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校院合作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高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到2020年,力争在三年内把我下三个专业建设成为区域一流专业水平,到2030年,达到省内一流专业前列,到2050年达到国内一流专业水平。

(二)具体目标

1、深化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完善“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同约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行业技术标准,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各门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编写“能力本位、项目载体”的能够体

现高职理念和特色的教材。按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建设1门课程,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4本特色教材。

构建“课、证、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行业上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行业技能大赛标准,重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体系,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将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进程。编写实训指导4本。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2到3年时间,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在新校区建设影像实训中心、检验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及第三方诊断、检验中心,使之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配套且数量充足、真实与虚拟相结合,融教学、生产、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医技类专业技术实践基地。

加强与原有合作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建设,再与6家以上行业单位和企事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基地。校企共同参与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建立健全一套管理制度,包括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开展兼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开发教学督导质量监控定性化、定量化的教学考核信息评价体系。通过与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5、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与行业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完善考核标准。对实习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创新机制,校企共赢。

6、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完善教师选拔、考核、学习、任用以及合作培养机制,造就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5人,专业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兼职教师队伍,特别注重聘请一些理论造诣深、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条件争取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要求。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力和管理力。

7、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服务求发展,充分利用专业办学融入行业、企事业的优势,依托科技卫生服务平台,三年内完成各种岗位技能培训300人次。大

力开展咨询服务项目,每年完成1—2项。持续开展送医药下乡活动,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对口支援,对口支援省内2-3所中职院校,接受对口支援院校教师和干部到校交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区域内职业教育示范窗口。

(三)发挥我系专业的引领作用,共享专业建设成果,带动医学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专业群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基础

(一)专业基础

1、具有较长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

达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9年,1976年开办达县6.26医学院,招收专科和中专学生,1981年更名为达县医学院,1983年恢复为四川省达县卫生学校。1996年以来,先后与川北医学院、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达州电大等省内高校联合办学,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1993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1年4月,与原达州农机校、达县农业学校、达县教育学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了现在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原来的卫生学校也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医学系,后又分为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和医学影像检验系。

医学影像检验系下设三个专业,即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专业,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重点专业,药学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目前在校人数1606人。

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学新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千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务工作者。

2、人才培养定位

面向川陕革命老区及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医学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和构建了“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教学实习医院密切合作,多元协作育人,引入行业标准、执业标准、岗位要求,将医疗职业岗位素养的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医教双向流动,学院、医院交叉循环学习,学院与行业、毕业与就业有机衔接。

4、课程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公共课除外)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职业技能实训课、

综合实践课五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是针对行业、医院实际岗位,以职业资格课程为核心设置(例如:医学影像技术学、临床检验技术、药剂学等);而素质拓展及部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毕业后再学习而设置。职业技能实训课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具有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能力。

5、师资队伍

我系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35人,内聘1人,其中影像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6人,检验技术专业专兼教师5,药学专业专兼教师5,外聘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占教师总数22.2% ;中级职称13名,占教师总数36.1% ;研究生学历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13.9%,双师素质教师30名,占教师比例83.3 。

6、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设有设备学实训室、阅片室、CT实训室、X光机实训室、影像诊断模拟实训室、超声实训室、心电图实训室、暗室等,实训室面积共计1320㎡,设备总值350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有生化检验实训室、临床检验实训室、免疫学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等,面积共计500㎡,设备总值150万。药学专业实训室设有药物化学实训室、药物分析实训室、中药版本实训室、模拟药房、药用植

物学实训室、药剂学实训室、药理学实训室,总面积650㎡,设备总值345万。

(2)校外实训条件

与川渝地区48家综合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第三学年在实习院进行顶岗实习,教学效果良好。能满足我系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与达川区人民医院共建影像实训中心一个,合作的深度与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7、人才培养质量

我系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和就业率,每年都举办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班,同时在校内举办多次学生就业招聘会。我系2014届毕业生540人,毕业后1年获取职业资格证书405人,获取率为75% ;2015届毕业生55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502人,获取双证书率为91.2% 。

2014届毕业生总数为540人,就业480人,就业率为88.9% ;

2015届专业毕业生总数550人,就业人数为515人,就业率为93.6% 。

2016届毕业生总数555人,就业人数为520人,就业率为93.6%。

虽然我系专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在教学基础建设方面还需加大投入。

(二)机遇和挑战: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58号)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统筹规划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7〕 821 号)精神,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达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达市卫发〔2017〕19 号指出,2020年达州市人口将达564万,医疗人员缺口任然较大,制定了每千人口增加1个医师(助理)的计划。而我校作为区域职教龙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与同为省内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其他兄弟院校的专业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在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重点实验室,教学成果等方面有待突破。另外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就业指导与跟踪等方面也是我们的弱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系必须坚持以学院内涵建设和新区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区域、行业、省内、国内一流学科(专业)为目标,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完善“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作育人”人才培养方案

(1)建设思路

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和医院、行业展开深度合作办学,加大与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教学实习医院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拓展与达川区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合作,依

