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教学
小学音乐课程《陶笛》教学课件

小学音乐课程《陶笛》教学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陶笛基础知识•基本吹奏技能训练•曲目练习与演奏指导•音乐欣赏与拓展知识•课程总结与评估01课程介绍与目标陶笛的起源与特点起源陶笛,又称为埙,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
起源于中国的远古时期,最初是由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得名陶笛。
特点陶笛的音色悠扬宛转,深沉而醇厚。
它的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出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同时,陶笛的吹奏技巧相对简单,适合小学生学习。
课程目标与意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陶笛的基本吹奏技巧,了解陶笛的起源和特点,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意义学习陶笛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还能通过吹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对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陶笛的起源和特点介绍;陶笛的基本吹奏技巧讲解与示范;简单乐曲的演奏练习;音乐欣赏与表现。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课时进行,每个课时40分钟。
前2个课时介绍陶笛的起源和特点,第3至6个课时学习基本吹奏技巧,第7至9个课时进行乐曲演奏练习,最后一个课时进行音乐欣赏与表现。
02陶笛基础知识陶笛的构造与音域陶笛的构造陶笛是一种由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通常由笛头、笛身和笛尾三部分组成。
笛头上有吹孔和膜孔,笛身上有指孔,笛尾则有出音孔。
陶笛的音域陶笛的音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六孔陶笛音域为一个八度加一个纯五度,九孔陶笛音域则更宽,可达两个八度。
通过不同的指法和气息控制,可以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吹奏姿势与口型吹奏姿势吹奏陶笛时,身体应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持笛,将陶笛轻轻贴于嘴唇,吹孔对准嘴唇中央。
口型吹奏陶笛时,嘴唇应自然闭合,呈微笑状。
舌尖轻抵下齿背,上下嘴唇轻轻含住吹孔。
通过调整嘴唇的松紧程度和吹气角度,可以控制音高和音色。
呼吸方法与技巧呼吸方法吹奏陶笛时采用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陶埙教程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
埙的基本演奏姿势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
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
持埙方法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
吹埙的口型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
它可大可小。
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
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
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
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哀郢》PPT课件2

- .
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埙:(xūn)是一种古代吹奏乐器,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个孔。以陶制最为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古乐器之美,并了解屈原这位伟大的楚辞作家。教学重难点:了解《哀郢》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了解关于古代乐器埙的知识。
龚国富龚国富,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北省宜都县。现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协理事、民乐团指挥、国家一级作曲。
聆听与思考
聆听音乐,想一想埙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适合表现何种意境?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埙本身独特的音色恰好能反
