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 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苏七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苏七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苏七块——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教学预案【教材解读】:《苏七块》是作家冯骥才的作品,选自《俗世奇人》一书。

文章通过对苏七块其人其事其理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医术高超、规矩奇特、以理行医、内心善良的奇人。

文章采用先概括介绍后具体事例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人物故事情境,采用对比、比喻及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法的描写,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比较夸张、幽默,带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方言,读来情趣盎然。

人奇,故事奇,表达奇,是一篇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进行语言学习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文本所叙述的故事比较有趣,内容比较受学生喜欢。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水平,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没有难度。

但因本文所描述的故事年代离学生比较遥远,有些语言表达的意思存在理解的难度,特别是文中苏七块所说的那句话。

因此,应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揣摩话中之意,更全面地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颏、绺、锃”等8个生字,理解“乌黑锃亮”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等方法,感受苏七块的医术的高超,规矩的奇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受人物的形象,产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等方法,感受苏七块的医术的高超,规矩的奇特,体会作者人物描写方面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苏七块话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简介作者1.揭题,交流对题目的感受2.简介作者与《俗世奇人》一书,学生介绍后教师适当补充二、字词反馈,整体感知1.出示重点字词(课前先行了解,以学定教的),自读,指读,根据学情正音正形。

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乌黑锃亮惊愕钦佩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与主要内容在课前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并指名交流。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引导梳理文章脉络与大意。

可点拨:哪部分在具体写一件事?那其它部分呢?小结:课文的布局谋篇很特别,采用先概括介绍(1-3)后用具体事例(4-9)进行描写,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写人的文章中也可以学习运用。

部编版五下语文《刷子李》获奖课例课堂实录逐字稿

部编版五下语文《刷子李》获奖课例课堂实录逐字稿

部编版五下语文《刷子李》获奖课例课堂实录逐字稿上课。

【出示单元页】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作家们争相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一单元呢我们就要通过一些名家名篇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对于写人你们陌生吗?不陌生。

【出示四个单元页】因为我们四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写人了,我们学过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还学过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等等。

今天呀老师还要带大家学习写人,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的人物。

【出示图片】那第五单元我们都认识了谁呢?这是谁呀?小嘎子。

我们认识了爱和胖墩摔跤的小嘎子,他头脑灵活,动作敏捷,是一个富有心计的小男孩。

那我们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连续动作的描写,来使这个小男孩变得活灵活现的。

【出示图片】我们还认识了吝啬鬼严监生。

作者是通过重复的动作对他进行细致的描写,来使这个人物更加丰满的。

在今天呢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的人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或者是见到一些非常记忆高超的人的事情,或者是一些人物,对吗?让我们不由得发出感叹。

【出示作者介绍】在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当中,就记载了许许多多这样身怀绝技的奇人。

我们先来今天啊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是谁呀?刷子李【出示课题】好,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那通过你的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什么样的了解?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刷墙的人,他姓李。

好的,请坐。

大家同意吗?同意。

郭耀华预习的非常到位,他不仅向我们介绍了这个人的职业,还通过他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个人的姓氏。

【出示介绍】那其实呢刷子李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拿手的行当,再加上他的姓氏来称呼他。

【出示填空】比如说泥人捏的很好的姓张的人,我们就叫他——泥人张。

真聪明,风筝扎的很好的姓刘的人,我们就叫他——风筝刘。

嗯,没错儿。

【依次出示】那通过刷子李这个题目,我们能了解到他的职业是一个——粉刷匠。

他姓——李。

而且——技艺高超。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吆喝是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国传统文化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以平易,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吆喝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吆喝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1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囿于(you4)隔阂(he2) 饽饽(bo1) 秫秸(shu2jie1)商贩(fan4) 吹嘘(xu1) 吆喝(yao1•he)小钹(bo1) 荸荠(bi2 qi2)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人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

北京人。

作家、记者、翻译家。

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

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2017-2018学年度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苏七块》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苏七块》教学设计

《苏七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在学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有新意、有见解的小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和追求。

在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当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

《苏七块》是冯骥才小说《俗世奇人》当中的篇目,阅读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鉴赏其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是通过人物形象鉴赏,及对语言的品味,体会本文乃至《俗世奇人》的语言特点,并将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用在自己的写作实践当中。

