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
高中化学48条有机化学必记知识点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是培养类比思维的重要阵地之一。
下面是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一)1) 马氏规律: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亲电试剂总是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2) 过氧化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的规律,卤素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3) 空间效应:体积较大的基团总是取代到空间位阻较小的位置。
4) 定位规律: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有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
5) 查依切夫规律:卤代烃和醇消除反应的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6) 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的规则。
存在一个环状的大π键,成环原子必须共平面或接近共平面, π电子数符合 4n+2 规则。
7) 霍夫曼规则:季铵盐消除反应的规律,只有烃基时,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少的烯烃(动力学控制产物)。
当β-碳上连有吸电子基或不饱和键时,则消除的是酸性较强的氢,生成较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产物)。
8) 基团的“顺序规则”。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二)烷烃: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外消旋化烯烃:烯烃的亲电加成:溴,氯,HOBr (HOCl) ,羟汞化-脱汞还原反应-----反式加成;其它亲电试剂:顺式+反式加成烯烃的环氧化,与单线态卡宾的反应:保持构型烯烃的冷稀 KMnO4/H2O 氧化:顺式邻二醇烯烃的硼氢化-氧化:顺式加成烯烃的加氢;顺式加氢环己烯的加成:(1-取代,3-取代,4-取代) 炔烃:选择性加氢:Lindlar 催化剂-----顺式烯烃Na/NH3(L)-----反式加氢亲核取代:SN1:外消旋化的同时构型翻转SN2:构型翻转(Walden 翻转) 消除反应E2,E1cb: 反式共平面消除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反式产物。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有机化学规律总结一.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规律1.在烃类中,烷烃CnH2n+2随分子中碳原子的增多,其含碳量增大;炔烃、二烯烃、苯的同系物随着碳原子增加,其含碳量减少;烯烃、环烷烃的含碳量为常数(85.71%)2.一个特定的烃分子中有多少种结构的氢原子,一般来说其一卤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常数.例:m克葡萄糖,n克甲醛,x克乙酸,y克甲酸甲酯,混合后,求混合物碳的质量分数.4.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6.常见有机物中最简式同为"CH"的有乙炔、苯、苯乙烯;同为“CH2”的为单烯烃和环烷烃;7、烃类的熔、沸点变化规律(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如:气态烃:CxHy x≤4(2)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沸点:正戊烷(36.07℃)>异戊烷(27.9℃)>新戊烷(9.5℃)(3)苯的同系物,熔沸点。
邻位>间位>对位, 如沸点: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1℃)>对二甲苯(138.4℃)二.有机物燃烧规律1.有机物燃烧通式:CxHy+(x+y/4)O2 xCO2+y/2H2O2、烃(CXHY)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1)当Y=4时,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
若同温同压下,100℃以上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2)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小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大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若分子为CnH2n、CnH2nO 或CnH2nO2时,其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所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当,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氢与氧原子数比为2:1.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氢元素的含量,它越高,耗氧量越高,如甲烷耗氧量最高。
有机物规律总结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
有机规律知识点总结

有机规律知识点总结一、有机物的特点1.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中碳与氢、氧、氮、硫等原子形成碳链或环。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石油产品、天然气、酒精、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核酸等。
2. 有机物具有碳原子的共价键,这使得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