《哀郢》Βιβλιοθήκη 乐曲根据伟大诗人屈原所作《楚辞》九章中的第三篇,讲述了屈原在流放中,闻秦兵攻陷楚国京城郢后,对祖国的怀念和对人民的同情。
作 品 介 绍
这首乐曲以屈原的诗作 《哀郢》为主题,表现了远古时期混沌初开、曙光初现的人类童年时期那种最初的觉醒和困惑、敬畏和恐惧。
八孔埙的入门指法

八孔埙的入门指法八孔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柔和、清澈,常常被用于伴奏或独奏。
如果你想学习八孔埙,首先要掌握它的入门指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孔埙的入门指法,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基本技巧。
一、八孔埙的基本结构八孔埙由管身、吹口、笛膜和八个指孔组成。
管身通常由陶瓷或竹制成,长约30厘米。
吹口位于管身的一端,用于吹奏。
笛膜位于管身的下方,可以控制音高和音色。
八个指孔分布在管身上,用于调节音高和音色。
二、八孔埙的基本指法1、基本口型吹奏八孔埙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将嘴唇微微张开,上下牙齿分开,舌头放在下巴前面。
吹奏时,将口唇往前推,使气流顺畅地流过吹口。
2、基本音域八孔埙的基本音域为C4到E5,共有13个音。
其中,第一孔为C4,第八孔为E5。
通过控制吹气的强度和笛膜的张力,可以调节音高和音色。
3、基本指法八孔埙的基本指法非常简单。
左手覆盖住前三个孔,右手覆盖住后五个孔。
指孔的开合程度决定了音高和音色。
下面是具体的指法:(1)第一孔:左手食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2)第二孔:左手中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3)第三孔:左手无名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4)第四孔:右手食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5)第五孔:右手中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6)第六孔:右手无名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7)第七孔:右手小指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8)第八孔: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时覆盖,其他手指张开。
以上是八孔埙的基本指法。
初学者可以通过练习这些指法,逐渐掌握吹奏技巧。
三、练习方法1、练习口型保持正确的口型是吹奏八孔埙的关键。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其他优秀演奏者的口型,逐渐形成自己的口型习惯。
同时,要注意控制吹气的强度和方向,使气流顺畅地流过吹口。
2、练习指法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单个音符的吹奏。
选择一个音符,比如C4,依次按照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的顺序覆盖指孔,调整笛膜的张力,吹奏出C4的音符。
然后,逐渐练习其他音符,直到掌握全部的音符和指法。
埙-美术课件

制作步骤
5
添加美丽周围的装饰花纹图案使作品更加完整与精致。
步骤五:
制作步骤
6
我们运用黄色的水粉颜料点缀周围,使画面更加完整,相互呼应。
步骤六:
制作步骤
7
最后调整画面,作品整体完成。
步骤七:
作品完成图
点评方向及内容:
课堂点评
THANK YOU埙Fra bibliotek教学时长:60分钟
年龄参考
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
教学总概述
01
课前引导
形态
颜色
习性
拓展
绿叶黄花青杆,每人一把小三伞,随风传播各地,生命之火永燃。
课程引导
1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于诱捕猎物。
绿叶黄花青杆,每人一把小三伞,随风传播各地,生命之火永燃。
课程引导
2
后来,经过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了它的音孔,发展成了现在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在古代,埙是用陶土烧制而成,也有石制和骨制,后今演化又有了瓷制,玉制,竹制等,且上面经常会绘有美丽的装饰图案。
02
制作步骤
材料
安全
时长
目的
制作步骤
1
首先我们在白色卡纸上绘画出埙的外轮廓形及构成形态。
步骤一:
制作步骤
2
我们运用马克笔的渐变色在埙的外表绘画出美丽的装饰花纹图案。
步骤二:
制作步骤
3
添加更多的装饰及细节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精致。
步骤三:
制作步骤
4
我们在黄色单色刮画纸上书写关于“埙”的文字并将剪下的“埙”黏贴在画面之中。
埙教学计划通用6篇

