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word版
园林植物育种学考试重点10页word文档

园林植物育种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物质资源:是指对花卉品种改良和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体,既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
芽变选种: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方法。
倍性育种:根据一定的育种目标,采用人工诱变等方法,产生染色体倍数性增加或减少的后代,从中培育成优良新品种的过程。
品种: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变异,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繁殖材料分别收货,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区域试验:将少数地区进行试验的初步结果,拿到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试验点上进行栽培。
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杂交所得杂交组合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半致死剂量:使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要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的称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新环境或必须采取相应的农业栽培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自交不亲和:又称自交不育性,是指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完成受精现象。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集合共6页word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集合(适合本科生园艺专业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育种通过遗传组成的改良获得更利于栽培与利用的优良品种并进一步进行良繁与推广2、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学科。
3、品种(Cultivar,简cv.)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通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符合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群体。
3、新品种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4、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和一定时间内作物全部光合产物的收获量。
而经济产量指同一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作物可以作为商品利用的部分的收获量。
5、种质指决定生物的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细胞、DNA片段等。
6、种质资源携带有不同种质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也称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
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8、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也称基因多样性。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内基因的遗传变异。
9、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包括区域生物多样性(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生物多样性(群落内物种的丰富程度)10、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多样性。
11、核心种质选择全部种质资源的一部分,以最小的资源份数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12、种质创新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含有特定有益基因或基因组合,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新材料的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学共61页文档

绪论
重点: 品种的概念和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
难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一、园艺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
• 1、自然选择与自然进化 • 2、人工选择与农业发展 • 3、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
1、自然选择与自然进化
变异 遗传 选择 自然选择是使有利于其本身生存和繁 殖后代的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加强,不利 的变异逐代淘汰,从而形成新物种、变种、 类型以及对其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 果。选择的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 的自然条件。
骑兵手
展望
萝卜的不同品种
• 苹果的不同品种
二、品种的概念及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
2.品种的特性:
• 特异性: • 一致性: • 稳定性: • 地区性: • 时间性:
品种特异性
极早熟、抗病、抗逆性 强、耐弱光、极易座果、 单瓜重2kg左右
华蜜掌中宝
早抗蜜宝
抗病、耐湿、易坐果, 大瓜可达 10 公斤左右
二、品种的概念及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
1.品种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
市场的需要;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 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 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 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 一串红的品种
三、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生产需要,制定育种目标,采用种质资
源的调查收集、引种、选种、人工创造新品种 的育种途径,育成新品种。
对育成的新品种繁殖扩大数量并推广种植, 并在繁育推广过程中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不断 保持和不断提高良种的种性。
园艺植物育种流程图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非轮回亲本在导入杂交或级进杂交中作为基因供体,仅进行一次杂交,以后就不再用来回交的亲本。
3、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4、超中优势是以中亲值作为尺度用以衡量F1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方法。
5、生物混杂在田间不同品种间出现天然杂交,以致后代分离而出现不良个体,破坏品种的一致性。
6、分裂选择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的方向保留下来,减少中间常态的选择。
7、实生群体8、嵌合体由突变与未突变细胞组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
9、品种退化作物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良性状,并能遗传给下一代的现象。
10、单株选择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
11、育种对象育种过程中选择特定一种或几种园艺植物作为育种植物。
12、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13、营养系品种由单一优选植株或变异器官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14、辐射育种利用具有辐射能的物理射线诱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16、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17、轮回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18、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出现优良与否的能力。
20、配合力指作为亲本杂交后F1二、判断正误题(正确打V,错误打×)1、栽培作物最初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2、栽培品种越古老(存在历史越长)适应性越强.3、芽变只能在植物的梢端分生组织中存有可能发生。
4、杂交不是获得作物新基因突变的有效途径。
5、饰变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
6、自交不亲和的园艺作物在品种间交配一定亲和。
7、核质型雄性育类型通常只有恢复系没有保存系。
8、远缘杂交是指地理起源较远的亲本间的交配.9、生物混杂是指异种花粉混入引起的有性后代间的性状差异。
10、趋中变异是指杂种后代性状平均值趋近于亲中值的现象。
园艺植物育种学-文档资料

第5章 有性杂交育种
5
园 艺 植 物 育 种 学
概念、类别与重要性 重要性
2、有性杂交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授粉方
式和繁殖方式的园艺植物。
有性繁殖作物 自花授粉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
杂 交 选 择
无性繁殖作物
新品种
想一想
哪种作物更适于用有性杂交育种? 第5章 有性杂交育种 6
园 艺 植 物 育 种 学
轮回亲本
的 性 状 与 轮 回 亲 本 基 本 一 致
P1
×
F1
BC1F1
P2
OR 供体亲本
多 次 回 交 后 , 回 交 后 代
×
F1
P1
×
P1
结论: 轮回亲 本最初 作为母 本出现 的,但
F1
BCnF1
×
F1
P1
育 育 性 性
问题例外
11
轮回亲本用父本还是母本好?
