形的边数n的增加,它的外角和()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5.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和,它的边数是()A.3 B.4 C.5 D.7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 B.八边形 C.十边形 D.十二边形7.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为108°,则这个多边形()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8,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A.180° B.360° C.720° D.1080°9.n边形的n个内角中锐角最多有()个.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它的外角和的4倍,这个多边形是()A.八边形 B.九边形 C.十边形 D,十一边形四、解答题.1.一个多边形少一个内角的度数和为2300°.(1)求它的边数;(2)求少的那个内角的度数.2.一个八边形每一个顶点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共有多少条对角线?n 边形呢?3.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其外角和的5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4.若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等于它相邻的内角的2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5.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外角与其余内角的和为6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6.n 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互比为13:2,求n .7.五边形ABCDE 的各内角都相等,且AE =DE ,AD ∥CB 吗?8.将五边形砍去一个角,得到的是怎样的图形?9.四边形ABCD 中,∠A+∠B=210°,∠C =4∠D .求:∠C 或∠D 的度数.10.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AD ,∠DAC =2∠BAC .求证:∠DBC =2∠BDC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含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含知识点)

2021-2022学年度 秋季 八年级上学期 人教版数学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1. 在△ABC 和△A ’B ’C ’中, AB=A ’B ’, ∠B=∠B ’,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2.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A .45°B .135°C .45°或135°D .都不对3. 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40cm 和50cm ,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在下列四根木棒中应选取( )A .10cm 的木棒B .40cm 的木棒C .90cm 的木棒D .100cm 的木棒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三角形ABC 的是( )A . AB =3,BC =4,AC =8;B . AB =4,BC =3,∠A =30;C . ∠A =60,∠B =45,AB =4;D . ∠C =90,AB =65.如图3,D ,E 分别是△ABC 的边BC ,AC 上的点,若∠B =∠C ,∠ADE =∠AED ,则( )A . 当∠B 为定值时,∠CDE 为定值 B . 当∠α为定值时,∠CDE 为定值C . 当∠β为定值时,∠CDE 为定值D . 当∠γ为定值时,∠CDE 为定值 二、填空题: 6.三角形ABC 中,∠A 是∠B 的2倍,∠C 比∠A +∠B 还大12度,则这个三角形是__三角形. 7.以三条线段3、4、x -5为这组成三角形,则x 的取值为____. 8.杜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门框变形常常需钉两根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____. 9.△ABC 中,∠A +∠B =∠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若CD =8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____cm . 10.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AB =12,AC =8,则边BC 的取值范围是____;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 三、解答题: 11. 已知:如图13-4,AE=AC , AD=AB ,∠EAC=∠DAB , 求证:△EAD ≌△CAB . C B E D 图13-4 B 图13-312. 如图13-5,△ACD 中,已知AB ⊥CD ,且BD>CB, △BCE 和△AB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王刚同学说有下列全等三角形:①△ABC ≌△DBE ;②△ACB ≌△ABD ; ③△CBE ≌△BED ;④△ACE ≌△ADE .这些三角形真的全等吗?简要说明理由. 13. 已知,如图13-6,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 DF 交AC 于点E, DE=FE, FC ∥AB,求证:AD=CF .14. 如图5-7,△ABC 的边BC 的中垂线DF 交△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于D, F 为垂足, DE ⊥AB 于E ,且AB>AC , 求证:BE -AC=AE . (第14题图)15. 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已知:如图8, 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E 是AD 上一点,EB=EC ,∠ABE=∠ACE ,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 和△AEC 中,∵EB=EC ,∠ABE=∠ACE ,AE=AE , ∴△AEB ≌△AEC ……第一步∴∠BAE=∠CAE ……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 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16.如图9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A B D C E 图13-5 A B FC D E 图13-6 A B D F C C A B D E 图8 A GH CD F参考答案提示1. C .(提示: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 C .(提示: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求,要注意有两个不同的角.)3. B .(提示: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根木棒x 的取值范围是:10cm <x <90cm .=4.C . (提示:A 不能构成三角形,B 满足边边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D 项可画出无数个三角形.)5.B .(提示:∠CDE =∠B +∠α-∠γ=∠γ-∠B ,故得到2(∠B -∠γ)+∠α=0.又∵∠γ-∠B =∠γ-∠C =∠CDE ,所以可得到∠CDE =2α,故当∠α为定值时,∠CDE 为定值.) 6.钝角.(提示: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出∠A 、∠B 和∠C 的度数) 7.6<x<12.(提示:由三边关系可知:4-3<x -5<4+3. 8.三角形的稳定性. 9.8.(提示:点D 到AB 的距离与CD 的长相等.) 10.4<BC <20;2<AD <10.(提示:要注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是大于另两边之差的一半,小于两边之和的一半.) 11. 提示:先证∠EAD=∠CAB ,再由SAS 即可证明. 12. ①△ABC ≌△DBE ,BC=BE ,∠ABC=∠DBE=90°,AB=BD ,符合SAS ;②△ACB 与△ABD 不全等,因为它们的形状不相同,△ACB 只是直角三角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CBE 与△BED 不全等,理由同②;④△ACE 与△ADE 不全等,它们只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13. 提示:由ASA 或AAS ,证明△ADE ≌△CFE . 14. 