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打击乐团十周年庆专场音乐会侧记
国庆节音乐盛典日记感受强国之音的震撼力量

国庆节音乐盛典日记感受强国之音的震撼力量国庆节音乐盛典日记——感受强国之音的震撼力量国庆节这一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典。
这次音乐盛典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演出,更是一次对强国之音的集中展示和庆祝。
在这场音乐盛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
音乐盛典正式开始前,整个会场氛围已经被音乐浸染了。
华丽的舞台上布满了各种乐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观众席上座无虚席,人们都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音乐的奏响。
音乐盛典以交响乐团的演奏拉开了序幕。
指挥家挥舞着指挥棒,音乐家们的乐器发出悦耳的声音,犹如一支支金色的箭矢穿透我的耳膜,直击到我的心灵深处。
这些乐曲不仅极富韵律感,更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魅力。
在演奏过程中,音乐的力量将我带进了一个个不同的场景。
有的乐曲如波涛般激荡,让我仿佛置身在汹涌的大海中;有的乐曲轻柔婉转,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与和谐。
无论是哪一种乐曲,都传递着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让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除了交响乐团的演奏,音乐盛典中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
舞蹈、合唱、器乐独奏等等,丰富多样的节目使整场音乐盛典更加生动活泼。
特别是合唱团的演唱,让我听到了那磅礴的歌声,仿佛能听到祖国山河壮丽的呼唤。
音乐盛典的最后,一位著名的歌唱家登上了舞台。
他的声音浑厚悦耳,让人陶醉其中。
他演唱了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那勾勒出祖国壮丽山河的歌词,配以他深情款款的演唱,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以及民族的自豪。
这场国庆节音乐盛典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国家的强大。
正是在这样的音乐盛典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自信和国家的繁荣。
这些音乐作品以及表演者们的精湛技艺都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魅力和实力。
回想起国庆节音乐盛典的那一天,我内心仍然回荡着那些激动人心的音符。
这场音乐盛典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更加自豪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我深信强国之音将会继续奏响,伴随着我们一起前行,照亮国家的未来。
歌声流淌声入人心--评“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三)

b彐
言之
为 你 歌 唱 -—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
是根据民歌进行编曲的歌曲。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 当代诗词佳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民 歌 ,都被谱曲成一首首婉转优美的艺术歌曲,使人 为之陶醉。
历 年 来 ,“上 海 之 春 ” 国际音乐节的宗旨之一便 是推新人,此 次 登 台 挑 大 梁 的 “% 后 ”新 人们,在 他 们 的 演 唱 中 都 烙 下 了 自 己 的 独 特 印 记 ,发出的是 不 一 样 的 声 音 ,带 给 观 众 的 是 十 足 的 新 鲜 感 。如李 佳 蔚 在 演 唱 《别 董 大 》 时 融 入 了 一 定 的 戏 曲 唱 腔 ,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孙卓汉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选 用 的 是 俄 籍 作 曲 家 齐 尔 品 改 编 的 版 本 ,作品中穿 插 着 类 似 “无序”的点状和弦,实为罕见。
户 “士 ”
作 为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的第三场音乐 会 ,已成功举办过两届独唱音乐会的著名男中音歌 唱 家 廖 昌 永 ,今 年 特 意 将 自 己 的 个 人 独 唱 音 乐 会 改 为 “众唱”音乐会,并 采 用 “一人俩歌”的形式。
音乐会伊始,率 先 登 台 “亮相”的是由周磊演 唱 的 《教我如何不想他》与 《思乡曲》, 耳熟能详的 旋律迅速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紧随其后的是 由 方 远 演 唱 《玫瑰三愿》与 《思乡》,这两首歌曲均 出 自 黄 自 先 生 之 手 ,前 者 是 借 花 诉 愿 ,后者则是寄 托 无 尽 思 念 ,尽 管 它 们 的 创 作 初 衷 略 有 不 同 ,却都 采用层层递进的旋律来挖掘词中的意蕴。而青主根 据 宋 代 李 之 仪 之 词 创 作 的 《我 住 长江 头 》,与陆在易 根 据 现 代 诗 人 艾 青 之 词 创 作 的 《我爱这土地》均属 于一前一后进行演唱,类 似 “跨时空”的对话在蔡 静 雯 低 沉 、浑 厚 却 又 婉 转 的 音 色 中 留 有 回 响 ,让人 意犹未尽。可以说,这 些 年 轻 的 “9 0 后”新人们使 得 这 些 传 唱 已 久 的 歌 曲 ,再 度 发 出青 春 的声 音。
追忆贺绿汀先生:不朽的功勋,伟大的品格

贺绿汀与音乐家朱践耳、曹鹏等在一起贺绿汀荣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贺绿汀与作家巴金在一起近两个半天的时间,他说,我们的权利是谁给的?不是某个人或特稿13他仍然具有高瞻远瞩的宏观理性的创意,八十多岁的高龄不辞辛苦、脚踏实地地进行调查研究,落实各项工作。
在上海他亲自找到当时的教育局局长商谈,决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市教育局联合建立上海市中学、小学、幼儿园课堂音乐教育改革研究会,并且亲自担任会长。
他还在福建、湖南等地作报告,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鼓励中小幼教师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
