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公转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它们分别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等地理现象。
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轴线倾斜约23.5度,因此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不同时间面对太阳。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意味着在地球表面的观察者会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大约24小时,即一天,这个周期决定了我们的日常时间单位。
地球自转导致了以下现象: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的一半始终面向太阳,这部分是白昼;而另一半背离太阳,这部分是黑夜。
地方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的高度角和时间会有所不同,这就是地方时差的存在。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大约365.25天。
地球公转导致了以下现象:
四季更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轴线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不同部位的倾斜角度不同,导致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变化,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昼夜的长短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冬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而在夏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们影响了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
地球自转的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
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含义:时区是指同一时间制度的区域。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 会经历昼夜交替现象。
在一个恒星日中,地球上某一地点会 经历一次昼夜交替,这是由于地球自 转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断移 动。
时差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时间不同, 导致时间差异。
为了统一各地时间,人们设立了时区制度,规定相邻时区的 时间相差1小时。
ERA
天体的视运动轨迹
总结词
天体的视运动轨迹是指从地球表面观察 到的天体运动轨迹。
VS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从地球表面观察到的天体 运动轨迹会因地理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有 所差异。例如,在北半球观察到的星星运 动轨迹是围绕北极星旋转,而在南半球则 是围绕南极星旋转。
天体的真实运动轨迹
总结词
天体的真实运动轨迹是指天体相对于宇宙背 景的实际运动轨迹。
04
地球自转与气候变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气候带的形成
气候带形成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 面分布不均,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
赤道附近炎热
由于地球自转,赤道地区在一年中 接受太阳直射的时间最长,因此该 地区的气候炎热湿润。
极地寒冷
地球自转使得极地地区在一年中接 受太阳辐射的时间最短,导致该地 区的气候寒冷干燥。
季节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夹角导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 引起季节的变化。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例如北半球的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
地球自转产生的三个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三个地理现象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不停地旋转。
这个旋转速度每小时约1670公里,导致了一系列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
因为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不断地转动,太阳的光线会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
当太阳直射地球某一点时,这个点就是白天;当太阳对这个点太远而没有直射时,这个点就是黑夜。
所以,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2.地球形状。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不停地旋转,它自身的重力会把地球的物质压缩在赤道区域,使得赤道周围的地球形成一个略扁的椭球体,而两个极点则分别形成了一个略扁的压缩区。
因此,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的椭球形状。
3.地球转向偏移。
因为地球自转,地球有一个惯性,会使得重力对地球的影响相对而言稍微偏向地球自转的方向。
这会导致地球的自转轴不停地变化,现在的自转轴距离地球磁北极约23.5度。
这个倾斜角度导致了地球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
例如,当地球的南极朝向太阳时,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反之亦然。
以上三种地球自转导致的地理现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体验的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运动形式就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各自产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显著的地理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就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和未被照亮的部分不断交替,就形成了昼夜的更替。
这一现象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白天,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适合各种生物进行活动和光合作用;夜晚,温度降低,生物可以休息和恢复体力。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因为地球自转,不同的经度上的时刻是不同的。
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比如当北京已经是阳光灿烂的上午时,位于西边的乌鲁木齐可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这就使得我们在跨时区旅行或进行国际交流时,需要注意时差的问题。
另外,地球自转产生了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也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以及河流的流动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例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相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产生的最显著的地理现象之一就是四季的更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并且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约 665 度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是夏季;此时南半球则是冬季。
反之亦然。
四季的更替对于农业生产、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不同,动植物也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地球公转还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释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释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旋转木马,一直在不停地自转着。
这个看似简单的自转运动,却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地理现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有趣现象吧。
首先,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出现。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是一个被照亮一半的大皮球,而太阳的光线只能照亮这一半。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被照亮的部分和黑暗的部分就会不断地交替变化。
在地球上,面向太阳的那一面就是白天,而背向太阳的那一面则是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4 小时,所以我们就经历了大约 12 小时的白天和 12 小时的黑夜,形成了一个昼夜循环。
这种昼夜交替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它影响着生物的作息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并制造养分;动物在白天觅食和活动,而在夜晚休息。
如果没有昼夜交替,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其次,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总是比西边的地区更早地迎来日出。
这就意味着,当东边的某个地方已经是白天的时候,西边的一些地方可能还处于黑夜。
为了方便计时和交流,我们将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比如说,当北京是中午 12 点的时候,位于西边的莫斯科可能还只是上午 7 点左右。
而位于东边的东京可能已经是下午 1 点了。
这种地方时的差异在国际旅行和跨时区的通信中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但通过时区的划分和时间的换算,我们能够相对准确地协调各地的时间。
再者,地球的自转还使得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球上发生偏转。
这种现象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地转偏向力在许多自然现象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北半球,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向右岸冲刷得更厉害,导致右岸的河岸比较陡峭,而左岸则相对平缓。
