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防雷及接地
变电站设施的防雷与接地技术

变电站设施的防雷与接地技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的重要性在电力传输和供应中愈加突出。
然而,由于变电站常常处在露天环境下并且承担着电力传输的任务,其设备和设施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因此,实施适当的防雷与接地技术对于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电力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变电站应该配备适当的防雷设施。
常见的防雷设施包括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是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尖峰,主要作用是引导雷电流经过,从而将雷电流安全地释放到大地中。
而避雷网则是由金属网制成的防雷网,其目的是将雷电流均匀地分散到大地中,减少雷电对设备和设施的影响。
这样的防雷设施能够通过优化电场分布和消散雷电能量,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冲击,从而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变电站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不仅可以防止雷电对设备的破坏,还可以保护人身安全。
常见的接地系统包括保护接地、操作接地和仪表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将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设施与地面形成良好的接触,以便在发生故障时将电流导入地面,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操作接地主要是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当需要进行设备维修和检修时,操作人员要将设备接地并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以防止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
仪表接地是指将仪表设备与大地连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变电站的地质条件、土壤电阻率、接地电阻的要求、外部干扰和雷电破坏等因素。
地质条件和土壤电阻率将直接影响接地电阻的大小。
接地电阻的要求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标准,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外部干扰也是影响接地系统的重要因素,例如邻近大型建筑物或混凝土表面的覆盖。
因此,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适合的接地技术。
除了以上措施,还可以采取其他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雷击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避雷器来抑制和消除过电压,保护变电设备不受雷击影响。
避雷器通常安装在设备的进出线路上,当过电压出现时,避雷器能够将过电压引流到地面,保护设备的安全。
供电公司防雷接地工作总结

供电公司防雷接地工作总结
在供电公司的运营过程中,防雷接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防雷接地工作的
质量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于供电公司来说,做好防雷接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供电公司需要加强对防雷接地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
规范,确保防雷接地工作的全面实施。
在实施防雷接地工作时,需要根据供电系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雷接地方案,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防雷接地设施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供电公司需要加强对防雷接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防雷接地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防雷接地设施的监测和测试,及时了解其运行状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此外,供电公司还需要加强对防雷接地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雷接
地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做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防雷接地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供电公司防雷接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好防雷接地工作,才能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希望供电公司能够不断加强对防雷接地工作的重视和管理,确保防雷接地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而雷电是导致电力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防雷接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防雷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防雷接地是指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设施,在雷电侵袭时迅速引导雷电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系统的损害。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安全: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防止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保证安全运行。
2. 电气设备的保护: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流迅速引到地下,避免雷击对设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3. 系统可靠性:优良的接地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二、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1. 接地系统的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系统主要由接地电阻、接地极、接地网和接地体等组成。
(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指将接地极与大地相连的电阻。
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接地系统的电流在合理范围内,在雷击时减少对设备的伤害。
接地电阻的设计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选择。
(2)接地极:接地极是将接地电阻埋设在地下的部分。
它的选择要考虑土壤的导电性、外部介质的腐蚀性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极有水平接地极、竖直接地极和涂铜接地极等。
(3)接地网:接地网是由多个接地极和导线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它通过增大接地面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接地网的布置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4)接地体:接地体是指其他与接地系统有关的构造物,如金属结构、设备等。
接地体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变电站情况和设备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2.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导电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材料有裸铜导线、镀锌钢导线、铜包钢导线和铜排等。
其中,裸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较为理想的接地材料。
3. 接地设施的布置变电站的接地设施要合理布置,使得接地系统的电流均匀分布、电势降低,并减少相互干扰。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三篇)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2)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必须采用接零保护,且须设专用保护零线,不得与工作零线共用。
(3)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由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4)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则必须采用接地保护。
(5)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与零干线连接。
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6)严禁利用大地做零线或相线。
(7)重复接地线与保护线相连,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攩2攪的绝缘多股铜线。
保护零线除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中间处和末端处作重复接地。
(8)施工现场的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和金属脚手架,当其高度超过20m时,要设置防雷和重复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二)接地与防雷安全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安全要求。
它们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接地或防雷不良引起的电击、火灾等意外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接地与防雷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原理、实施要求和相关措施。