过D 作DN ⊥AC, 垂足为N, 连结DB 、DC 则DN=DE ,DB=DC ,又∵DE ⊥AB, DN ⊥AC, ∴Rt △DBE ≌Rt △DCN , ∴BE=CN .又∵AD=AD ,DE=DN ,∴Rt △DEA ≌Rt △DNA ,∴AN=AE ,∴BE=AC+AN=AC+AE ,∴BE -AC=AE . 15.上面证明过程不正确; 错在第一步. 正确过程如下:在△BEC 中,∵BE=CE , ∴∠EBC= ∠ECB , 又∵∠ABE=∠ACE ,∴∠ABC=∠ACB , ∴AB=AC. 在△AEB 和△AEC 中, AE=AE. BE=CE, AB=AC, ∴△AEB ≌△AEC, ∠BAE=∠CAE. 16.如图11所示,过B 点作BH ⊥BC 交CE 的延长线于H 点. ∵∠CAD +∠ACF =90°,∠BCH +∠ACF =90°, ∴∠CAD =∠BCH .在△ACD 与△CBH 中, ∵∠CAD =∠BCH ,AC =CB ,∠ACD =∠CBH =90°, ∴△ACD ≌△CBH .∴∠ADC =∠H ① CD =BH , ∵CD =BD ,∴BD =BH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A =∠HBE =45°A B C D E F H 图1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必须要记、背的知识点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八年级上册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人教版数学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x y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⑵幂的乘方:()n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nn n ab a b =2.整式的乘法: 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 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 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 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人教版数学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④立方差:3322()()a b a b a ab b -=-++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 : 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 B ,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11 字母表示为:a b a b c c c±±= 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 a c ad cb b d bd ±±=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 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b d bc bc ÷=⨯= 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 n n a a b b⎛⎫= ⎪⎝⎭ 8.整数指数幂:⑴m n m n a a a +⨯=(m n 、是正整数)⑵()nm mn a a =(m n 、是正整数) ⑶()n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 ⑷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m n >) ⑸n n n a a b b⎛⎫= ⎪⎝⎭(n 是正整数) ⑹1n n a a -=(0a ≠,n 是正整数) 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2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答案】30°或150°或90°【解析】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①BC为腰,∵AD⊥BC于点D,AD=12 BC,∴∠ACD=30°,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②BC为底,如图3,∵AD⊥BC于点D,AD=12 BC,∴AD =BD =CD ,∴∠B =∠BAD ,∠C =∠CAD ,∴∠BAD +∠CAD =12×180°=90°, ∴顶角∠BAC =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5CP ≤≤【解析】【分析】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详解】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此时CP=AC,Rt△ABC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的最大值为5,所以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故答案为1≤CP≤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P在直线BC上确定出点E、F位于什么位置时PC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答案】110°、125°、140°【解析】【分析】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详解】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则a+b=60°,b+c=180°﹣110°=70°,c+d=60°,∴b﹣d=10°,∴(60°﹣a)﹣d=10°,∴a+d=50°,即∠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190°﹣α=α﹣60°,∴α=125°;②OA=OD ,则∠OAD=∠ADO ,∴α﹣60°=50°,∴α=110°; ③OD=AD ,则∠OAD=∠AOD ,∴190°﹣α=50°,∴α=140°;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110°、125°、140°.【点睛】本题是对等边三角形的考查,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5OP cm =,点P 与点C 关于射线OA 对称,点P 与点D 关于射线OB 对称,连接CD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当PEF 的周长是5cm 时,AOB ∠的度数是______度.【答案】30【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得出OA 为PC 的垂直平分线,OB 是PD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12COA AOP COP ,12POB DOB POD ,PE=CE ,OP=OC=5cm ,PF=FD ,OP=OD=5cm ,求出△COD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示:连接OC ,OD ,∵点P 与点C 关于射线OA 对称,点P 与点D 关于射线OB 对称,∴OA 为PC 的垂直平分线,OB 是PD 的垂直平分线,∵OP=5cm ,∴12COA AOP COP ,12POB DOB POD ,PE=CE ,OP=OC=5cm ,PF=FD ,OP=OD=5cm ,∵△PEF 的周长是5cm ,∴PE+EF+PF=CE+EF+FD=CD=5cm ,∴CD=OD=OD=5cm ,∴△OCD 是等边三角形,∴∠COD=60°,∴11122230AOB AOP BOP COP DOP COD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轴对称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求出△COD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B AC >,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BC 一半长为半径作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过点M N 、作直线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10AB =,6AC =,则AD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可以判定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CD ∆的周长=AB+AC ,再把10AB =,6AC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由作法得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10616ACD C CD AC AD DB AD AC AB AC ∆=++=++=+=+=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70C ∠=︒,50DAC ∠=︒ 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通过ACD F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 BFD ∠=∠,AC BF =, 等量代换得BF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 BEF ∠=∠,即可得到BEF CAD ∠=∠,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ADC FDB ∠=∠,AD DF =∴ACD FDB ≅∴AC BF =, CAD F ∠=∠,C DBF ∠=∠∵AC BE =, 70C ︒∠=, 50CAD ︒∠=∴BE BF =, 70DBF ︒∠=∴50BEF F ︒∠=∠=∴180180505080EBF F BEF ︒︒︒︒︒∠=-∠-∠=--=∴807010EBD EBF DBF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7.