一次全国中师音乐教材研讨会在福建召开,八十多岁的老院长知道以后与编写组一起去福州,参与整个会议,接着又不辞劳苦跟着登山涉水到丽水、南平等地进行实地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音乐会特稿14贺院长在耄耋之年还锐意改革,大胆提出引进,并且使之与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传统相结合,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兼收并蓄国外优秀成果的国民音乐审美文化基础教育的体系。
他派人去德国与奥尔夫基金会联系,邀请专家来上海上课。
当时以陈蓓蕾、张瑞华、孙幼黎等为代表的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音乐老师,借鉴了其中优秀的部分,与贺绿汀与音乐家孟波等在一起贺绿汀拉起他在延安革命时期使用过的小提琴给家人听向国家和人民负责。
我的方针就是依靠教师和同学办学,凡事都经过大家商量,根据当时国内音乐界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的力量,作出实际可行的贡献。
”从此他为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他广为招贤,聘请国内外有声望的音乐家来院任教,逐步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教师队伍。
他团结依靠教师,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提贺绿汀与家人的合影终于跻身于国际一流水平音乐院校的行列。
父亲一生都立志于音乐创作和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他把上音看得比家都重要,虽然在特殊历史时期遭受迫害打击,但他身上始终背着“上海音乐学院”不放手!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是经常听他说:大学的操场、附中的教学用房、附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和职工的住房、要抢救民族民间音乐……父亲离开我们已24年,我们。
上海学生庆祝国庆70周年主题歌会顺利举行

上海学生庆祝国庆70周年主题歌会顺利举行
作者:朱筱丽
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9年第18期
10月8日,以“青春告白祖國唱响时代强音”为主题的“上海学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歌会”在上音歌剧院举行。
全市30所大中小学的近150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场歌会上篇为“初心——信仰之魂,伟业之基”,通过演唱《不忘初心》等经典红色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深情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凸显少年儿童强烈的“爱国心、强国志”。
歌会下篇为“使命——伟大时代,逐梦复兴”,通过《青春中国》《新的天地》《共筑中国梦》等歌曲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建设过程中与家国同心、与信念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博大情怀。
此次歌会还特别邀请了来自上海对口援建的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在沪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各族青少年共同用歌声承载梦想,用音乐润育成长。
最后,全场师生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结束此次青春告白祖国的盛大歌会。
国庆交响乐团欣赏经典乐曲的演奏

国庆交响乐团欣赏经典乐曲的演奏国庆交响乐团是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成立于1956年,拥有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指挥家。
作为一支具有丰富音乐底蕴和国际影响力的交响乐团,国庆交响乐团经常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出其卓越的演奏水平,并通过音乐会、巡演等形式向观众展示经典乐曲的魅力。
古典音乐作为交响乐团的核心演奏内容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国庆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我们可以听到许多经典乐曲的演奏,领略到音乐的美妙和艺术的力量。
以下是我近期观赏国庆交响乐团的一次音乐会,分享一些我所欣赏过的经典乐曲。
音乐会开始,交响乐团全体演奏家肃立于舞台上,指挥家挥动指挥棒,音乐响起。
第一首演奏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部乐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庄严的音乐形式、激情四溢的旋律和紧张的节奏赢得了全世界乐迷的喜爱。
在国庆交响乐团的演奏下,整个乐曲流畅而富有力量感,每个音符都准确而精彩地传达出作曲家丰富的情感。
紧接着,交响乐团演奏了莫扎特的《魔笛序曲》。
这是一首充满欢快和活力的序曲,以其优美和谐的旋律而著称。
在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下,乐曲中的动听旋律与鲜明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像是在讲述一个奇妙的故事。
整个音乐会厅充满了愉悦和活力,观众们纷纷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随后,交响乐团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这部作品是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配乐,被认为是古典音乐中的瑰宝之一。
乐曲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交响乐团通过细腻的演奏展现了作曲家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每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柔美,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一首演奏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部交响乐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音乐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交响曲之一。
乐曲中的强烈节奏和激情四溢的旋律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宣泄。
