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鉴定程序及资料准备提纲
新品全检流程范文

新品全检流程范文1.接收样品首先需要从生产线接收到待检验的样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样品名称、批号、数量等。
2.外观检查对于新产品,外观是第一印象,也是用户的最直观感受。
因此,外观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产品的外观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缺陷、损坏或不良痕迹。
这包括检查产品的表面光洁度、颜色是否均匀、划痕或凹坑等。
3.尺寸测量针对要求测量的产品,需要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直径等物理尺寸。
确保产品尺寸与设计规格相符合,满足客户要求。
4.材料检验新产品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全检流程中,需要对产品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
这包括对材料的种类、成分、密度、硬度、强度等进行测定和检查。
确保所用材料符合标准和要求。
5.功能测试针对功能性产品,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产品的基本功能能够正常运作。
这包括对产品的开关、按键、接口、电池、传感器等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
6.性能测试针对需要特定性能的产品,需要进行性能测试。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需要测试电池续航时间、通信信号强度等;对于机械产品,需要测试转速、负载能力等。
根据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要求,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7.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为了验证产品在规定使用寿命内是否能够保持一定性能。
这包括对产品进行长时间运行、高温、低温、湿度、振动等条件下的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8.包装检查9.数据分析与记录全检流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和检测结果需要进行分析和记录。
这些数据和结果对于改进产品质量、解决问题或进行追溯具有重要意义。
10.不良品处理在全检流程中,如果发现产品不合格或存在不良情况,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不良品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分类、记录、追溯和处置。
11.最终审核最后,进行全检流程的最终审核,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流程标准进行,并符合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总结:新品全检流程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产品质量管理过程,通过对生产出来的全新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标准和客户要求。
新品鉴定检验工作程序和常用可靠性试验方法介绍

辐照试验:
射线对物质的最基本作用是电离作用,电离作用与物质从 射线吸收的能量有关对于定量的射线,物质质量越小,吸 收越密集,影响越大。
其关系式如下:射线剂量=物质吸收能量/物质的质量。
辐照试验:
目的: 试验时,高能粒子进入器件,使其微观结构变化,产生 附加电荷或电流甚至缺陷,导致器件参数退化、锁定、翻 转或产生浪涌电流烧坏失效。通过各种辐照效应试验,可 确定器件的致命损伤剂量、失效规律及失效机理,从而在 材料、结构、工艺和线路上进行抗辐射的设计改进。试验 方案要依据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辐照的总 剂量或剂量率及辐照时间,否则由于辐照过低或过量而得 不到寻求的阈值或损坏样品。
试验程序和方法: • ①按规范要求,选定辐照类型、剂量或剂量率及辐照 时间。 • ②记录试验前器件相关电性能参数。 • ③进行辐照试验。 • ④测试辐照试验后器件的相关电性能参数。 • ⑤比对试验前后器件的相关电性能参数值,若值差超 过允值为失效。
机械试验
恒定加速度:
• 目的: 检查在规定的离心加速度作用下的适应能力或评定其 结构的牢靠性。为非破坏性检测,筛选时为100%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测时也可抽样检测。在筛选检测中,不 合格必须剔除。 所需设备: 离心机 合格判据: 器件无损坏,标识清楚,其他参数测试
二、常用可靠性试验方法介绍
常用参考标准
• • • • 总规范: GJB597A-96 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 GJB33A-97 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范 SJ20642-97 半导体光电模块总规范
• 实验方法 • GJB128A-97 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 • GJB548B-2005 微电子试验方法和程序
耐湿
• 目的: 用加速的方式评估元器件及所用材料在炎热高湿(典 型热带环境)下抗退化效应的能力,本实验可以可靠 的指出哪些元器件不可以在热带条件下使用。为破坏 性试验。 所需设备: 温湿箱 试验程序 干燥-升温-保持-降温-升温-保持-降温 循环10次 低温子循环(至少5次)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流程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流程一、委托与受理。
当要做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的时候呀,得先有一方去委托鉴定机构。
这委托方可以是企业、消费者,或者是法院这些。
他们要把情况跟鉴定机构说清楚哦。
比如说产品是啥样的,可能存在啥问题,在啥情况下出问题的。
鉴定机构呢,就会瞅瞅这情况符不符合他们的受理范围。
要是觉得能做,就会开始接下来的流程啦。
这就像是两个人搭伙做事,得先看能不能一起干不是。
二、鉴定准备。
鉴定机构受理之后呢,就开始准备干活啦。
他们会组织专业的鉴定人员。
这些人员可都是有本事的,对产品质量方面的知识那是相当了解。
然后呢,他们会收集相关的资料。
这资料就像破案的线索一样重要。
可能是产品的说明书、生产标准之类的。
还会去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规范。
这一步就像是给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武器弹药都得备齐咯。
三、初步检查。
接下来就是初步检查产品啦。
鉴定人员会像医生看病一样,先对产品做个初步的诊断。
看看产品的外观有没有破损呀,零件是不是齐全。
要是个电器产品,可能还会看看插头有没有坏之类的。
这个时候呀,他们可能会做一些简单的测试,就像量量尺寸、称称重量这种基本操作。
这初步检查虽然简单,但是能发现不少小问题呢。
四、详细检测。
初步检查完了之后,就是详细检测这个重头戏啦。
这时候会用到各种高大上的仪器设备。
比如说检测食品质量可能会用到精密的成分分析仪,检测机械产品质量可能会用到强度测试仪之类的。
鉴定人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
然后按照这个方案一步一步地检测。
这过程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一样,要很细心很耐心地去做每一个测试,记录每一个数据。
五、分析与判断。
检测完了之后就到分析与判断的环节啦。
鉴定人员会把检测得到的数据拿出来好好研究。
他们会对比之前收集的标准呀,规范呀。
看看这个产品的质量到底符不符合要求。
如果不符合,是哪些方面不符合呢。
这个时候他们就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啦,就像侦探推理案件一样,从蛛丝马迹里找出真相。
产品鉴定的流程

