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1.《王昭君出汉宫》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含答案)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
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
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
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
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
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
阏氏是王后的意思。
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
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
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
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
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
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1儿骑善马,广药骑脸而上胡1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更广不会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空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⑴以下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 B.广暂骗展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车/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堂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⑶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保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二、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调所亲日:“禹锡有用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借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即草套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那么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多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管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如何与母借行〔一同,一起)8.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日〔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2、下面各组中,加点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人.“国锡终易连州"是说刘国锦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方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婶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深刻的教4益、.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②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三、阅读?白水索女?,完成各题.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皆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道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IB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昌下得一大端,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餐中杳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调邻人为之意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日:“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叫出去,平早潜归,于筒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日:“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黄中,不能得去,答日:“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师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此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果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行.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翻改〕【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感〔湘P:同情、可怜.③权:蓄且、姑且.1 .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Ie 瓮中杳之十数日.2 .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宜到了十七八岁,后来由于触犯了法律,他就撤出来独立生活了.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根据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由于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3居常饶足,不致 大喜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4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境品质、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国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殖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日:“吾终无以给母,那么母子俱死.等死,何假设用吾强壮,少延用旦夕活乎?“即以母JB 两弟,自佣回鹘人,既而,回鹘人转卖清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Y 鬟③尾行.问之,那么日:“港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IK 道乞.渡港,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盘跪日:“吾女幸完It 肉,归见乡里,免橇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若去家久用丕知在亡臣食於城募星有兄弟加坯熊SL 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那么毅然谢日:“吾何敢以假设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周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士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atUin ):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凄:此处意为像Y 鬟那样.④稚〔心:遭受⑤箕帚妾:持 籁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嫌称瞭重〔皿前〕:年老体衰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神情与苏、黄不属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忙庐舍必城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育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旦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乔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5分〕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②于是日操国道乞.〔2分〕4 .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乃告母日:“儿当佣钱才 数月,将钱米活家,母勿忧A.自度无所得食B.即以母属两弟C.即具酒炙乐D.生那么毅然谢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五、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吾母姓钟氏,名令■,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做数千金,∙箧蔚然.越二载,生锭,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MM-锭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_眼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Ie声.母与拴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钱行一室中,未尝疫;少疫,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那么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止,未尝倦也.铃故不能荒于婚,而母教更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钱?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青已去世的父亲.②泰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锭:作者蒋士卷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Ie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锭自指〕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家益港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锭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荀有过及∙ΛT过寻阳〔?孙权劝学?〕口.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以下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回答问题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①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②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③,自是一段奇景。
顷焉④,风色陡寒,海门⑤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
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 。
信哉!注释:①鲜xiǎn:少。
②焚修:焚香修行。
③蟾光:月光。
④顷焉:不一会儿。
⑤海门:二山相对,扼钱塘江入海口,称之为“海门”。
4.(2分)短文选自明代文学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文中作者身处的地点是() A.舟中B.寺中C.山中D.军中5.(2分)你认为以下哪个小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A.月夜盼潮B.月夜听潮C.月夜观潮D.月夜叹潮6.(2分)联系选文内容猜测,结尾句“信哉!”理解正确的一项()A.确实如此啊!B.真是诚信啊!C.赶紧写信啊!D.不能听信啊!7.(1分)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这句采用了描写,让人感觉二、文言文阅读(共53题;共244分)课外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附答案与译文)1鲁钝不足忧资性①有钝敏②,不可强也。
虽然,亦视志之分数③如何耳。
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④不息,俛⑤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
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管子曰:“精诚之极也。
”唯在有精进⑥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
不足为忧也。
(清·李光地《李榕林集》)【注释】①资性:天资,禀赋。
②钝敏:笨拙和聪明。
③分数:大小。
④诚必:诚,实在,的确。
必,一定。
⑤俛(miǎn):同“勉”,勤勉。
⑥精进:努力进取。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资性有钝敏,不可强.也()②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③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④不足为忧.也。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C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D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②译文:四、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条俗语的认识。
答:五、文中说“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谈谈理由。
答:【参考答案】一、①强:勉强,强求。
②息:停止。
③入:深入。
破:攻破。
④忧:忧虑。
二、与例句不同的是B,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例句和AC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那么,就。
三、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
②只是在于(他)有努力进取的毅力,没有退缩懊悔的心思;有伟大的志向,没有停止不前的时候。
四、示例:即使天资愚钝,只要刻苦学习,不断进取,也能超过一般人,取得非凡的成绩。
五、提示:本题允许有不同看法,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答案:12.好,做13. B(未经洗涤的) 14.喜,赐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可知)译文: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
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
”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
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
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
”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二)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1)A (2)B(2分,每小题1分)(2分)(2分)22.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三)中山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是与非像这样。
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C、这不是你的东西。
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4、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字;(1)吾之患在鼠( 忧虑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赶走 )(3)是非若所知也( 这件事 ) (4)不病于无鸡乎( 担忧 )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四)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会:几:岂:惟:2.翻译画线的句子: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3.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译文】: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于是,他就拿着图到处游说求见州官,州官也认为是好事,便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答案:1.解释加点字:(会:恰好,遇上几:几乎岂:难道惟:只2.翻译画线的句子: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3.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四)贾人渡河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④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
④吕梁:地名。
⑤薄:迫近。
这里指冲撞、触击。
覆:翻。
这里指翻船。
⑥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渡河而亡其舟( ) (2)贾人急号曰( )(3)渔者载而升诸陆 ( ) (4)予尔百金(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字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B、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3.翻译句子: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4.读了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感想【补充资料】:【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
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渡河而亡其舟( 丢失,这里指翻船 ) (2)贾人急号曰( 呼叫,大叫 )(3)渔者载而升诸陆 ( 登上 ) (4)予尔百金( 给,给予 )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字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 ( C )例: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B、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3.翻译句子:%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你只是一个渔民,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到十金,还不感到满足吗4.读了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感想(略),可从人的信用方面考虑。
如: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五)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