国庆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用他们熟练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将这部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整个音乐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每一首乐曲的演奏都让人陶醉其中。
贺绿汀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160-160页
主题词: 周年纪念;贺绿汀;逝世;活动综述;上海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家;共产主义战士;文化事业发展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贺绿汀先生逝世十周年。
为了缅怀和铭记贺绿汀先生的功绩,纪念贺老在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表达对贺老的深切追思和崇高敬意,上海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家协会于2009年4月27日共同举办“贺绿汀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
内容包括在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为贺绿汀先生铜像敬献花篮、举办贺绿汀先生生前照片摄影展、贺绿汀先生逝世十周年缅怀座谈会、上海电视台相关频道合作制作专题节目等。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上海市教委以及各地方的领导同志,海内外的音乐界知名人士,贺老的家属,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各级领导、老师和学生。
依托与重塑——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民族乐团侧记

156依托与重塑——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民族乐团侧记张 娟1 张 婷2(1.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民族乐团”是当今国内高校中一支以蒙古族特色乐器组成的多声部民族乐团。
在十几年的创作和展演中,乐团继承和创新了蒙古族器乐组合的编制及乐器,在创作和展演中,对蒙古族传统乐器也进行了改革,传承与拓展了蒙古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蒙古族音乐的题材内容,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蒙古族音乐的传承、传播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民族乐团;传承;创新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0)04-156-05收稿日期:2020-09-09项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蒙古族器乐组合在多元化音乐形态下的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NJSY192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娟(1978-),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二级扬琴演奏员。
张婷 (1972-),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民族乐团”,是当今国内高校中一支以蒙古族特色乐器为主的极具蒙古族民族器乐特色的多声部民族乐团。
弦乐声部由马头琴、蒙古四胡、亦赫胡尔琴、鹿头琴等组成;弹拨乐声部由火不思、雅托克、三弦、扬琴等组成;管乐声部以竹笛、冒顿潮尔等乐器为主;打击乐则以蒙古大鼓和萨满鼓等组成。
乐团以蒙古草原独具特色的 “潮尔”音乐形式命名,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传承与创新。
潮尔民族乐团是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的教学实践乐团。
成立十多年来,潮尔乐团原创并且积累了10余首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先后成功举办了多场《共鸣草原——潮尔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录制发行《琴声中的草原》——潮尔民族乐团重奏CD 专辑等。
管风琴上的中国之声

管风琴上的中国之声作者:张琦来源:《音乐爱好者》2021年第08期2019年3月2日,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大剧院“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管风琴作品《拂云鸣钟》分享会”于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第一部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多乐章协奏曲,《拂云鸣钟——张旭儒管风琴作品集》打破了管风琴固有的西方音乐叙事传统,融汇了东西方的音乐语言与文化元素,以管风琴为载体,诠释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该部作品在首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管风琴艺术周上亮相,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
大型管風琴作品《拂云鸣钟》分享会现场,由左至右为主持人高屺;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张旭儒教授;管风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艺术中心总监朱磊教授;打击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支部书记、上音国际打击乐中心总监杨茹文教授《拂云鸣钟》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策划出版,作为2018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成为上音首个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的作品。
该作品集包括了三位主讲嘉宾暨主创艺术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张旭儒教授,管风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艺术中心总监朱磊教授,打击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支部书记、上音国际打击乐中心总监杨茹文教授。
《拂云鸣钟》从创作、排练、首演到作品发布耗时多年,几经周折,可谓是多位大师通力合作的成果。