如图,在△ABC中,∠C=90°,∠B=30°,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DAC:S△ABC=1:3.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答案】4【解析】【分析】①连接NP,MP,根据SSS定理可得△ANP≌△AMP,故可得出结论;②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的度数,再由AD是∠BAC的平分线得出∠1=∠2=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60°;③根据∠1=∠B可知AD=BD,故可得出结论;④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30°,CD=12AD,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①连接NP ,MP .在△ANP 与△AMP 中,∵AN AM NP MP AP AP =⎧⎪=⎨⎪=⎩,∴△ANP ≌△AMP ,则∠CAD =∠BAD,故AD 是∠BAC 的平分线,故此选项正确;②∵在△ABC 中,∠C =90°,∠B =30°,∴∠CAB =60°.∵AD 是∠BAC 的平分线,∴∠1=∠2=12∠CAB =30°,∴∠3=90°﹣∠2=60°,∴∠ADC =60°,故此选项正确;③∵∠1=∠B =30°,∴AD =BD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故此选项正确;④∵在Rt △ACD中,∠2=30°,∴CD =12AD ,∴BC =BD +CD =AD +12AD =32AD ,S △DAC =12AC •CD =14AC •AD ,∴S △ABC=12AC •BC =12AC •32AD =34AC •AD ,∴S △DAC :S △ABC =1:3,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 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最多能画出_____个格点三角形与△ABC 成轴对称.【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网格结构分别确定出不同的对称轴,然后作出轴对称三角形即可得解.【详解】如图,最多能画出6个格点三角形与△ABC 成轴对称.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并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在于确定出不同的对称轴.9.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AP=CQ时,PQ交AC于D,则DE的长为______.【答案】1 2【解析】过点Q作AD的延长线的垂线于点F.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ACB=60°.因为∠ACB=∠QCF,所以∠QCF=60°.因为PE⊥AC,QF⊥AC,所以∠AEP=∠CFQ=90°,又因为AP=CQ,所以△AEP≌△CFQ,所以AE=CF,PE=QC.同理可证,△DEP≌△DFQ,所以DE=DF.所以AC=AE+DE+CD=DE+CD+CF=DE+DF=2DE,所以DE=12AC=12.故答案为1 2 .10.如图,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DAB=60°,E是AB的中点,F是AC上一个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33【解析】试题解析:∵在菱形ABCD中,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点B、D关于AC对称,连接ED,则ED就是所求的EF+BF的最小值的线段,∵E为AB的中点,∠DAB=60°,∴DE⊥AB,∴22-22AD AE-363∴EF+BF的最小值为3.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11.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或y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P 共有()个A.6 B.7 C.8 D.9【答案】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要使△AOP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两种情况考虑:当OA是底边时,作OA的垂直平分线,和坐标轴出现2个交点;当OA是腰时,则分别以点O、点A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和坐标轴出现6个交点,这样的点P共8个.【详解】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OA是底边时,作OA的垂直平分线,和坐标轴的交点有2个;当OA是腰时,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和坐标轴有4个交点;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和坐标轴出现2个交点;∴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OA为腰或底两种情况分类讨论,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决.12.等边△ABC,在平面内找一点P,使△PBC、△PAB、△PAC均为等腰三角形,具备这样条件的P点有多少个?()A.1个B.4个C.7个D.10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P在等边△ABC内,而且△PBC、△PAB、△PAC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P点为等边△ABC的垂心;由此可得分别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满足要求的.解:由点P在等边△ABC内,而且△PBC、△PAB、△PAC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P点为等边△ABC的垂心;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分别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满足要求的,每条垂直平分线上得3个交点,再加三角形的垂心,一共10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13.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A.130°B.120°C.110°D.100°【答案】B【解析】根据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让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M+∠A″=∠HAA′=60°,进而得出∠AMN+∠ANM=2(∠AA′M+∠A″)即可得出答案:如图,作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BAD=120°,∴∠HAA′=60°.∴∠AA′M+∠A″=∠HAA′=60°.∵∠MA′A=∠MAA′,∠NAD=∠A″,且∠MA′A+∠MAA′=∠AMN,∠NAD+∠A″=∠ANM,∴∠AMN+∠ANM=∠MA′A+∠MAA′+∠NAD+∠A″=2(∠AA′M+∠A″)=2×60°=120°.故选B.14.如图,C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E、BD 相交于点O,AE、BD 分别交 CD、CE 于 M、N,连接 MN、OC,则下列所给的结论中:①AE=BD;②CM=CN;③MN∥AB;④∠AOB=120º;⑤OC 平分∠AOB.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 .2B .3C .4D .5【答案】D【解析】【分析】 由题意易证:△ACE ≅△DCB ,进而可得AE =BD ;由△ACE ≅△DCB ,可得∠CAE=∠CDB ,从而△ACM ≅△DCN ,可得:CM =CN ;易证△MCN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NC=∠BCE , 即MN ∥AB ;由∠CAE=∠CDB ,∠AMC=∠DMO ,得∠ACM=∠DOM=60°,即∠AOB =120º;作CG ⊥AE ,CH ⊥BD ,易证CG =CH ,即:OC 平分∠AOB .