二【教材分析】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

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

骨科大夫苏金散是正骨拿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有才能、更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结合文本体裁,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导学生揣摩小说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以此写一个关于老师或同学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注意小说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小说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以此写一个关于老师或同学的片段。

五【教学过程】《苏七块》学习资料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 能结合文本体裁,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揣摩本文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一个身边老师或同学的片段。

二原文再现:《苏七块》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

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第5课时:组文阅读之目标训练课教案

第5课时:组文阅读之目标训练课教案

第5课时组文阅读之目标训练课——《剃头匠》《一面》《苏七块》《张大力》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描写人物时选取典型事例突出特点,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突出特点的方法。

2.认识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鲜明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不同作家的笔下,人物形象精彩纷呈,言语动作各有特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阅读《剃头匠》《一面》《苏七块》《张大力》这四篇文章,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体会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1.这四篇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突出他们的这些特点的呢?快速阅读四篇文章,用笔圈画出关键词,提取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完成表格。

教学预设:《剃头匠》:主人公:剃头匠。

特点:剃头匠有着娴熟的技艺。

《一面》:主人公:鲁迅先生。

特点:瘦、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关心青年。

《苏七块》:主人公:苏七块。

特点:技艺高超,严守规矩。

《张大力》:主人公:张大力。

特点:身强力蛮,力大没边(三)精读品析,体会写法1.作者是怎样将主人公的这些特点体现的呢?再次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突出人物特点的相关段落。

批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2.学生批注,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明确写法。

(1)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剃头匠》:刀子真快,只听唰唰两下,额上的头发已经去了一片,露出青色的头皮。

洪承畴在镜中望见,赶快闭了眼睛。

剃头匠为他剃光了脑壳下边周围的头发,剃了双鬓和两腮,又刮了脸,也将上唇和下颔的胡须修剃得整整齐齐,然后将洪承畴留下的头发梳成一条辫子,松松地盘在头上。

(第一自然段)(连续动作描写,将剃头匠娴熟的剃头技艺刻画得栩栩如生。

)随即这个年轻人用两个大拇指在他的两眉之间轻巧地对着向外按摩几下,又用松松的空拳轻捶两下,转到他的背后,轻捶他的背脊和双肩。

捶了一阵,又蹲下去捶他的双腿,站起来捶他的两只胳膊。

中国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只拣学童多处行》微课教案

中国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只拣学童多处行》微课教案

中国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只拣学童多处行》微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中国第一届微课大赛是为了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而举办的比赛。

本教案是该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题为《只拣学童多处行》微课教案。

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童在不同场景中加强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案内容1. 微课主题:尊师重道-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童明确师长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故事、展示相关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童对尊师重道的兴趣和认识。

- 教学重点:强调尊重师长、践行尊师重道的行为准则。

2. 微课主题:孝敬父母-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方式,教导学童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

-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孝子篇章、观看实际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童思考并落实孝敬父母的行为。

- 教学重点:传递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学童的孝心和感恩之情。

3. 微课主题:关心他人- 教学内容:呼吁学童关心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需要,促进社会公益行动。

-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相关故事、参观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 教学重点:培养学童的关爱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教案实施1. 研究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微课的研究时间,建议每个主题分为几个课时进行教学。

2. 研究方式:采用线上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童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研究。

3. 教学辅助: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和研究资源,包括故事书、影片、实际案例等,以帮助学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 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童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2. 鼓励学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学内容的能力。

六、教学成果通过本微课教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成果:1. 学童对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得到提升。

浙江省202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枣儿》课堂实录

浙江省202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枣儿》课堂实录

浙江省202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枣儿》课堂实录杨烨楠:《枣儿》课堂实录名师课例浙江省202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等奖范例执教者:杨烨楠杭州江南实验学校老师在课前自我介绍,说他五行中缺少木头,所以他的名字里有一个“南”字,然后问那些名字里也有“木头”字的学生;然后做一个单词游戏,让学生在单词“wood”上加一个笔划。

