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账务处理

合集下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2012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477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4,2012(CumulativetyNO.477)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探讨古俊晖(四川博物院财务部,四川成都610071)【摘要】自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控,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了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操作。

本文针对预算单位采用的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付款的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式地提出增设二级科目核算的设想及增设二级科目后的账务处理。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直接支付账务处理探讨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均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体系管理,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保证了会计监督的全面性,提高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操作。

一、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两种支付方式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支付方式有两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是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根据预算单位申请,由财政部门签发支付令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的支付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是财政部门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授权预算单位开具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财政批复的额度和预算单位签发的支付令,先将资金垫付给收款人,再于当日及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支付方式。

二、目前预算单位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付款的账务处理方法的弊端(一)在传统的财政资金拨款方式下,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的账务处理方式预算单位收到财政拨款时,借:银行存款贷:财政补助收入等收入类科目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借:事业支出等支出类科目贷:银行存款虽然传统的财政资金拨款方式在管理上有很多弊端,但但在账务处理上却能全面反映收到资金和支付资金的全部过程。

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办法

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办法

**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根据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和《**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根据县国库支付中心每日报来的按部门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各代理银行汇总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授权支付数,与人行汇总划款凭证及支付中心按部门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对经财政核准的单位预算结余资金,分上、下年度对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如下:1、当年年终,根据经财政核准的“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申报核定表”,按权责发生制列支时,会计分录为: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贷: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2、下年度单位实际支用后冲减挂账,会计分录为:借: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贷:国库存款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其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

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的特点,需要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编号103)”、“已结报支出(科目编号213)”会计总账科目,并设立预算支出明细账。

预算支出明细账应当按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分预算单位记载。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用于核算国库支付中心在代理银行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的款项。

本科目贷方登记国库支付中心当天发生直接支付金额;借方登记当天国库单一账户存款划入冲销金额;当日资金结算后本科目余额为零。

“己结报支出”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资金己结清的支出金额,本科目贷方登记当日与国库单一账户结清的支出数额;借方登记年终一般预算支出和基金预算支出的冲转数;当天业务结束后,本科目余额应等于一般预算支出与基金预算支出之和。

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论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摘要:国库集中支付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支付方式,我们必须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从而对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予以调整,使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信息条件下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

在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吏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教人的制度。

从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资金直接从国库划拨到商品供应商或者劳动提供者手中,这样做就省去了以前流程中,由于资金经过多个环节带来的资金运转速度慢、资金滞留、国库资金大量流失在外的状况。

二、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变化(一)核算方式的变化1.财务处理的变化。

在原有的财政资金拨款方式下,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会计核算要进行下面两个步骤:当确认财政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等收入类科目;当使用支付财政资金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等支出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以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为例,行政单位是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而事业单位则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在不同的制度下,会计核算的财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2.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的变化。

在原先的支付制度下,通过预付款的方式对采购资金的支付进行核算。

也就是说首先需要采购的单位或财务部门将事先准备好的采购款划拨到相应的采购部门,然后进行招标、竞标、中标,最后中标后的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再从采购部门领取相应的采购款。

在新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采购款原来的,采购部门转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变为由财务部门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62大众商务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并影响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支出、人员工资保障、项目运作都离不开资金支撑,预算、核算、决算以及内部控制、分析、绩效考核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变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在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使用性等方面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推进作用第一,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国库集中支付是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按照年度总体运行目标,将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细化分解为各项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收集汇总各项基础资料,编制单位全面预算。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体现出事事有预算、用款有计划、支出有监管的良好财务运行机制,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

第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由于国库单一账户支付体系和其他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资金和专户管理资金收支都在财政部门统一的监管之中,所有财政资金的收付都呈现在阳光之下,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

第三,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会计核算,而是财务工作全面参与到单位的管理中。

从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到预算的考核、评价分析,都需要财务部门参与。

分析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核算

分析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核算

分析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核算孙凯◎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新型预算执行制度,在国内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定义是,将政府现有的全部资金都存放在国库中,由国库来统一进账,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按照该流程实施工作的财政支付制度即称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作用有以下几点:其一,有易于资金运用情况控制与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对其资金使用情况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的具体投入方向,简化了资金运用环节,节省了资金管理时间和费用,有效防范了资金挪用现象的发生。

同时,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更易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其二,有易于确保预算执行与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计划性经济阶段,诸多方面建设都需国家资金的扶持与投入。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实施,能够对国家预算资金使用起到监管作用,同时还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职责,明确国库资金支付执行职能,增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力度;其三,有易于预防腐败现象存在。

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实施,有效缩减资金支付流程,提升资金利用率,预防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转移或挪用等现象。

除此之外,有效避免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脱节等现象。

确保资金使用均依据实施,规避资金私有化占用情况发生,预防相关人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1.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一致。

国库集中支付制定一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将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到帐通知书与用款计划核对无误后确认收入,与收付实现制存在矛盾,实际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此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极易出现资产虚增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用款计划额度年终存在结余时,会计核算上显示年终确认收入,而实际上并无现金流入,会计处理方式仍属于权责发生制。

浅谈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

浅谈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

浅谈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摘要:国库集中支付是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

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在资产内会计科目中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科目,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面有所变化,为了便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理解和操作,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账务处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账户管理、资金申请、审核拨付、对账、会计核算等方面均进行明确规定,规范了部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

国库集中支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一、财政直接支付1.概念事业单位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时,应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提出直接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

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财政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2.相关账务处理(1)购入固定资产时,借:事业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2)购入材料时,借:材料,贷: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3)支付工资时,借:事业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