【详解】∵△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C ,CE=CB ,∠ACE=∠DCB=120°,∴△ACE ≅△DCB(SAS)∴AE =BD ,∴①正确;∵△ACE ≅△DCB ,∴∠CAE=∠CDB ,∵△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BCE=∠DCE=60°,AC=DC ,在△ACM 和△DCN 中,∵60CAE CDB AC DCACD DCE ∠=∠⎧⎪=⎨⎪∠=∠=︒⎩∴△ACM ≅△DCN (ASA ),∴CM =CN ,∴②正确;∵CM =CN ,∠DCE=60°,∴△MCN 是等边三角形,∴∠MNC=60°,∴∠MNC=∠BCE ,∴MN ∥AB ,∴③正确;∵△ACE ≅△DCB ,∴∠CAE=∠CDB ,∵∠AMC=∠DMO,∴180°-∠CAE-∠AMC=180°-∠CDB-∠DMO,即:∠ACM=∠DOM=60°,∴∠AOB=120º,∴④正确;作CG⊥AE,CH⊥BD,垂足分别为点G,点H,如图,在△ACG和△DCH中,∵90?AMC DHCCAE CDBAC DC∠=∠=⎧⎪∠=∠⎨⎪=⎩∴△ACG≅△DCH(AAS),∴CG=CH,∴OC 平分∠AOB,∴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C、△C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CA=CB, CD=CE,∠ACB=∠DCE=α,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以下4个结论:①AD=BE;②∠DOB=180°-α;③△CMN是等边三角形;④连OC,则OC平分∠AOE.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CD≌△BCE(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E ;故①正确;②设CD 与BE 交于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BEC ,得到∠DOE=∠DCE=α,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BOD=180°-∠DOE=180°-α,故②正确; 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CBE ,AD=BE ,AC=BC 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得到AM=BN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CN ,∠ACM=∠BCN ,得到∠MCN=α,推出△MNC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④过C 作CG ⊥BE 于G ,CH ⊥AD 于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H=CG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OC 平分∠AOE ,故④正确.【详解】解:①∵CA=CB ,CD=CE ,∠ACB=∠DCE=α,∴∠ACB+∠BCD=∠DCE+∠BCD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AD=BE ;故①正确;②设CD 与BE 交于F ,∵△ACD ≌△BCE ,∴∠ADC=∠BEC ,∵∠CFE=∠DFO ,∴∠DOE=∠DCE=α,∴∠BOD=180°-∠DOE=180°-α,故②正确;③∵△ACD ≌△BCE ,∴∠CAD=∠CBE ,AD=BE ,AC=BC又∵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AM=12AD ,BN=12BE , ∴AM=BN ,在△ACM 和△BCN 中 AC BC CAM CBN AM BN ⎪∠⎪⎩∠⎧⎨=== ∴△ACM ≌△BCN (SAS ),∴CM=CN ,∠ACM=∠BCN ,又∠ACB=α,∴∠ACM+∠MCB=α,∴∠BCN+∠MCB=α,∴∠MCN=α,∴△MNC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④过C作CG⊥BE于G,CH⊥AD于H,∴∠CHD=∠ECG=90°,∵∠CEG=∠CDH,CE=CD,∴△CGE≌△CHD(AAS),∴CH=CG,∴OC平分∠AOE,故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性质进行推理,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代表性.16.如图,四边形ABCD中,∠C=,∠B=∠D=,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作点A关于直线BC和直线CD的对称点G和H,连接GH,交BC、CD于点E、F,连接AE、AF,则此时△AEF的周长最小,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知,∠BAD=360°-90°-90°-50°=130°,即∠1+∠2+∠3=130°①,由作图可知,∠1=∠G,∠3=∠H,△AGH的内角和为180°,则2(∠1+∠3)+ ∠2=180°②,又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2=80°.故选D.考点:轴对称的应用;路径最短问题.17.如图,Rt ABC ∆中,90ACB ∠=,3AC =,4BC =,5AB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EF 的长为( )A .52B .125C .4D .53【答案】B【解析】【分析】先利用折叠的性质证明出△ECF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EF=CE ,然后再根据文中条件综合得出S △ABC =12AC∙BC=12AB∙CE ,求出CE 进而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根据折叠性质可知:CD=AC=3,BC=B C '=4,∠ACE=∠DCE ,∠BCF=∠B 'CF ,CE ⊥AB , ∴∠DCE+∠B 'CF=∠ACE+∠BCF ,∵∠ACB=90°,∴∠ECF=45°,又∵CE ⊥AB ,∴△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 ,又∵S △ABC =12AC∙BC=12AB∙CE , ∴AC∙BC=AB∙CE ,∵3AC =,4BC =,5AB =,∴125 CE=,∴EF12 5 =.所以答案为B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8.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PQ∥AE;④DE=DP;⑤∠AOE=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故①正确;②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 (ASA),所以AP=BQ;故②正确;③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③正确;④根据∠QCP=60°,∠DPC=∠BCA+∠PAC>60°,可知PD≠CD,可知④错误;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由平角的性质可得∠AOE=120°,可知⑤正确;【详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ACD≌△BCE(SAS)∴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且BC=AC,∠ACB=∠BCQ=60°∴△CQB≌△CPA(ASA),∴AP=BQ,故②正确;∵△CQB≌△CPA,∴PC=PQ,且∠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AE,故③正确,∵∠QCP=60°,∠DPC=∠BCA+∠PAC>60°,∴PD≠CD,∴DE≠DP,故④DE=DP错误;∵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AOE=120°,故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19.如图,∠AOB=30º,∠AOB 内有一定点P,且OP=12,在OA 上有一动点Q,OB 上有一动点R。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4)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4B .5,6,11C .3,3,3D .4,8,12 2.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2A ∠>∠>∠B .12A ∠>∠>∠C .21A ∠>∠>∠D .21A ∠>∠>∠ 3.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3∠=∠; ②180BAE CAD ∠+∠=︒;③若//BC AD ,则230∠=︒;④若150CAD ∠=︒,则4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在△ABC 中,∠A =x °,∠B =(2x +10)°,∠C 的外角大小(x +40)°,则x 的值等于( )A .15B .20C .30D .40 5.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 =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 .20米B .15米C .10米D .5米6.