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外篇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国十大元帅和北宋五子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国十大元帅和北宋五子以下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中的北宋五子相关知识,希望考生们好好掌握。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原名敦实,字茂叔,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晚年建书堂于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命名濂溪书堂,故后人又称濂溪先生。
曾官郴州郴县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
神宗熙宁六年病故,赐谥元公,追封汝南伯。
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后人编有《周元公集》,存诗28首,赋1篇,文4篇,代表作为《爱莲说》。
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少随父邵古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布衣疏食,刻苦为学,师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
后出游河、汾、淮、汉,居洛阳30年,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
数诏不仕,司马光、富弼等为其买地筑宅,名“安乐窝”或“长生洞”,卒谥康节。
著有《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包括《观物内篇》、《观物外篇》、《渔樵问对》和《无名公传》。
《内篇》为邵雍之作,《外篇》是其弟子之记述,类似语录。
另有诗集《击壤集》。
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
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
嘉祐二年(1057)进士登第,初任祁州司法参军,历云岩(今陕西宜川)令。
熙宁二年(1069)经吕公著举荐,为崇文院校书,后以病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熙宁十年(1077)受吕大防之荐,同知太常礼院。
不久以病归,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著作主要有《正蒙》、《西铭》、《易说》、《经学理窟》等,后人编入《张子全书》。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伯淳,洛阳(今属河南)人,人称明道先生。
曾任鄠县、上元县主簿,宋神宗时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程颐(1033—1107)北宋思想家、教育家。
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
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

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
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为大家分享了太极图说原文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太极图说》全文如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
又曰: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原文解释上篇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
是知无极无自故。
极,言对待之极至也。
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
1+邵雍的方圆图+

1 邵雍的方圆图
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的叙述是为了解释他的方圆图,而方圆图是他的他的元-会-运-世理论根据。
圆图从上面的乾到下面的坤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是天,右半球是地,下面有一部分是天地之交。
天上,
地自师以上,运数也。
天自同人以下,地自遁以下,年数也。
运数则在天者也,年数则在地者也。
天自贲以上,地自艮以上,用数也。
天自明夷以下,地自否以下,交数也。
天自震以上,地自晋以上,有数也。
天自益以下,地自豫以下,无数也。
------------- 《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这里面有三对概念:
运数-年数
用数-交数
有数-无数临以
我特意在图片上画了出来,一目了然:
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的叙述是为了解释他的方圆图,而方圆图是他的他的元-会-运-世理论根据。
圆图从上面的乾到下面的坤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是天,右半球是地,下面有一部分是天地之交。
天自临以上,地自师以上,运数也。
天自同人以下,地自遁以下,年数也。
运数则在天者也,年数则在地者也。
天自贲以上,地自艮以上,用数也。
天自明夷以下,地自否以下,交数也。
天自震以上,地自晋以上,有数也。
天自益以下,地自豫以下,无数也。
------------- 《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
这里面有三对概念:
运数-年数
用数-交数
有数-无数
我特意在图片上画了出来,一目了然:。
古人论治学:贵学·尚识

古人论治学:贵学·尚识●日就朋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诗经·周颂·敬之》缉熙:积渐广大。
长期不懈地坚持学习,就能达到无比光明的境界。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旬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
积:积累。
致:达到。
途之人:指平凡的人。
