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危害及防护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氨的危险性(安全知识题)

一、氨的危险性?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6~25%。
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
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
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以确保安全。
二、氨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制冷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顶部,在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
5)、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
三、氨中毒如何处理?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需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四、氨泄漏如何处理?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五、所有生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所有职工必须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六、防火重点部位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和场所。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气危害表现
(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 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 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 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 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 重不同。 3、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 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4、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 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5、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 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6、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 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 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事故案例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车号为鲁P-01568的20吨液氨罐车, 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 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押运员谢甲文在关闭灌装阀门过程中,液氨连接导 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王伦芝吩咐押运员谢甲文立即关闭 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 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后经鉴定该装置失灵),一边与厂值班人 员联系并电话报警。2时09分,莘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立即出警,迅速组 织抢险和群众疏散。聊城市及相邻县的公安消防部门也迅速调集警力, 赶赴现场参加救援。现场救护队员组成了救人、堵漏、器材供应、供水、 救援保障和现场警戒六个小组,展开抢险救援工作。搜救工作一直持续 到6时30分,共解救遇险人员102人,疏散群众2000余人。这起事故共泄 漏液氨约20.1吨,造成15人死亡(其中当时死亡13人,后经抢救无效死 亡2人),重度中毒2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万元。 液相连接导管突然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液氨罐车上的紧急 切断装置失灵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不落实 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急救
对中毒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如给予氧气、保持 呼吸道通畅、给予紧急治疗等。
紧急送医
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确保 其生命安全。
污染物处理
对现场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防止污染扩大。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总结
原因分析
对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氨的职业危害 • 氨中毒的紧急处理 •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氨的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氨的职业危害的处置方案
01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比重为 0.58,熔点为-77.7℃,沸点为-33.5℃。在空气中可弥散, 浓度过高时易被吸入人体并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炎症、 肺水肿等。
氨的危害
氨气可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粘膜 、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损害,如引发头痛、恶 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休克。
氨中毒的症状及危害程度
轻度中毒
出现轻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 嗽、呼吸困难等,同时伴有头痛
、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咽部 充血、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 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表现。此 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
控制措施
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采用防护设备、改 进工艺流程等,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和影响
。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时 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氨的危害和应急防护

氨的危害和应急防护
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三类:
1、氨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类似烧伤的伤害。
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性或烧伤性伤害。
3、人吸入氨气,轻则呼吸器官受刺激,重则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当遇到上诉情况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当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时,应将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硼酸冲洗皮肤,再涂上消毒的凡士林或植物油。
2、当呼吸道受到氨气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以用毛巾或将衣服浸湿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易溶于水,因此可以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
如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酸水或柠檬汁,但切忌饮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会助长氨的扩散。
3、当中毒十分严重时,会导致人体呼吸微弱甚至休克。
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同时拨打120紧急救护。
4、对于中毒者不管轻重,应将其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救护。
氨的危害与治理

一、氨气对人体的危害:
氨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会使人感到周身不适,头痛,眩晕,恶心;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空气中氨的来源:
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
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
加剂和增白剂。
但是,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对人体的危害相应小一些。
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
三、氨污染防治小知识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并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于那些已经使用不合理材料装修过房子的人,重装修是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留意来尽量减少和避免室内空气的氨污染: 1、通风换气是最为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应尽可能地多通风,一方面它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是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出来。
2、在使用杀虫剂、熏香剂和除臭剂时要适量,这些物质对室内害虫和异味有一定的处理作用,但同时它们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危害。
特别是在使用湿式时,产生的喷雾状颗粒可以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其危害比用干式的严重的多。
3、尽量避免在室内吸烟,它不仅危害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群产生更大的危害。
4、可在室内种植能驱除空气中污染物的植物。
可吸收室内氨气的植物:白掌、垂叶榕、文竹、仙人掌、黑美人、绿萝、黄金葛、发财树、散尾葵、元宝树、非洲茉莉、一帆风顺。
氨-职业危害告知卡