B
想一想
第5章 有性杂交育种
园 艺 植 物 育 种 学
园 艺 植 物 育 种 学
B
有性杂交技术流程
制定计划 准备具 亲本株的培育与选择 隔离和去雄 花粉的制备 授粉、标记和登录 授粉后的管理
第5章 有性杂交育种 17
1 1 2
园 艺 植 物 育 种 学
有性杂交后代的处理 杂种的培育 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
系谱法
混合法
总结
F2后代种植数量计算
单子传代法
混 合 法
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
F6 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 4、高代选择工作量大; 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
F7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B
《园艺植物育种学》已排版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
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坚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这就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的纯合自交系。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计算机辅助育种: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临界剂量:被照射的种子或芽成活率为40%的照射剂量。
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配合力:配合力又称组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形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实生选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特殊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形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指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总论第一章(含慕课内容)【范本模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艺植物育种学简介一、园艺植物育种的概念和性质1、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和细胞融合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获得良种后要迅速繁育纯正的种苗,以尽快满足生产上对新品种的要求。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植物优良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他是以遗传学和进化论为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土壤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技术和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的综合性英语科学。
是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应用于改造果树.蔬菜、花卉品种实践的科学总结.反之,它又充实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3、园艺植物育种的任务(1)根据市场需要,科学地制定育种目标(2)根据遗传变异规律,确定最佳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或创造新种质(3)加速良种繁育,提高种性,降低成本,防止良种退化。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内容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
2、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与鉴定3、选择育种的原理、对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4、杂交和杂种优势的机理和利用5、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6、新品种田间试验、审定、良种繁育与推广。
三、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途径(1)基本途径。
①选择育种,利用自然变异②杂交育种,创造变异③倍性育种,创造变异④诱变育种,创造变异(2)高新技术育种.太空育种,卫星描载育种材料---地面选择;细胞工程育种,①组织器官水平:胚乳、胚、叶片、茎尖培养②细胞水平: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与再生;基因工程育种,DNA重组, 遗传转化,离体培养技术第二节品种的概念与特性一、品种的概念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符合人类需要,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和载培条件.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品种称为无性系品种是来自一个实生或芽变单株的无性系后代。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docx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绪论第一节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1.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生物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种群:进化的基木单位,种群中能进行生荊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称为基因库3.物种是隔离的种群,新物种主要是山亚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形成的4.突变和杂交所实现的基因重组毘进化的根本原因5.选择的基础在于差别繁殖,造成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促进了新类型的形成6.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8.人工进化:人工发现和创造变界并进行选择的进化。