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流水联盟的领袖。
喻品德崇高的人。
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圣:道德智能极高。
勤于学习才能成为德智极高的人。
●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汉·王充《论衡·实知》学而不厌,才可达圣哲之镜。
●骐骥虽冼,不遇伯乐不致千里枣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汉·刘向《说苑·建本》骐骥:骏马。
疾:快。
伯乐:相传古之善相马者。
骐骥虽跑得快,但如果不被子伯乐发现就不会成为千里马;人的才能虽高,但如果不研究学问就不会成圣人。
●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能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汉·王符《潜夫论·赞学》犹:还。
待:需要。
即使是最有道德学问的人,还需要继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更渊博。
●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想要建功立业,把美德壮举发扬光大,再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了。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汉·王充《论衡·效力》有知识就有力量。
●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汉·王充《潜夫论·赞学》聪明的人所孜孜以求的就是学问。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汉·荀悦《申鉴·杂言》不知道大道理,就不会有伟大的志向;不听深切中肯的言论,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
●学则正,否则邪。
汉·扬雄《法言·学行》读书学习就会走上正路,否则就会走入邪道。
●学则治,不学则乱。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有学识就能治理事物,无学识就会把事理搞乱。
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

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太极图说全文及译文《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
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为大家分享了太极图说原文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太极图说》全文如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
又曰: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原文解释上篇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
是知无极无自故。
极,言对待之极至也。
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
自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后的邵雍夫子

自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后的邵雍夫子我们从清乾隆年间编篡的《四库全书》中看到,不但录有邵雍的主要著作,还可以看到大量引用他学术思想或语录的著作。
邵雍的学术思想能贯穿于经、史、子、集,是北宋五子中其他四子所不可同年而语的。
在经部易类,邵伯温《易学辨惑》介绍了邵雍之学的源流,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图》(称《伏羲八卦图》),《易学启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又引用邵雍《观物外篇》语录多达27条,《周易本义》卷首列出了《先天图》。
此后于经部易类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或语录。
如果把“存目”之书和后来《续修四库全书》统计在内,引用邵雍《先天图》和语录的易类著作则超过百部。
在经部五经总义类,有杨甲《六经图》六卷,卷一列《先天图》及诸多衍图。
在史部,宋代胡宏的《皇王大纪》于尧后则采用《皇极经世》纪年,元代察罕的《帝王纪年纂要》亦采用《皇极经世》纪年,明代陈继儒则著《邵康节外纪》。
宋代王称《东都事略》、清代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及万斯同《儒林宗派》,则有邵雍传记或言行事迹。
在子部儒家类,宋代黄震《黄氏日钞》记邵雍言行,宋代熊节编《性理群书句解》卷一有“康节传道支派图”与“康节先生遗象赞”,卷十列《先天图》及《皇极经世》书;明代张九韶撰《理学类编》,八卷皆引用邵雍语录;明胡广奉敕撰《性理大全书》七十卷,中有邵雍《皇极经世》七卷,朱熹《易学启蒙》四卷;清康熙《御纂性理精义》,卷三《皇极经世书》,卷四至卷六《易学启蒙》。
在子部术数类,录有邵雍《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张行成《皇极经世索隐》二卷、《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四十卷、祝泌《观物篇解五卷》、《皇极经世起数诀》一卷、王植《皇极经世书解》十四卷。
王湜《易学》、鲍宁《天原发微·各类图》、张理《易象图说》皆列有《先天图》或其衍图。
存目书尚有宋代钟过撰《皇极经世书类要》九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经世节要》、明代朱隐老撰《皇极经世书说》十八卷、黄畿撰《皇极经世书传》八卷、杨向春撰《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清代徐文靖撰《皇极经世考》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邵子加一倍法》一卷、元代吴正撰《皇极大定动数得一论》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数》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生成鬼经数》一卷、题宋邵子撰《康节内秘影》一卷。
