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稳定性指导原则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ⅩⅠⅩ 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或一批制剂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粒。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试验。
ICH Q1E指南指导原则-稳定性数据的评价

4.稳2定.X性XX数X据XX的评价
一、对建立原料药或制剂室温贮藏复验期或货架期数据的评价
对室温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 评估应从加速条件下或在中间条件下出现任何明显变 化开始,至整个长期试验结果的变化和趋势 。 在某些情况下, 可超过长期试验数据所 覆盖的时间范围,外推复验期或货架期 。
4.稳2定.X性XX数X据XX的评价
有一项否 或两项都否
(1)长期试验数据能进行统计 分析(2)进行了统计分析?
两项都是
若有统计分析和相关的支持性数 据支持,则Y=可至2X,但不能超 过X+12个月;若冷藏,Y=可至 1.5X,但不能超过X+6个月
有一项否
两项都是
若有相关的支持性数据支持,则 Y=可至1.5X,但不能超过X+6个 月;若冷藏,Y=可至X+3个月
四、通则
◆ 正式的稳定性研究设计和执行应遵循 Q1A中的原则。 ◆ 制剂出厂应尽可能含量接近标示量的100%。 ◆ 应对稳定性资料进行系统报告和评价(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的结果以及有关剂型特
性的试验结果,例如: 固体口服制剂的溶出速率)并评估质量平衡(破坏质量平衡的因素,如 降解机制、测定方法指示稳定性的能力和分析方法本身的变异)。 ◆ 每个项目分别评估,再作全面评估,以确定复验期或货架期,所建立的复验期或货架期不能超 过单个质量指标预示的货架期限。
持,则Y=可至X+3个月
分析(2)进行了统计分析?
评价决策树
加速试验数据显示(1)随时 间几乎没有或没有变化(2)
几乎没有或没有变异?
两项都试验数据所覆盖的时间
Y=可至2X,但不能超过X+12 个月;若冷藏,Y=可至1.5X, 但不能超过X+6个月
ICH指导原则全套

ICH指导原则全套ICH(国际药品监管合作组织)指导原则是由国际药品监管合作组织所制定的药品研发、注册、质量控制和监管等各个环节的国际标准和指导方针。
下面将介绍ICH指导原则的全套内容。
1.ICHQ1系列:研发品质指南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1A(稳定性研究),ICHQ1B(光敏试验),ICHQ1C(溶出度比较),ICHQ1D(寿命评估)和ICHQ1E(接触毒性研究)。
这些指南规定了药品稳定性研究、光敏试验、溶出度比较、寿命评估和接触毒性研究的要求,以确保药物品质和安全性。
2.ICHQ2系列:分析品质指导原则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2A(验证方法学),ICHQ2B(验证灵敏性),ICHQ2C(验证杂质检测),ICHQ2D(验证微量杂质),ICHQ2E(验证检测限)和ICHQ2F(验证稳定性指标)。
这些指南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确保药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ICHQ3系列:质量控制和批评信息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3A(杂质:无机杂质评价),ICHQ3B(杂质:有机杂质评价),ICHQ3C(杂质:残留溶剂评价),ICHQ3D(杂质:元素杂质评价)和ICHQ3E(杂质:基因毒性评价)。
这些指南规定了药品质量控制和批评信息的要求,确保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4.ICHQ4系列:生物药品质量评估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4A(生物产品的稳定性评估),ICHQ4B(生物产品的免疫学评估),ICHQ4C(生物产品的微生物评估)和ICHQ4D(生物产品的外观评估)。
这些指南规定了生物药品质量评估的要求,确保生物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ICHQ5系列:生物药品质量控制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5A(质量特性评估),ICHQ5B(微观流体的评估),ICHQ5C(产品一致性评估)和ICHQ5D(生物类似物评估)。
这些指南规定了生物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确保生物药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ICHQ6系列:生物相容性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6A(生物相容性的基础)、ICHQ6B(生物相容性试验:细胞相关试验)、ICHQ6C(生物相容性试验:灌注试验)和ICHQ6D(生物相容性试验:局部组织毒性试验)。
ICH技术指导原则概述

Q3D 杂质:金属杂质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原料药及制剂中 金属杂质的定性及定量提供限度及依据。