同时,在单词“wood”周围写下学生的答案“Ben Weishu”。

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看到这个话题会怎么想?学生:一个关于枣树的故事师:枣儿除了指吃的还可以指什么?生:也可以指人的名字老师:读一本书,找出关于枣儿的故事。

盛:早儿把日本鬼子吓跑了。

盛:早儿救了爷爷和他的儿子生:老人的儿子也叫枣儿,五行缺木,于是就取名枣儿……生:老人的儿子摘枣儿的时候……老师:也许还有很多人不懂这出戏。

今天我们将为这部戏剧画一张海报(老师在舞台上准备了一张大彩色海报,上面有空白栏,如“剧本主要人物的精彩亮点、表演时间、演员和导演”)老师:编剧是谁?学生:孙红(教师用两面胶粘上预先准备的孙鸿两字,颜色区别海报上的其他字)师:谁介绍一下剧情……生:老人与孩子在说……师:有没有更简单的介绍生:老人和男孩在树下吃枣生:在树下等待亲人――老师(贴完便条后)继续问:主要人物是什么?生:老人和小孩老师:这就是出现的那个角色。

还有其他角色没有出现吗?盛:早儿,男孩的父亲师(张贴好),问:在问精彩看点之前先介绍一下有关戏剧的知识。

师屏幕上打出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介绍。

老师:那么,这里的矛盾和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双方是谁?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小组讨论生:老人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没有回来生: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枣儿叔叔没有回来生:巧克力与枣儿的冲突老师:你已经注意到了事物之间的特点和矛盾生:还有枣儿和他父亲之间的,焦点是不知道男孩的父亲和男孩之间的矛盾,期盼他回来,却很久没有回来学生:老人想让男孩留下来,但他想回家看看他父亲是否回来了师:我们概括为“走与留”“等待与不归”,(张贴上)下面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老师找一个片段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男孩:爷爷,你为什么把枣子放在那儿,然后再把它们晾干请一组男生来读,他们特别投入学生分角色读教师鼓励师: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生:从欢喜到无奈老师:第一句话充满了期待。

《苏七块》教学设计

《苏七块》教学设计

《苏七块》教学设计目标:1、规范的书写。

通过书写课题的指导和板书的示范,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得到美观书写的熏陶和练习。

2、简洁的语言和对语言的感觉。

通过引导学生多读、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连词成句的方法让学生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四字词语表达简洁的特点,培养语感。

3、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

用不断设置悬念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一波三折的写法。

4、读书的兴趣。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俗世奇人》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的兴趣。

本课时想教的主要是第一项和第二项,再渗透一下一波三折的写法(这种写法主要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苏七块》。

板书:苏七块。

(板书时注意指导书写)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简单列出学生的问题)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2、默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说一说你从哪些词或句中知道了什么。

(从“挂头牌”、“求”可以看出苏大夫的医术精湛,如果学生找不到求字不要强求。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学习描写苏大夫外貌的句子。

1、现在你们想知道这位医术精湛的苏大夫长什么样吗?下面请听老师来说一说他的外貌长相,听完后,你说一说,苏大夫的外貌长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件出示苏大夫的外貌描写片段,先让学生读一读,想苏大夫的外貌。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读不通或不懂,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后再读。

3、挑生读。

(挑生读,引导学生读出苏大夫的精神面貌来。

)3、看着四字词语,连词成句,同桌说说苏大夫的外貌。

4、挑生连词成句说说苏大夫的外貌。

(二)学习描写苏大夫接骨动作的句子。

过渡:我们知道了苏大夫的外貌,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苏大夫接骨时的动作吧!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苏大夫接骨的动作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先让学生说一说,苏大夫接骨的动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如果说不出来让学生自己再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及反思整理者李羚课前谈话师:刚才我们在后台见了一下,我看到你们胸口贴着姓名贴,看到了你们的样子,也知道了你们的名字。

知道我叫什么吗?我姓臧,名学华,来自浙江省最北端的湖州市长兴县,看到我的样子,知道了我的名字,我们就算是---生:认识师:对,我还有个绰号,一起读---生:臧“骨干”师:大声点,齐生:臧骨干师:猜猜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绰号?生:研究骨头的师:厉害。

