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文件文集

“国际大宗商品”文件文集目录一、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研究二、中国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国内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四、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六、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关系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是指对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全球经济中,大宗商品定价权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利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概述、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进行深入研究。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是指对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全球经济中,大宗商品定价权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利益至关重要。
历史上,发达国家一直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这一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国际大宗商品主要分为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几大类。
在这些领域中,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逐渐摆脱了国际市场的控制,成为国家间贸易和竞争的重要领域。
当前,发达国家依然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逐渐崛起。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国,在很多大宗商品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在一些高端领域还面临着激烈竞争。
市场供求关系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政策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例如,政府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都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逐渐增强。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如清洁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会对传统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其价格走势。
国家应当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战略布局,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作者:郭娜石艳菲郭小刚来源:《中国西部》2024年第01期〔摘要〕文章采用TVP-VAR-DY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与我国金融市场间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1)静态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
(2)方向性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与极端风险事件关联性更高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呈现更加显著的时变特征。
(3)净溢出和净配对溢出效应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属于风险的净传递者,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外汇、股票市场的净配对溢出指数更高。
〔关键词〕国际大宗商品;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TVP-VAR-DY模型〔中图分类号〕F746;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4)01-0085-11〔作者〕郭娜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 300222石艳菲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 300222郭小刚中电建(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混频高维关联与金融市场尾部风险传染效应研究”(23YJC790038)。
一、引言大宗商品兼具生产要素与投资品的双重属性,其价格波动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1〕。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信息溢出效应与联动效应〔2〕。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动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容易引发大宗商品贸易中断、供应链断裂、价格飙升等,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考验〔3〕。
除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且投机因素和市场流动性也会放大基本面因素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4〕。
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变动也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5〕。
我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和贸易国,国内大宗商品供给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分析

国际⼤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分析国际⼤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分析————————————————————————————————作者:————————————————————————————————⽇期:国际⼤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分析-国际贸易国际⼤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分析■张耀⼀南阳师范学院⼤宗商品是指进⼊流通领域,⽤于⼯农业⽣产、消费使⽤的⼤批量买卖物质商品。
可分为三类:基础原材料,农副产品和能源商品。
其中具有表代性的有橡胶、⾷糖、⼤⾖、⽟⽶、钢铁、矿产品、有⾊⾦属、⽯油等。
近年来,我国⼤宗商品进出⼝量持续上升,加上⼯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导致对⼤宗商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与此同时,国际⼤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运⾏的投资机制影响越来越显著。
另外,国内物价⽔平受国际⼤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临通货膨胀困难等问题。
因此,研究⼤宗商品价格变化,妥善应对价格波动,对稳定物价、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降低宏观经济运⾏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分析(⼀)有⾊⾦属类商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据⼤宗商品⽹数据显⽰,2016年2⽉⼤宗商品价格触底后开始回升,3⽉升幅较⼤。
由于欧洲央⾏全⾯降息以及国际油价⾛⾼,我国需求有所增加,推动国际有⾊⾦属价格上升。
3⽉,伦敦⾦属交易所,有⾊⾦属价格指数⽐上⽉上涨5. 61%。
其中,伦敦铝、铜期货价格,分别为每吨1540美元和4945美元,上涨1.0%和7.7%。
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平均⽐上⽉上升1. 67%,铁矿⽯进⼝价平均为每吨55.8美元,⽐上⽉⼤幅上涨21. 6%。
贵⾦属⽅⾯,2⽉纽约黄⾦期货价格环⽐上涨9. 9%。
3⽉纽约黄⾦期货价格最⾼涨⾄每盎司1272美元,⽐2⽉上涨3. 5%。
⽬前,全球⾦属基本维持在供⼤于求的格局,新兴经济体对钢材和有⾊⾦属的需求强劲,如矿⽯、铝、铜、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将维持强势局⾯。
(⼆)部分农产品价格⼩幅回升当前全球粮⾷价格处于近⼏年的低位,2015年度产量有所下降,产需关系总体平衡、部分品种库存⾼企,预计粮⾷价格继续低位徘徊,但下降空间不⼤。
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院