该指导原则和前面的杂质指导原则一样, 对金属杂质进行了分类。目前还只进行到了 第一步,需要进一步的讨论,直至实施。
29
Q4药典标准规格的协调 Q4A 药典标准规格的协调 Q4B 药典分析方法和可接受标准的协调
ich概况及组织机构ich概况及组织机构ich职责和工作程序ich职责和工作程序ich成立的背景ich成立的背景ich指导原则介绍ich指导原则介绍随着制药工业趋向国际化并寻找新的全球市场各国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不同以至使制药行业要在国际市场销售一个药品需要长时间和昂贵的多次重复试验和重复申报导致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费用逐年提高医疗费用也逐年上升
25
Q3B 新药制剂中的杂质
该指导原则是Q3A的附件,仅阐述了新药制 剂中原料药的降解产物及原料药与赋形剂和/或包 装容器的反应产物。
一般情况下,存在于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在新 药制剂中不需要监控,除非他们也属于降解产物。 该指导原则对新药制剂中的下面几项进行了规定: (1)报告的说明和降解产物的控制 (2)分析方法(必须是经过论证切实用于降解 产物的检测和定量) (3)各批次产品降解产物含量的报告 (4)规范中所列的降解产物检查项目 (5)降解产物的界定
有机杂质包括:起始物、副产物、中间体、降 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无机杂质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 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其他物质。
溶剂是在原料药合成中用到的有机及无机液 体。
24
Q3A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该指导原则对新原料药中的下面几项进行了 规定: (1)杂质报告和控制的说明 (2)分析方法(必须是经过论证切实用于降解 产物的检测和定量) (3)各批次产品降解产物含量的报告 (4)规范中所列的杂质检查项目 (5)杂质的界定
ICH及CDE稳定性指导原则

ICH及CDE稳定性指导原则ICH(国际医药行动协会)及CDE(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心药物审评与监察中心)是两个重要的医药监管组织,他们共同致力于确保药物的稳定性,以确保患者接受到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ICH及CDE的稳定性指导原则。
ICH稳定性指导原则:ICH关于稳定性的指导原则包括ICHQ1A(R2)、Q1B、Q1C和Q5C四个主要指南。
这些指南包括了药物和生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估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以下是这些指南的主要内容:1.ICHQ1A(R2)指南:这个指南规定了在新药研究及开发过程中,药物在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估和存储条件的选择。
它强调了药物的贮藏条件对其稳定性和药效的影响,并提供了关于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的指导。
2.ICHQ1B指南:这个指南侧重于药物产品的稳定性评估,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测试和评估。
它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药物稳定性评估测试,包括加速稳定性测试、长期稳定性测试和批间稳定性测试。
指南还对样品的取样方法、试验项目的选择和有效期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3.ICHQ1C指南:这个指南关注的是稳定性评估期间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系列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要求,以帮助企业评估药物在不同贮藏环境下的稳定性,从而选择最佳的贮藏条件。
4.ICHQ5C指南:这个指南是关于生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估的指导原则。
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测试,这个指南还介绍了生物制剂中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评估的特殊考虑因素。
这些指南都提供了关键的深入指导,确保药物及生物制剂的稳定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评估和监控,以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DE稳定性指导原则:CDE是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心药物审评与监察中心的简称,负责对各种药物进行审评和监护。
CDE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贮藏条件指导:CDE指导规范中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药物的贮藏条件,包括室温下、低温下和冷冻条件下的贮藏情况。
