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作为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数据中心主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一般需具备完善的硬件及服务。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目前数据中心已处于

超融合架构阶段,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融

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为一体。IDC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IDC托管/

增值、应用/服务厂商三个主要环节。

数据中心行业(IDC),是指设计用于容纳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的

专用场地,并提供关键任务业务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数据中心一般会

布局在电力和网络资源附近,以支持计算设备的运行。由于其往往为客户

的关键任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数据中心必须保证持续运作,因此监控和

网络安全对数据中心非常重要。数据中心连续运作的能力通过电力基础设

施(电池和发电机),专用冷却设备(计算机房空调机组),环境控制系

统和安全系统共同辅助实现。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和系统组件都需要大量

的资本支出。

该IDC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4677.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46.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6%;流动资金1030.86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2.04%。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77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5871.05万元,税金及附加86.84万元,利润总额1909.95万元,利税总额

2260.23万元,税后净利润1432.4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27.7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83%,投资利税率48.32%,投资回报率

30.62%,全部投资回收期4.77年,提供就业职位138个。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数

据的存储、交换、计算等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大数据发展需求下对

上游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促进了IDC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各国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的推广将进一步促进IDC行业爆发增长。未来,IDC行业将成为物联网、云计算及5G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下又一风口。

IDC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国内方面,我们认为在新基建的推动下,IDC行业有望迎来内生动力(云计算)和外部驱动力(产业政策)的共振。我们认为零售型业务和定制型业务长期来看皆具备发展潜力,不同公司基

于各自禀赋有望走出自己的最佳成长路径。重点推荐:数据港、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建议关注:宝信软件等。

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调研分析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公用工程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节能

第十四章实施方案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建设背景

IDC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国内方面,新基建的推动下,IDC

行业有望迎来内生动力(云计算)和外部驱动力(产业政策)的共振。零售型业务和定制型业务长期来看皆具备发展潜力,不同公司基于各

自禀赋有望走出自己的最佳成长路径。重点推荐:数据港、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建议关注:宝信软件等。

云计算作为数据化、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IDC行业

的最大驱动力。当前5G商用拉开帷幕,5G新应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有望助力云计算迎来第二轮成长。此外,近年来IDC下游环节竞

争格局的再平衡有望推动相关厂商加大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IDC作为云计算的上游环节具有9~12个月的建设周期, 2020年开始国内IDC

行业投资有望持续提升。近期,新基建的提出,有望推动行业“供给

侧改革”,优势有望向头部企业集中。

IDC的发展将逐渐走向绿色化、模块化、定制化,并带来产业新机遇。绿色化将推动供电架构以及新一代液冷技术的发展,新的电源以

及新的制冷设备有望出现。模块化驱动下,微模块数据中心有望带来

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定制化以降低TCO为出发点,将成为数据中心设施设备的发展方向。

零售型和定制型是IDC行业的两种主流模式,未来需求结构向云厂商和互联网公司集中的背景下,定制型IDC的需求有望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高效的运维能力越发显得重要。目前,国内IDC行业存在三种发展路径,分别为以利润为中心的稳健发展型、以核心资源为中心的资源协同型、以现金流为中心的快速扩张型,三种方式都有其发展潜力。

二、报告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

东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

四、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某经济示范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东莞,是广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

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总面积24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5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9.22万人,城镇人口763.86万人,城镇化率91.02%。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

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也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新一线城市

之一。东莞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

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

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

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3。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3806.90平方米(折合约20.70亩),土地综合

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IDC

设备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3806.9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0710.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34.7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1660.47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878.18平方米。

七、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IDC设备xxx单位/年。综合考xxx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

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

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八、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4677.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46.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6%;流动资金1030.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的22.04%。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77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5871.05万元,税金及附加86.84万元,利润总额1909.95万元,利税总额

2260.23万元,税后净利润1432.4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27.7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83%,投资利税率48.32%,投资回报率

30.62%,全部投资回收期4.77年,提供就业职位138个。

九、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

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

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

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

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

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

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

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

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

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力度,通过开发新品种、优化产

品结构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客户的好评;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网络;公司不

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

照ISO9000标准组织生产,并坚持以质量求效益的发展之路,不断强

化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速度与产品结构、质量、效益

相统一,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

业化道路。

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将进一步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优化工艺制造流程;扩大产能,

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

新客户,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市场地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能;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为公司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为根本,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保持企业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快速发展势头。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8.05万元,同比增长30.82%(1163.37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IDC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964.1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28%。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244.8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8.53万元,增长率8.60%;实现净利润933.6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6.20万元,增长率20.09%。

十、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调研分析

一、IDC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作为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数据中心主要提供互联网基础

服务,一般需具备完善的硬件及服务。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目前数据

中心已处于超融合架构阶段,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

分布式技术,融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为一体。IDC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IDC托管/增值、应用/服务厂商三个主要环节。

随着流量价格的下降及固网接入速率的大幅提升,月户均移动互

联网接入流量由2013年的0.13GB/月/户,提升至2018年的4.42GB/

月/户;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速率占比达到70.30%,成为目前宽带接入的主流速率,带来了大量的互联网流量需求。5G部署后,大流量场景将继续增加,带动全球网络数据量激增,