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7°,则∠β的度数是( )A .43°B .47°C .30°D .60°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②连接C 、D 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④射线上点的个数是直线上点的个数的一半;⑤n 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 -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了()2n -个三角形.A .3B .2C .1D .0 8.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 ) A .六边形 B .五边形 C .四边形 D .三角形 9.如图,直线//BC AE ,CD AB ⊥于点D ,若150∠=︒,则BCD ∠的度数是( )A .60°B .50°C .40°D .30°10.现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为5cm 和13cm ,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A .20cm 的木棒B .18cm 的木棒C .12cm 的木棒D .8cm 的木棒 11.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 B .180a b =+° C .180b a =+︒ D .360b a =+︒ 12.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长方形的对称性C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二、填空题13.如图,BF 平分∠ABD ,CE 平分∠ACD ,BF 与CE 交于G ,若130,90BDC BGC ∠=︒∠=︒,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_.14.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9条对角线,则n 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15.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 1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它是___________边形,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__________条对角线.17.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直线//a b ,185∠=︒,则2∠=______度.18.如图,在△ABC 中,∠A=64°,∠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n-1BC 与∠A n-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n ,要使∠A n 的度数为整数,则n 的值最大为______.1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 20.如图,已知ABC 的角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 ,∠A=60°,则∠BOC=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直线//PQ MN ,点C 是PQ 、MN 之间(不在直线PQ ,MN 上)的一个动点.(1)如图1,若∠1与∠2都是锐角,请写出∠C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把Rt △ABC 如图2摆放,直角顶点C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CB 与PQ 交于点D ,CA 与MN 交于点E ,BA 与PQ 交于点F ,点G 在线段CE 上,连接DG ,有∠BDF =∠GDF ,求AEN CDG∠∠的值. (3)如图3,若点D 是MN 下方一点,BC 平分∠PBD ,AM 平分∠CAD ,已知∠PBC =25°,求∠ACB +∠ADB 的度数.22.如图,已知在ABC 中,CE 是外角ACD ∠的平分线,BE 是ABC ∠的平分线.(1)求证:2A E ∠=∠.(2)若A ABC ∠=∠,求证://AB CE .23.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点E ,若70C ∠=︒,24B ∠=︒,求P ∠的度数.24.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25.()1若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3倍,求边数n.()2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化简:a b c b c a--+--.26.如图,PB和PC是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求证:1902BPC BA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1+2<4,不能构成三角形;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C、3+3>3,能构成三角形;D、8+4=12,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最大的数.2.D解析:D【分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详解】解:∵∠2是△BCD 的外角,∴∠2>∠1,∵∠1是△ABC 的外角,∴∠1>∠A ,∴21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C解析:C【分析】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①,利用角的和差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先求解CAD ∠,再利用结论②可判断③,由150CAD ∠=︒,先求解230∠=︒, 如图,记,AB DE 交于,G 再求解90AGE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4∠, 从而可判断④.【详解】解:90BAC DAE ∠=∠=︒,122390∴∠+∠=∠+∠=︒,13∴∠=∠,故①符合题意, 19090180BAE CAD BAE DAE BAC DAE ∠+∠=∠+∠+∠=∠+∠=︒+︒=︒,故②符合题意;//,BC AD180C CAD ∴∠+∠=︒,45C ∠=︒,135CAD ∴∠=︒,218018013545CAD ∴∠=︒-∠=︒-︒=︒,故③不符合题意; 150180CAD BAE CAD ∠=︒∠+∠=︒,,30BAE ∴∠=︒,如图,记,AB DE 交于,GE∠=︒,60∴∠=︒-︒-︒=︒,AGE180306090∠=∠=︒B C45,∴∠=∠-∠=︒-︒=︒AGE B4904545.∴∠=∠故④符合题意,4.C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余角与补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的外角=∠A+∠B,∴x+40=2x+10+x,解得x=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连接AB,根据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得到AB长的范围,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连接AB,∵15AO m =,10OB m =,∴15101510AB -<<+,即525A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6.A解析:A【分析】延长BC 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 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 △CDE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如图,延长BC 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 点,∵AB ∥DE ,∴∠β=∠EDC ,又∵∠CED =∠α=47°,∠ECD =90°,∴∠β=∠EDC =90°﹣∠CED =90°﹣47°=4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解析:C【分析】分别利用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求法分析得出即可.