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危害与预防
氨气消防安全知识

氨气消防安全知识氨气消防安全知识一、氨气的性质和危害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可溶于水。
氨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氨气能破坏细胞组织,进一步引起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导致眼睛红肿、眼泪、严重甚至失明;吸入氨气可引起胸闷、呼吸困难、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接触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皮肤灼烧,甚至溃烂、组织坏死等。
二、氨气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1. 氨气的火灾危险性氨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会产生高温和明火,具有很强的可燃性。
当氨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等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2. 防火措施(1)安全操作:在进行与氨气相关的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并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面罩、阻燃服等。
(2)火灾预防: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氨气设备,确保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
避免使用易燃物质、火源等可使氨气发生火灾的物品。
(3)火灾应急处理:若发生氨气火灾,要立即断开氨气供应,避免进一步加剧火情。
同时报警并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含氮灭火剂进行扑救。
对于大型火灾,应尽量保持安全距离,迅速撤离人员,并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三、氨气泄漏的应急处理1. 发现氨气泄漏(1)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氨气泄漏,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并尽量保持冷静。
(2)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氨气,躲避泄漏源,尽量远离泄漏区域。
(3)如果条件允许,如无风的室外环境,应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观察泄漏,确定泄漏的位置和范围。
如果周围有人员,应迅速疏散人群,防止遭受氨气的危害。
2. 氨气泄漏的应急处理(1)切断氨气供应:首要任务是立即切断氨气的供应。
如果是小规模的泄漏,可以直接关闭氨气罐的阀门。
如果是大规模的泄漏,应在安全距离内关闭相关的阀门和开关,以切断氨气供应。
(2)采取防护措施:在处理氨气泄漏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氨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

氨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
它能迅速蒸发为气态,并可以在空气中扩散。
氨气通常被用于工业中作为一种冷却剂、清洗剂以及作为化肥,但是在处理氨气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属于易燃易爆气体。
氨气火灾的危害氨气在空气中的燃烧速度极快,火灾现场很难进行有效的灭火,且会引起爆炸,危及建筑物、人员和环境安全。
氨气的燃烧会对物质造成严重破坏,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烟雾会导致大量人员窒息、中毒。
氨气的易燃易爆特性氨气是一种易燃物质,它的易燃特性源自于其物化性质,包括闪点、自燃点和燃烧性质。
氨气的闪点非常低,只有15°C;当氨气浓度高于15%时,只需一小段火花就可以引起气体爆炸。
氨气本身不易着火,但是在搭配其他易燃污染物时,例如油漆、火花等,会变得更加危险。
氨气的防范措施为了保障安全,预防氨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保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知识和经验。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失去控制的氨气泄露等情况,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演习。
同时,需要在氨气储存和使用的场所采取措施,包括安装氨气泄漏报警系统、进行防静电措施、实施防火措施和规定使用指南等。
氨气的应急处理一旦氨气泄漏或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坏,同时确保所有人员安全。
首先要进行撤离,确保人员远离危险区域。
在撤离的同时,需要紧急呼叫消防部门,让其前往现场扑灭火灾并处理危险处置。
处理氨气泄漏时,应考虑到其燃烧和中毒的可能性,将泄漏源封堵,并加强通风。
在面对氨气这种易燃易爆气体时,必须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和事后应急处理,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氨气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

氨气中毒的预 防措施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定要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 ,防止氨气堆积和浓度过高。 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毒 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学习正确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杜绝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 提前做好危险预案,出现突发情况时能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如中毒者呼吸困难,则需要进 行人工呼吸或做胸外按压操作 。
紧急送往医院病房治疗,进行 吸氧、利尿、促胃肠动力药等 措施,以加速恢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氨气中毒危害 及预防课件
目录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什么是氨气中 毒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 经常用于制造化肥、冷冻剂等 工业生产中。
氨气中毒是指在密闭或通风不 良的环境下,人体吸入过量氨 气后,导致中毒反应的一种现 象。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危害严重,轻者可出现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 呼吸急促、胸闷、荒脉、昏迷甚至死亡 。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对于长期在氨气环境下工作的 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治疗。
氨气中毒的急 救措施
氨气中毒的急措施
迅速将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并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中毒者脱下衣物,避免接触皮肤和眼 睛的部位,用清水进行冲洗,尽量去除 毒气残留,以减缓中毒程度。
氨气的防护措施