3.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四个化学键可以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形成多种共价键,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4. 有机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化合物数量庞大,结构多样,性质复杂。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原子,且氢原子摆正地分布在碳原子上,没有双键和三键,称为烷烃。
2.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含有碳和氢原子同时还有双键或三键,称为烯烃和炔烃。
3. 芳香烃:分子中含有简并的苯环结构。
4. 含氧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氧元素,例如:醇、醛、酮、酸、酯、醚。
5. 含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氮元素,例如:胺、酰胺。
6. 含硫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硫元素,例如:硫醇、硫醚。
7. 含卤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卤素元素,例如:卤代烷、卤代烃。
8. 含杂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简并的杂环结构,例如:环烷、环烯。
9. 多功能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
三、有机化学反应1. 加成反应:分子中添加了新原子或基团,可以是氢、卤、水、醇等。
2. 消除反应:分子中丢失了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例如脱水、脱卤、脱氢等。
3. 取代反应: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与外加试剂发生位置或物质上的替代。
4. 加氢反应:分子中添加氢原子。
5. 加氧反应:分子中添加氧原子。
6. 加氮反应:分子中添加氮原子。
7. 加碘反应:分子中添加碘原子。
8. 加酸反应:分子中添加酸。
四、有机物的制备方法1. 直接制备法:通过原料中含有所要制备的物质,然后经过化学反应得到产品。
2. 合成法:利用最少的步骤、条件从简单的原料制备目标化合物。
3. 升级法:从目标化合物的同系同族物出发,通过逐步升级或加氢反应获得。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反应规律复杂多样且充满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到 2025 年,我们对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规律进行总结。
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较大分子的反应。
1、烯烃的加成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在加成反应中,烯烃的双键容易被打开,与其他分子发生加成。
例如,与氢气的加成可以生成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可以生成卤代烃。
以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CH₂=CH₂+ H₂ → CH₃CH₃,这个反应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如镍。
2、炔烃的加成炔烃含有碳碳三键,其加成反应与烯烃类似,但相对较为复杂。
例如,与氢气加成可以分步进行,最终生成烷烃。
3、醛和酮的加成醛和酮中的羰基(C=O)可以与氢气、氢氰酸等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醛与氢气加成生成醇:CH₃CHO + H₂ → CH₃CH₂OH 。
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1、烷烃的卤代反应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例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CH₄+ Cl₂ → CH₃Cl + HCl ,反应逐步进行,可以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多种产物。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苯与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溴代反应生成溴苯。
3、醇的取代反应醇分子中的羟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如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三、消去反应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脱去小分子(如 H₂O、HX 等)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例如,乙醇消去生成乙烯:CH₃CH₂OH → CH₂=CH₂+ H₂O 。
高中化学的归纳有机化学与配位化学的重要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的归纳有机化学与配位化学的重要规律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到了众多的分支和领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是两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在这两个领域中的重要规律。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的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分别进行总结归纳。
一、有机化学的重要规律总结高中有机化学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归纳出了以下几个有机化学的重要规律:1. 碳原子的四价性: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通常是四个键的饱和原子。