氨-职业危害告知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雇主需要向职工发放职业危害告知卡,介绍职业危害的相关信息,让职工了解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的健康。
本文主要介绍氨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
氨的性质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有强烈的腐蚀和毒性。
它可以与酸和氧反应产生更为强烈的刺激和危害。
在工业上,氨常用于制造化肥、合成纤维以及制备其他化学品。
职业危害氨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高浓度的氨气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呼吸系统: 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眼、鼻、喉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哮喘、气喘和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2.消化系统: 吸入高浓度氨气后,也会引起消化系统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
3.皮肤和眼睛: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氨气可以引起眼结膜和皮肤的刺激、灼伤和蚀痛等。
4.神经系统: 在长时间吸入低浓度氨气后,也会产生神经系统障碍、头痛、疲劳和失眠等。
防范措施为了预防氨的职业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工作场所通风: 在氨的使用场所必须进行有效通风,最好采用局部排风的方式,使氨气排出室外,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2.佩戴防护装备: 在接触氨气时,我们应该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戴上防毒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和防护眼镜等。
3.避免长时间接触: 接触氨气的时间要尽量短,尽可能缩小接触氨气的范围,在氨气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应该立刻避开。
4.定期体检: 长期接触氨气的工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的健康。
氨是一种具有强烈职业危害的气体,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氨的职业危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氨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作为工人,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提醒其他同事也要关注职业危害问题。
氨的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氨的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以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
其引起了不同种类的相关职业病。
本文从讲解氨中毒来讲解刺激性气体氨的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关键字:氨危害分析控制措施氨中毒现在的中毒事故发生日益跃增,如何预防及控制呢?在这里我们讲解氨的机理特性及其一般的防护和控制。
一、氨的危害分析(一)氨的简介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成氨水,可作化肥用。
氨在常温下加压可以液化,成液态氮,便于运输。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石油冶炼、化肥制造、合成纤维、制革。
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遇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泄漏氨气可造成中毒。
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及腐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化学性咽喉炎、化学性肺炎等,吸入极高浓度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氨是建筑物内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主要来自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有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物质随环境温湿度的改变,还原的氨气缓慢的从墙体释放,污染室内环境。
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及腐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后果,但一般装修材料中散发出的氨量较少,主要引起刺激反应。
南方潮湿地区还对家具、建筑物起到腐蚀作用。
(二)氨引起职业病氨中毒的机理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1.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惊厥、抽搐、嗜睡和昏迷。
吸入极高浓度的氨可以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呼吸停止。
2.氨系碱性物质,氨水具有极强的腐蚀作用。
碱性烧伤比酸性物质烧伤更严重,因为碱性物质的穿透性较强,皮肤的氨水烧伤创面深、易感染、难愈合,与2度烫伤相似。
3.氨气吸入呼吸道内遇水生成氨水。
氨水会透过粘膜、肺泡上皮侵入粘膜下、肺间质和毛细血管,引起:(1)声带痉挛,喉头水肿,组织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的危害
氨是北三峡食品公司常用制冷剂,主要分布在制冷机房、冷藏分割预冷罐等处。
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有机溶剂,与空气混合易燃爆
???氨气是无色有辛辣刺激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有机溶剂,其水溶液称氨水,呈强碱性,易燃。
液体氨溢出时温度很低,蒸发迅速。
遇酸或氟、氯发生剧烈反应,对铝和锌有腐蚀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氨工作场所空气不超过20毫克/立方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不超过30毫克/立方米,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为360毫克/立方米。
???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呼吸系统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可伴有眼和皮肤灼伤。
???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咽痛、胸闷、头晕及眼和黏膜充血等,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急性轻度中毒。
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症状,胸部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强、增粗、紊乱,边缘模糊。
???急性中度中毒。
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可出现喉头水肿。
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病变较局限的网状、散在性或斑片状阴影。
???急性重度中毒。
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四度喉水肿,或并发较重的气胸或纵膈气肿,甚至窒息。
胸部X 线检查可见病变较广泛的斑片状、云絮状或大片状、蝶翼状阴影。
???长期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氨气,可引起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以及嗅觉、味觉等减退,也可引起肺通气功能下降。
???眼、皮肤的灼伤。
氨水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等病变,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氨水或高浓度氨气接触皮肤,可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水疱、坏死。
???应急救援
???抢救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
注意保暖、安静。
不宜用水浸湿的毛巾掩面,以免形成氨水灼伤皮肤。
用2%的硼酸或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皮肤,溅入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分钟。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喉头水肿或痉挛。
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必须现场行心肺复苏术,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