选择的主体是人,发展有利变异和人工选择下有利变异积累9.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的栽培植物都是由野生类型,经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成。
10.栽培植物进化速度比野生植物要快得多,原因:(2)人工选择的结果:(2)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栽培环境大大改善使得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变异来源增多11.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
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育种活动。
12.将优势性状集合在一起,其表达的环境也要相应满足才能实现。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物良种的作用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致性),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稳定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不是植物学分类单位,白菜品种'油冬儿'(中文使用单引号表明品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 cv. Youdonger]2•作物品种的待性:(1)待界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只是个别性状与原品种不同的群体,习惯上称之为该品种的品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植物育种学85学时(理论55 实验30)1.5周实习 6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是园艺学科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整个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果树、蔬菜和花卉等园艺植物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遗传学基础理论的条件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保护、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掌握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芽变选种之原理,熟练掌握植物引种与驯化、选择育种及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
(二)实验技能方面本课程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的方法、植物引种、杂交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及良种繁育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参观和示范,使学生了解辐射诱变育种及各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总论绪论(1学时)0.1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范畴和作用1 范畴和任务(遗传学与育种学,变异与遗传,育种目标)2 育种学的作用(品种的概念,品种选育与植物进化的关系)0.2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历史和成就0.2.1 育种手段的发展和各阶段的成果0.3 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0.5.1 生物多样性与品种多样化 0.5.2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 0.5.2 育种周期缩短 0.5.4 信息技术与定向培育第1章育种对象和目标(2学时)1.1 不同园艺植物育种对象的特点1.1.1. 多年生植物的育种特点 1.1.2.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育种特点 1.1.5. 自花授粉植物的育种特点1.1.6. 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特点1.2 育种对象的选择方法及原则1.3 育种目标1.5.1 概念1.5.2 品质 1.5.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 1.5.4 抗逆性 1.5.5 抗病虫 1.5.6 其它育种目标1.4 育种目标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园艺植物种质资源(4学时)2.1 种质和种质资源2.1.1. 