产品鉴定的流程
产品鉴定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前期准备:明确鉴定目的,收集待鉴定产品的基本信息、技术资料、样品等,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专家团队。
2. 初步审查:对产品外观、标识、随附文件等进行查验,核实产品基本信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3. 性能测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或现场试验。
4. 综合评价:结合测试结果、生产工艺、设计合理性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产品是否达到预期品质和技术要求。
5. 出具报告:鉴定结束后,出具权威的产品鉴定报告,明确鉴定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6. 后续跟进:对于未达标产品,指导企业整改;对于达标产品,则可作为质量证明供销售、投标、认证等环节使用。
省级新产品-鉴定大纲

省级新产品-鉴定大纲鉴定资料之一【新产品名称】鉴定大纲XXXXXXXXXXXX评估中心二0二0年十二月鉴定大纲XXXXXXXXXX有限公司承担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新产品名称】,经过1年多时间的研发,现已试制成功,主要技术文件完备,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已经小批量验证,符合投入批量生产要求,实物质量经XXXXXXXXXXXXXXXX检验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GB/T307.2-2005《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GB/T34891-2017《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GZ35510101滚动轴承140-2019《浙江省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标准文件:查看检测报告上的判定依据)要求,并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企业的鉴定工作已就绪,特邀请专家召开新产品鉴定会。
一、鉴定目的本鉴定的目的在于审查由XXXXXXXXXX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名称】”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审查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其工艺是否先进,并对技术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做出评价,对公司是否具有批量生产能力作出结论,提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二、鉴定性质、依据和内容(1)鉴定性质:新产品鉴定。
(2)鉴定依据: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浙科成发字[95]297号)。
三、鉴定内容(1)审查提供鉴定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准确、统一,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指导生产;(2)审查技术与产品设计路线是否合理,产品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并对产品的先进性、实用性及技术的先进性作出客观评价;(3)审查原材料供应、质量检控手段、职工培训及环保措施等是否具备投产条件;(4)提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鉴定验收方式采用会议鉴定方式,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鉴定委员会,设鉴定委员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若干名,负责鉴定工作。
五、鉴定程序(1)介绍产品试制情况;(2)介绍产品检测情况;(3)介绍用户试用意见;(4)分析产品经济效益;(5)介绍投产条件报告;(6)鉴定委员会专家对企业提供的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以及该产品的理化性能、质量指标、试用效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作出评价。
某公司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大纲