埙教学计划通用6篇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教学方案都是一份极为常见的文本,教学方案在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项预备事项,以下是范文社我细心为您推举的埙教学方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埙教学方案篇1一、教学理念1. 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音乐」不仅仅是一个科目,音乐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要素。
因而在课程设计上,将多采纳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期能引导同学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
2.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科技时代,每个地区的音乐文化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它文化的交互影响,因而音乐教育不该局限在所谓「西洋古典音乐」的范畴内,应藉由多元音乐文化的介绍及观赏,引导同学了解自己所属音乐文化在世界上的定位,确定所属的音乐文化,并敬重其它不同的文化风格。
二、课程目标1.培育基本的认谱及唱歌力量。
2. 熟悉中西音乐简史,了解各时代音乐背景及音乐风格。
3. 熟悉所属的音乐文化风格,并敬重其它不同的音乐文化。
4. 将音乐带入日常生活,具备基本音乐观赏的力量和学问。
三、教材内容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四、教学时数每周一节,四非常钟五、教学方法1. 唱歌﹕示范教学,教育同学正确的发声方式。
2. 乐理﹕以耳熟能详的乐曲来带领同学学习音乐理论。
3. 音乐观赏﹕运用音乐教室视听设备,让同学观赏名音乐家的演出。
六、评量及计分方式1.日常考查,占60%﹕学习态度,分组报告,音乐表演,口头问答,纸笔测验。
2.期末评量,占40%﹕期末纸笔测验。
七、盼望家长及师生能有的共识1.督促子女按时缴交作业。
2. 多观赏参加艺文活动﹕音乐观赏并非贵族化的休闲消遣。
3.共同努力,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只有通俗音乐,因该还有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轻音乐,古典音乐与浪漫派音乐等。
埙教学方案篇2课程目标1、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z,并能按字母挨次背诵、默写二十六个字母。
2、依据实物、图片说出所学单词要求读音正确。
3、能比较娴熟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4、能在非语言提示的关心下,听懂清楚的话语和录音。
埙教学

埙教学的背课第一部分埙的保护,演奏口形与姿势 1 保护:主要强调不能用水洗,不要用潮湿的东西擦,比如刚洗过手直接拿埙吹,很容易把埙的外皮弄坏。
其次是怕碰撞或者剧烈震动,每次吹完应该装合子里,尽量避免碰撞,或者非常强烈的震动。
2 口形一般用发‟屋…的口形第一:首先作出微笑状,口尽量放松,不要把嘴角过分向两侧拉,容易疲劳,也不要把嘴张的太大,容易吹不出张力,也容易浪费气。
有很多朋友吹埙的时候,某个音区可以,其他音区不容易吹响,这个主要就是口形的原因,埙的口形与其他乐器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演奏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效果,不同的曲子时,口形会有变化,一方面是口风与埙吹孔的角度是一直在调整的,吹低音一般角度小,把埙底向前上方稍转动,吹高音相反,尽量把埙底向后下方转,把吹孔全部漏出来,这样容易上去,另外口风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时候在吹的过程中,嘴张的大小不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 呼吸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个方法很多管乐的教程上都有详细介绍,主要意思就是吸气的时候,隔肌下降,充分扩大胸腔,尽量把气吸满,用力时,腰部两侧肌肉向外扩充,腹肌绷紧,呼气时,腹部有所控制的慢慢内收,将气缓缓呼出。
练习方法:找一张纸,长20厘米,宽5厘米,用手拿着,放在口前方大约20厘米处,吸气,对着纸条吹,让纸条漂起在一定幅度上,然后一直吹,让其稳定。
主要要练习让气瘤稳定,呼吸自然。
4 演奏姿势埙的演奏姿势比其他乐器更重要,因为埙在不同的姿势下,音准,力度,音色都有巨大的变化,需要很灵活的调整,一般主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放松,这个包括拿埙的时候,全身要是一个松弛状态,手更要完全放松下来,吹低音的时候两手均匀用力拿埙,吹高音的时候,两手的小指,可以放在埙底上,帮助起稳定作用,因为埙高低音口与乐器角度一直在变化,所以在拿的时候,一直是一个滚动的状态,但幅度很小。
第二结课的备课内容一:中音3到6的长音练习3到6这几个音,基本是埙的中音段,是吹高音前的必须过度,也是用的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音段,练习中主要注意几个方面,1 音准要把握好,尤其3到5之间的小三度,4的差口指法,要注意准确。
小学音乐课程《陶笛》教学课件