基于髓病主于肝胆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

基于髓病主于肝胆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作者:周德生谢清谭惠中唐一华刘利娟陈瑶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医之髓,包括脑髓、脊髓、骨髓、五脏之髓,髓病包括脑髓病变及脏髓病变,髓系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属于全身性疾病。
基于髓系脑病理论,神经内分泌疾病具有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和不典型性、病位的发散性和聚合性、病程的慢性进展和急性加重的病机特征。
奇恒互藏,髓病与脑、胆、脉相关,髓病与五脏病变亦相关,临床表现多个脏腑同病,诸虚诸实并存,不同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病位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规律性。
从肝胆寒热虚实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通过高泌乳素血症、库欣综合征2个医案,阐述了顾护阳气,少火生气;转运枢机,和法用药;补通并行,镇摄为佐;尚用风药及血肉有情之品等用药特色。
〔关键词〕髓;髓系;髓病;髓系脑病;神经内分泌疾病;从肝胆辨治〔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2.004〔Abstract〕 Marro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s marrow of brain, spinal cord,bone and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Myelopathy includes encephalopathy and visceral myelopathy. Myeloid encephalopathy is a system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onsciousness disorder, cognitive disorder,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other symptoms and sig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yeloid encephalopathy, neuroendocrine diseases have the 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of occult and a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divergent and aggregation of disease location, chronic progression and acute exacerbation of disease course. Extraordinary organ is interconnectedness, myeleterosis is related to brain, gallbladder and pulse. Myelopathy is also related to five internal organs diseas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ultiple organs diseases coexist with deficiency and excess. The location of different neuroendocrine diseases has certain selectivity and regularity. From the liver-gallbladder cold and heat, deficiency and excess to dialectical treat neuroendocrine diseases, through two medical cases of hyperprolactinemia and Cushing syndrome, this paper explain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ct Yang qi and mild fire supplements qi; transport pivot and harmonize medication; unity of supplementing and unstopping and cooperate with heavy settling; still use wind medicine and medicinal with affinity to flesh and blood.〔Keywords〕 marrow; myeloid; myeleterosis; myeloid encephalopathy; neuroendocrine disease; dialectic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1955年,Harris提出神經体液学说,认识到下丘脑和腺垂体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控制单元[1]。
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

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刘因,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
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代刘因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字梦吉,号静修。
初名骃,字梦骥。
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
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
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
母死后居丧在家。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刘因出生于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闰二月九日,蒙古灭金后的第十五年。