ICH技术指导原则概述

第15页
Q1A(R2)新原料及制剂稳定性
Ø国内关于稳定性指导标准 ü年,CFDA《化学药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标准》 ü年2月,CFDA公布《化学药品(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 技术指导标准》修订稿
ICH技术指导原则概述
第16页
Q1A(R2)新原料及制剂稳定性
ØQ1A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
ü强制破坏试验(stess testing)
ØQ1A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
üICH除了光稳定性试验,未明确要求强制降解试验做法。 üCFDA也无相关指导标准对强制降解试验有详细要求。 ü可参考CDE电子刊物黄晓龙“浅谈强制降解试验” üFDA.5.2公布相关刊物“FDA关于ANDA强制降解试验观点”。提供 了ANDA申报中强制降解试验存在问题,并提供了详细做法。可供参考。
ØQ1公布历史
üQ1B,新原料及制剂光稳定性试验。
1996年11月公布,是Q1(A)补充。提供原料及制剂光条件试验操作 细则。
CFDA版稳定性指导标准只要求照度“4500±500LX”条件下进行。
CFDA版要求更细化:如对发射光源要求;如将样品同时暴露于冷白荧 光灯和近紫外灯下,对冷白荧光灯和近紫外灯光谱范围均提出要求;光 照试验总照度不低于1.2×106Lux·hr、近紫外能量不低于 200w·hr/m2等。与ICHQ1B要求一致。
ICH技术指导标准概述
ICH技术指导原则概述
.2.26
1
第1页
目录
ICH指导标准概述 QQ11A(R2)新原料及制剂稳定性 Q2(R1) 分析方法验证
/7/25
ICH技术指导原则概述
4
第2页
ØICH名称
ICH指导标准概述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
ich指导建议原则稳定性

生物制品
也适用于生物制品,如疫 苗、血液制品和基因治疗 产品等。
医疗器械
虽然ICH主要关注药品注 册,但也在逐步扩大其工 作范围,开始涉及医疗器 械的相关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
ICH指导原则也适用于药 品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 。
02
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
起草和评审
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负责起草指导原则 ,并经过多次公开和内部讨论,最终形成草案。 草案经过评审后,提交给ICH成员国进行投票表 决。
发布和实施
通过的指导原则由ICH发布,并要求成员国在各 自的药品注册法规中采纳和实施。
ICH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
01
02
03
04
人用药品
主要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 人用药品注册和技术要求 。
ich指导建议原则稳定性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ICH指导原则概述 • 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 • ICH指导建议原则对稳定性的
要求 • 稳定性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
决策略 • 案例分析
01
ICH指导原则概述
ICH的含义和目标
ICH的含义
ICH代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 会,是一个由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 药品监管机构组成的合作组织,旨在 协调全球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原则。
ICH的目标
通过协调和统一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 ,降低药品研发成本,加速药品上市 进程,提高药品监管的效率和一致性 ,从而促进全球药品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
ICH指导原则的制定过程
确定议题
ICH成员国通过定期会议确定需要制定指导原则 的议题。
投票表决
ICH成员国根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需要获得至 少75%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000粒。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大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1.原料药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1)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预期冷冻的原料药
名称 放置条件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长期试验
-20℃±5℃
12个月
1.3.