某公司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大纲
(注:鉴定大纲体现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基本要求,是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规范)
一、项目名称
×××××
二、项目来源及编号
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立项编号)
如系企业自立项目,也请注明
三、鉴定依据
1、立项确认书(如系企业自立项目,应附研发计划书等立项文件)
2、相关技术标准(编号及名称)
3、《青岛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
4、《青岛市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
四、鉴定内容
1、审查技术资料的完善程度
2、评估项目的技术进步情况
3、评估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能力
4、评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提出具体改进意见或建议
五、鉴定程序
1、成立专家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2、通过鉴定大纲
3、听取项目报告、审查鉴定材料
4、考察生产现场,进行产品测试
5、质询、答疑、提出改进建议
6、形成书面鉴定意见
六、鉴定资料
(以下为参考目录,请据实列出。
其中1-6项为必备。
)
1、鉴定大纲
2、项目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开发报告
4、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5、用户报告
6、立项确认书(或研发计划书等)
7、相关标准及标准化审查报告
8、知识产权证书
9、检测报告
10、查新报告
11、设计与工艺图表
12、其它资料(生产许可证、产品说明书等)。
新产品(技术)鉴定(验收)材料内容提纲

鉴定(验收)材料撰写提纲以下是新产品和技术创新项目鉴定(验收)材料应包含的内容,新产品开发项目是鉴定;技术创新项目是验收;同时是新产品开发项目、又是技术创新项目的是鉴定验收。
仅供参考。
鉴定(验收)大纲前言鉴定(验收)依据和条件依据:1、XX省工业新产品鉴定验收管理办法(省工业新产品)XX市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和验收管理办法杭经技术[2010]247号(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立项文件3、产品标准条件:项目已按时完成,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并形成生产能力,具备鉴定(验收)的条件。
鉴定(验收)内容1、审查所提供的鉴定(验收)资料是否齐全、规范,是否符合鉴定(验收)要求2、审查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和标准的要求,对产品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及应用前景做出评价3、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4、考核公司及生产工厂的生产条件、工艺装备、检测手段是否齐备、完好,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良好,能否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批量生产要求鉴定(验收)会组织形式鉴定(验收)以会议形式举行,邀请同行专家成立鉴定(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一名、委员若干名,由鉴定(验收)委员会负责鉴定(验收)。
鉴定(验收)程序1、介绍到会专家和代表,推荐鉴定(验收)专家,确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2、鉴定(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鉴定(验收)3、宣读主要技术文件、资料4、查看样品或观看演示,专家提问5、讨论并通过鉴定(验收)意见6、领导讲话提供鉴定(验收)的技术文件及提供单位工作总结报告项目背景项目研制过程研制结果技术总结报告一、概述二、项目技术内容机械产品:产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相关间的关系、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材料的选择;化工产品:化学分子式,反应机理和方程式,工艺条件的确定,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工作原理、原材料的选择;三、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研制过程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工艺研究包括试验过程大生产应用试验工艺配方、工艺条件等创新点,达到的技术指标结论产品标准及标准化审查报告工艺操作规程检验报告应提供检验报告的原件,时间要求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项目立项以后检测;2、一年以内。
新产品鉴定程序及准备提纲