种质和种质资源的概念2.1.2 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性2.1.3 种质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2 种质资源的调查2.2.1 种质资源调查的原则 2.2.2 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法2.3 种质资源的保存2.5.1 就地保存 2.5.2 迁地保存 2.5.3 资源圃保存 2.5.4 种子保存 2.5.4 利用保存 2.5.5 组织培养保存 2.5.6 基因文库保存2.4 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2.6.1 植物学性状的评价 2.6.1.1 质量性状的评价 2.6.1.2 数量性状的评价2.6.2 经济性状的评价2.6.3 种质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第3章园艺植物的引种与驯化5.1 引种的概念和作用 5.1.1 简单引种5.1.2 驯化引种5.1.3 引种的作用5.2 引种的原理 5.2.1 遗传学原理 5.2.2 生态学原理5.3 引种的方法5.4 引种应注意的事项第4章选择育种(4学时)6.1 选种与选择 6.2.1 选择的概念 6.2.2 选择的基本的原理6.2 两种基本选择方法 6.2.1 混合选择法 6.2.2 单株选择法6.3 植物繁殖方法与选择方法2.5.1 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 6.5.2 选择方法6.4 选择程序6.6.1 原始材料圃 6.6.2 株系比较圃 6.6.3 品系比较圃 6.6.4 品种比较圃6.5 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6.5.1 选择方法与程序应用 6.5.2 加速选择的主要方法6.6 缩短多年生果树童期的主要方法6.6.1 概念与意义 6.6.2 技术与方法6.7 株选 6.7.1 株选的原则 6.7.2 株选的时期和方法6.8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6.8.1 选择群体的大小 6.8.2 群体的变异幅度 6.8.3 性状的遗传力第5章无性繁殖条件下的遗传变异与芽变选种(2学时)5.1 活体无性繁殖条件下的遗传变异5.1.1 无性繁殖的类型与芽变的概念 5.1.2 芽变的类型和意义5.1.3 芽变的特点5.1.4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基础5.1.5 嵌合体的概念、类型及其纯化5.2 芽变选种的方法与程序5.2.1 芽变选种的目标 5.2.2 芽变选种的时期 5.2.3 对变异的分析 5.2.4 芽变选种程序和步骤5.3 离体无性繁殖过程中的变异的利用(营养系微突变)5.5.1 变异类型与意义 5.5.2 变异的来源 5.5.3 变异的利用第6章杂交育种(4学时)6.1 杂交亲本选择和选配 6.1.1 亲本选择的原则 6.1.2 亲本选配的原则6.2 杂交方式和技术 6.2.1 杂交方式 6.2.2 杂交技术6.3 杂交后代的选育 6.5.1 杂交的后代的处理:纯合品种的选育(系谱法、混合法、单子传代法)杂合体和利用 6.5.2 杂种的培育6.4 回交育种6.6.1 回交的概念、意义、作用 6.6.2 回交的遗传效应 6.6.3 回交的育种方法第7章杂交优势及育种(6学时)7.1 杂种优势及利用7.1.1 杂种优势概念、表现、特点 7.1.2 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 7.1.3 影响杂交一代种利用的因素7.2 杂交一代选育程序7.2.1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7.2.2 亲本自交秒的配组7.3 杂交种子的生产7.5.1 简易制种法 7.5.2 亲本自交系的配组 7.5.3 利用化学杀雄制种法 7.5.4 利用雌性系制种法7.5.5 利用雌株系制种法 7.5.6 利用雌性不育系制种法7.4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7.6.1 利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一代种子的意义 7.6.2 雄性不育类型与表现 7.6.3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7.5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和利用7.5.1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交一代种的意义 7.5.2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 7.5.3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 7.5.4 自交不亲和系的制种方法 7.5.5 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与保存第8章远缘杂交育种(2学时)8.1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8.1.1远缘杂交的意义(育种意义、生物学意义)8.1.2远缘杂交的特点(不亲和性、不育性、后代分离、广泛性)8.2 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的方法途径8.2.1远缘杂交的难交配性及其克服的方法 8.2.2 远缘杂交的难育性及其克服的方法 8.2.3 远缘杂交的难稔性及其克服8.3 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8.3.1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 8.3.2 远缘杂种的鉴定 8.3.3 远缘杂交的后代的选择与利用8.4远缘杂交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第9章诱变育种(2学时)9.1 诱变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9.1.1 提高变异率、扩大变异谱 9.1.2 改变单性状、进行品种修饰 9.1.3 诱变体较稳定、缩短育种周期9.1.4 其它9.2 物理诱变9.2.1 辐射的种类及特点 9.2.2 辐射剂量 9.2.3 辐射作用机理 9.2.4 植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及辐射剂量的确定 9.2.5 辐射处理的主要方式9.3 化学诱变9.5.1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特性 9.5.2 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理 9.5.3 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9.4 突变体的鉴定和利用9.6.1 突变体的鉴定:形态、细胞学、分子 9.6.2 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M1和M2代有性繁殖第10章染色体倍性操作与育种(2学时)10.1 