刘因的故乡容城地处冀中平原腹地,刘因的祖辈世代居住于此,长期身为金朝的臣民,高祖父、曾祖父和叔祖父曾三世仕金,其父刘述亲身经历了金朝末年的战乱,而后曾短期在元朝做官,但主要过的是隐居不仕的处士生活。
时代的风云,家业的盛衰,祖父辈的经历,都在他的心灵中烙上深深的印迹,给予他的思想和性格以重要影响。
刘因在故乡出生时,已是战乱初宁的元蒙初年。
刘因幼年,就全国范围说,战争虽有,但刘因生活的今河北一带,倒是一派升平气象。
这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久乱初宁的年代。
元朝初年,由于社会安定,政策得当,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加数倍”。
全国的统一,交通的畅达,也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城市贸易、农村集市以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巨大发展。
刘因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恰逢这样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它对刘因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响。
少有大志刘因自幼受儒学家世熏陶,其父刘述兴趣广泛,对天文、历数、阴阳、医方、性学、史学等都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极经世书 -- 观物外篇宋邵雍河图天地全数第一天数五,地数五,和而为十,数之全也。
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
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
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
易有真数,三而已。
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
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
倚者,拟也。
拟天地正数而生也。
易之大衍何?数也,圣人之倚数也。
天数二十有五,合之为五十,地数三十,合之为六十。
故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
五十者,蓍数也,六十者,卦数也,五者,蓍之小衍也,故五十为大衍也。
八者,卦之小成,则六十四为大成也。
蓍德圆,以况天之数,故七七四十九也。
五十者,存一而言之也,卦德方,以况地之数也,故八八六十四也。
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
蓍者,用数也。
卦者,体数也。
用以体为基,故存一也。
体以用为本,故去四也。
圆者本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也。
蓍之用数七,并其馀分,亦存一之义也。
挂其一,亦去一之义也。
蓍之用数挂一以象三,其馀四十八则一卦之策也。
四其十二为四十八也。
十二去三而用九,四三十二,所去之策也,四九三十六,所用之策也,以当乾之三十六阳爻也。
十二去五而用七,四五二十,所去之策也,四七二十八,所用之策也,以当兑离之二十八阳爻也。
十二去六而用六,四六二十四,所去之策也,四六二十四,所用之策也,以当坤之二十四阴爻也。
十二去四而用八,四四十六,所去之策也,四八三十二,所用之策也,以当坎艮之二十四爻,并上卦之八阴,为三十二爻也。
是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也。
九者阳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变也。
震巽无策者,从当不用之数。
天以刚为德,故柔者不见。
地以柔为体,故刚者不生。
是以震巽不用也。
乾用九,故其策九也。
四之以应四时,一时九十日也。
坤用六,故其策亦六也。
蓍数不以六而以七,何也?并其馀分也。
去其馀分则六,策数三十六也。
是以五十者,六十四卦闰岁之策也,其用四十有九者,六十卦一岁之策也。
归奇卦一,犹一岁之闰也。
卦直去四者何也?天变而地效之,是以蓍去一则卦去四也。
※奇数四,有一有二有三有四,策数四,有六有七有八有九,合而为八数,以应方数之八变也。
※归合卦之数有六:谓五与四四也,九与八八也。
五与四八也,九与四八也,五与八八也,九与四四也,以应圆数之六变也。
※奇数极於四,而五不用,策数极於九,而十不用,五则一也,十则二也,故去五十而用四十九也。
奇不用五,策不用十,有无之极也,以况自然之数也。
归奇合卦之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四九也,得九与八八,则策数四六也。
得五与八八,得九与四八,则策数四七也。
得九与四四,得五与四八,则策数四八也。
为九者一,变以应乾也。
为六者一,变以应坤也,为七者二,变以应兑与离也。
为八者二,变以应艮与坎也,五与四四去挂一之数,则四三十二也。
九与八八去挂一之数,则四六二十四也。
五与八八,九与四八,去挂一之数,则五四二十也,九与四四,五与四八,去挂一之数,则四四十六也,故去其三四五六之数,以成七八九六之策也,九进之为三十六,皆阳数也,故为阳中之阳,七进之为二十八,先阳後阴也,故为阳中之阴,六进之为二十四,皆阴数也,故为阴中之阴,八进之为三十二,先阴後阳也,故为阴中之阳。
※阳得阴而生,阴得阳而成,故蓍数四而九,卦数六而十也。
犹干支之相错,干以六终,而枝以五终也。
※蓍数全,故阳策三十六,与二十八合之,为六十四也,卦数去其四,故阴策二十四,与三十二合之,为五十六也。
※一时止於三月,一月止於三十日,皆去其辰数也,是以八八之卦六十四,而不变者八,可变者七八五十六,其义亦由此矣。
天有四时,一时四月,一月四十日,四四十六而各去其一,是以一时三月,一月三十日也。
四时体数也,三月三十日用数也。
体虽具四,而其一常不用也,故用止於三而止於九也。
体数常偶,故有四,有十二,用数常奇,故有三有九,大数不足而小数常盈者,何也?以其大者不可见,而小者可见也,故时止於四,月止於三,而日盈於十也。
是以人之肢体有四,而指有十也。
天见乎南而潜乎北,极於六而馀於七,是以人知其前,昧其後,而略其左右也。
天体数四而用三,地体数四而用三。
天克地,地克天,而克者在地,犹昼之馀分在夜也。
是以天三而地四,天有三辰,地有四行也。
然地之火且见且隐,其馀分之谓邪?天之变六,六其六得三十六,为乾一爻之策,积六爻之数,共得二百一十六。
地之体四,六其四得二十四,为坤一爻之策,积六爻之数,共得一百四十有四,积二篇之策,乃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也。
语其体,则天分而为地,地分而为万物,而道不可分也。
其终则万物归地,地归天,天归道,是以君子贵道也。