数据中心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预计19~21年,我国云计算行业将

保持30%左右增长,进一步带动IDC行业的需求扩张。

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柜数量已达到210万个,同比增长约26%,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然而IDC地域分布不均衡,受当地信息产业

发展水平影响较大,2018年北京及周边、上海及周边、广州及周边的

数据中心可用机架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名,分别拥有53.8万、52万、30

万个数据中心机架。虽然一线城市IDC需求较为紧俏,但土地资源、电力资源更为紧缺,北京、上海市政府均已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新建IDC机房,判断未来中西部地区IDC建设或将启动。

美国IDC产业领先国内5~6年,巨头经历了大规模并购整合,易昆尼克斯和数字房地产信托合计占据约21%的全球份额。在IDC发展历程中,运营商由于业务中心差异,逐步退出,第三方IDC厂商成为主流;同时由于业务需要,大型、绿色IDC需求更为强劲。美国IDC主要分布地区由一线城市,扩展至土地、电力资源较为充裕的偏远地区,并将长期持续向边远地区迁移。参考美国的发展历程,国内第三方IDC 厂商有望成为行业中坚。

二、IDC设备市场分析预测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数据的存储、交换、计算等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大数据发展需求下对上游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促进了IDC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各国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的推广将进一步促进IDC 行业爆发增长。未来,IDC行业将成为物联网、云计算及5G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下又一风口。

近年来,数据流量大增促进IDC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拉动全球IDC 投资规模的大幅上涨,至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为240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11.69%,对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的增加促进了全球IDC行业的发展和行业规模的上涨。目前,全球IDC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以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IDC发展布局,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至2017年全球IDC市场在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稳定增长,整体市场份额达到534.7亿美元,增速为18.3%。预计2018年全球IDC规模将维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规模约为626亿美元。

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的减少导致2018年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有所减小。2015年全球数据中心机架数为479.7万架,至2017年底全球部署机架数达到493.3万架,至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机架数约为489.9万架。

从数据中心的区域分布情况看,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数据中心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据统计,在全球大规模数据中心中,美国占比44%,中国占比8%,日本和英国占比6%。在中国物联网、大数据及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促进下,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迅速,资本市场对这一行业持续关注,产业的整合并购十分活跃。

从数据中心的上架率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上架率为34.4%,大型数据中心上架率54.87%,与2016年相比均提高5%左右。从各个地区数据中心的上架率看,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天津等地区上架率提升到60%以上,西部地区多个省份上架率由15%提升到30%以上。全国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2.84%,总体供需平衡,但与发达地区数据中心成熟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数据中心利用率仍可进一步提高。

2013-2017年,我国IDC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5%以上,至2017年中国IDC市场总规模为946.1亿元,同比增长率32.4%,增长率放缓5.4个百分点。

随着5G、物联网等终端侧应用场景的技术演进与迭代,终端侧上网需求量将呈现高速增长,同时新兴技术对IDC的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扩大,IDC市场需求随之拉升。预计2020年,中国IDC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增长,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

随着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政策向好及资金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IDC 行业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同时中国规模占全球规模的比重增幅明显。2013年我国IDC市场规模210.8亿元,占全球总规模的

15.21%,至2017年我国该行业规模占全球规模比重上升至25.57%。依据2019年国内外规模情况看,其规模占比有望超过30%。

目前全球通信行业正处于4G向5G过渡的阶段,移动技术的迭代升级带来的是数据流量的井喷式增长。根据划分,5G主要包括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三类,覆盖VR/AR、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车联网等一系列垂直行业应用。海量应用将会把用户对数据流量的存储和分析需求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已明确表示中国将于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届时,移动数据流量将迎来一个更为蓬勃的持续爆发期,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迅速扩张的流量规模和数据资源势必会进一步推动IDC行业发展。

相比于美国,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大约落后三年的时间。尽管美国一些互联网巨头云计算业务的发展速度有所下滑,但是依旧保持着40%左右的年增速,市场潜力依旧很大。而中国云计算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还保持着100%以上的增速。,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元,并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要发展到4300亿元,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未来几年还

将持续高速发展。IDC作为云计算中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市场的需求和增速将会继续保持。

二、IDC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数据中心行业(IDC),是指设计用于容纳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的专用场地,并提供关键任务业务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数据中心一般会布局在电力和网络资源附近,以支持计算设备的运行。由于其往往为客户的关键任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数据中心必须保证持续运作,因此监控和网络安全对数据中心非常重要。数据中心连续运作的能力通过电力基础设施(电池和发电机),专用冷却设备(计算机房空调机组),环境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共同辅助实现。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和系统组件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

全球IDC市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正处于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各个阶段客户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主要业务类型从主机托管、网站托管逐步转型为新型网络服务,服务内容也向大型化、虚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当前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主要发展特点为大规模新建数据中心以及改建部分原有数据中心。由于多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鼓励,将网络数据与信息资源看成影响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