氨气的防护措施以氨气的防护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引言氨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制药、化工等领域。
然而,氨气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正确的氨气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二、了解氨气的特性在制定氨气防护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氨气的特性。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在高浓度下具有腐蚀性。
氨气的主要危害是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伤。
三、工作场所的氨气检测与监控1.安装氨气检测仪:在涉及氨气的工作场所,应安装氨气检测仪,及时监测氨气浓度。
检测仪应定期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2.设置气体报警系统:当氨气浓度超过安全限值时,应及时发出警报,警示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报警系统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测试,确保正常工作。
四、个人防护措施1.戴防护眼镜:在与氨气接触的工作场所,应戴上防护眼镜,防止氨气对眼睛的刺激和损伤。
2.佩戴防护口罩:在高浓度氨气环境中,应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氨气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损伤。
3.穿戴防护服: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氨气,减少皮肤刺激和腐蚀。
4.使用防护手套:在与氨气打交道时,应戴上防护手套,保护双手免受氨气的刺激和腐蚀。
5.戴安全帽:如果工作场所存在氨气泄漏的危险,应戴上安全帽,保护头部安全。
五、氨气泄漏应急处理1.立即撤离危险区域:一旦发现氨气泄漏,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迅速远离泄漏源。
2.及时报警:在安全位置,工作人员应立即报警,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3.隔离泄漏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隔离氨气泄漏源,防止泄漏扩散。
4.风向评估:根据风向评估,确定氨气扩散的方向,避免进一步接触。
5.专业人员处理:氨气泄漏属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六、工作场所通风与维护1.保持良好通风: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氨气易燃易爆气体

氨气易燃易爆气体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然而,氨气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介绍氨气的性质、危害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氨气。
氨气的性质氨气(NH3)是无色、强烈刺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为零下77.7°C,沸点为零下33.3°C。
它温度较低时容易液化,为无色液体。
氨气轻于空气,平均分子量为17.03,密度比空气小,约0.86。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氨气易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氨气的危害氨气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和毒性,对眼、皮肤、呼吸道、肺和消化系统等造成伤害。
当氨气浓度超过50 ppm(每百万分之五),就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头痛、呕吐、咳嗽等症状;当氨气浓度超过500 ppm时会引起眼痛、流泪、喉咙痛、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窒息。
氨气还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范围为15%~28%。
当氨气浓度在浓度范围内遇到火源或高温时,就会发生爆炸。
如何安全地使用氨气氨气使用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使用氨气时的一些安全措施:1. 使用专业设备使用氨气必须使用专业的仪器,包括氨气检测器、泄漏探测器、恒压器等等,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2. 安全储存氨气氨气储存区域应位于安全区域内,储存瓶的位置应固定,避免滑动和踏踏,专门安全储存柜也是必不可少的。
3. 保持通风操作中氨气产生的毒气需要迅速稀释,因此,在氨气使用过程中,操作区域需要保持充足的通风条件,避免出现气体堆积。
4. 避免操作中的烟雾氨气易与化学物质起反应,甚至会在烟雾中发生爆炸。
因此,在进行氨气操作时,需要避免携带烟草或者在操作区内抽烟。
5. 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在操作中,发生意外情况时,需要能够做出应急反应。
因此,为了防范意外情况,需要准备好洒水器、灭火器、呼吸器和防毒面具等应急设备。
结论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才能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氨气中毒 健康教育

