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篇目补编篇目

合集下载

2020最新高考必背篇目补充材料

2020最新高考必背篇目补充材料

《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背补充教材篇目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背补充教材篇目指导+课件




该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

强敌压境,国事日衰,而南宋统治阶
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
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
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
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
这幅元夕求索图。
探究
为何写“那人”?
“那人”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 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 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 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主旨概括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 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 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 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 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 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 逐流的清高品格。
小结手法
①比喻:“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②借代:“香满路”“暗香”去用借代手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这首词是 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同作者其它豪放 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 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
蒙古军自从于公元1235年开始南侵后,以后几年每年都要 派军南下掳掠。南宋军民对蒙古军的入侵,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战争互有胜负。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蒙古军攻 四川,破大安军。淳祐四年五月,蒙古军又围攻寿春府(今安 徽寿县),由吴文德率水陆军增援解围。词人刘克庄不断听到 这边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国势危殆,他希望当权者广招人才和 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挽救危亡,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写出了 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
全词总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 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 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 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高考必背补充教材篇目指导

高考必背补充教材篇目指导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礼运》(大道之行也)中,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 ______”。 故外户而不闭 9.《礼运》(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 是“_是__故__谋__闭__而__不__兴__,__盗__窃__乱__贼__而__不__作__,__故__外__户__而__不__闭_________”。
文明的发展,深植于各自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土壤,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 高低优 劣之分;而文明的进步,则源于人们对“美的结晶”的追求。 纵观现实,要 想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首要条件是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就 是中国古 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巴黎的孔子学院有一年开新年晚会,结果只有很少的法国 学生参加,老师询问原因,法国学生说:“你们晚会的主题成了‘我爱中国”,这不 是带有 强制色彩吗?”
11 《赤壁赋》—苏轼
12 《登泰山记》—姚鼐
13 《静女》—《诗经》
14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5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6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3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4 《阿房宫赋》—杜牧
修 下
5 《六国论》—苏洵
6 《登岳阳楼》—杜甫
7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8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1 《<论语>十二章》—《论语》

2 《无衣》—《诗经》

3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4 《将进酒》—李白
5 《江城子·乙卯日夜记梦》—苏轼
1 《屈原列传(屈平疾……争光也)》—司马迁

高中古诗词补充篇目

高中古诗词补充篇目

高中古诗词补充篇目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过秦论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汇总)2023新高考语文必修书目有哪些呢?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了,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篇目一、必修(10篇)学考+高考都考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仅高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暂都不考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2023语文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有哪些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1.《离骚》
2.《桃花源记》
3.《论语》
4.《孟子》
5.《诗经》
6.《楚辞》
7.《庄子》
8.《史记》
9.《资治通鉴》
10.《司马迁》
11.《韩非子》
12.《荀子》
13.《黄帝内经》
14.《周易》
15.《尚书》
16.《左传》
17.《春秋》
18.《西游记》
19.《水浒传》
20.《三国演义》
21.《红楼梦》
22.《山海经》
23.《梦溪笔谈》
24.《清明上河图》
25.《古诗十九首》
26.《汉乐府》
27.《汉书》
28.《三国志》
29.《后汉书》
30.《新五代史》
31.《聊斋志异》
32.《西厢记》
33.《玉台新咏》
34.《西湖记》
35.《石头记》
36.《礼记》
37.《易经》
38.《春秋左传》
39.《汉书》
40.《论语》
41.《孟子》
42.《诗经》
43.《楚辞》
44.《庄子》
45.《史记》
46.《资治通鉴》
47.《司马迁》
48.《韩非子》
49.《荀子》
50.《黄帝内经》
51.《周易》
52.《尚书》
53.《左传》
54.《春秋》
55.《西游记》
56.《水浒传》
57.《三国演义》
58.《红楼梦》
59.《山海经》
60.《梦溪笔谈》。

高中语文高考篇目补编篇目

高中语文高考篇目补编篇目

高中语文高考篇目补编篇目编制:李军审核:徐国英 2018/12/18《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详解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点评】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

“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点评】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点评】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文学、艺术等等。

比如用来谈表演,“质胜文则野”如同演小品,“文胜质则史”如同看春晚,“文质彬彬”那是看歌剧了。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高中1—6册课内背诵篇目(含补充篇目)资料

高中1—6册课内背诵篇目(含补充篇目)资料

高中1—6册背诵篇目原文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西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饮酒》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八声甘州》柳永北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南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登快阁》黄庭坚北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高考篇目补编篇目编制:李军审核:徐国英 2018/12/18《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详解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点评】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

“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点评】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点评】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文学、艺术等等。

比如用来谈表演,“质胜文则野”如同演小品,“文胜质则史”如同看春晚,“文质彬彬”那是看歌剧了。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点评】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点评】我做不到“不惑”,常常犯迷糊;但我能做到不忧不惧。

只要能做到宽容大度,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有何惧?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

这里的“其”,是副词,“大概,也许”的意思。

这个词语很重要,但如果你不愿记,我也不强求,因为我也不愿记。

10.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点评】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

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所以,他老人家不仅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

对于诗歌,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不是个坏人。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12.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

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

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点评】“克”有两种意思:一为“克制”,二为“战胜”。

这里两种解法都有意味。

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答司马谏议书(1)王安石某启(2):昨日蒙教(3),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5)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7),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8),于反复不宜卤莽(9),故今具道(10)所以,冀(11)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12)所争,尤在名实(1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14)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5),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6),以授之于有司(17),不为侵官;举(18)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19),难壬人(20),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1)。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22)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23)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2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5)?盘庚之迁(26),胥怨者民也(27),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28),度义(29)而后动,是(30)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31)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32),守前所为(33)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34)。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35)。

【词语注释】(1)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

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

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

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

次年为相.废除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2)某:自称。

启:写信说明事情。

(3)蒙教:承蒙指教。

这里指接到来信。

(4)窃:私.私自。

这里用作谦词。

君实:司马光的字。

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

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操:持,使用。

术:方法,主张。

(6)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

聒:语声嘈杂。

(7)略:简略。

上报:给您写。

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

(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

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

(9)反覆:指书信往来。

卤莽:简慢无礼。

(10)具道:详细说明。

所以:原委。

(11)冀(jì):希望。

(12)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3)名实:名义和实际。

(14)怨谤(bàng):怨恨,指责。

(15)人主:皇帝。

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16)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

修:修订。

(17)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18)举:推行。

(19)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

辟,驳斥,排除。

(20)难(nàn):责难。

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

(21)固:本来。

前:预先。

(22)恤(xù):关心。

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3)上:皇上。

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乃:却。

(24)抗:抵制,斗争。

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25)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26)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

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

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

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

事见《尚书·盘庚》。

(27)胥(xū)怨:全都抱怨。

胥:皆。

(28)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29)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