接地与防雷安全的重要性:接地技术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确的接地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击、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防雷安全则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雷击不仅会破坏设备,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接地与防雷安全的要求对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接地与防雷安全的基本原理: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系统的非电性部分与地面连接,以形成一个低阻抗路径,使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向地面。
接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面的导电性来消散电流,确保电流不会通过人体或设备引起危险。
防雷则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防雷设备,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防止电流通过设备而引发事故。
接地的种类

一、种类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 target=_blank>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
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
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4、直流接地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5、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6、功率接地系统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二、要求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三、智能大厦接地系统的设计1、防雷接地系统接地体一般利用智能大厦桩基,桩基上端钢筋通过承台面钢筋连在一起;防雷接地系统引下线一般利用柱子内钢筋;防雷接闪器用避雷带和避雷针" target=_blank>避雷针结合的方式,智能大厦30米及以上,每三层利用圈梁钢筋与柱筋连在一起构成均压环;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
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

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接地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
在电力系统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
1、接地种类——常见的接地种类有以下几项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2、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
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保护接地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及金属支架与大地作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重要应用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
假如不采纳保护接地措施,那么人体触及带电外壳时,由于输电线和大地之间存在分布电容而构成回路,使人体有电流通过而发生触电事故。
假如电气设备采纳了保护接地措施,那么人体触及带电外壳时,人体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并联。
由于接地电阻小于人体电阻,此时可以认为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电流几乎不通过人体,避开了触电事故。
工作接地接地网示意图地是为了使系统以及与之相连的仪表均能牢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掌控精度而设的接地。
它分为机器逻辑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在石化和其它防爆系统中还有本安接地。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构成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防雷重要是用避雷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消雷装置等)。
避雷器的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相接,另一端连接地装置。
当发生直击雷时,避雷器将雷电引向自身,雷电流经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
此外,由于雷电引起静电感应副效应,为了防止造成间接损害,如房屋起火或触电等,通常也要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钢筋结构等接地;雷电波会沿着低压架空线、电视天线侵入房屋,引起屋内电工设备的绝缘击穿,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所以还要将线路上和进屋前的绝缘瓷瓶铁脚接地。
防雷及接地安装

防雷及接地安装一、防雷概述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若遇到雷电天气,很可能会对设备产生影响,例如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等。
因此,在工业生产、电气设备及建筑等领域中,防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防雷是指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保证设备或建筑不受雷击侵害。
防雷措施包括切断弱点,采取隔离、屏蔽、接地、避雷针等方法,以确保设备或建筑物不受雷电的侵袭,在雷电天气下继续正常运行。
其中,接地是防雷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接地的作用接地指将电气设备或配电系统的金属部分(如机壳、金属管道、终端盒等)与大地形成导通通路的操作。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1.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接地可以将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或外壳与地面相连,使得设备发生漏电或接触过电压时,大部分电流通过接地导线流回地面,而不会对人身及设备造成损害。
2.确保正常电气设备运行。
接地可以为电力系统建立一个低阻抗电路,能够减小过流电流,消除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同时还可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3.便于故障检测与定位。
接地可以使得发生故障后,电路断电并能够及时检测和定位故障所在位置,便于进行维修。
三、接地的分类根据接地标准和要求的不同,接地可分为以下几种: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保护人身和设备而设立的接地,其目的是建立与地面相连的导体,将电气设备内部的导体(如金属外壳、框架、导体等)与大地相连,并通过具有足够导电性能的接地体将接地电流引至地下深层流散。
2.功能接地。
功能接地主要用于对某些设备进行电气功能接地,以降低电磁干扰与噪声;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过电压等级、减小绝缘距离,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系统接地。
系统接地是指将三相交流电源的中点或零线电气接地,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可靠和经济运行和发挥供电系统的保护性能。
四、接地的安装过程对于电气设备,需要进行接地安装。
接地安装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步:1.确定接地位置。
根据设备标准及要求,确定接地位置,并设计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ppt课件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 尽量降低防雷接地系统的成本 ,包括材料、施工和维护费用 。
技术先进性原则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先 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系统 的性能和可靠性。
环境适应性原则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 虑当地的气候、地质和环境条 件,确保系统能够适应各种环
境变化。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步骤
接闪器
接闪器是用来直接接受雷 击的金属物体,通常安装 在建筑物顶部,如避雷针 。
引下线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 地装置的金属导体,用于 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 地线,负责将雷电流引入 大地,实现电流的分散和 消散。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确保人 员和设备的安全,避免雷击对 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设施造成损
防雷设施检查
检查防雷设施是否完好,如避雷针、 避雷带等是否出现锈蚀、断裂等现象 。
防雷接地系统故障排查
接地电阻异常
当接地电阻值异常时,应检查接 地体是否受到腐蚀、损伤,接地
线连接是否牢固等。
防雷设施损坏
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应及时更换 或修复,并重新进行防雷检测。
设备接地不良
对于设备接地不良的情况,应检查 设备接地线是否完好,接地端子是 否牢固连接。
防雷接地系统更新改造
系统升级改造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防雷接 地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系统的
防雷效果和安全性。
材料更换与更新
对于老化、腐蚀的接地材料,应 及时进行更换,使用符合规定的
优质材料。
设计优化
根据最新的防雷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防雷接地系统设计进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避雷器的配置
(1)MOA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 系统额定电 压 (kV) 进线段长度 (km) 1 1.5 2 进 1 55 90 125 125 (90) 2 85 120 170 195 (140) 线 路 3 105 145 205 235 (170) 数 ≥4 115 165 230 265 (190)
电力系统防雷及接地
一、闪电的分类
1、云地闪 正闪 负闪 (90%左右) 2、云闪(云内、云气、云云) 3、球闪(地滚雷)
二、云地闪电的主要放电过程
云层荷电 初始击穿 梯级先导 连接 第一回击 K、J过程 直窜先导 第二回击 …..