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内容提要: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和需求增长带动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温和上涨,原油价格的显著上升成为拉动此轮大宗商品价格涨势的主要力量。
而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潜在地缘局势对商品供需的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震荡和分化,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潜在影响和冲击。
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温和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日渐显著,大宗商品市场也受益于全球外贸和直接投资活动的回暖,呈现温和上涨趋势。
5月23日,RJ/CRB商品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94.72上涨至206.37,为上半年高点,截至6月29日,RJ/CRB商品指数为200.36,较年初上升了2.9%。
图1:2018年上半年RJ/CRB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原油价格继续稳步回升2018年以来,国际原油继续延续上涨走势,油价也屡创近年新高,5月初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缩减的预期进一步拉升了原油价格,导致油价不断刷新三年半以来新高。
截至6月2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4.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9.44美元/桶,分别较年初同比上升了17.5%和22.8%。
图2:WT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走势图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原油需求量不断上涨。
2017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加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快增长均带动了原油需求上涨。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18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量为9930万桶/天,高于2017年9780万桶/天的水平。
二是原油供给端进一步紧缩。
目前OPEC成员国和非OPEC产油国仍在继续执行限制原油供给量的协议,6月底OPEC达成协议决定将整体减产履行率由150%降至100%,但实际增产力度仍低于市场预期。
此外,尽管美国石油钻井数量持续增加,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来输送增产的原油,即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每日再增加20万~30万桶产量,依然不足以抵消来自OPEC产量的大幅下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趋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和最大的商品消费国之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波动的影响。
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
以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最为显著的原油为例,原油价格的上涨会间接导致各个行业的成本上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也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造成企业从国际市场获取的利润减少,最终导致国内就业和消费的成本增加,增加了中国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
其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状况。
例如,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需要高度关注通缩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市场流动性,避免通缩风险危及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
而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需要相应调整货币和金融政策,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对中国的资源环保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资源环保行业的扶持,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环保产业的重要生产和消费市场。
然而,众所周知,大宗商品的采掘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中国的资源环保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鼓励企业加大开采力度,而这将增加资源环保产业的难度和成本。
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则会降低资源环保产业的回报率,从而影响到其发展前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为切入点的中国经济问题不仅仅是问题本身,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镇需要深刻研究的经济现象。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中国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以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在此过程中,需要从基本层面及高端层面全面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来提高经济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技术的研究内容提要:采用CRB五类分指数(家畜分指数、油脂分指数、食品分指数、工业原材料分指数,以及金属分指数),结合分位数回归方法综合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全国CPI、城镇CPI和农村CPI的影响。
研究发现:(1)在中低分位数回归中,除食品分指数外的其他CRB分指数对CPI(包括全国CPI、城镇CPI和农村CPI)的影响大都不显著,即使食品分指数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数值也不大;(2)在高分位数回归中,五种大宗商品价格分指数均对城镇CPI具有显著影响,但全国CPI和农村CPI仍只受粮食分指数影响显著。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CPI;大宗商品;分位数回归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外部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国内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的情况下,大宗商品进口逐年增加,由此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通过生产环节传导到国内市场,对国内物价水平造成冲击。
近年来,在美元贬值以及金融市场交易过度投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原油、金属、农产品等价格纷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而这些大宗商品属于初级产品,很难找到替代产品,因此,我国通货膨胀必然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面临高通货膨胀状态。
尤其是2010年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各国都慑于采取大幅紧缩货币政策应对通胀,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对有效防治输入型通胀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已有不少文献考察了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胀的影响,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肖争艳,安德艳,易娅莉(2009)采用BV AR模型采用CRB工业原材料分指数、CRB石油能源分指数和CRB粮食分指数来考察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商品价格会显著影响我国CPI。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引言:大宗商品是指原材料及能源等贸易上以体积或重量计价、独立交易的商品。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与风险挑战。