主创艺术家们在创作、演出过程中的初心,对“本真”美学思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探索,在《拂云鸣钟》中都有体现。
“‘云’和‘钟’是一对哲学概念。
‘云’代表了一切的不确定性因素,譬如人生的无常;而‘钟’则好比是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代表了一切可控的确定性因素。
两者的平衡与融合即是‘和’的状态。
”聚焦当下管风琴音乐创作,张旭儒和朱磊教授感慨道:“我们自己的作品,太少了!”的确,要逐步建立体现中国特色的管风琴学科,离不开本土当代作品的支撑,而我们本土的作品极其稀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打击乐团十周年庆专场音乐会侧记
彭瑜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副教授,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打击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打击乐协会理事,上海市打击乐协会理事,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师从民族音乐理论家、演奏家、作曲家李民雄教授,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第一位打击乐硕士研究生,曾出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音乐节、艺术节演出,前往美国藤珀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公派访学,并应德国院长委员会和巴伐利亚对华高教中心邀请,赴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埃森音乐学院、科隆大学等举办中国打击乐系列讲座和个人专场音乐会,还曾应邀在马来西亚ISME国际音乐教育会议、美国AOSA奥尔夫音乐教育会议等演出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成立于2003年初,创建宗旨是将打击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媒介,承袭中西经典,发扬传统,展现创意,演奏曲目包括京剧锣鼓、西安鼓乐、山西鼓乐、四川锣鼓、潮州锣鼓、新疆鼓乐、朝鲜族打击乐、土家族打击乐和西方古典打击乐、非洲打击乐、拉丁打击乐、爵士乐等中外打击乐名曲及中西方作曲家为乐团量身创作的现代作品。
李民雄教授曾亲临乐团指导,
江民??、夏飞云、黄白、Marianne Steffe-Wittek(德)、Julia Gaines(美)、Wolfgang Mastnak(奥)、江赐良(马)、Ralph Bateman(英)等多位专家、顾问、作曲家都曾给予乐团大力支持与帮助。
乐团由余丹红担任团长,彭瑜担任艺术指导,成员均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组成,其表演以活力、清新、热情、互动及乐、舞、歌、剧相结合为特点,将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打击乐演奏之中。
乐团自创建以来,参加的国内外音乐节和演出活动主要有“上海之春”、上海国际音乐节、中美学生交流音乐会、马来西亚ISME国际音乐教育会议“SHANGHAI SIX”专场音乐会、美国AOSA 奥尔夫音乐教育会议“CHINA STYLE”专场音乐会、纪念贺绿汀诞辰一百周年合唱与打击乐音乐会、音乐教育国际会议打击乐与形体律动音乐会、庆祝上海音乐学院建院八十周年暨音乐教育系建系十周年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响宴Ⅰ、Ⅱ――音乐教育系综合音乐会”等。
记者:此次音乐会曲目十分丰富,
我们在现场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眼花缭乱”,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
每首曲目从演奏形式到音乐内容都很不一样,能跟我们谈谈你们是怎样做到与观众良好互动和沟通的
吗?
彭瑜:打击乐是最原始也是最现代的音乐,它本身具有
节奏感强、震撼力大、直指人心的特点,而且其演奏形式多样,乐种丰富。
音乐会的节目设计首先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上做到变化多样、不雷同,其次我们积极发掘观众的节奏本能和表演天赋,自然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和表演中来。
例如,在极富动感的拉丁乐曲《La Vida Es Un Carnaval》之前,我们以身体节奏、人声(西班牙语)与打击乐相结合、多声部合奏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领观众跟我们一起演奏,并在全场观众的热情参与和倾情表演中引入乐队的正式演奏,之后又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再次带领观众参与表演,进行互动。
事实证明: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歌、舞、乐的结合以及音乐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正是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与打击乐紧密结合的重要表现。
记者:我注意到整场音乐会有一半曲目是您改编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学生的自编曲目,都很精彩,能介绍一下你们的编曲思路吗?
彭瑜:师生自编曲目的表演是我们打击乐团近年来的有益尝试,在积累丰富演出曲目的同时,拓展出更为自由、广阔的演出形态和空间,进一步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学科精神。
我们编曲的思路主要在于广泛吸收好的乐种、乐曲和表演形式,充分发挥打击乐的音色、技巧等特点和音教系同学全方位的表演才能,既要学习和尊重传统,又敢于尝试和探索。
比如,四物打击乐是朝鲜族的经典打击乐形式,《四物锣鼓
乐》这首乐曲是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朝鲜族传统锣鼓点进行整理、改编、组合而成的;《La Vida Es Un Carnaval》原曲是古巴salsa女王Celia Cruz演唱的歌曲,这次音乐会演奏的是专门为打击乐队与独唱改编的版本,还加入了乐队成员的伴唱、合唱和观众的互动;《彩虹糖的梦》是我们乐团首次尝试音乐剧表演形式,它充分发挥了我们音教系同学能歌善舞、能打能演的特长,这个节目特别受现场小朋友们的欢迎;《Cups、Yamko Rambe Yamko & 匈牙利舞曲新编》挑选自音教系节奏与打击乐课结业考试曲目,由本科二年级的七位同学自己编曲,融电影音乐、印尼民歌、古典音乐和拉丁节奏等多个音乐素材为一体。
记者:您带领同学们在台上的演出十分精彩,看得出他们每个人都很认真、很投入,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做到跟学生如此融洽交流和合作的吗?