新产品鉴定程序及准备提纲引言:新产品的鉴定程序是确保将推出市场的产品具备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新产品鉴定程序,并提供一个准备提纲,用于指导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需求和目标:1.分析市场需求:研究市场情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2.确定产品目标:明确产品的功能、性能、价格和定位等目标。
二、概念设计:1.制定产品设计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目标确定产品设计的关键要求。
2.进行初步设计: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概念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
三、详细设计:1.完善产品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细化和完善,包括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
2.进行技术验证: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行性。
四、制造与测试:1.制造原型:根据详细设计制造产品的原型,以便进行进一步测试和改进。
2.进行测试评估:对原型进行全面测试评估,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
五、市场推广计划:1.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制定市场推广的目标、策略和计划,包括定价策略、营销渠道和推广活动等。
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反应,为推广活动调整和优化做准备。
六、产品上市:1.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建立生产管控系统,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市场。
2.实施市场推广:根据市场推广计划,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
提纲:一、确定需求和目标1.分析市场需求2.确定产品目标二、概念设计1.制定产品设计要求2.进行初步设计三、详细设计1.完善产品设计2.进行技术验证四、制造与测试1.制造原型2.进行测试评估五、市场推广计划1.制定市场推广计划2.进行市场调研六、产品上市1.生产和供应链管理2.实施市场推广结论:通过一个完整的新产品鉴定程序,企业可以确保新产品具备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准备好以上提纲,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新产品的成功推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鉴定程序及资料准备提纲
一、鉴定程序
1、准备鉴定资料。
2、确定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
需是同一技术领域或相关行业的专家,
要求人数7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高工、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的 5 人以上。
3、向市科委提交鉴定资料,并提出要求鉴定的申请(申请表向市科委工业专利科领取)。
4、上报杭州市科委或省科技厅鉴定资料,领取鉴定许可证,并确定鉴定时间和地点。
5、召开鉴定会
6、鉴定证书整理报组织鉴定单位盖章,领取鉴定证书。
二、所需的鉴定资料目录
1、鉴定大纲
2、计划任务书
3、查新报告(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领先的产品必须准备)
4、试制总结报告
5、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是企业标准必备,并需到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6、标准化审查报告
7、产品检测报告(需带有‘ MC'或‘ MA '标志的报告,并且是型式试验报告)
8用户意见报告(2~3份)
9、投产条件报告
10、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11、环境检测报告或有关证明(有‘三废’排放的企业需准备)
12、产品图样及零部件样一套备用(机械、电气类企业需准备)
13、产品工艺技术文件一套备用
三、鉴定资料撰写的一般提纲
一)、鉴定大纲
1、前言(或任务来源):对项目或产品的内容、列入计划情况、完成时间、完成的情况作简要说明。
2、鉴定的性质:省级新产品鉴定
3、鉴定依据:计划的文号和名称
产品标准代号和名称浙科成发(95)297《浙江省科学
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4、鉴定目的及内容
审查提供鉴定的技术文件和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统一;其正确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可否指导生产;
审查产品(或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和标准要求,对产品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及应用前景作出评价;
对产品(项目)的技术水平作出评价。
5、鉴定的形式和程序
鉴定以会议形式进行,邀请同行专家成立鉴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一名(或二名),委员若干名,由鉴定委员会负责鉴定。
宣读技术文件;
审查技术文件和资料,察看样品(样机),考察生产现场;讨论并形成鉴定意见。
6、提交鉴定的技术文件及提供单位
其中:鉴定大纲的提供单位为组织鉴定单位;计划内省级新产品的计划任务书的提供单位为省科技厅;投产条件报告的提供单位为企业主管部门或萧山市科委;其他文件的提供单位为企业。
二)、计划任务书:计划内的需提供列入省级新产品(或科技计划)
的文件复印件;计划外的新产品(或项目)需提供企业制订的计划任务书。
(注意检测报告的技术指标值与计划任务书的指标值相对应)
三)、试制总结报告撰写的一般提纲
1概述(或前言):对新产品(或项目)的种类、用途、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开发新产品的理由作出简要说明。
2、试制过程的简要回顾:对试制和整个过程作阶段性的回顾,简要说明产品试制各阶段所做的工件。
3、试制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或关键点)和解决的方法;对关键
技术和创新点,既要说明清楚又要注意技术保密,讲清楚原理但不要整盘托出。
4、试制结果:试制完成后,企业的实验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用户试用后的结果作出说明。
5、“三废”处理及效果:有“三废”排放的企业必须作出说明。
6、结论:对试制结果进行综合性总结,如产品生产的技术可行性、产品的技术水平、是否已完成计划任务书的目标等,说明新产品已试制完成,可以提交鉴定。
四)、标准化审查报告
1、产品的种类、用途、生产批量。
2、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
3、机械企业需对产品图样和公差配合等基础标准的执行情况作出说明,并对产品的标准化系数进行计算并作出评价。
4、工艺等文件执行有关标准的情况;对技术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性、正确性作出评价。
5、总结:对产品试制过程中执行标准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
五)、投产条件报告
1、企业概况
2、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分析
3、生产设备等生产条件分析
4、原材料等供应情况分析
5、企业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水平评价
6总结:可以投入批量生产的总结性论述
六)、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1、产品种类及年生产批量预测
2、产品单位成本、效益分析:试销期成本分析和投入批量生产后的成本预测。
3、批量生产的年经济效益测算和投资收益预测
4、从经济角度作出可否投入批量生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