它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从而构建出不同的有机分子结构。
2. 基团的作用:有机化合物中的基团对于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至关重要。
例如,羟基(-OH)使化合物具有醇的性质,氨基(-NH2)使化合物具有胺的性质等。
3.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受到分子结构的影响,如烷烃比烯烃稳定,芳香烃稳定性较高等。
此外,分子中的其他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等也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
4. 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每种反应都有其特定的反应机理,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
以上只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规律,还有很多其他的规律和知识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二、配位化学的重要规律总结在高中化学中,配位化学是有机化学之外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主要研究配位键的形成、配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等。
以下是配位化学中的重要规律总结:1. 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共价键与配体结合而形成的。
中心金属离子可以有不同的价态,配体也有不同的配位方式,例如双电子对给体、单电子对给体等。
2. 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的性质受到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影响,例如配合物的颜色、稳定性等取决于配体的电子结构和配位方式。
3. 配位反应:配位反应是指配合物中的配体发生取代反应或背景反应。
不同的配体可以通过这些反应来改变配位物的性质和结构。
有机化学常用规律归纳

有机化学常用规律归纳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257400 王风利一、物理性质规律1、常温下呈气态:碳原子数在四以内的烃(新戊烷沸点是9.5 ℃为特例)另如: CH 2=CH-CH=CH 2 、CH 3Cl 、新戍烷 、HCHO 。
2、易溶于水:低碳的醇、醛、酸。
3、微溶于水:①苯酚 ②苯甲酸 ③C 2H 5-O-C 2H 5 ④CH 3COOC 2H 5。
4、与水分层比水轻:烃、酯 ( 如:苯、甲苯 、C 2H 5-O-C 2H 5 、CH 3COOC 2H5、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
5、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溴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溴苯等)、硝基苯 、液态苯 酚。
6、有特殊气味:苯 、 甲苯 、CH 3COOC 2H 5 、C 2H 5-OH 、硝基苯。
二、组成、结构规律1.“基”的结构规律:(1)平面结构:、、、;(2)直线结构:;(3)立体结构:(四面体)、 (三角锥)。
2.分子组成中氢原子数相对于饱和状态时减少的数目与结构关系:(1)每减少两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 一个C =C 或于一个环。
(2)每减少四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一个碳碳叁键或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每减少八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一个苯环或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
(4) 出现一个羰基减少的氢原子数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3.“等效氢原子”规律:(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4.有机化合物中几种不稳定结构:(1)烯醇式结构:,该结构容易异构化生成羰类化合物:;(2)偕二醇结构:偕二醇结构中的两个羟基易脱去分子水,生成醛:(3)累积二烯烃结构:以上结构虽符合四个价键理论,但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在中学阶段不宜书写。
5.烃及衍生物中的“数”规律:(1)烷烃中共价键数与原子数关系:共价键总数=2N (C )+N (H );(2)烃的含氮、氧衍生物中,H 原子数与C 、O 、N 原子数关系:n (H )=2n (C )+n (N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1.聚集状态(1)烃: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得烃都就是气体。
(新戊烷就是气体,沸点:9。
5℃)烷烃:C1~C4为气体,C5~C16为液体,C17以上为固体.烯烃:C2~C4为气体,C5~C18为液体,C19以上为固体。
苯得同系物多数为液体,与苯一样有特殊得香味,其蒸气有毒。
但对二甲苯为固体。
环丙烷、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为液体,高级同系物为固体。
(2)烃得衍生物:CH3Cl、CH2=CHCl、C2H5Cl、HCHO、CH3Br等为气体。
ﻩ饱与一元醇中,C1~C4为酒味液体,C17以上为固体.ﻩ饱与一元羧酸中,C1~C3为具有强烈酸味与刺激性得流动液体,C4~C9为具有无色无臭得油状液体,C10以上为石蜡状固体。
ﻩ硝基化合物中,一硝基化合物为高沸点液体,其余为结晶固体.ﻩ酚类、饱与高级脂肪酸、二元羧酸、芳香酸、脂肪、糖类、氨基酸及萘等为固体.不饱与脂肪酸(如油酸)为液体。
3。
溶解性ﻩ(1)难溶于水:烃类、卤代烃、酯、硝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多糖、高分子化合物等.(2)溶于水:低级醇、醛、羧酸、单糖、二糖、氨基酸、丙酮、某些蛋白质溶于水。