【详解】解: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故原说法错误;②连接C 、D 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故原说法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原说法错误;④射线上点的个数与直线上点的个数没有关系,故原说法错误;⑤n 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 -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了()2n -个三角形,此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1个,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以及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8.C解析:C【分析】设这个多边形为n 边形,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 边形,由题意得(n-2)180°=360°,解得n=4,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四边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360°,熟知两个定理是解题关键. 9.C解析:C【分析】先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BC 的度数,然后在直角三角形CBD 中可求得∠BCD 的度数.【详解】解:∵//BC AE ,150∠=︒,∴∠1=∠ABC=50°.∵CD AB ⊥于点D ,∴∠CDB=90°.∴∠BCD+∠DBC=90°,即∠BCD+50°=90°.∴∠BCD=4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设选取的木棒长为x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选出合适的x的值即可.【详解】解:设选取的木棒长为xcm,∵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5cm和13cm,∴13cm-5cm<x<13cm+5cm,即8cm<x<18cm,∴12cm的木棒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a=(4-2)•180°=360°;∵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b=360°,∴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通常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是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二、填空题13.50°【分析】连接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BC+∠DCB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C+∠ACB的度数即可求得∠A的度数【详解】解:连接BC∵∠BDC=130°解析:50°【分析】连接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BC+∠DCB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C+∠ACB的度数,即可求得∠A的度数.【详解】解:连接BC,∵∠BDC=130°,∴∠DBC+∠DCB=180°−∠BDC=50°,∵∠BGC=90°,∴∠GBC+∠GCB=180°−∠BGC=90°,∴∠GBD+∠GCD=(∠GBC+∠GCB)−(∠DBC+∠DCB)=40°,∵BF平分∠ABD,CE平分∠ACD,∴∠ABD+∠ACD=2∠GBD+2∠GCD=80°,∴∠ABC+∠ACB=(∠ABD+∠ACD)+(∠DBC+∠DCB)=130°,∴∠A=180°−(∠ABC+∠ACB)=180°−130°=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1800°【分析】根据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求出n的值最后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n-3=9解得n=12则该n边形的内角和是:(12-2解析:1800°【分析】根据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求出n的值,最后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n-3=9,解得n=12,则该n边形的内角和是:(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掌握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求解即可【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解析:【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求解即可.【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7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72°=5,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3)2n n-=5(53)2⨯-=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度数为360°,n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16.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解析: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2)1803603180n-•=⨯+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及对角线的条数,属于基础题.17.40【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详解】如图由题意得:由对顶角相等得: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解析:40【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定义可得44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585=∠∠=︒,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40∠=︒,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详解】如图,由题意得:445∠=︒,//a b,185∠=︒,1855∴∠∠==︒,35440∴∠=∠-∠=︒,由对顶角相等得:23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18.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 =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解析: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1+∠A1BC,∵∠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12∠ABC,∠A1CD=12∠ACD,∴∠A1+∠A1BC=12(∠A+∠ABC)=12∠A+∠A1BC,∵A1B、A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A1CD,∠ABC=2∠A1BC,而∠A1CD=∠A1+∠A1BC,∠ACD=∠ABC+∠A,∴∠A=2∠A1,∴∠A1=12∠A,同理可得∠A1=2∠A2,∴∠A2=14∠A,∴∠A=2n∠A n,∴∠A n=(12)n∠A=642n,∵∠A n的度数为整数,∴n=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然后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19.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详解】BDCE是的角平分线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解析:1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详解】60A ∠=︒,180120ABC ACB A ∴∠+∠=︒-∠=︒,B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11,22OBC ABC OCB ACB ∴∠=∠∠=∠, ()1602OBC OCB ABC ACB +=∠+∠∴=∠∠︒, ()180********OBC OCB BOC ∠=︒-︒∴∠+∠=︒=-︒,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12C ∠=∠+∠,理由见解析;(2)12;(3)75︒. 