研究骨头的,我没这个本事生:老师挺厉害,在学校里当非常高师:我懂了,就是在学习、工作上非常出色,是吧?你看,今天台上台下都是大大小小的骨干,这是她猜的,有道理。

还有其他同学猜别的吗?好,你说!生:在你单位里,你是骨干师:和他的意思一样的嘛!生:老师很瘦师:是,长得瘦被称为骨干。

我每次听到一个字,我就羡慕嫉妒恨。

你们猜猜是哪个词?生:胖师:有点道理,两个字师:和胖意思一样的是----生:肥胖师:肥胖我听了还不怎么郁闷,但听到人们因为肥胖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郁闷,是什么事?生:减肥师:对了,每每听到人家说“减肥”二字,我就特别特别郁闷,好,这是我的绰号,你们有绰号吗?为什么不敢大声说,有就有嘛,聊聊你的绰号。

生:小胖师:因为长的胖而得的绰号,是吧?跟我一样因为身形的关系,还有吗?生:烧饼师:这个绰号有点特别,怎么来的?生:烧饼和我的名字有点谐音师:因为名字的谐音而得的绰号生:魏可乐。

因为我叫魏凯乐,凯乐和可乐很像师:也是因为名字的谐音生:包子,哦,不是,馒头。

因为那个我喜欢吃馒头,又长得很胖,大家就都叫我馒头师::那个因为你胖,又爱吃馒头,所以大家叫你馒头,哈哈哈。

还有谁?最后一个同学,来生:玉米。

因为我名字叫陈玉民,跟玉米的音很像师:你们班的绰号大多是因为名字的谐音而得,有些人的绰号是因为他的爱好、特长这些而得,是不是?有些人是因为他的本事而得,对不对?来,我们看,有一本书,里面有很多气人,不少有响当当的绰号。

知道这本书吗?一起说!生:《俗世奇人》师:对,就是冯骥才写得小说集。

今天我们会去认识苏七块。

五年级下册还有一篇课文叫做-----生:《刷子李》师:对,到了中学,我们还要学一篇课文,叫《泥人张》,一本书有那么多的故事被选到了课本里,说明这本书怎样?生:很好师:那值得----生:读课堂教学师:那聊到这,好吧!我们开始上课,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请坐!(板书课题:苏七块)师:一起读课题生:苏七块师:文中队苏七块还有哪些称呼?生:苏大夫师:他是医生,治什么?生:治断骨的师:是个骨科医生,还有什么称呼?生:苏金散师:这是他的真名,你看,苏金散、苏七块,冯骥才选了他的绰号为题,有意思!苏七块长什么样,还记得吗?不看书,记得多少说多少生:个高袍长师:身高袍长,请坐生:很瘦生:红唇皓齿师:是的生:眸子赛灯师:(正音)眸子生:一缕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师:一绺山羊须,不是一缕啊,但是我懂了,一绺就是一缕生:手瘦有劲师:是不是这里。

这段话描写苏七块的外貌,生字多,难读好,谁来读?(出示描写外貌的句子)你来试试,请你生: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很通顺,注意下巴颏儿是儿化音,跟老师一起读:下巴颏儿生:下巴颏儿师:下巴颏儿生:下巴颏儿师:谁再来?请你生: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读得好,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生:一绺师:刚才有个同学说过了,一绺就是------生齐:一缕生:眸子师:眸子是什么,谁知道?来,这位同学生:眼睛师:恩,就是指我们的眼睛。

眸子原来指的是瞳仁,现在指的就是我们的眼睛。

还有吗?没有了?那我问一个。

这个赛在这什么意思?你看你们都不知道,刚才怎么不问呢?生:赛等于似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赛灯的话有点像灯师:眸子赛灯不是说眸子赛过灯,而是指生:似师:恩,好像,是的。

这个赛字在这里是天津方言,近乎于似。

在文中还有两处,我读一下。

忽然双手-----生: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师:你看,冯骥才在描写苏七块的外貌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词,这些词语有个特点。

你发现没有?好,你说。

生:都写出了苏大夫最明显的特点师:你是用特点来说特点,这些词语什么特点?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

一目了然啊。

你说生:他长得非常的师:你说的是他外貌的特点,我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生:他是用四个词来写的。

