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新编版)

合集下载

氨合成岗位不安全因及其预防措施

氨合成岗位不安全因及其预防措施

合成氨岗位不安全原因及预防措施氨的合成工段,主要任务是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有触媒催化的条件下,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合气体在合成塔内直接合成氨,然后将获得的气态氨从氢-氮混合物中冷却并冷凝为液氨进行分离,液氨由氨罐送往合成、铜洗和HNO3等岗位生产使用。

未合成为氨的氢氮混合气体继续在合成系统内循环使用。

氨的合成分为低压法、中压法和高压法3种工艺,中国的中小型氮肥厂大多采用32MPa的中压法和15MPa的低压法。

一、合成氨岗位的不安全因素1.进入合成工段的氢氮混合气体中,氢含量约为71%~75%,氢的爆炸极限为40%~74%,下限较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其爆炸危险性较大,如果高压混合气体从设备中泄漏出来,即使数量不多,也极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高压氢气泄漏时,由于流速大,与设备严重摩擦产生的高温和静电可能导致爆炸。

2.氨的合成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

在高温高压下,氢对碳钢设备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形成了氢气腐蚀使金属变脆,机械强度减弱。

此外,高温高压对设备材料要求严格,并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3.合成工段操作压力有两种,一是高压32MPa或15MPa系统,一是低压1.6MPa系统,2种不同压力的系统又彼此紧密相连,因此,高压气体窜入低压系统可能导致超压爆炸。

二、合成氨岗位的安全操作1.合成塔塔顶火灾爆炸原因及预防合成岗位比较容易发生着火和爆炸,因为原料气中含有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甲烷。

合成塔的大盖和外筒的螺栓连接处、大盖和小盖连接处、小盖和电极杆连接处等,均容易发生漏气,特别是小盖与电极杆连接处最容易漏气,当漏气后遇到热源即可能着火,合成塔顶着火一般有3种情况:(1)气体压力高,外漏时由于缝隙小,产生摩擦造成,该处局部高温,加上摩擦引起的静电效应,导致氢气着火。

(2)当使用电炉时,泄漏的气体接触加热的电极棒并引起火灾,或因电极杆绝缘不良,产生电火花与外漏气体相遇也会着火。

(3)将约400℃的热电偶抽出检查时,也会引起外漏气体着火,当发现着火时,立即用氮气或干粉和其他绝缘良好的灭火剂灭火,同时应及时卸掉塔内压力,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氨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氨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氨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氨气使用、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生产、管理、作业人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

三、氨职业危害概述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高度易燃性。

氨气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氨职业危害事故主要包括氨气泄漏、氨气中毒等。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理、救援、信息发布等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现场控制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药品、器械的储备与供应。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供应。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做好舆论引导。

五、应急响应程序1. 氨气泄漏事故(1)发现氨气泄漏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小组展开救援。

(3)现场救援组迅速封闭泄漏区域,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

(4)医疗救护组对泄漏区域附近人员进行检查,发现中毒者立即进行救治。

(5)物资保障组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服、呼吸器等。

2. 氨气中毒事故(1)发现氨气中毒者,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小组展开救援。

(3)医疗救护组对中毒者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4)现场救援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服、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3. 技术保障: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维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确保事故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氨气的危害与预防

氨气的危害与预防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 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 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 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 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利用pdfFactory Pro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 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 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 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氨气 …… 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气危害表现
⑴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 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 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 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 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 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 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 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 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 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 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 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 吸心跳停止。 ⑵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 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 糊、眼结膜充血。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气危害表现
(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 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 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 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 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 重不同。 3、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 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4、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 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5、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 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6、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 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 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事故案例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车号为鲁P-01568的20吨液氨罐车, 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 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押运员谢甲文在关闭灌装阀门过程中,液氨连接导 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王伦芝吩咐押运员谢甲文立即关闭 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 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后经鉴定该装置失灵),一边与厂值班人 员联系并电话报警。2时09分,莘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立即出警,迅速组 织抢险和群众疏散。聊城市及相邻县的公安消防部门也迅速调集警力, 赶赴现场参加救援。现场救护队员组成了救人、堵漏、器材供应、供水、 救援保障和现场警戒六个小组,展开抢险救援工作。搜救工作一直持续 到6时30分,共解救遇险人员102人,疏散群众2000余人。这起事故共泄 漏液氨约20.1吨,造成15人死亡(其中当时死亡13人,后经抢救无效死 亡2人),重度中毒2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万元。 液相连接导管突然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液氨罐车上的紧急 切断装置失灵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不落实 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急救
对中毒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如给予氧气、保持 呼吸道通畅、给予紧急治疗等。
紧急送医
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确保 其生命安全。
污染物处理
对现场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防止污染扩大。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总结
原因分析
对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氨的职业危害 • 氨中毒的紧急处理 •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氨的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氨的职业危害的处置方案
01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比重为 0.58,熔点为-77.7℃,沸点为-33.5℃。在空气中可弥散, 浓度过高时易被吸入人体并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炎症、 肺水肿等。
氨的危害
氨气可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粘膜 、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损害,如引发头痛、恶 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休克。
氨中毒的症状及危害程度
轻度中毒
出现轻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 嗽、呼吸困难等,同时伴有头痛
、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咽部 充血、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 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表现。此 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
控制措施
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采用防护设备、改 进工艺流程等,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和影响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时 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第一篇: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⑴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⑵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⑶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⑷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⑸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⑹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⑺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⑻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⑼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⑽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⑾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12)人对氨的嗅觉阈为0.5~1mg/m³。

氨对人的危害见表。

(13)中毒表现氨中毒临床表现见表分级临床表现轻度中毒眼、鼻、咽部有辛辣感,流泪、咳嗽、喷嚏、咳痰、咳血、胸闷、头痛、头昏、乏力(液氨溅入眼内,应立即拉开眼睑使氨水流出,并及时用清水清洗)临床检查有眼结膜、鼻和咽黏膜充血,肺部可听及干啰音重度中毒肺水肿、脑水肿、喉头水肿、喉痉挛、窒息,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抢救时严禁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法)第二篇: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二、安全健康管理职责项目经理职责1.认真贯彻施工安全健康方针,实现安全健康目标。

2.确保施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杜绝重大健康事故发生,确保全体人员不受伤害。

3.确保伤害事故能得以及时救治。

4.对其负责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项目上贯彻落实,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必须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实施同时纳入计划。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职业危害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新编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新编版)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

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

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果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2)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2急救措施(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

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

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拖: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

(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3泄漏应急处置措施(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

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4火灾应急处置措施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m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储罐水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5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1)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3)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4)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5)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6)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7)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8)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9)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10)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职业危害控制(11)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