倍性育种的目的和意义10.1.1 多倍体在倍性育种中的作用 10.1.2 主要园艺作物的多倍体10.2 多倍体的特点和鉴定10.2.1 特点 10.2.2 形态、细胞学鉴定10.3 多倍体培育的方法与途径10.5.1 从自然界中选育多倍体 10.5.2 有性杂交培育多倍体 10.5.3 人工诱变产生同源多倍体 10.5.4 细胞融合创造异源多倍体10.4 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10.4.1 单倍体的类型及特点 10.4.2 获得单倍体的方法途径 10.4.3 单倍体的利用第11章生物技术育种(2学时)11.1 组织与器官培养11.1.1 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类型 11.1.2 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11.2 细胞育种11.2.1 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1.2.2 体细胞变异的鉴定与分离 11.2.3 体细胞杂交11.3 分子育种11.3.1 园艺植物性状的分子标记 11.3.2 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11.3.3 载体的构建与基因的转移 11.3.4 分子育种后代的选择与利用第12章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2学时)12.1 品种审定12.1.1 育种的一般程序 12.1.2 品种区域化试验 12.1.3 品种试验 12.1.4 品种审定与推广12.2 良种繁育12.2.1 育种繁育和意义与程序 12.2.2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12.2.3 品种退化原因及克服方法 12.2.4 种子、种苗检验第二部分:各论第13章蔷薇科植物育种(4学时)13.1 苹果育种13.1.1 育种目标 13.1.2 种质资源 13.1.3 生物学特征13.1.4 育种方式和技术13.2 桃育种13.2.1 育种目标13.2.2 种质资源13.2.3 生物学特征13.2.4 育种方法和技术13.3 梨育种13.3.1育种目标13.3.2种质资源13.3.3生物学特性13.3.4育种技术和方法13.4 梅育种13.4.1 育种目标 13.4.2 种质资源 13.4.3 生物学特征 13.4.4 技术与方法13.5 月季育种13.5.1 月季育种 13.5.2 育种目标 13.5.3 种质资源 13.5.4 技术与方法第14章十字花科植物育种(4学时)14.1 甘蓝育种14.1.1 育种目标 14.1.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4.1.3 生殖生物学 14.1.4 种质资源和方法 14.1.5 良种繁育体系14.5.2 白菜育种14.2.1 育种目标 14.2.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4.2.3 生殖生物学 14.2.4 育种途径和方法第15章茄科植物育种(4学时)15.1 番茄育种15.1.1 育种目标 15.1.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5.1.3 生殖生物学15.1.4 育种途径15.2 辣椒育种15.2.1 育种目标 15.2.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5.2.3 生殖生物学 15.2.4 育种途径15.3 马铃薯育种15.5.1 育种目标 15.5.2 种制裁资源与类型 15.5.3 生殖生物学 15.5.4 育种途径和方法第16章芸香科植物(柑桔)育种(4学时)16.1 育种目标16.2 种质资源16.3 生物学特性与育种策略16.4 育种技术与方法第17章菊科植物育种17..1 菊花育种17..1.1 育种目标 17..1.2 种质资源 17..1.3 生物学特性 17..1.4 技术与方法17..2 其它菊类植物育种17..2.1 金盏菊 17..2.2 非洲菊第18章葫芦科植物育种(4学时)18.1 黄瓜育种18.1.1 育种目标 18.1.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8.1.3 生殖生物学(花器、性型、授粉)18.1.4 育种途径和方法:杂交育种杂种育种(雌性系等)18.2 西瓜育种18.2.1 育种目标 18.2.2 种质资源与类型 18.2.3 生殖生物 18.2.4 育种途径和方法:杂交育种、杂优良种、无籽瓜育种(3倍)少籽瓜育种(染色体易位系)第19章百合科植物育种(2学时)19.1麝乍百合育种19.1.1 育种目标 19.1.2 种质资源 19.1.3 生物学特性 19.1.4 技术与方法19.2 其它百合类育种19.2.1 卷月 19.2.2 兰州百合第20章兰科植物育种(2学时)20.1中国兰花育种20.1.1 育种目标 20.1.2 种质资源 20.1.3 生物学特性 20.1.4 技术与方法20.2 热带兰花育种20.2.1 育种目标 20.2.2 种质资源 20.2.3 生物学特性 20.2.4 技术与方法第21章其他植物育种(2学时)21.1 猕猴桃育种21.1.1 育种目标 21.1.2 种质资源 21.1.3 生物学特性 21.1.4 育种方法与技术21.2 香蕉育种21.2.1 育种目标 21.2.2 种质资源 21.2.3 生物学特性 21.2.4 育种策略与技术21.3 唐菖蒲育种21.5.1 育种目标 21.5.2 种质资源 21.5.3 生物学特性 21.5.4 技术与方法21.4 菜豆育种21.6.1 育种目标 21.6.2 种质资源 21.6.3 生殖生物学 21.6.4 育种途径与方法四、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30学时)(根据情况每年选择十个实验)实验一种质资源研究(3学时)实验二园艺植物田间株选(3学时)实验三花粉育性特性观察(3学时)实验四倍性材料的叶片气孔特征观察(3学时)实验五园艺作物实生后代抗逆性选择试验(3学时)实验六园艺作物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3学时)实验七秋水仙素诱导园艺作物多倍体(3学时)实验八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3学时)实验九芽变实生选种方法(3学时)实验十园艺作物产量配合力的测定(3学时)实验十一果实性状观察(3学时)实验十二参观辐射育种实验室(3学时)(1.5周实习,每两周半天实习,实习内容为管理试验材料)(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