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参照指标(2011年4月自制)
2011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
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 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 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
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
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
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范围判定步骤
根据评价范围的规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和敏感生态 目标保护是决定的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因此,范围判定的 步骤如下: (1)明确建设项目既有工程内容及布局,根据项目施工 和运行的特点,分析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
(2)如果是只造成局部的、短时的、可以恢复的一般影 响时,可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确定相应范围;
■评价范围 ★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 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不要把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切 割成部分进行评价,如自然保护区、河流流域等。 ★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 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
★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 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 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1~2km。
环境资源 生态 陆地植被 ● 资源 陆栖动物 ● 土质 ● 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 水土保持 ●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 ● 声学质量 ● ● 生活 空气质量 ● ● 质量 居住 □ 美学 ● ● ● 注:■/●: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2.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A.绝对次数分布表B.相对次数分布表C.累积次数分布表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3.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4.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A.散点图B.条形图C.圆形图D.线形图5.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A.B.PRC.SD.6.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A.布鲁姆B.皮尔逊C.比内D.斯皮尔曼7.百分等级数值是()A.名义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8.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9.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标准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A.110B.115C.120D.12510.是非题的特点是()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范围有限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11.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12.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13.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A.10B.20C.30D.4014.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A.零假设B.备择假设C.研究假设D.统计假设15.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B.危机域只有一块C.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D.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标准化测验17.组内常模18.学习能力倾向测验19.显著性水平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0.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21.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22.简述影响Ⅱ型错误的主要因素.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3.有12名学生参加一种推理测验,其中4名学生在测验之前学过逻辑学,其余的没学过逻辑学.测验结果见下表,问学生逻辑学习与推理测验成绩是否相关?学生代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逻辑学 1 0 1 0 0 0 1 0 0 1 0 0 推理测验27 25 22 20 20 18 18 18 15 12 10 10 (表中用"1"表示学过逻辑学,用"0"表示没学过逻辑学)()24.某选拔考试成绩服从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若现选拔比例为15%,请代为划定选拔分数线.(正态分布表见附表1)25.某六年制小学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要求用分层抽样去抽取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请问各年级入样人数分别是多少?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人数367 480 450 390 374 413 3474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答者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10分)26.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2,若令Y i=10X i,试求数据Y1、Y2、…、Y n的平均数和标准差.27.为了解某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有人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位年青教师中有18人表示赞同,3人反对,7人无所谓;22位老教师中有5位表示赞同,10人反对,7人无所谓,试问该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与教师的年龄是否有连带关系?(α=0.01)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12分)28.什么是结构效度?请举例说明结构效度该如何验证.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导言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措施。
本文将从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噪声监测四个方面来介绍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标准。
空气质量监测1. 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是通过监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综合分析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将空气污染分为六个等级,从优、良、轻度、中度、重度到严重,提供便于公众了解和对比的评估结果。
2. 空气污染物监测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而言,关注重点是对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如PM2.5、PM10、SO2、NO2、CO和O3等。
根据这些指标的一般浓度限值,监测设备可以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质监测1. 水质评价标准水质监测主要对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进行监测,以评估水质的好坏,并确定是否适合相关的用途。
根据国家标准,将水质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
对于不同用途的水源,如生活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制定了相应的水质评价标准,保障水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2. 水体污染物监测水体污染物监测主要关注水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和微生物的数量。
例如,监测水中的COD、BOD、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以及大肠杆菌和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从而评估水质的优劣,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土壤监测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有机污染物等指标。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实验室分析,评估土壤的环境质量,判断土壤是否适合农业耕种、城市建设和生态修复等用途,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土壤污染物监测土壤污染物监测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指标,以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和生物监测,确定土壤污染物的浓度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307d240d581b6bd97f19ea99.png)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汇总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预测特定项目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的方法。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各国普遍采用环境标准来指导和规范EIA的实施过程。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标准进行汇总和介绍。