陶笛的呼吸和平时说话时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它需要采用“腹式”或“胸腹 联合”的呼吸方法,就像要吹灭1米以外的一支蜡烛,不是简单地把肺部的气 通过喉头呼出,而应该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并且下意识引导至丹田(脐下少 许小腹处)。细水长流而非突然暴泻,练习时一口气不得少于8秒,8秒钟内能 用腹部支撑和控制气息,做到发音强弱收放自如。
陶笛中国出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笛,距 今4000多年前,原以为是埙的别种,后经专 家组研究确认是古老的陶笛。陶笛(语:Ocarina, 也译作洋埙、瓦埙、土笛、奥卡利那笛、鼓 浪笛等),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多数是 一种源自意大利、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 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念字练习
(1) (2)
3、手型
以双手大拇指按住陶笛后面的两个音孔,双手食指按住陶笛前面上两孔,双手中指按住 陶笛前面的下两孔,以最自然的姿势把持陶笛,不可过松过紧,以便灵活而准确地开/ 按每一个音孔。练习吹奏时尽量把陶笛挂在胸前以免摔碎。
4、运舌方法
舌头在陶笛吹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笛发音时需要用舌头 作”TU“(音:吐,用T表示)或”KU“(音:苦,用K表示)的动作可以使 吹出的音饱满有力,还可以用来隔开前后两个相同的音。按照一定规律 用”TU“”KU“配合发音还可以表现欢快跳跃的乐曲。
(3)
念字练习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 按孔
○ 放孔 C调指法表(筒音作Do)
1、口形
先将吹口轻轻放在下唇上。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间,门牙紧,不可以用门牙咬住吹口, 也不宜含太深。
2、姿势
或坐或立,身体必须端正,重心平衡,上体放松,不能耸肩,两肘略张开。 侧面:背部自然伸直,不可向前倾,使陶笛与直立的身体保持45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埙教学的背课第一部分埙的保护,演奏口形与姿势 1 保护:主要强调不能用水洗,不要用潮湿的东西擦,比如刚洗过手直接拿埙吹,很容易把埙的外皮弄坏。
其次是怕碰撞或者剧烈震动,每次吹完应该装合子里,尽量避免碰撞,或者非常强烈的震动。
2 口形一般用发‟屋…的口形第一:首先作出微笑状,口尽量放松,不要把嘴角过分向两侧拉,容易疲劳,也不要把嘴张的太大,容易吹不出张力,也容易浪费气。
有很多朋友吹埙的时候,某个音区可以,其他音区不容易吹响,这个主要就是口形的原因,埙的口形与其他乐器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演奏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效果,不同的曲子时,口形会有变化,一方面是口风与埙吹孔的角度是一直在调整的,吹低音一般角度小,把埙底向前上方稍转动,吹高音相反,尽量把埙底向后下方转,把吹孔全部漏出来,这样容易上去,另外口风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时候在吹的过程中,嘴张的大小不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 呼吸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个方法很多管乐的教程上都有详细介绍,主要意思就是吸气的时候,隔肌下降,充分扩大胸腔,尽量把气吸满,用力时,腰部两侧肌肉向外扩充,腹肌绷紧,呼气时,腹部有所控制的慢慢内收,将气缓缓呼出。
练习方法:找一张纸,长20厘米,宽5厘米,用手拿着,放在口前方大约20厘米处,吸气,对着纸条吹,让纸条漂起在一定幅度上,然后一直吹,让其稳定。
主要要练习让气瘤稳定,呼吸自然。
4 演奏姿势埙的演奏姿势比其他乐器更重要,因为埙在不同的姿势下,音准,力度,音色都有巨大的变化,需要很灵活的调整,一般主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放松,这个包括拿埙的时候,全身要是一个松弛状态,手更要完全放松下来,吹低音的时候两手均匀用力拿埙,吹高音的时候,两手的小指,可以放在埙底上,帮助起稳定作用,因为埙高低音口与乐器角度一直在变化,所以在拿的时候,一直是一个滚动的状态,但幅度很小。
第二结课的备课内容
一:中音3到6的长音练习
3到6这几个音,基本是埙的中音段,是吹高音前的必须过度,也是用的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音段,练习中主要注意几个方面,1 音准要把握好,尤其3到5之间的小三度,4的差口指法,要注意准确。
2 音色要均匀,尤其是4,容易声音偏暗。
3 注意长音开头和结尾的收发,这个主要是结尾的部分,要有个
慢收的过程,不要断的太仓促。
二:单吐音的练习
吐音是管乐器中最长用的技巧,也是必须学好的,吐音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两个步骤练习:
1 吸一口气,做好吹埙的口形准备,把埙放在吹的位置上,舌头略前伸,大约深在嘴唇红白之间
的部位,这个可以根据效果自己调整。
2吹气,同时舌头后收,发出一个断音。
这样往返练习,要注意的是,开始练习可以一口气吹一个音,后来,气不断,只有舌头的动作。