ﻩ(3)与水互溶:乙炔、乙醚微溶于水.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70℃以上与水互溶。
(4)难溶于水、且比水轻:烷烃、烯烃、炔烃、CnH n+1Cl、汽油、乙醚、苯(0、8765g /cm3)、甲苯(0、8669g / cm3)、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0、9003g / cm3)、油酸及低级酯类、油。
(5)难溶于水、且比水重:溴甲烷(1、6755g/cm3)、溴乙烷(1、4604 g/cm3)、溴苯(1、495g/ cm3)、CCl4、硝基苯、多氯代烃、溴代烃等。
4。
最简式相同得(1)CH:乙炔(C2H2)、(C4H4)、苯(C6H6)、立方烷(C8H8)ﻩCH2:烯烃(C2H4)、环烷烃(C n H2n)ﻩCH2O:甲醛(CH2O)。
乙酸与甲酸甲酯(C2H4O2)、乳酸(C3H6O3)、葡萄糖与H10O6)果糖(C6ﻩC6H10O5(葡萄糖单元):淀粉与纤维素[(C6H10O5)n]C∶H=1∶1得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ﻩC∶H=1∶2得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ﻩC∶H=1∶4得有:甲烷、甲醇、尿素等.(2)最简式相同得,所含元素得百分含量不变。
最简式相同得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要注意:①含有n个碳原子得饱与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得饱与一元羧酸与酯具有相同得最简式;②含有n个碳原子得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得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得最简式。
(3)最简式相同得有机物,当组成混合物时,只要质量一定,无论以任何配比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得量一定,耗O2量相同。
(4)等质量得最简式相同得化合物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5)具有相同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有机物为:①含有n个碳原子得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得同类型羧酸与酯。
②含有n个碳原子得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得饱与一元醛或酮。
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得推断。
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得分子式(设烃得相对分子质量为M)①得整数商与余数,商为可能得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
②得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与为止。
5.(单)烯烃得特点ﻩ(1)最简式相同:CH2(2)C、H元素得百分含量一定。
(3)燃烧后生成得CO2与H2O(g)得物质得量、气体体积或压强相等.2Cn H2n+3nO2→ 2nCO2+2n H2Oﻩ(4)等质量得不同烯烃耗氧量同.6.烃中ﻩ(1)氢原子数必为偶数。
(2)含氢量ω(H):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烷烃中:M↑,ω(H)↓ﻩ烯烃中:ω(H)不变,都就是14.3%ﻩ炔烃与芳香烃中,M ↑,ω(H)↑CH4得ω(H)最大,为25%;C2H2与C6H6得ω(H)最小,为7.7%(3)含碳量ω(C):芳烃〉炔烃>烯烃>烷烃ﻩ烷烃中:M ↑,ω(C)↑烯烃中:ω(C)不变,都就是85.7%ﻩ炔烃与芳香烃中,M↑,ω(C)↓ﻩCH4得ω(C)最小,为75%;C2H2与C6H6得ω(H)最大,为92.3%7。
不饱与键数目得确定ﻩ(1)有机物与H2(或X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得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由不饱与度确定有机物得大致结构:对于烃类物质C n H m,其不饱与度Ω=①C=C:Ω=1;②C≡C:Ω=2;③环:Ω=1;④苯:Ω=4;⑤萘:Ω=7;⑥复杂得环烃得不饱与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得数目。
(3)若用C n HmO z(m≤2n+2,z≥0,m、n∈N,z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得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 H m O 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ﻩ①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ﻩ②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与一个环.ﻩ③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④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8。
一个碳原子上有两个羟基就不稳定,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双键与羟基(如稀醇)得有机物也不稳定。
9.羟基多了可能产生甜味ﻩ(1)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且具有甜味得物质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牙糖(木糖、木糖醇);(不能食用得)甘油、乙二醇。
(2)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但不具有甜味得物质有:淀粉、纤维素(部分纤维素不能食用)。
ﻩ以上十种物质中,甘油、乙二醇、木糖醇就是醇,其余属糖类。
(3)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得就是,可食用得就是糖精(邻磺酸苯酰亚胺),不要食用得就是乙烯、乙醚、氯仿。
10.有机物得酸性ﻩ(1)羧酸就是一类有机物,其中甲酸最强,除此以外得一般规律就是:芳香酸与二元酸都强于一元酸,饱与一元羧酸中,随相对分子质量得增加,酸强度减弱。