第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来源及特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周期、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及自然灾害等因素。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特点包括:长期波动、高度波动性、国际化、非线性关系等。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仅对具体原材料和能源行业产生影响,还传导到其他相关行业以及金融市场。
第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1. 原材料行业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材料行业的相关股票带来直接冲击,如钢铁、石油化工等。
2. 消费类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消费类股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进而影响股价。
3. 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通胀预期增加,进而会导致货币政策收紧,对股票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4. 资本流动和市场情绪: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会引发资本流动的变化,进而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整体情绪和资金流向。
第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间接影响1. 供应链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都有影响,股票市场上的企业也难以幸免,从而间接影响股票市场。
2. 宏观经济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也会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从而传导到股票市场。
3. 风险溢价变动: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导致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
4. 国际市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全球性的,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因此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会传导到中国股票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作者:庄燕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8期摘要:在大宗商品当中,主要是以资源性产品以及基础类原材料作为主体。
这点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资产价格波动角度来讲,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不仅有着先导性,同时还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实体经济方面的变化。
所以,在我国金融市场方面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将会受到其影响。
关键词: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市场经济一、引言在现如今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于各种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市场的不断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以及统一的有机体系。
在这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当中,金融市场的统一是其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属于市场的要素。
金融市场和消费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市场之间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依靠,从而共同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有机体。
二、中国经济和国情特征一是中国已经属于全球的制造中心,不仅对国际大宗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原材料有着较大的需求。
并且针对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均在占有量上早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目前比较匮乏资源性的大宗商品,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稀少的。
二是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第三大贸易国,结合贸易来讲,衡量它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相对来说都已经是开放的经济体。
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完善,同时也是不健全的,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依然是国有经济,针对利率以及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来看,是比较缓慢的。
三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还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具有比较大的行政力量。
四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以就会导致社会保证水平出现低下的现象,并且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下的。
三、大宗商品价格方面的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当中,其市场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大宗产品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以及国外的市场传递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但是,在我国的利率以及汇率的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制度又会导致传递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最大的影响是造成输入性通胀: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松动但在大方向上还相对固定,因此以美元计价的产品价格上升时进口价格随之上涨,国内下游终端产品成本相应上升,价格提高。
2. 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根据供求关系,对需求弹性一般的商品,当一种产品价格上升时,市场需求会相应降低。
原料价格上升过快会造成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至于1楼所讲的来料加工企业的产品利润我认为理论上应该是不变的,因为来料加工的企业赚取的是加工费,国际大宗原料价格无论如何变动对各国企业都是一样的。
原料价格升高,售价相应升高,加工费可以不变。
但是对于出口退税型加工企业,有些企业会为了获取现金流发生一些降低利润的行为。
3. 在目前时点,国内存款负利率已经是对存款人形成了掠夺,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上涨过快上涨,对以储蓄为主要投资方式的社会中低层民众无必定雪上加霜。
一、中国价格话语权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而不是谋取所谓定价权
1.价格话语权不是定价权。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价格话语权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即将其与价格决定权,所谓定价权等同起来。
换言之,只要我们对商品价格不能单方面决定,就是话语权的缺失。
这需要商榷。
其实,在开放的商品市场条件,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决定权”,或者说“定价权”是不存在的。
商品价格的确定,主要是市场买卖双方等多方面力量博弈与平衡的结果。
单方面的价格决定权,基本不存在。
也就是说,在商品价格的确定方面,任何一方都不能够随心所欲。
2.不同的市场情况下,买卖双方对于商品价格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虽然在商品价格的确定方面,任何一方都不能够随心所欲,但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博弈双方,对于其价格的影响力是显著不同的,甚至出现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明显压倒优势。
比如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方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就更大一些;而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供应方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相应提高。