三、雷电放电过程
1、先导放电 2、主放电
3、余辉放电
图6—1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
(45E
效值/米)
075
14) 10
2
式中,E—绝缘子串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千伏,有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8、雷电过电压(外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 (1)直击雷过电压: 对任何电压等级(含百万伏等级)的线路和设备都可 能产生危险。 (2)感应雷过电压: 通常只对35kV及以下等级的线路和设备构成威胁。
2
1/6 1/4
平原 山区
1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7、建弧率: 在雷冲击绝缘子串时,雷冲击电压过去后,弧道仍有 一定程度的游离,在工频电压作用下,将有短路电流 流过闪络通道,形成工频电弧。
7、建弧率
雷电压持续时间很短(100μs左右),绝缘子冲击闪 络时间也相应很短,继电保护来不及动作,所以仅有冲击 闪络并不会引起开关跳闸,只有当冲击闪络火花转变为稳 定工频电弧,才会引起线路开关跳闸,因此一条线路的雷
七、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1、三道防线 (1)防止雷击于变电所电力设备上(避雷针或避雷线) (2)进线保护段 (3)将侵入变电所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 值(如采用MOA)
2、避雷针(线)
(1)避雷针(线)的防雷保护原理 在雷电先导阶段,避雷针顶部聚积电荷,在发展 先导和避雷针顶端之间通道建立了很大电场强度,避 雷针迎面先导的产生和发展大大加强这通道中的场强, 最后选定击中避雷针。 (2)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电力行业标准DL/T 620-1997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可 能遭受雷击概率为0.1% 美国IEEE Std142-1991 规定的保护范围,滚球半 径为30m,保护范围内遭受雷击概率为0.1%,采用45m, 大约为0.5%
3、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ha
45º
h
h/2
hx
1.5h
hx水平面上保护 范围的截面
rx
4、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
5、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6、三支和四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b)
7、避雷针(线)的安装规定
发电厂的主厂房、主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一般不 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 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 土壤电阻率地区,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当有困难 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 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 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5、保护角: 通常将避雷线与外侧导线的连线和避雷线对地垂直线 之间的夹角叫保护角。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6、击杆率: 在线路落雷总数中雷击杆塔的次数与避雷线根数和经 过地区的地形有关,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 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
避雷线根数 地形 0 1/2
1
1/4 1/3
八、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
概述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承受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 或大气过电压时,都可能会发生绝缘闪络事故。在超 高压输电系统中,操作过电压已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 (500kV系统不超过2.0p.u),已不再是构成线路绝缘 的控制因素。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因治理污闪事故的 调爬等措施使线路的绝缘水平得到提高,线路在工作 电压作用下的可靠性也明显提高。国内、外运行经验 表明,大气过电压引起的绝缘闪络已成为线路故障的 主要原因。
击跳闸数,不仅与耐雷水平有关,而且与冲击闪络之后弧
道建立工频电弧的可能性,也就是建弧率有关,建弧率可 用 η表示:
建立稳定工频电弧的次 数 总的冲击闪络次数
7、建弧率
建弧率的大小,主要与工频电压作用下弧道平均场强 的大小有关,也和冲击闪络是发生在工频电压的哪一部分 以及弧道的去游离情况有关,如果恰好在 u=0发生雷击, 随后就不会产生工频电弧,根据实验及运行经验,η主要 与E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标称电压(kV) 耐雷水 平kA 一般线路 变电所进线保 护段
35 20~30 30
110 40~ 75 75
220 75~ 110 110
500 125~ 175 175
8、进线保护段
进线保护段上的避雷线保护角宜不超过20度,最 大不应超过30度。