大气环流也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风向在不同的纬度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方式,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众多奇妙而又至关重要的地理现象。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这一运动产生了许多我们日常能够感受到的现象。
其一,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当地球自转时,朝向太阳的那一面就处于白天,而背向太阳的那一面则是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不断交替,让我们经历了白天的光明和夜晚的黑暗。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就会有一面永远是白天,另一面永远是黑夜,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其二,地方时的差异。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总是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时间也就更早。
这就导致了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时间。
比如,当北京已经是阳光明媚的上午时,位于西边的乌鲁木齐可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其三,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当物体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时,会受到一种叫做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在北半球,物体运动方向会向右偏转;在南半球,物体运动方向会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以及河流的流动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烈的冲刷,而南半球则相反。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地球公转带来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四季的更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并且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着一个夹角,也就是黄赤交角。
这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就是我们的夏季;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是春季和秋季;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就是冬季。
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四季的更替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炎热繁茂、秋天的丰收喜悦、冬天的寒冷宁静。
此外,地球公转还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夏季,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
地球的自转的两个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的两个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
以下是地球自转带来的两个重要的地理现象:
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面对太阳,形成了昼夜交替。
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每个地区都会经历一次完整的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地理现象之一。
2. 时差:地球自转还导致了时差的存在。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地区与地球自转轴的距离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时间也不同。
例如,当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的时候,格林威治时间只有早上6点,而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西海岸时间则是晚上4点。
时差是地球自转带来的间接结果,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跨时区的国际商务、旅游等方面都会涉及到时差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 阳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平 行 光 线
昏线
晨昏线与光照图
侧 视 图
A
B
D
晨昏线与光照图
A
侧 视 图
D
C
晨昏线与光照图
A
C
N
俯 视 图
B B
S
D
C
(1)晨昏线(圈)
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 (圈)。 2、晨昏线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并且将地球平分为 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
夜弧
A
昼半球
昏线
C
夜半球
B
昼弧
晨线
D
昼半球、夜半球、 晨线、昏线 昼弧、夜弧
昏线
晨线
讨论:从上图中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现象:晨线东侧是白天,昏线东侧是黑夜。
可巧记为:东方红,太阳升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原因: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2)、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1)东向西运动: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2)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 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在极圈 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所示 (赤道投影,阴影部分 为黑夜):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我们把地球表面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 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规律如何?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 上没有偏转。 ② ④ ⑦ ③
0°
①
请 判 断 偏 转 方 向
⑥ ⑤
⑧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
思考: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23°26′×2
极点投影,阴影部分为黑夜:
(3)昼夜交替的周期
周期:24小时(太阳日)
意义: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
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
体的生存和发展。
【例】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是 日的光照图。 春分或秋分
(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 120°w ,昏线的经度 中晨线的经度是 是 。 60°E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 P 纬度为 。 °w 30 点,其经
2、时差
(1)什么是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 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 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 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120°E上的地方时。
22.5º W
15º W
7.5º W
0º
7.5º E
15º E
22.5º E
172 .5º E 172 .5º W
180º
东 西 12 区 区
12
西1区 零时区 (中时区)
东1区
12区
国际日界线:
172.5ºE 180º 172.5ºW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西 东12区 0º 西12区东
A、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并不完全与 180度经线重合。
B、国际日期变更线,
两侧日期要变更。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西 东
国际日期变更线
说一说,实际上世界各国采取的计时方法。 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 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国内 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还有的国 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2)什么是时区和区时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 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 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 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例如,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地球自转
讨论:看到了什么现象? ●同一时间,太阳只能 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 球是黑夜---夜半球。
晨 夜 昏 半 线
球
昼 半 球
●产生了昼夜交替
讨论:产生昼夜交替的条件? ●不发光 ●不透明
●不停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的产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例: 某军舰在西经20°、南纬28° 的海面上,沿经线方向发射 导弹,射程1000千米,导弹 可能落在: ( A D ) 西 半 球
20°W
18°S
28°S
A. 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 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 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 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东 半 球
38°S
小 结
1.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