制剂
1.3.1. 总则
正式稳定性试验设计应考虑:原料药的性质和原料药的 稳定性研究结果,临床处方研究的结果(应说明:储存中
可能发生的变化、正式稳定性试验项目选择的理由)。
1.3.2. 光稳定性试验
批次1
10mg 批次2
T
T T
T
T
T
T T
T
T
T
批次3
T
T
T
T
T
实例二:三分之一简化法 时间点(月) 批次1 5mg 批次2 批次3 0 T T T 3 T T T T 6 9 T T 12 T T T T T T 18 24 T 36 T T T
批次1
10mg 批次2
T
T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T
T
T
T
T
T
T
T
(5)试验放置条件
A 、一般试验放置时间
名称 长期试验
中间试验 加速试验
放置条件 25℃± 2℃/RH60% ±10% 或30℃± 2℃/RH65% ±5%
30℃± 2℃/RH65% ±5% 40℃± 2℃/RH75% ±5%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12个月
6个月 6个月
B、预期冷藏的原料药
名称 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 放置条件 5 ℃± 2 ℃ 25℃± 2℃/RH60% ±5%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12个月 6个月
品;使用相同的工艺和设备的批次;同种容器密闭系统中的不同容器尺寸和 填充量。
(3)需经过验证才能应用矩阵设计法的对象:药物原料和赋型剂比例有
变化的或使用了不同赋型剂的不同规格;不同的容器密闭系统。
(4)矩阵法设计实例
实例一:二分之一简化法
时间点(月) 批次1 5mg 批次2 批次3 0 T T T 3 T T T 6 9 T T 12 T T T T T 18 24 T 36 T T T
(3)批的合并试验
协方差分析:以显著水平为 0.25 ,确定不同批号的回归线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斜率和一个共同的截距。 不同批号间斜率有显著性差异,不能进行合并,选最短的 效期; 斜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截距有显著性差异用共同斜率,各 自截距分别求出效期,选最短的效期; 斜率、截距均无显著性差异:先合并数据,求出一个共同
胶囊→片剂,溶液剂→混悬剂
3.2. 稳定性考虑原则
遵循稳定性试验总指导原则 经申请,可减少申报数据
4. 新药原料和制剂稳定性试验 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
4.1. 完全设计方案和简化设计方案
完全设计方案就是在所有时间点对样品的全部设计因子的每个组合都 进行试验; 简化的设计方案则是在所有的时间点并非对样品的每个因子组合都进 行试验(少量代全体); 简化设计可应用于绝大多数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2. 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光稳定性 试验
2.1. 通则
对原料药试验
(1)光稳定性试验内容
对制剂进行试验
(2)光源
光源1:任何可产生相似于D65/DID65发射标准的光源
光源2:同时暴露在日光灯和近紫外灯下 (光谱范围320~400nm,最 大发射能量350~370nm)
( 3)对总照度的要求: 照光不低于 1.2×106Lux.hr,近紫外能
2.3. 制剂
(1)系列试验
除去内包装,完全暴露(祼片或裸胶囊) 除去外包装,以直接包装进行试验 用上市包装进行试验
(2)批次 明显光稳定或光不稳定1批、不明确加2批。 (3)试验程度
已证明内包装完全避光,只需做制剂暴露试验
使用中暴露时间长的制剂(输液、外用制剂)应做试验证明其使用时
变化则不可用外推法。
5.4.
数据分析
(1)一般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可量化的项目参数(变量) 效期:某一个变量(含量、降解产物)平均值 95%置信限 与认可标准(限度)相交的时间点。
(2)单因素、完全设计研究数据分析
两种统计方法:一是求出每一批的效期;另一是合并试验
(合并数据,再求效期)
括号法与矩阵法是基于不同原理的简化设计法;
对药物原料而言,矩阵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括号法通常不适用。
4.2. 括号设计法
(1)括号法是一种稳定性试验的设计方案,它仅对某些
设计因子的极端状态样品,按照完全设计方案,在所有时
间点进行试验;这种方案假设任何中间样品的稳定性可以
被极端样品稳定性所代表。
提供原料药或制剂在各种环境因素(温度、 湿度和光)影响下,其质量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由此建立原料药的再试验日期或制 剂的货架寿命期以及推荐的储藏条件。
1.2.