托学校和医院两个平台,优化“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专任教师与医院技术骨干,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认识实习与跟岗实习,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校院协同培养,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培训,共同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的质全面提升。使在校培养的学生就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然后组织学生医院、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岗位操作流程并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出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终使学生顺利就业。

第一学年,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人文素质能力模块及医学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并安排4周到校内影像实训中心见习,使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形成职业意识;第二学年,在校内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同时在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达川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实训4周,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临床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积累临床工作经验,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实习结束后自行选择到乡镇(社区)基层医院跟班实习,培养扎根基层的意识。

(2)建设内容

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拟订详细的调查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题;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涉及与本专业未来就业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以及不同地域(四川、重庆等)、不同规模(大、中、小型等)、不同所有制(国有、合资、外资、私营等)企事业单位;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和处理;对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对全国范围内开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的院校进行全面调查;为了进行对比研究,选择开设该专业的部分有代表性的高职及中职学校进行调查;获取专业举办情况、专业招生情况、专业在校生情况、专业毕业生情况、专业收费情况、专业地区分布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并对该专业发展情况做出分析。

专业教学改革调查:尽可能多地涉及三个专业的对口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拟订内容详实的调查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和处理;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方面和内容进行科学分析。

专业涉及的职业岗位调查:尽可能多地涉及与专业未来就业密切相关的各个职业岗位,搜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数据、资料;确定岗位工作内容、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分析各个职业岗位对人才资格、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深入企事业单位组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实践专家(10—15名)的挑选标准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术工人和技师,可以是科室主任等基层部门负责人;当前从事的工作任务与被分析的职业相符,有约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接受过与开发专业教育层次一致的职业教育(中职或高职),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所在工作岗位属于技术先进之列,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所服务的企事业包括不同所有制、规模和发展阶段;代表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不选择人事管理部门人员;不选择多次参加学校专业咨询或兼职教学的行业专家。

开展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系统梳理专业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本科、高职和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研究。

完善“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作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规范性教学文件。

(3)经费预算(表3-1-1)

表3-1-1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表

(4)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见表3-1-2)

表3-1-2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列表

2、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1)建设思路

针对职业岗位分析,开发职业标准按照行业任职标准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各个工作环节及工作岗位过程和作用,通过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定职业标准。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彻底突破学科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工作任务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将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通过调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分析,将典型任务进行归纳,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结构体系,紧密围绕操作项目的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构建以“证书+竞赛”引领的“课、证、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重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体系,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根据技术资格证书和从业考试内容,和证书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将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进程。

(2)建设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由两类三块构成。两类是指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是指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这一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突破了学科设置方式,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

首先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经过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工作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等几个步骤,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其次开发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

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在已经开发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几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共同需要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

文化课程:在已经开发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和文化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几项典型学习性任务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共同需要的文化基础能力和文化基础知识。

思想政治学习领域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的精神设置。

每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由课程总构思、目标、内容、教学实施建议、考核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六个方面构成。

根据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以及技能大赛内容,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3)经费预算(见表3-1-3)

表3-1-3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进度与经费预算

(4)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见表3-1-4)

表3-1-4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表

3、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

由学校教师与医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重点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资源库。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能力需求及职业岗位需要,与行业和医院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多媒体课件、评价体系等。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见表3-1-5。

表3-1-5 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表

精品课程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见表3-1-6)

表3-1-6 精品课程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表

4、特色教材建设

建设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且具备观念新、体例新、图文并茂特点的特色教材。

特色教材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见表3-1-7。

表3-1-7 特色教材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特色教材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表3-1-8)

表3-1-8 特色教材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思路

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工学结合校内化,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建设具有高仿真性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

地建设;深化校院合作,在校外建设具有育人功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利用2到3年时间,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在新校区建成影像实训中心,检验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使,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配套且数量充足、真实与虚拟相结合,融教学、生产、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践基地。

加强与原有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建设,再与3-4家以上医院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基地。

校企共同参与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建立健全一套管理制度,包括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2)建设内容

影像实训中心建设,包括模拟DR实训室、模拟CT实训室、模拟X光机实训室、模拟MRI实训室、模拟诊断实训室、阅片室、暗室、超声诊断实训室、心电图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

检验实训中心建设,包括临床检验实训室、免疫学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生物化学实验室2间、生化检验实训室、标本陈列室、灭菌室等。

药学实训中心建设,建设药理学实训室2间、药剂学实训室、中药标本室、模拟药房、药物分析实训室、药物化学实训室、GMP/GSP 实训室等。

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顶岗实习质量:通过考察,遴选,计划到2020年底,新增3-4家以上实习医院或企业。探索合作建设第三方检查机构,即影像诊断中心、检验中心,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

(3)建设措施

建立由校内外专家和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专项建设小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责任到人,按建设制度进行质量监控。

采用工学合作、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运作校内实训中心。

严格按学院设备设施采购、安装、使用制度进行建设和管理。(4)经费预算

实习实训条件各建设项目经费见表3-1-9。

表3-1-9实习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及经费预算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