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鲁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描写雪的诗词名句。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描写雪的诗词名句,我们欣赏一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感情?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现了对雪的赞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表现了北方美丽的雪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雪》,探究一下鲁迅笔下的雪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板书课题《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展示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课雪教师寄语: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的,你与困难不断地作斗争,毅力便会你身上萌生。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3.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4.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学习难点散文诗的特点,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磬.口()塑.罗汉()脂粉奁.()灼灼..()..()朔.方()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3.简介作者及作品:4.说说散文诗有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雪景?2.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语句品析“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二)问题研讨1.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作者在描写雪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诗句、歌曲、或谚语等,写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按拼音写出汉字。
⑴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⑵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qìng()口的蜡梅花。
⑷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2.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的词语。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预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雪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ìe)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课堂学习研讨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
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三、当堂训练巩固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雪【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
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
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磬.(qìnɡ)淏.(hào) 霁.(jì)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胭.脂(yān)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 liè)眷.恋(juàn) 荷戟..(pánɡ huánɡ)..(hè jǐ) 彷徨(2)词义朔方:北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雪》(第二课时)一、【教学依据】《雪》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课。
本课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学习的优秀篇章之一,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学习的一篇,是初中散文诗教学的重点课文。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语言教学,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
语文学习三个层面的目标,即“文字”、“文学”和“文化”,通过文字认识字词了解文章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
深一层的,是鉴赏其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即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
这三个层面逐步深入相互融合。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确定了本课从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纵向深入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把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主旨,获得自己的体验,升华学生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作,是鲁迅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色彩明丽的文章之一。
全文写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富有美感,这都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品读。
其蕴涵之人生力量和精神激励,对处于求知和探索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启迪和有益的帮助。
我们借助文字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虽然孤独但仍不屈抗争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通读顺把握文章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欣赏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另外,熟悉作家作品所产生的时代,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可要求学生查看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家的思想历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主旨。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6课《雪》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6.雪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2.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学的第二周,下了一场春雪。
请大家描绘一下雪景,谈谈对雪的感受。
面对这片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凛冽(lǐnliè)博识天宇精魂消释升腾2.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三、朗读课文听课文配乐朗读(播放画面),学生听读;分小组朗读;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朗读处理的根据。
全班配乐朗读。
四、理解感悟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滋润美艳,隐含生机。
但不能持久。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表现出“滋润美艳、隐含生机”这一特点?对比:江南的雨(单调);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烘托:繁盛的花丛、纷喧的蜜蜂;孩子们塑雪罗汉。
五、品味语句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雪》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文学常识和字词。
1.学生口头交流。
2.备习检查,(读准字音,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3.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的有关资料。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⑴ 听读⑵ 展示听读收获⑶ 感读
2.理清文 章顺序
⑴ 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课型
现代文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备
习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 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2.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板书设计
6.雪
鲁迅
暖国的雨单调
礼赞独立与张扬江南的雪丰富多彩之美
的个性精神(“滋润美艳之至”)雪罗汉(未经磨练,不能长久)
朔方的雪(如 粉,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⑵源自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 雪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6课雪【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
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
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磬.(qìnɡ)淏.(hào) 霁.(jì)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胭.脂(yān)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 liè)眷.恋(juàn) 荷戟..(pánɡ huánɡ)..(hè jǐ) 彷徨(2)词义朔方: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章)第6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2、了解写作背景,运用对比整体把握
南方雪与北方雪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 3.通过研读作者对南方雪、北方雪的
相关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通过研读作者对南方雪、北方雪的相关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时间分配自学 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0 分
自主预习
一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为救国救民,一生“三易其志”,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野
草》,回忆性散文集《》等,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背景资料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
不断变幻和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这篇抒情散文诗。
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
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
与酷冷的季节,鲁迅如朔方的雪一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后作者将此文编入
其散文集《野草》。
三字词预习
1.识记音形
博识( ) 血红( ) 旋风( ) 旋转( ) 粘结( )朔方( ) 灼灼( ) 脂粉l ián( ) 闪shuò( ) qìng( ) 口精cuì()
tuì( )尽 yān zhi( ) lǐn liè( )
2.辨识字形
(xī)笑
(xī)戏
精(hún)
气(pò)
(bó) 识
(bó) 斗
忙(lù)
功名利(lù)
(ténɡ)飞
(ténɡ)萝
钟(qìnɡ)
(qìnɡ)竹难书
3.理解词义
(1)博识:。
(2):刺骨的寒冷。
(3)天宇:。
(4):精灵,魂灵。
(5)消释:。
(6):(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四问题与思考
一、课文感知
(一)思路结构
1.作者在文中依次描绘了哪两种不同的雪?作者是如何完成两者的过渡的?
(二)信息提取
2.阅读作者对“朔方的雪”的描写,摘用原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描绘形态:
描画色彩:
状写气势:
勾画空间:
二、深层探究
(一)对比研读
3.请仔细研读作者笔下的两幅雪景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比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景物特
征
相关联
想
思想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