氨气中毒健康教育氨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档旨在向公众提供有关氨气中毒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氨气中毒的定义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常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当人们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氨气环境中,或者短时间内接触到极高浓度的氨气时,可能引发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的症状氨气中毒的症状根据暴露浓度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咳嗽和喉咙不适- 眼睛和皮肤刺激- 胸痛和胸闷感- 头晕和头痛- 意识丧失或昏迷预防氨气中毒的措施为了预防氨气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通风:在氨气存在的场所,确保良好的通风,减少氨气浓度。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与氨气接触的场景中,佩戴防护面具、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3.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工作环境中,务必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减少氨气中毒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从事与氨气有关的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相关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紧急处理如果发生氨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务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撤离:将受害人从受影响的环境中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 呼叫紧急救援: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寻求救援和医疗帮助。
3. 进行急救:根据个人急救知识,对受害人进行心肺复苏或其他紧急救护操作。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关于氨气中毒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对氨气中毒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保受害人的安全。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然而,没有正确使用和处理,氨气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
告知卡将简要介绍氨气的危害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
氨气的危害
1. 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气道刺激,引起咳嗽、呼吸急促和痛苦。
2. 眼睛损伤:氨气接触眼睛可能导致刺激、疼痛和可逆性眼组
织损伤。
3. 皮肤刺激:接触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皮肤烧灼、红肿和疼痛。
4. 毒性作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氨气中可能对肺部、肝脏和肾
脏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
以下是在使用氨气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 增强通风:确保使用氨气的区域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
少氨气浓度。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和
面罩等,以降低接触氨气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接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氨气环境中,以减
少毒性作用。
4. 存储储存:储存氨气应使用密封,并确保储存区域干燥、凉
爽和通风良好。
5. 应急处理:在发生意外泄露或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适当的
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通知相关人员并寻求专业人员的
帮助。
6. 培训和教育:为使用氨气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危害和防护措施。
请务必在使用氨气时遵循上述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健康与安全。
注:本告知卡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并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适当措施。
氨气知识

氨气的危害及如何预防氨(NH3)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
氨气的定义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来源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
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
虽然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但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铵油炸药指由硝酸铵和燃料组成的一种粉状或粒状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适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
产品包括:粉状铵油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重铵油炸药、粒状粘性炸药、增粘粒状铵油炸药。
粉状铵油炸药指以粉状硝酸铵为主要成份,与柴油和木粉(或不加木粉)制成的铵油炸药。
产品包括:1—3号粉状铵油炸药。
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指由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柴油制成的铵油炸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 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 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 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 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 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 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 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氨气 …… 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气危害表现
⑴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 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 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 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 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 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 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 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 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 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 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 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 吸心跳停止。 ⑵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 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 糊、眼结膜充血。
浓度/(mg/m³) 接触时间/min
危害程度
危害分级
0.7
感觉到气味
对人体无危害
9.8
无刺激作用
67.2
45
鼻、咽部位有刺激感,
眼有灼痛感
70
30
呼吸变慢
轻微危害
140
30
鼻和上呼吸道不适、
恶心、头痛
140~210
20
身体有明显不适但尚 中等危害 能工作
175~350
20
鼻眼刺激、呼吸和脉 搏加速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⑴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⑵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
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⑶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
过程中,应随身携带 2~3 只盛满 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 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 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⑴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
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 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 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 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立即拉开眼睑使氨水流出,并及时用清水清洗)临床 检查有眼结膜、鼻和咽黏膜充血,肺部可听及干啰音
重度 肺水肿、脑水肿、喉头水肿、喉痉挛、窒息,抢救不 中毒 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抢救时严禁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
法)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⑵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 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 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 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 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 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 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 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 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 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 服装和设备洗消。
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报警:迅速向当地 119 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 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 电话。 ⑵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 500m 左右警戒区,并在通 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 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⑶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 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 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⑷小火灾时用干粉或 CO₂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⑸储罐水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⑹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⑺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⑷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 5%硼酸油膏。 ⑸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⑹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⑺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⑻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⑼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⑽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⑾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12)人对氨的嗅觉阈为 0.5~2mg/m³。氨对人的危害见表。
急救措施
⑴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 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 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0min 以上。 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 1~2 滴 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 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 15min 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 保护眼睛。 ⑵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 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⑶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 拖:先喷 5 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 5 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 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 1.0g 甲基泼尼松龙 (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 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553
30
强刺激感,可耐受 重度危害
1.25min
700
30
立即咳嗽
1750~3500
30
危及生命
3500~7000
30
即刻死亡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13)中毒表现 氨中毒临床表现见表
分级
临床表现
轻度 眼、鼻、咽部有辛辣感,流泪、咳嗽、喷嚏、咳痰、 中毒 咳血、胸闷、头痛、头昏、乏力(液氨溅入眼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