【分析】(1)过C 作//l MN ,标注字母,如图1所示,根据平行线公理证明//l PQ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证明∠GDF =∠PDC ,可得∠CDG +2∠PDC =180°,即∠PDC =1902CDG ︒-∠,再证明∠AEN =∠CEM 90PDC =︒-∠,再代入AEN CDG∠∠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与平行线的性质求解:∠ADB =50BKA MAD CAM ∠-∠=︒-∠,再利用(1)的结论可得,∠ACB =∠PBC +∠CAM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C =∠1+∠2,证明:过C 作//l MN ,标注字母,如图1所示,∵//l MN ,∴∠4=∠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l MN ,//PQ MN ,∴//l PQ ,∴∠3=∠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4=∠1+∠2,∴12DCE ∠=∠+∠;(2)如图2,∵∠BDF =∠GDF ,∠BDF =∠PDC ,∴∠GDF =∠PDC ,∵∠PDC +∠CDG +∠GDF =180°,∴∠CDG +2∠PDC =180°,∴∠PDC =1902CDG ︒-∠, 由(1)可得,∠PDC +∠CEM =∠C =90°,∠AEN =∠CEM ,1909090122CDG AEN CEM PDC CDG CDG CDG CDG ⎛⎫︒-︒-∠ ⎪∠∠︒-∠⎝⎭∴====∠∠∠∠; (3)如图3,标注字母,∵BC 平分∠PBD ,AM 平分∠CAD ,∠PBC =25°,∴∠PBD =2∠PBC =50°,∠CAM =∠MAD ,∵//PQ MN ,∴BKA ∠=∠PBD =50°,∴∠ADB =5050BKA MAD MAD CAM ∠-∠=︒-∠=︒-∠,由(1)可得,∠ACB =∠PBC +∠CAM ,∴∠ACB +∠ADB =∠PBC +∠CAM 50255075CA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公理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证;(2)由∠A=2∠E ,∠A=∠ABC ,∠ABC=2∠ABE 得∠ABE=∠E ,从而AB ∥CE .【详解】证明:(1)∵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2∠是BCE 的一个外角,∴ACD ABC A ∠=∠+∠,21E ∠=∠+∠,∴A ACD ABC ∠=∠-∠,21E ∠=∠-∠.∵CE 是外角ACD ∠的平分线,BE 是ABC ∠的平分线,∴22ACD ∠=∠,21ABC ∠=∠,∴2221A ∠=∠-∠2(21)=∠-∠2E =∠.(2)由(1)可知2A E ∠=∠.∵A ABC ∠=∠,2ABC ABE ∠=∠,∴22E ABE ∠=∠,即E ABE ∠=∠,∴//AB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3.23°【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CAD 的度数,在△AC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可求出∠CDP 的度数,结合PE BC ⊥即90PED ∠=︒及三角形外角定理,从而得出P CDP PED ∠=∠-∠即可求得∠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70C ∠=︒,24B ∠=︒,∴180702486BAC ∠=︒-︒-︒=︒,∵AD 平分BAC ∠,∴43CAD ∠=︒,∴4370113CDP CAD C ∠=∠+∠=︒+︒=︒,∵PE BC ⊥,即90PED ∠=︒,∴1139023P CDP PE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DP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4.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8;()22c .【分析】(1)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 c b +>,b c a +>,再根据化简绝对值的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18023603n ︒-=︒⨯,解得:8n =.()2∵a ,b ,c 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 c b +>,b c a +>, ∴a b c b c a --+--()()2a b c b c a b c a a c b 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边形的性质及去绝对值的方法.26.见解析【分析】 根据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1902PBC BCP BA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180PBC BCP BPC ∠+∠=︒-∠,就可以证明结论.【详解】解:∵180DBC ABC ∠=︒-∠,180BCE ACB ∠=︒-∠, ∴()()360360180180DBC BCE ABC ACB BAC BAC ∠+∠=︒-∠+∠=︒-︒-∠=︒+∠,∵BP 平分DBC ∠,CP 平分BCE ∠, ∴12PBC DBC ∠=∠,12BCP BCE ∠=∠, ∴()119022PBC BCP DBC BCE BAC ∠+∠=∠+∠=︒+∠, ∵180PBC BCP BPC ∠+∠=︒-∠, ∴1180902BPC BAC ︒-∠=︒+∠,即1902BPC BAC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性质定理进行角度求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习题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习题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习题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习题集(分节分知识点)11.1.1三角形的边一:知识点一:1定义(1)由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简称______.(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2.练习:⑴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共有个三角形,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二:知识点二:分类⑴三角形按边分为⑵按角分为知识点三:性质12练习:(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3cm,6cm (B)2cm,3cm,6cm(C)5cm,8cm,12cm (D)4cm,7cm,11cm(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A)0.85m长的木条(B)0.15m长的木条(C)1m长的木条(D)0.5m长的木条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B.6<L<16C.11<L<13D.10<L<164、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2cm,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2cmB、4cmC、6cmD、8cm5、有木条4根,长度为12厘米,10厘米,8厘米,4厘米,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A)1(B)2(C)3(D)4. 6.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其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 (B)6<l<16(C)11<l<13 (D)10<l<167.如图,△ABC中,AB=BC,D是AB延长线上的点,说明AD>DC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三角形习题11.1.1三角形的边一:知识点一:1定义(1)由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简称______.(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2.练习:⑴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共有个三角形,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二:知识点二:分类⑴三角形按边分为⑵按角分为知识点三:性质1 2 练习:(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3cm,6cm (B)2cm,3cm,6cm(C)5cm,8cm,12cm (D)4cm,7cm,11cm(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A)0.85m长的木条(B)0.15m长的木条(C)1m长的木条(D)0.5m长的木条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B.6<L<16C.11<L<13D.10<L<164、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2cm,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2cmB、4cmC、6cmD、8cm5、有木条4根,长度为12厘米,10厘米,8厘米,4厘米,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A)1(B)2(C)3(D)4. 6.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其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 (B)6<l<16(C)11<l<13 (D)10<l<167.如图,△ABC中,AB=BC,D是AB延长线上的点,说明AD>DC的理由。