彭瑜:跟同学们磨合是个长期的过程,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你们看到的那样配合默契。
我在每一次排练的过程中,都会十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个过程有时候会让我很头疼,但是随着每一次排练和演出,打击乐团师生的默契、友情都会更近一步,同学们在演奏技术、舞台表演,特别是在合作意识上都扎扎实实地成长了一大截,大家非但没有因为批评疏远我,反而经常因为从中得到触动和帮助而感谢我。
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第一,
虽然我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我会讲道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前因后果和事情的严重性;第二,他们的不足甚至是纰漏,我总会当面跟他们讲,也会给他们改正的机会;第三,我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记者:刚开始时,学生有哪些合作上的问题呢?
彭瑜:担任主要声部的学生会无故缺席,等他过两周再来时,我们已经换了同学、经过了数次排练,而他还大言不惭地问:“这个声部不是我打的吗?”压根就想不到要提前请假,因为如果主奏声部不到,整个乐队声音会很不平衡。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两件,太自我和缺乏合作意识是一些80、90后学生的通病,参加打击乐团给了他们一个学习与人合作的平台和机会。
一个学生在乐团聚餐的时候走到我面前说,感谢老师给他机会,他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场音乐会。
记者:有没有善于协作的学生?
彭瑜:当然有,能够进打击乐团的都是在全系挑选的优秀学生。
例如,有个同学从去年起就开始协助我做打谱工作,她主动承担乐谱夹的购买,前后分三次才把全部谱夹从家里搬到学校;还有几个同学长期担任乐团的通讯、协调和乐务等工作,十分认真负责。
我们的每一场音乐会从搬场、乐器定位、舞台设计、服装、道具到节目简介、字幕、主持稿等,都是打击乐团师生自主完成的,大小事务和工作程序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家密切配合。
经过不断的磨合,我
想我们的团员学到最宝贵的东西是做人的道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友情和喜悦。
记者:记得您当时在主持的时候
还介绍了乐团的老团员。
彭瑜:是的,这次音乐会是我们新老团员的一次大聚会。
打击乐团很多老团员现在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说打击乐团的经历使他们受益匪浅。
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当天参加演出的老团员小号(化名)后来在微信中写道:“彭老师,太感谢您了,音乐会结束后的一周就有两个区的教研员来‘挖’我。
”
当然,这些老团员对我个人和我们乐团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如这次担任整个音乐会多媒体制作的电视台音乐编辑钥匙(化名)、担任儿童音乐剧前期排练的少年宫艺术指导成成(化名)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
下半场我自己担任主持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对这些台前幕后的团员们表示感谢,因为只有我最清楚他们的真诚付出。
钥匙后来坚决不收系里给的劳务费,他说他做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对这个团有感情。
音乐会当天还有很多即将毕业和正在继续深造的老团员在台前幕后帮忙。
记者:能谈谈您对乐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对将来的期望吗?
彭瑜:那天音乐会结束后,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沃
尔夫冈?哈特曼教授对我说:“音乐会很精彩,体现了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和精神,我要预订你们演出的DVD。
”上海市打击乐协会的陈少伦会长和邹文灏老师跟我说:“音乐会很成功,这个路子是对的,现在中国最需要打击乐师资的培养,全国有相当大的打击乐师资空缺。
”
音教系打击乐团过去的教学、排练都是在集体授课的情况下实现的,同学们从对打击乐一无所知到达到今天的演奏、合作水平实属不易。
现在,音教系可以招收打击乐专业的学生了,我希望能通过音教特色打击乐学生的培养,让打击乐团的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希望通过音教系打击乐团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更全方位的音乐教育人才。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系主任余丹红教授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史明阳书记、副系主任杨燕宜教授、前院长和前系主任江明??教授,感谢我的好朋友和合作伙伴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家Wolfgang Mastnak教授,马来西亚籍作曲家江赐良先生,感谢系里对我个人的培养和对乐团的支持,让我们在这十年里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和十周年音乐会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