原料药
1.2.1. 强力破坏试验:仅需对一批样品进行破坏,主要确定可能
的降解产物。
试验内容取决于原料药的性质及其包含的制剂类型:
(1)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10℃,如50 ℃、60 ℃等 )
的效期。
6.气候带Ⅲ、Ⅳ注册用稳定性数据
6.1. 一般原料药与制剂放置条件
名称 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 放置条件 30℃± 2℃/RH65% ±5% 40℃± 2℃ /RH75% ±5%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12个月 6个月
6.2. 包装在半渗透容器中的水性制剂
名称 放置条件 30℃± 2℃/RH35% ±5% 40℃± 2℃ /RH25% ±5%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12个月 6个月
剂特性项目,如溶出度、分散性等)并评估质量平衡(破坏质量平衡 的因素、分析方法的专属性);每个项目分别评估,再作全面评估;
符合0级动力学(含量、降解物、防腐剂含量)可用统计分析(线性 回归、合并性试验) 从正式稳定性试验数据来确定关键质控项目。
5.2.
外推法
根据一套已知数据来推断未来数据的方法。
要避光)
(3)样品的放置
样品的物理性质(升华、蒸发、熔融)小心存放,必要时冷藏和(或) 密闭; 与包装材料的相互反应
(4)样品分析
考察内容:物理性质(外观、溶液的颜色或澄清度),含 量和降解物的变化;
方法的认证:可以检测出光降解物; 取样的均一性:遮光对照品同时测定; 结果判断:强制降解 —建立方法,确认研究—确定预防措 施。
批次3
T
T
T
T
T
T
实例三:3个规格3种容器尺寸的对时间点和因子的矩阵设计 规格 1mg/ml 50 100 500 50 2mg/ml 100 500 50 5mg/ml 100 500
容器(ml)
批次1
批次2 批次3
T1
T2
T3 T1 T2
T2
T3 T1 T2
T1
T1 T3 T2
T1
T2
T3
T3
申请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外的再试验
期和货架寿命(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无明显变
化下)、
应保证将来每一批在外推的效期内符合规定。
5.3. 稳定性数据评价
(1)在加速条件下无明显变化
长期和加速试验的数据显示无变化或无变异性时不进行统计分析,可 用外推法延长有效期(不超过数据覆盖范围外12个月)
(2)长期和加速试验有较小变化需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发生在批次、几个因素组合之间:采用最短效期;
差异发生在一个特定因素(如规格):采用针对性的不同的货架寿命。
(3)在加速条件下产生明显变化
根据中间条件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中间条件无明显变化
可用外推法延长有效期(不超过数据覆盖范围外6个月),若发生明显
(4)试验频率
长期试验:第一年每 3 个月一次,第二年每 6 个月一次,以后每年一 次,一直做到货架寿命期。 加速试验:检测时间为0、3、6月(必要时增加样本数或时间点) 中间试验
(5)试验放置:考察热稳定性、对湿度敏感性、溶剂损失、
复溶或稀释后使用的制剂。 一般制剂、需冷藏或冷冻制剂稳定性考察放置条件同原料药。 包装在半渗透容器中的制剂的放置条件: 名称 放置条件 25℃± 2℃/RH40% ±5% 或30℃± 2℃/RH35% ±5% 30℃± 2℃/RH65% ±5% 40℃± 2℃ 不超过RH25% 申报时要求最短时间
T
T
T
T
T
T
4.3. 矩阵设计法
(1)矩阵法是在指定的某些时间点对所有样品的全部因子组合的某些选
定子集进行试验。在后续的时间点,对样品的全部因子组合的另一个子集进 行试验。该设计方案假设在所给时间点上受试样品每个子集的稳定性代表着 所有样品的稳定性。
(2)可应用矩阵设计法的对象:处方相同或非常相似的一系列规格的样
长期试验
12个月 6个月 6个月
中间试验 加速试验
1.3.4.
稳定性考察中的明显变化
某批样品的含量比初始测定值低5%或效价不合格; 任何降解产物超过了它的规定限度;
超出pH值限度;
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外观或物理性质,如:色泽、相分离、重悬浮性、每掀动 一次的释放剂量、粘结和硬度等不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