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燃烧和灭火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节。该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及可燃物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事故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操作,将燃烧条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条件的内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激发思维碰撞,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燃烧实验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容易混淆概念,对实验现象缺乏深入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燃烧条件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燃烧与灭火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燃烧产物的组成、灭火剂的种类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进行验证。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与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可燃物的特点等,为学习燃烧与灭火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灭火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规律;
2.针对火灾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让学生设计一个灭火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让学生明确燃烧与灭火的基本规律;
3.启发式: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性: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灭火装置设计等合作活动。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分享观点、经验和成果,提高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想看吗?【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学生】观察魔术【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硫、铁丝和镁条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敦化市第一中学校王人平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及方法。

2.认识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归纳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探究活动加深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

2. 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多问为什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2.帮助学生体会事物的两面性,学会趋利避害,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火焰燃烧的图片和视频,以及讲解火灾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美丽和力量,以及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对燃烧和灭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些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户外烧烤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进行燃烧和灭火。
4.设计实验情境,如点燃蜡烛、燃烧纸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深刻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设计实验或灭火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应定期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批改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集中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科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以及燃料的分类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这为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第100页,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7.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拓展与延伸
1.同学们可以阅读有关燃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科普文章,加深对不同燃料的了解。例如,《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
4.实验探究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现象。
(1)实验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准备一个烧杯,放入少量白磷;
②在白磷上方放置一个热源,如酒精灯;
③观察白磷是否燃烧。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
(2)实验二:灭火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 互动性:本案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汇报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启发性: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性:本案例通过火灾现场的视频、图片和生活场景的模拟,创设了真实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财产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对待科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好奇心。
5. 反思性:本案例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掌握灭火的方法,如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等,并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3.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火灾的蔓延、灭火器的使用等。
4. 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并进行验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 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 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
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硫、铁丝和镁条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板
书】一、燃烧的条件
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
题【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1.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实验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实验 3.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教师】在讨论试验 2 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板书
2、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
【老师】演示实验7-1
【问题讨论】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 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讨论】实验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应如何改进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老师】多媒体展示改进后的装置
【老师】多媒体展示火灾图片
【老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
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学生】火灾xx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板书:二、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1) 清除可燃物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老师】多媒体展示三幅灭火图片:炒菜时油锅着火、浇水灭火、抱走草垛远离房屋避火。

提问: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三) 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 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 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
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 设法降低油井xx 的温度
C. 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 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 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7、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8、《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 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条件回答:(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____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得更旺。

9、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

(四)小结: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5 页,2、4、6
(六)附板书设计
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2、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任选其一)
(1)可燃物
(2)清除可燃物
(3)氧气(或空气)
(4) 隔绝氧气或空气
(5) 温度达到着火点
(6)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