四个字师:都是四字成语,有没有发现?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好,这么多啊,一起试试,好吧。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生: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一连串的四字词,这样的天津味的语言,如果再给它加上天津味的节奏,那读起来的感觉会是怎样的?我们来读读好吧!听听(播放天津小调),我们酝酿一下,好吧!在下面练一练,试试?谁愿意来试试?那请你---生: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那我来试试,好吧!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此处博得掌声)师生齐: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冯骥才描写苏七块的外貌是用了些四字词,就把他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恩,苏七块这篇课文,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一经读过很多遍了,是吧?那他在你的脑海里一定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评价一下苏七块,你用哪个字?想一想,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

师:好,都写好了吗?小组内交流一下,把自己的评价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每个不同的评价写在白板长。

(把白板纸贴在黑板上)师:好,我们调整一下姿势,看一下这里同学们写的评价。

你们看,同学们有相同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评价,来,特别是这几个组,哦,六个组有四个组写了“奇”,好吧?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苏七块的“奇”,请你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

画好以后在旁边写上批注:什么奇?师:开始交流,可以吧!(指名说)生: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来找他,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师:这是什么奇?生:医术奇师:(板书:医术奇)这一段找到的同学举手,手放下,没有画的请把它补上。

细细读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让你感觉到苏七块医术神奇,把它圈出来好,谁先来说?生:手指一触,隔皮截肉,赛,急如闪电师:怎么说?生:我从这些词看出苏七块手指一触到就知道病情怎么样师:神得很,是吧!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就知道了,干净利落。

这是她说的,还有----生:不等,我从这个词中感觉到速度很快,而且没有使病人感到很痛师:麻利的很,好的,还有,谁再说?生:立时,心明眼亮。

我从立时体会到速度很快。

师:是的,现在的骨折病人到医院里看病那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知道吗?生:先要拍片,很烦师:谁再说?还有生:也是先要拍片,再看里面怎么样了,如果很严重,还要开刀师:时间很长久,过程很复杂。

可是我们的苏七块在给骨折病人看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逢到伤筋断骨来找他来,他呢?往下读----生:(接读)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是:冯骥才用了又是几个四字词就把苏七块治病时的动作干净麻利快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接着交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苏七块的奇?生:人有可能耐,脾气准各色。

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师:这是苏七块的什么奇?你说—生:规矩奇师:(板书:规矩奇)没划上的也请划上师:”各色“是什么意思?生:特色师:有点意思,有点相近生:特别师:对。

特别的意思。

这个“各色“也是天津方言,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各种各样,第二种是方言,特别的意思。

那苏大夫各色的规矩是怎么样的呢?一起读—生: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师:亲戚朋友来看病没有七块银元行吗?生:不行师:请你通过朗读把他的规矩告诉他的亲戚朋友。

(指名读)生: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师:如果要先看病后给钱呢?行不行?生:不行师:好,请你通过朗读把这个规矩告诉那些先看病后给钱的人。

(指名读)生: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生: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来,我们一起替苏七块宣布一下规矩。

凡来瞧病-----生(齐读):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

师:好,接着交流。

你说生: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程亮。

(师正音:眸子一绺)师:这个刚才读过的,什么奇?生:外貌奇师:外貌奇特(师板书)。

来,同学们,看,刚才大家写的评价,哪些也是因为你看到了他的医术,他的规矩而写下来的?谁来说?哪些也是他的医术神奇,规矩怪而写的?生:棒、妙、神,还有善师:善也是吗?生:不是的生:绝师:绝刚才讲过了,规矩怪吗?生:怪师:好的,钱不能算对他的评价,我们把它圈掉。

好,留下的这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善、贪、坏、狠、严。

师:留下了贪、坏、狠、严。

如果让你把这些词分分类,怎么分?生:坏和贪分为一类,冷和严分为一类师:留下一个”善“。

同样是苏七块这么一个人物,我们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认识?这样的评价可是黑白分明的,到底是苏七块的哪些表现让你有了如此矛盾的评价呢?读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师巡视指导)师:好,开始交流生: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师:是的,还有吗?生: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在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师:也是的,还有吗?生: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经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