三四十二也,二六亦十二也。
二其十二,二十四也。
三八亦二十四也。
四六亦二十四也。
三其十二,三十六也。
四九亦三十六也,六六亦三十六也。
四其十二,四十八也,三其十六亦四十八,六八亦四十八也。
五其十二,六十也。
三其二十亦六十也。
六其十亦六十也。
皆自然之符也。
四九三十六也,六六亦三十六也。
阳六而又兼阴六之半,是以九也。
故以二卦言之,阴阳各三也,以六爻言之,天地人各二也。
阴阳之中各有天地人,天地人之中各为阴阳,故参天两地而倚数也。
阳数一,衍之而十,十干之类也。
阴数二,衍之而十二,十二支十二月之类也。
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
干者干之义,阳也。
支者枝之义,阴也。
干十而枝十二,是阳数中有阴,阴数中有阳也。
一十百千万■为奇,天之数也。
十二百二十,千二百,万二千,■二万为偶,地之数也。
蓍四进之则百,卦四进之则百二十。
百则十也,百二十则十二也。
五十分之则为十,若参天两之则为六,两地又两之则为四,此天地分太极之数也。
气者,神之宅也。
体者,气之宅也。
气以六变,体以四分,体四而变六,兼神与气也,气变必六,故三百六十也。
天六地四。
阴无一,阳无十。
阳无十,故不足於後。
阴无一,故不足於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天地之相,昼夜之相交也。
一者数之始,而非数也,故二二为四,三三为九,四四为十六,五五为二十五,六六为三十六,七七为四十九,皆用其变者也。
五五二十五,天数也。
六六三十六,乾之策数也。
七七四十九,大衍用数也。
八八六十四,卦数也。
九九八十一,元范之数也。
大衍之数,其算法之原乎。
是以算数之起,不过乎方圆曲直也。
乘数,生数也。
除数,消数也。
算法虽多,不出乎此矣。
阴几於道,故以况道也。
六变而成三十六矣,八变而成六十四矣,十二变而成三百八十四矣。
六六而变之,八八六十四变,而成三百八十四矣。
八八而变之,七七四十九变而成三百八十四矣。
辰也,天壤也。
辰数十二,日月交会谓之辰。
辰,天之体也。
天之体,无物之气也。
星为日馀,辰为月馀。
乾阳中阳,不可变,故一年只举十二月也。
震阴中阴,不可变,故一日之十二时不可见也。
兑阳阴,离阴中阳,皆可变,故日月之数可分也。
是以阴数以十二起,阳以三十起,而常存二六也。
举年见月,举月见日,举日见时,阳统阴也,是天四变含地四变,日之变含月与星辰之变也。
易之生数十二万九千六百,总为四千三百二十世,此消长之大数,衍三十年之辰数,即其数也。
岁三百六十日,得四千三百二十辰,以三十乘之,得其数矣。
凡甲子甲午为世首,此经世之数,如干日甲月子,星甲辰子。
又云此经世日甲之数,月子星甲,辰子从之也。
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
故二者,一而已矣,四者二而已矣,六者三而已矣,八者四而已矣,是以言天不言地,言君不言臣,言父不言子,言夫不言妇也。
然天得地而万物生,君得臣而万化行,父得子夫得妇而家道成。
故有一则有二,有二则有四,有三则有六,有四则有八。
日月星辰共为天,水火土石共为地,耳目口共为首,随血骨肉共为身,贵乃五之数也。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真天文也。
先天象数第二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牺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二分为三十六,三十六分为六十四。
故曰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也。
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
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
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长之,巽以消之。
长则分,分则消,消则翕也。
乾四分取一以与坤,坤四分取一以奉乾,乾坤合而生六子,三男皆阳也,三女皆阴也。
兑分一阳以与艮,坎分一阴奉离,震巽以二相易,合而言之,阴阳各半。
是以水火相生而相克,然後既成万物也。
体者八变,用者六变。
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也。
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
故爻止於六,卦尽於八,策穷於三十六,而重卦即於六十四也。
卦成於八,重於六十四,爻成於六,策穷於三十六,而重於三百八十四也。
天有二正,地有二正,而共用二变以成八卦也。
天有四正,地有四正,而共用二十八变以成六十四卦也。
是以小成之卦,正者四,变者二,共六卦也。
大成之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
乾坤坎离为三十六卦之祖也,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也。
卦之正变共三十六,而爻又有二百一十六,则用数之策也。
三十六去四则三十二也,又去四则二十八也,又去四则二十四也。
故卦数三十二位。
去四而言之也,天数二十八位,去八而言之也。
四者乾坤坎离也,八者并颐中孚大小过也,十二者兑震泰既济也。
阳四卦十二爻,八阳四阴,以三十六乘其阳,以二十四乘其阴,则三百八十四也。
卦之反对皆六阳六阴也。
在易则六阳六阴也,十有二对也。
去四正者,八阳四阴,八阴四阳,各六对也。
十阳二阴,十阴二阳,各三对也。
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
四变而十六,五变而三十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
复至乾,凡百有十二阳,至坤凡百有十二阴。
至坤凡八十阳,复至乾凡八十阴,乾三十六,坤十二,离兑巽二十八,坎艮震二十,夫易根於乾坤而生於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自兹而无穷矣。
先天圆图卦数第三气一而已,神亦一而已,有地然後有二,有二然後有昼夜,二三以变,错综而成,故易以二生,数以十二起。
而一非数也,非数而数以之成也。
地去一而起十二者,地火常潜也。
先天方图卦数第四乾七子,兑六子,离五子,震四子,巽三子,坎二子,艮一子,坤全阴故无子。
乾七子,坤六子,兑五子,艮四子,离三子,坎二子,震一子,巽阴刚故无子。
乾坤七变,是以昼夜之极不过七分也。
艮兑六变,是以月止於六,共为十二也。
离坎五变,是以日止於五,共为十也。
震巽四变,是以体止於四,共为八也。
日有八位而用止於七,去乾而言之也。
月有八位而用止於六,去兑而言之也。
星有八位而用止於五,去离而言之也。
辰有八位而用止於四,去震而言之也。
日有八位而数止於七,去泰而言之也。
月自兑起者,月不能及日之数也。
故十二月常馀十二日也。
圆数有一,方数有二,奇偶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