来回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书上说要发…吐‟这个音,其实不用那么大,就向嘴里有一个线头之类的,想把它吐出来,轻轻的动就可以了。
如果舌头的动作过大,高音容易吐不响,中低音噪音大,灵敏度差,如果舌头过分靠后,就会发出类似口齿不清的效果,舌头过分向前,则音色不理想。
三:换气
这是个小的课题,因为换气的问题,大的来说属于呼吸的范围,但在真正的演奏中,需要根据曲子的不同,自己设计换气的位置,一般的说,每一句后面必然有换气的口,有的长句,半句之间也可以换,
根据断句和表达来决定。
练习曲:但愿人长久,妈妈的吻
大家好,由于大上洲的网特别慢,课没上成,上洲的交流课也是时间比较少了些,最近单位忙搬家
,事情特别多特别乱,向大家表示歉意。
这洲的课程,最主要的要能吹响埙最高的3个音(712)。
这三
个音特别特别的难吹,需要很多练习时间来完成,另外要讲两个长用技巧,一个是打音,一个是碟
音,
最后在讲一下气振音的吹法
一中音7到高音2的演奏
这三个音是埙高音的极限,发音难,稳定性差,灵敏度低,音量小,控制范围小,张力不足,这
些
缺点几乎都存在于这几个音了,所以练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希望朋友们能多多练习,克服
这个
难关。
我吹这几紧,个音有下面几个体会:
1 口风要稍小,大约比吹6的气瘤要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2 角度要稍大,这个角度的掌
握因
人而议,因埙而议,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吹每个埙的时候都是不太一样的,实在无法概论,但有一点
要注
意,往往角度太小的,会直接出不来声音,而角度过大的则是声音有一点点,但气声大的要命,通
过这
些特点,可以判断如何调整;3 拿埙的姿势问题,吹到1开始,后面的手指离开埙,整个支点都落
在了两
个小指上,在这个时候(主要是音阶转换的其间)埙一定一定不要在手上转动,如果在吹高音的时
候埙
拿的不稳,能出声音的机率就低的可怜了。
二打音
这是咱们接触埙以来,第一个正式讲一下手上的技巧,打音其实很简单,属于装饰音类技巧。
具
体
操作:在吹一个音之前,先在此音下方的孔上打一下,就比如说吹2,则先在1上打一下,出现的
效果即
是“12”,这个装饰音要特别短暂,特别轻巧,最多相当于32分音符的长度就可以了。
如果这个装饰
音
不是加的本音的下方音,而变成本音的上方音(即32),那就是叠音,其实这两个技巧方法和概念
完全
相同,只是一个打下面,一个打上面而已。
三气振音
这个就是用气吹出颤音的效果,在埙上那是必须要学的技巧,其重量就和一个人脸上的表情一样
重
要。
练习方法:吸一口气,慢慢呼出,在呼的过程中,腹肌连续上下轻轻动,使气一强一若的出来,
气
瘤要规律而稳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3:02:45编辑过]
3.21 埙第五结课背课笔记
一手指类技巧波音,装饰音,滑音
这几个技巧都是手指类的技巧,而且都属于装饰音范围内,有很多的共同点。
波音:分上波音(又叫顺波音)和下波音(又称逆波音)。
上波音的操作,就是先吹一个本音,在迅速向上波一下,最后在回到本音,比如1的波音,就要吹成121,前面两个音很迅速。
下波音操作与上波音相似,只是方向相反,1的下波音一般奏成171。
下波音用的比较少,上波音是非常常用的技巧之
一,要好好练习。
装饰音,就是在一个主音的前面加奏一个很短的小音符,这个音符和叠打拨音不同的是没有任何规律,不一定加的是什么音,一般是在音符前面加一个十六分左右的长短,或者是更短。
滑音,分气滑和指滑,在埙上,一般是两者的结合使用。
气滑音,主要通过调整气流的大小和吹埙的角度完成,一般的说,气滑音向下滑用的多,向上的很少,尤其在低音上用的很多。
指滑音,是用手
抹半孔完成,
这些内容比较少,但练起来很难的,得等上课的时候,具体操作,对具体问题做调整。
今天要通过两首歌曲和大家一起交流以前的技巧在音乐中的应用,其实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真正的使用是一个很需要推敲的过程,今天主要通过一首黄昏和一首牧羊曲,来推敲颤叠赠打等技巧在歌曲中的使用,前者吹着比较简单,后者相对要难一点,曲谱我已请围观群众朋友提前上传到论坛了,感谢围观群众朋友的大力支持。
大家好,上洲我得了重感冒,实在身体不好,没有上成课,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歉意。
今天的课,主要还是通过几个歌曲,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埙演奏歌曲的一些长用技巧。
基本内容如下:
美丽的神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用埙吹歌曲,其实技巧都是随心所欲加的,基本上分两个部分完成,一是先把谱吹会,一般网络下的歌谱,和真正演唱会有一点区别,这个稍加改变就可以,二是根据演唱习惯,尽量模仿,常用的技巧在歌曲中加的都比较多些,其中打音,叠音,二、三度滑音,装饰音,都会很长用。
在神话中,最主要要训练的就是滑音的使用,基本音的前面加的装饰音,都是滑到本位音上的,在吹流行歌曲的时候,滑音处理和民族类有区别,滑音速度比较快,滑的幅度比较小,滑的不要太夸张,尽量自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埙的练习中占一定的深度,无论从谱,高音,叠打,都是一个考验,这个还得慢慢练习。
基本上,掌握了上次的牧羊曲,在吹这个草原,应该完全可以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