具体到才结束不久的铁矿石谈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现阶段铁矿石卖方市场的存在,所以世界矿业巨头对于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要明显高出世界钢铁企业。
3. 中国要努力提高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在价格话语权方面,中国要争取的,并不是所谓价格决定权(定价权),而是提高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使得商品价格谈判桌上的力量对比尽可能地平衡,以及如何在客观不利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好的谈判结果。
这才是中国争取价格话语权的主要内容。
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很大的主观操作空间,不能无所作为。
二、大宗商品价格的向上趋势难以阻挡,必须因势利导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对于大宗商品需求非常旺盛。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相当部分大宗商品依赖进口。
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09年中国9种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接近10亿吨,比上年增长44%。
今年1季度,全国进口量为2.6亿吨,同比增长37%。
预计全年进口量将突破10亿吨,继续大幅增长局面。
这个今后还将要存在一段时期的“中国购买”,就是所谓“中国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买什么商品,什么商品价格就上涨”的客观原因。
因为我们的购买盘子实在太大了,由此构筑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向上的坚实基础。
这是正常的。
现在所不正常的,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中国因素”推波助澜,将大宗商品价格推高到远离其合理价位的水平,借此获取“超额利润”。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也开始进入了上述“两化”的快速增长时期。
预计今后印度将成为另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并且在一段时期后在增长速度上超越中国。
由此势必产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新的旺盛增长点。
或者说,当中国大宗商品需求达到峰值,力度减弱后,印度又成了“接力”,维持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的强大购买力量。
不仅如此,今后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上行,还来自于美元等各国货币的竞相贬值。
虽然近期内因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刺激美元升值,进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回调。
但美国同样负债累累,而且更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所不同的是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商品购买资金,源源不断地提供债务偿还资金而已。
受其影响,虽然今后因为其他国家债务危机,使得美元的名义汇率提高,但因为市场上充斥了太多地“美元白条”,美元的“实际汇率”,即美元对大宗商品的单位购买能力却在不断萎缩。
比如,改变了以往此升彼降的情况,近期出现汇率与黄金价格齐涨得局面。
前几个月,也曾出现过有色金属与美元汇率同步上升的情况,预计今后这类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会多,越来越多地大宗商品价
格与美元汇率一起扬升,并将成为一种常态。
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还将震荡上涨。
很不幸,今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将使得我们这个最大的大宗商品购买国付出很高的成本,但这又是难以扭转的市场大势。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试图与市场趋势作对,只能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更不能因此得出中国话语权缺失的结论。
三、对大宗商品价格施加影响的几点建议
中国必须尽其可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施加影响。
尤其是撇去价格上涨过程中的泡沫成分。
我们有这个能力。
中国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大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1.做好“买”的文章。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购买国。
我们对大宗商品价格能够施加最大影响的,当然是“买”而不是“卖”。
因此要做好“买”的文章。
除了正常情况下的购买外,还要善于抓住国际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的时机,加大购买量,进行超常储备。
而当国际市场价格出现暴涨后,我们再使用储备,适当减少购买,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市场的作用,挤压投机资本的“超额利润”,发挥中国买方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有一段时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总是在某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大量买进,甚至价格越是上涨,进口就越多;反之,越是价格低迷时,越是不进行采购。
短视行为严重。
也正是这种短视行为,加剧了国际市场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行为。
做好“买”的文章,要与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结合起来,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为有色金属、铁矿石、石油、橡胶等大宗商品实物储备,通过高吸低抛,在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施加“中国影响”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有时是很丰厚的差价收益。
2.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的充分发育。
现代商品市场,应当包括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两个市场。
在现货市场方面,比如铁矿石市场,还是要实行有效监管条件下的开放经营。
包括贸易主体数量等,不要人为抬高的门槛,仅让少数单位或企业垄断经营。
实际上,市场问题依靠计划经济手段是解决不了的。
要改革开放。
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的充分发育,增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需要建立期货市场。
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些大宗商品品种上,比如有色金属、天然橡胶、大豆等建立了期货市场。
这些期货市场的发育和繁荣,已经开始影响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
今后还要择机在中国境内建立起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比如铁矿石期货市场,充分发挥中国因素的市场价格影响力,让中国这个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真正具有议价权,真正参与铁矿石价格的博弈。
3.支持中国金融机构的参与。
一个现代商品市场,尤其是金融化的商品市场,离开金融机构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为此,要鼓励和支持中国金融机构,如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包括市场分析预测、实际交易活动等。
国家主权基金也要参与,比如前面提到的外汇储备的部分实物化等。
这是增大中国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力度的重要内容。
4.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自由浮动。
一个国家商品市场与金融结合,彼此促进,需要本币汇率自由浮动,实现完全可兑换。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但是,现在就要逐步过渡。
这应当也是中国金融资本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增大对大宗价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5.加强国内企业整合。
在“卖”的方面增强中国商品价格影响力,一是提高企业集中度,减少竞相压价;二是扩大国内需求,扭转企业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三是减少、增加和开征出口关税,资源税等,避免或减少“肥水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