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材料,回答。

材料一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

但是他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叫儿的乳名⋯⋯母!——中国史八年教材材料二香港什么能成呢?并不是我参加判的人有特殊的本,主要是我个国家几年展起来了,是个旺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能解决好。

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或者略搞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果。

——小平《在中央委会第三次全体会上的》回答:(1)材料一歌中的“ 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又是指什么?(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出“ MACAU”是在什么候回到“母” 抱的?它的回利益于什么方?(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分析香港能利回,除了上述提到方的指外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答案】( 1)指澳;指中国。

(2)在 1999 年 12 月 20 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3)中国合国力增,国地位提高;中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解析】【解】(1)依据所学知可知,歌出自近代国人一多的《七子之歌》,一多以人的手法,将我国当被列掠去的七“失地”比作离母的七个孩子,哭他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抱的烈情感,歌中的“MACAU”是指澳,“母”是指中国。

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的居住。

(2)第一小依据所学可知, 1999 年 12 月 20 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主。

第二小依据所学可知,澳回是按“一国两制”方回的。

入改革开放新期后,小平从祖国和中民族的根本利益出,提出“一国两制”的造性构想。

是完成祖国一大的基本方。

运用一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在1997 年 7 月1 日、 1999 年 12 月 20 日收回了香港和澳的主,使我国在祖国一大的道路上出了重要一步。

(3)依据材料“主要是我个国家几年展起来了,是个旺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得信任的国家”“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果”和所学知概括可知,香港能利回,除了“一国两制”方的指外有中国合国力增,国地位提高;中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题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题集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4、阅读材料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1)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参考答案:(1)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广交天下朋友;重返联合国;改善中美关系,中美、中日建交。

(3)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参考答案:(1)“大救星”是毛泽东。

(2)“老人”是邓小平。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34页文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34页文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3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复习材料分析专项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复习材料分析专项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材料分析专项训练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材料三: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包括离乡农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选自《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2)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2分)(3)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哪种制度导致的?(3分)这一制度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2分)(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出三农分别是指什么?(1分)2、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材料二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2分)今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多少周年纪念?(1分)(2)依据材料二,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为保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2分)(3)材料三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2分)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3分)(4)30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来祖国大陆访问,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人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题集

人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题集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一)材料分析部分1、阅读材料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津沪和调运粮食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库存的粮食够维持几天呢?是7天,10天,几乎已经是没有大米库存,随到随销,8-9天。

这四个地方,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经济中心,、是工业基地,如果粮食供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连这样必须力保的地方都如此困难,全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言而喻。

请回答:(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2)后来党中央对经济作出了调整,到什么时候经济开始复?经济建设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为什么?参考答案:(1)因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又掀起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1962年;没有;因为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进入十年乱时期。

2、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

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位。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请回答:(1)根据现代历史发展历程,请分析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ppt课件
③“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 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 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我 们还要准备运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相信一定 会成功。
ppt课件
8
材料一: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 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 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 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
(5)《南京条约》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或经济实力的提高, 国际地位的提升等
ppt课件
10
材料一 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
材料二
材料三
ppt课件
11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 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2)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 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 外交史上的大事。 (参3) 考材答料案三:反(映1了)新中时国期的中综国合对国外力交的往增发长生,了中什国么的新国变际化地?位 的提高。 (2)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 加亚非万隆会议,广交天下朋友;重返联合国;改善中美 关系,中美、中日建交。 (3)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试卷(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享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

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

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施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

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请回答:(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解析】【分析】【详解】(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以上材料的感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我们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拥有国际地位,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度大,才能让中国人有尊严,爱国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2分) 曾有人将这一思想称作是“天才的构想”,请回答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4分) ③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
参考答案:①反映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 “一国两制”思想。 ②“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 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 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 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我 们还要准备运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相信一定 会成功。
(1)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 (2)1973年成功的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3)一靠政策;二靠技术。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 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 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 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摘编自《百年 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 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②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二个以上)试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 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内容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A、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B、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 制度 C、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对外开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 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国有企业)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推 动 了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内地
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 的三件大事
1、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71.10.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 法席位 3、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时间:1956年 。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 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收回香港、澳门的方式是什么?港澳回归分别是什么时候? 收复后港澳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1662年郑成功从哪个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通过什 么条约割占台湾?什么时候台湾从日本手中回到祖国的怀抱? (3)简述台湾被称为“祖国宝岛”的原因? (4)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的观点是什么? (5)材料三中英国通过什么条约割占香港岛?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 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 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 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 平。 材料二:风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 年增产 1980年5.02亿公斤1981年5.70亿公斤1982年7.15 亿公斤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在党内的核 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决定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你认为: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 么? (3)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最关 键有哪两条?
材料一:“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请回答: (1)依据 图(1),请回答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 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什么原则? (2)依据材料一:你知道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吗?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 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 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 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4)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 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6)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 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周恩 来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 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 合作。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 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访问苏联:
阅读下列材料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 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 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用独特的模式,台 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 还可保存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 变。”
材料分析题复习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 “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 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 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 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 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 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 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请回答: (1)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 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 友代表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是什 么? (3))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 明理由? (1)母亲----中国(祖国);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香 港、澳门;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台湾。(2)一国两 制、和平统一;(3)因为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 祖国统一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 愿望;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教育水平及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 高;分裂祖国,搞台独不得人心等。
①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 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②提示:发现 问题如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生产能 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彩电需求不断 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 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黑白电视退出 消费舞台(原因:电视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等 均可。符合题意的均可给分。③主要原因是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2、1958年党中央提出的总路线是什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期间,出现的失误是什 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4、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哪些模 范人物?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 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 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
请思考:
城市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 和1999年12月20日 港人治 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现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 (2)荷兰 《马关条约》 1945年10月 (3)水力、矿产、森林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 位置重要等 (4)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 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南京条约》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或经济实力的提高, 国际地位的提升等
看图解答 请回答: (1)图上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2分) (2)分别写出这两个地区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2分) (3)对于这两个地区的回归你有什么感想?(4分)
(1)香港和澳门 (2)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这一角度发表感想,
意思对即可
材料一 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 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2)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 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 外交史上的大事。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参考答案:( 1)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 的提高。 (2)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 加亚非万隆会议,广交天下朋友;重返联合国;改善中美 关系,中美、中日建交。 (3)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