9、热备用线路的防雷保护
经常空充的35—220kV线路,应在线路断开点附近 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如加装间隙或避雷器。 对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可在110KV及以上线路的 隔离开关处加装加装间隙或避雷器。华东一些地区已 推广。 2007年6月22日,浙江220kV海门变电站220kV州门 2341线遭受连续雷击,C相故障,进而导致刚刚跳开的 220kV州门2341线开关断口击穿,引发开关、保护等设 备连锁反应,造成全站停电。
12、避雷器(MOA)
U 理想避雷器
U
ZnO避雷器 SiC避雷器
线性电阻 I
I<1mA
I
I>3kA
100A
10பைடு நூலகம்A
ZnO避雷器的伏安特性
ZnO、SiC和理想避雷器 伏安特性的比较
(1)MOA的应用选择
使用环境条件: 根据使用地区的气温、太阳光辐射、海拔、风速、污 秽、地震等环境条件。 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以及压力释放等级: 根据使用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频率、中性点接地方 式、供电运行方式、短路电流数值以及故障持续时间 等。
四、雷击的选择性和易击点
大量统计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雷击地点和建筑 物遭受雷击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易击区: 空旷地区:雷击高的物体 山区:有时山顶物体,有时迎风面 与地质条件有关:地质有矿物质
五、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1、雷电流波形:雷电流的波头 和波尾皆为随机变量,其平均 波尾为40μs;对于中等强度以 上的雷电流,波头大致在14μs内,实测表明,雷电流幅 值IL与陡度 的线性相关系数 为0.6左右,这说明雷电流幅值 增加时雷电流陡度也随之增加, 因此波头变化不大,根据实测 的统计结果,“规程”建议计 算用波头取2.6μs。
11、雷电波侵入自耦变压器时的过电压分布
(a)高压端A1进波; (b)中压端A2进波
12、避雷器(MOA)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以氧化锌(ZnO)基压敏电 阻(非线性电阻)组成的。日本称氧化锌避雷器,美 国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前苏联称非线性过电 压限制器。它们都是以氧化锌为主要成分,添加三氧 化二铋(Bi2O3),三氧化二钴(Co 2O3),二氧化锰 (MnO2),三氧化二锑(Sb2O3)等金属氧化物,经过 粉碎混合后,高温烧结而成。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雷电流的波头形状对防雷设计是有影响的,因此在防 雷设计中需对波头形状作出规定,“规程”建议在一般线 路防雷设计中波头形状可取为斜角坡;而在设计特殊高塔 时,可取为半余弦波头,在波头范围内雷电流可表示为:
IL iL (1 cos t ) 2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2、雷电流幅值:雷电流iL为一非周期冲击波,其幅值与气 象、自然条件等有关,是一个随机变量,只有通过大量实 测才能正确估计其概率分布规律。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可 用下式表示
7、避雷针(线)的安装规定
35kV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架构或房顶不宜装避雷针。 除水力发电厂外,装设在架构(不包括变压器门型 架构)上的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接 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 得小于15m。 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闪架设未采取 保护措施的通信线、广播线和低压线。
(3)带电测试泄漏电流测试结果的主要影
响因素
①避雷器表面泄漏的影响 ②外界环境的影响 ③避雷器相间电容耦合的影响
(4)带电测试
带电测试由于受空间电磁场干扰的影响,主要是 电容耦合,测量结果与停电测量结果有一定差别,容易 对避雷器的健康状况产生误判断。对带电测试数据的 分析主要是靠横向及纵向比较。 对出现异常测试数据的避雷器,应按周期进行带 电测试,并以初次测试数据为基准进行比较,并注意 其变化趋势。 新投运避雷器应立即安排带电测试,以便积累原 始数据。
8、进线保护段
发电厂和变电所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 闪络。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架空送电线路, 应在变电所1km-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 变电所出线1-2基杆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
8、进线保护段
220kV-500kV架空线路,在2km进线保护段范围 内以及35kV-110kV线路在1km-2km进线保护段范围内 的杆塔耐雷水平应符合以下要求:
IL log P 88
上式中IL为雷电流幅值(kA),P为雷电流幅值超过IL 的概率。例如IL等于120kA,可求得P为4.3%。
六、防雷的几个基本术语
3、雷电日:在进行防雷设计和采取防雷措施时,必须 从该地区雷电活动的具体情况出发。某一地区的雷电 活动强度可以用该地区的雷电日来表示。雷电日是一 年中有雷电的日数。“规程”建议采用雷电日作为计 算单位。 规程规定: 少雷区 T<15 中雷区 15T<40 多雷区 40T<90 强雷区 T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