(4)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和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之间的差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

下年度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借:事业支出等,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例,自2009年起,A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经财政部门核准,该单位的工资支出、10万元以上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9年,财政部门批准A单位的年度预算为3 000万元,1—11月A单位上缴财政专户款2 129万元,1—11月A单位累计支出数2 7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2 020万元(财政性资金支付762万元,预算外资金支付1 258万元),财政授权支付680万元(预算外资金)。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意义,及其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

这项改革涉及到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等管理方式的改变,同样也涉及到有关会计核算的改变。

比如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支付方式为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收入的确认在实际支付时或授权支付额度到账时,对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会计核算本人认为收入的确认也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另外,对于预算单位的往来资金,由于资金的性质不同于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财政部也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本文也将对于单位往来资金的有关账务处理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财政管理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目录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1(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前基本状况1(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前国库管理的弊端1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意义2(一)提高了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机制2 (二)预算执行管理手段实现创新发展2 (三)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实大幅提升2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二)规范收入收缴程序3(三)规范支出拨付程序3四、国库集中收付后会计核算的变化3 (一)会计科目的增设3(二)收入确认方式的变化3(三)会计核算方法4五、国库集中支付后有关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6 (一)关于财政授权支付收入的确认问题6 (二)关于单位往来资金的会计核算问题7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之相适应也要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而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背景及主要内容和意义,重点阐述了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方法,另外还将对会计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问题作者:李静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2期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财政性资金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用款及时,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

一、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的问题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一级行政单位收到财政按月拨入的预算内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转拨下属事业单位预算内资金时,通过“拨出经费”科目核算。

基层事业单位收到主管局单位转拨的财政性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事业单位支出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这种财政性资金领拨关系手续繁琐,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没有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便于财政统一管理。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发生了变化,预算单位仍按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07、事业单位编号103)与“财政应返还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15,事业单位编号125)会计总账科目;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后,而“银行存款”科目用以核算预算单位自筹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期有余额,后期一般情况下无余额。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反映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按资金性质(预算内、外)设置明细科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账务处理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的记账方式已不适用于现在的模式。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会计科目能设置及应用、收入的确认、账务处理等与过去均有所不同。

200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
通知~对在新的支付方式下的账务处理作了一些指导~但是此办法中并未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政单位专项经费和事业单位专款的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在此列出~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上级拨入的专款~套用现行财政部的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支出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代发银行盖章后的工资发放明细表,人账~行政单位借记“拨出经费——拨出
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事业单位借记专项经费”~贷记“
“专款支出,或拨出专款,”~贷记“拔入专款”。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和《财政授权支付通知单》核对无误后记账~并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1
行政单位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事业单位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人专款”。

预算单位从预算单位分账户转账支用时~行政单位借记“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贷记“零余
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单位借记“拨出专款,专款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这样一束~专款和专项经费的收支在账上不能一目了然地收支余。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有一年审计部门来审核一笔专款的拨入~当时这笔专款一部分是直接支付的~一部分是授权支付的~用以上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账务上看不出专款的整体拨入情况~要结合账务和网上支付系统的指标下达情况才能看出。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前~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正常经费是分月拨付~现在的按分月计划批复也基本符合按计划确认收人的原则。

而专项一般是一次性拨付到位~一次性承认拨入专款~而在现行计账方式下~不能看出各个拨入专款的总体拨入数~要到年底才能看出~所以~笔者建议~借用增设的零余额账户额度这个科目~并在此科目下增设经费及专款二级科目~在专款下又设明细科目。

在上级下达专款指标时~只要在网上已经录入此笔专款~单位凭下达的指标文件一次性确认拔入专款数。

指标已上网~按接到的指标文件~行政单位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贷记“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某专款“~事业单位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
专款——某专款”~贷记“拨入专款——某专款”。

单位按正常程序报用款计划~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用款支付时~不论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都按下列方式记账。

行政单位借记“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某专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事业单位借记“专款支出,拨出专款,——某专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

年终和第二年初都不用对专项资金作特别的账务处理。

这样一来~拨入专款和拨入专项经费科目可以明确地核算专款的拨入数~拨出专教,专款支出,和拨出专款
经费也明确地反映出实际专款支出数~二者的差额就是各专款的余额~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例1] A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经财政部门核准~该单位的1O万元以上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本年度本事业单位有上级某专款100万元~财政部门元月在集中支付系统中下达指标。

二月A单位需要用此笔专款采购置40万元设备~另需8万元付零星劳务费等。

该单位二月报直接支付计划40万元~授权支付计划8万元。

在计划批准后A单位通过直接支付付给采购款40万元给供货商。

另通过授权支付支付给相关人员8万元。

A单位收到某专款的指标文件并确认指标已上网时~借记“零
3
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100万元”~贷记“拨入专款——某专欹100万元”。

A单位根据用款计划~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下达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该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在收到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帐通知书时~不作账务处理~只作备查。

付中心提交A单位要向供货商支付40万元货款~向国库支了直接支付申请~在获得批准后~收到国库支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到账通知书。

A单位应作账务处理~借记“专款支出——某专数40万元”~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40万元”。

A单位在授权支付额度内~从零余额账户通过转账支付给相关人员专款费用8万元~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银行授权支付通知书。

A单位应作账务处理~借记“专
款支出——某专款——专款——某专款8万元”~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专款——某专款8万元”。

年终注销额度等及第二年初恢复额度部不作账务处理~只作备查。

这样一来~从账上看~零余额账户某专款的佘额即为该项专款余额~拨入和支出情况也很明晰~便于随时掌握专款的收支结余情况。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