8.P是△ABC内一点,说明PA+PB+PC>21(AB+BC+AC).知识点四:等腰三角形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8cm,一边等于6cm,求它的周长.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求它的周长.4、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cm,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

ABCOEFABCDPCA第8题图第7题图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知识点1、三角形的高为 三角形的中线为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 练习:1.已知:△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如果D 点把三角形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2.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B=90°,把△ABC 沿直线AC 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 ′的位置,则线段AC 具有性质( ) A.是边BB ′上的中线 B.是边BB ′上的高 C.是∠BAB ′的角平分线 D.以上三种性质合一 2.如图2所示,D,E 分别是△ABC 的边AC,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 是△BCD 的中线 B.BD 是△ABC 的中线 C.AD=DC,BD=EC D.∠C 的对边是DE3.如图3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 ) A.2cm 2 B.1cm 2 C.12cm 2 D.14cm 2图1 图2图35.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且BD:DC=2:1,S △ACD =12,那么S △ABC 等于( ) A.30 B.36 C.72 D.24 2.在△ABC 中,AB=AC,AD 是中线,△ABC 的周长为34cm,△ABD 的周长为30cm, 求AD 的长. 3.已知AD,AE 分别是三角形ABC 的中线和高,三角形ABC 的周长比三角形ACD 的周长大3厘米,且AB=7厘米⑴求AC 的长,⑵求△ABD 与△ACD 的面积关系。

知识点2稳定性: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角架 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2.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钉上_________根木条.AB 'C B AD C BA A11.2.1三角形的内角知识点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练习:2.在△ABC中,已知∠A=2∠B=3∠C,请你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在△ABC中,∠A=40°,∠B=∠C,则∠C=。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5、在△ABC中,∠A-∠B=36°,∠C=2∠B,则∠A=,∠B=,∠C=。

6.如图,∠A=65o,∠ABD=30o,∠ACB=72o,且CE平分∠ACB,求∠BEC的度数.7.(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1)若∠A=50o,求∠BOC的度数.(2)设∠A=n o(n为已知数),求∠BOC的度数.8.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9.如图所示,已知∠1=20°,∠2=25,∠A=35°,则∠BDC的度数为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底角= 顶角的范围是底角的范围是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度则顶角为顶角为100度则底角为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的一个内角为80度则其他内角的度数为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度则其他内角为4.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为三角形的高,求∠DBCD的度数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21DCBA11.2.2三角形的外角知识点:1。

三角形的外角是 2.外角定理 3.三角形的外角和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如图,若∠A=32°,∠B=45°,∠C=38°,则∠DFE=( ) A.120° B.115° C.110° D.105° 5题图3、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4、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A.90°B.110°C.100° D.120° 5.如图△ABC 中,∠B=30º,∠BAC=80º,AD 平分∠BAC ,则∠ADC 的度数为( ) A.30º; B.40º; C.70º; D.80º.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三个外角分别为 这个三角形为 三角形7.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B=︒30,∠DAE=︒65,则∠ACD 等于 .8.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CDE =150°,则∠C =__________. 巩固;如图,已知∠B =40°,∠C =59°,∠DEC =47°,求∠F的度数。

9、如图,∠A=50°,∠B=40°,∠C=30°,则∠BDC=_______10、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且∠1=∠2,∠3=∠4, ∠BAC=63°,求∠DAC 的度数。

12、如右图所示,∠A、∠1、∠2的大小关系是 ( )A. ∠A>∠1>∠2B. ∠2>∠1>∠AC. ∠A>∠2>∠1D. ∠2>∠A>∠1 D C B A CDE第8题图第7题图 B C DAE F FB CAE DD C A12题图11.3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填空题1.若一凸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则它的边数是______.2.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度.3.十边形的对角线有_____条.4.正十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度.5.内角和是16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6.用正n边形拼地板,则n的值可能是____.7.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度.8.正十边形(每条边相等,每个内角相等的十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______,每一个外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二、选择题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B.6C.7D.83.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60°,则n的值是( )A.4B.5C.6D.810.下列角度中,不能成为多边形内角和的是( )A.600°B.720°C.900°D.1080°5.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和是1800°,则此多边形是( )A.八边形B.十边形C.十二边形D.十四边形6.用下列两种正多边形能拼地板的是( )A.正三角形和正八边形B.正方形和正八边形C.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D.正十边形和正八边形7.四边形ABCD中,如果∠A+∠C+∠D=280°,则∠B的度数是() A.80° B.90° C.170° D.20°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9.内角和等于外角和2倍的多边形是()A.五边形 B.六边形 C.七边形 D.八边形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