1. 国际环境标准国际上常用的环境标准有ISO 14000系列标准。
其中,ISO 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了组织在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时应遵循的要求。
ISO 14004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提供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和技术指导。
ISO 14031则是环境绩效评估的指南,用于评估组织的环境绩效和监测环境管理体系。
2. 国家环境标准不同国家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标准,以适应本国的环境法规和实际情况。
以中国为例,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系列环境标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工程设计标准》等。
这些标准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评价指标、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详细解释,为中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依据。
3. 行业环境标准不同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差异性,因此行业环境标准的制定对于加强行业内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以能源行业为例,有电力行业的《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技术导则》、石油化工行业的《石化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专门制定的行业标准。
4. 区域环境标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和标准制定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或国家会根据本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适合本地的区域环境标准。
如欧盟的《欧洲环境影响评价法》、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等。
5. 相关环境标准除了上述提到的环境标准外,还有一些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标准。
例如ISO 19011,它是用于审核和评估管理系统的标准,对于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还有ISO 15189,它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
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
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
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
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还有,本次使用最多的是“生态影响评价”,并未使用大家习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这是因为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规范,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并不被学界所认可。
另外,这里对导则使用了“标准”的说法,个人感觉不妥。
其实“导则”与“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导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性的原则或规则。
环境评估指标

环境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是用于衡量、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环境评估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环境评估指标。
1. 大气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气酸度、臭氧层状况等。
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排放量,能够评估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程度。
2. 水环境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环境等。
测量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水温、大肠杆菌等指标,能够评估水质状况;测量地下水位、河流流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水量情况;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考察水生物群落结构、水生态位等指标来进行。
3. 土壤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量、土壤污染程度等。
测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能够评估土壤质量和污染程度。
土壤设置评估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土壤肥力和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
4. 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测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物种重要性指数等指标,能够评估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5. 能源与资源利用指标: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效率等。
评估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能源消耗总量、各种能源消耗比例等指标,能够评估能源利用情况;测量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回收利用率等指标,能够评估资源利用效果。
综上所述,环境评估指标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和能源与资源利用等方面,通过测量一系列具体指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9-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cological impactHJ 19—2011代替HJ/T 19—199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和规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的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充实调整和规范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生态影响,直接、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生态监测,特殊、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等术语和定义;——调整了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了确定评价工作范围的原则;——规范了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方法;——增加了生态影响预测内容、基本方法;——规范和系统化了工程生态影响分析内容;——增补了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内容;——修订和增补了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4月8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1·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19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村、小区内容 1. 人防 技防 消防 2. 路 面 3. 公 共 设 施 考察要求及方法 查看并询问居民:(1)是否安装防盗门等设施; (2)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3)是否有巡逻人员。 (1)小区道路是否硬化; (2)小区路面是否平整完好。 (1)小区是否有报栏或宣传栏、健身器材、综合活 动室; (2)报栏或宣传栏的内容是否及时更新; (3)健身器材、综合活动室是否能正常使用; (1)生活垃圾是否定点投放、定时清运; 1. 垃 圾 管 理 (2)垃圾箱房(桶)是否完:好、整洁、无异味; (3)装潢垃圾临时堆放是否规范,大件垃圾管理是 否有序。 (1)灭鼠设施; (2)灭蚊蝇设施。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问题数 情况说明 备注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1 (2)破坏绿化的行为。 (1)公共阳台、公共过道是否有乱堆物现象; 2 D 居民行为 3 (2)是否有阳台滴水的现象; (3)是否有噪音扰民的现象 (1)是否有在绿化上晾晒、走道上悬挂、公共场所 搭建、自家屋外违规搭建和悬挂横幅现象; (2)机动车、非机动车是否有乱停放、妨碍社区居 民通行的现象。 (1)小区邻里之间是否能互助互爱; (2)小区里是否无吵架、斗欧现象。
A 小区设施
均符合上述要求为符合;有 1 项 不符合要求为基本符合;其余情形 为不符合。
B 小区卫生
2. 灭鼠 、灭 蚊蝇
C 小区环保
1. 回 收 设 施 2. 节 能 环 保
(1)是否设有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设施;
(2)是否设有专门回收旧灯管等有害垃圾的设施。 (1)公共场所的电灯是否使用节能灯管; (2)公共场所的电灯是否使用声控开关等环保产品 。 (1)损坏公物现象;
4. 邻里 关系
(1)乱刻画; E (2)乱张贴; 场所文明 (3)乱涂写;
镇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