ﻩ饱与一元羧酸中,甲酸、乙酸与丙酸能与水混溶.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得增加,饱与一元羧酸在水中得溶解度迅速减小,最后趋近于零。
(2)酚类具有酸性,但苯酚(石炭酸)比碳酸还弱,它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11。
高分子化合物ﻩ(1)高分子化合物就是由组成(链节)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不等得同种高分子组成得混合物。
(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质量×平均聚合度加聚高分子:=M(单体)×平均聚合度ﻩ缩聚高分子:<M(单体)×平均聚合度(3)乙烯类高分子:ﻩ当X为H,即聚乙烯ﻩ当X为CH3,即聚丙烯当X为Cl,即聚氯乙烯ﻩ当X为OH,即聚乙烯醇ﻩ当X为CN,即聚丙烯腈当X为COOR,即聚丙烯酸酯当X为C6H5,即聚苯乙烯12。
发生卤代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一卤代物得ﻩ(1)甲烷CH4、乙烯CH2=CH2、乙炔、乙烷CH3-CH3、、新戊烷、2,2,3,3—四甲基丁烷(2)无支链得环烷烃: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ﻩ(3)苯及(指环上)对二甲苯、间三甲苯。
13.端头碳上连有羟基得醇(伯醇)可氧化成醛,仲醇氧化为酮。
酮加氢为仲醇,醛加氢还原为伯醇。
14.有机物使溴水褪色得(1)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萃取使溴水层褪色,有机层颜色加深得有:苯、甲苯、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CCl4、直馏汽油等.(2)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得有:苯酚。
ﻩ(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得有:SO2、H2S。
但KI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碘水,颜色加深。
15。
颜色反应或显色反应(1)淀粉+碘→蓝色。
(2)苯酚+FeCl3溶液→紫色。
ﻩ(3)蛋白质(分子内含苯环)+浓硝酸→黄色。
ﻩ(4)乙二醇、甘油、葡萄糖等多羟基化合物加入新制得Cu(OH)悬浊液生成绛蓝色溶液。
16.有机物与有关试剂得反应(1)溴水:遇烯、炔等不饱与烃褪色,遇苯酚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ﻩ(2)纯溴:与饱与烃与芳香烃发生取代反应。
ﻩ(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遇烯、炔等不饱与烃褪色,遇苯得同系物反应褪色.能氧化醇、醛、还原性糖等。
ﻩ(4)金属钠:能与羟基化合物(醇、酚、羧酸、甘油)反应放出氢气。
(5)新制Cu(OH)2悬浊液:常温下遇多元醇、葡萄糖等均能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与醛、葡萄糖、甲酸、甲酸酯、甲酰胺与果糖在加热条件下均能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能与乙酸发生中与反应.ﻩ(6)银氨溶液:与醛、葡萄糖、甲酸、甲酸酯、甲酰胺与果糖在加热条件下均能发与银镜反应,ﻩ(7)氢氧化钠溶液:与羧酸、石炭酸反应。
卤代烃、酯可在碱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
ﻩ(8)碘水:遇淀粉变蓝。
ﻩ(9)石蕊(甲基橙)试液:低级酸溶液可使之变红。
(10)FeCl3溶液:遇苯酚溶液变紫色。
17。
有机物得俗名ﻩ沼气、坑气—-甲烷ﻩ电石气—-乙炔酒精--乙醇木醇——甲醇ﻩ甘油-—丙三醇蚁醛—-甲醛ﻩ福尔马林-—35%-40%甲醛水溶液ﻩ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草酸—-乙二酸ﻩ安息香酸—-苯甲酸ﻩ硬脂酸—-十八碳酸软脂酸--十六碳酸ﻩ油酸—-十八碳烯酸ﻩ油脂——高级脂肪酸得甘油酯肥皂——硬脂酸钠ﻩ硬化油、人造脂肪——硬脂酸甘油脂TNT--2,4,6—三硝基甲苯ﻩ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ﻩ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ﻩ尿素——碳酰胺18、式量相等下得化学式得相互转化关系:一定式量得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1)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有机物燃烧通式得应用19、解题得依据就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得燃烧通式.烃:4CxH y+(4x+y)O2→4xCO2+2y H2Oﻩ或CxH y+(x+)O2→x CO2+H2Oﻩ烃得含氧衍生物:4C x H yOz+(4x+y-2z)O2→ 4x CO2+2yH2Oﻩ或C x H yOz+(x+-)O2→xCO2+H2O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ﻩ规律1:耗氧量大小得比较ﻩ(1)等质量得烃(C x 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得CO2与H2O得量均决定于得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得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ﻩ(3)等物质得量得烃(CxH 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 y O z)完全燃烧时得耗氧量取决于x+-,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等物质得量得不饱与烃与该烃与水加成得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得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
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ﻩ规律2:气态烃(CxH 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ﻩ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