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氨
初沸点和沸程(℃):-33;易燃性:易燃;
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28;下限15;
溶解性(mg/L):与水混溶;
自燃温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51。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注意防治肺水肿,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Ammonia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灼烧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咽喉痛。症状可能推迟显现。。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发红,皮肤烧伤,疼痛,水疱。与液体接触:冻伤。发红,疼痛,严重深度烧伤。
外观与性状:液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凝固点(℃):-78;
眼晴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注意防护
避免一切接触!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一、概述:朱集西煤矿110kV变电所1#主变、2#主变油面温控器由于质量问题,信号温度计不能准确的探测到Pt100传来的温度信号,使得变电所后台不能显示出变压器当时的温度值,并且当变压器温度过高后不能有效的报警和跳闸,给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安全、快速、优质完成主变检修任务,特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准备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变电所值班人员:2名电工:3名2、工器具准备(1)110kV验电器1副,35kV高压绝缘靴、绝缘手套各1副、4mm2单丝线20m,4×4mm2圆皮线4m。

(2)12寸扳手2把,18寸扳手2把,生料带若干。

(3)十字花螺丝刀2把,小型十字花螺丝刀2把,一字头螺丝刀2把,小型一字头螺丝刀2把,尖嘴钳2副。

(4)铝合金单梯4m,5×450尼龙扎带若干,再生布若干。

3、安装准备施工人员到现场比对变压器油面温控器的固定位置,如果不对应,制作用于固定温控器的镀锌扁铁板。

三、施工工序及方法1、1#主变挂临时接地线变电所值班人员将H17柜隔离小车摇出至试验位置并挂停电警告牌。

然后到GIS室将7013隔离刀闸、7011隔离刀闸依次拉开,最后将70140接地刀闸合上并挂停电警告牌。

施工人员到达1#主变现场,由一名电工穿戴好绝缘靴和绝缘手套,登至1#主变梯子顶部,拉开110kV验电器对高压测A、B、C三相进行验电,验电正常后登至1#主变顶部。

用4mm2单丝线依次将接地扁铁与高压侧A、B、C 三相连接,并固定好连线。

2、更换1#主变变压器油面温控器(1)施工人员在1#主变顶部找到温包的安装位置,用18寸扳手松开M27×2安装接头,然后在固定引长管的同时,松开安装接头上的M18×1.5的空芯螺丝,将温包平缓的从变压器中抽出。

(2)施工人员平缓地将温包插入变压器中,并拧紧M27×2安装接头,松开安装接头上的M18×1.5的空芯螺丝,在引长管上缠绕生料带,然后拧紧。

【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氨,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Ammonia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及腐蚀性。

易溶于水,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发
生爆炸。

与氟、氯等发生剧烈反应。

相对密度:0.82
爆炸极限:15.7%~27.4%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侵入。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咽痛、声音嘶哑、
咳痰,重者呼吸困难。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伤。

危害后果:职业性急性氨气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当心中毒注意防火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
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
系抢救
防护措施
减少皮肤接触。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标准限值:PC-TWA 20mg/m³,PC-STEL 30mg/m³检测数据: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标识
中文名:
氨;液氮;氨气
英文名:
Ammonia; ammonia liquefied; ammonia gas
分子式:
NH3
相对分子质量:
17. 03
结构式:
NH3
化学品的推荐及限制 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铁盐和氮肥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造成严 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持久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能被臭氧氧化,反应速度与氨的浓度成正比例关 系,当Ph值为7~9时,OH-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易被土壤吸收,迁移性较低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包装物: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 施、防护装备和应 急处置程序: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 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 自给式呼吸器的隔绝式防护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 防冻伤。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有限空间扩散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家兔经眼:IOOmg,重度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 (3h)。
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g∕m3 ((16周)

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氨Ammonia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
吸系统。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
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
样痰。

液态氮可致呼吸道、皮肤、
眼睛灼伤。

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有机溶
剂,其水溶液称氨水,呈强碱性。

易燃,自燃点为651℃。


体氨溢出时温度很低,蒸发迅速;遇酸或氟、氯发生剧烈反应,
对铝和锌有腐蚀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20min;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浓度(PC-TWA)不超过20 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30 mg/m3。

IDLH浓度360mg/m3。

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氮。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溢出。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
吸烟。

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12350。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急救
对中毒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如给予氧气、保持 呼吸道通畅、给予紧急治疗等。
紧急送医
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确保 其生命安全。
污染物处理
对现场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防止污染扩大。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总结
原因分析
对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氨的职业危害 • 氨中毒的紧急处理 •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氨的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氨的职业危害的处置方案
01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比重为 0.58,熔点为-77.7℃,沸点为-33.5℃。在空气中可弥散, 浓度过高时易被吸入人体并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炎症、 肺水肿等。
氨的危害
氨气可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粘膜 、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损害,如引发头痛、恶 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休克。
氨中毒的症状及危害程度
轻度中毒
出现轻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 嗽、呼吸困难等,同时伴有头痛
、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咽部 充血、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 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表现。此 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
控制措施
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采用防护设备、改 进工艺流程等,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和影响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时 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
(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2)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2 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

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

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拖: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

(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3 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

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4 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m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储罐水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5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3)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4)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5)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6)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7)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8)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9)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10)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11)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