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思考

传统的思想过于在意“形而下”的技艺,以致我们对辩证 法的看法产生了认知上错误, 普遍认为辩证思维方式是千方 百计的战胜对手的百试不爽的好方法, 论证是为了达到某种 目的而开展的, 辩证思维方式成了不需要内容的万能公式[2]。 当然,思想和现实中的内容是存在很大不同的,现实生活中的 内容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或者是普遍的常识认知, 对人、自 然、社会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起到一定的关联作用。 这其中的 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且很稳定的。 思维方式要把日常活 动范围和研究的领域相区分,思想的内容不能单单源于生活, 也要适时对生活进项总结和思考, 只有辩证思维方式才有这 种奇妙的能量,促进各方的实力均衡。 辩证思维方式是在人类 生活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思索发展而来。
(二)辩证思维方式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具体分析而开展的 辩证思维方式是对研究对象更深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是 把人类不愿意想的东西或者是那些想不通、 想不清楚的东西 进行深度化的研究过程[3]。 就拿“真理”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主 要依据一定的概念进行判定即可,但是在研究领域,对“真理” 的推演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会引来许多的矛盾问题,需 要深度的探究和思考,也就是问题复杂化的一个过程,亦是辩 证思维的思考方法之一。 假如,我们将“真理”上升到理性层面 来看待,也就是实现了存在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得到的最后答案是符合辩证思维。 我们这里所说的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具体分析, 实质上就 是依据事物的概念,用概念的运动来把握和表达事物的矛盾。 具体说来, 就是运用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来分析事物内在的 联系,揭示出思辨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矛盾。 (三)辩证思维方式就是要达到内容与形式上的有机统一 通常,人们容易犯的一个认知错误是将内容和形式割裂开 来。 一些哲学家对思维运动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进行了适当 的划分,划分出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两条路径,主要进行思维 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思维方式。 笛卡尔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研究 方向,转向了以概念的思想内容及其发展为对象的逻辑研究。 黑格尔建立的思想体系, 其核心就是概念的内涵逻辑的辩证 法, 其辩证思维形式是在概念的思想内容基础上深入而全面 的表达了思想的运动轨迹和概念的自我发展的情况, 也就是 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一致的要求。 列宁同志曾经也说过, 黑格尔的逻辑是,形式具有实在内容的形式,这里的内容是能 运动、会发展的内容,形式和内容存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还 是难以割裂开来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注重实践,抒发了对 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注重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非常重视实践, 摒弃了 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观点的束缚,抒发了对广大无产阶级、人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其中包括了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用于理解和改造世界。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面。

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在这个对立统一中推动了社会变革。

1.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数量增长到达质变点,从而引起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根本性改变。

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不连续性和突变性。

1.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肯定、否定和肯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超越和保留自己,实现了辩证统一。

2. 辩证法的应用范围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辩证法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2.1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辩证法被运用于分析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

2.2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与变化规律。

例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对生物种群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辩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2.3 哲学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

辩证法对于认识论、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 辩证法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现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法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辩证法思维被视为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独有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它在揭示现实社会运动规律、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辩证法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地位和功能。

一、辩证法思维的内涵与基本原则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其核心是对于事物发展的全面、具体、矛盾统一的认识。

辩证法思维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辩证思维的全面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把握事物的内外因素、矛盾的主次关系、事物的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形成对于事物的全面认识。

2. 辩证思维的具体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从具体事物出发,研究事物的具体本质、特点和规律,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形式上。

3. 辩证思维的矛盾性。

辩证法思维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辩证思维的统一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矛盾统一性,即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和外部事物之间矛盾的统一,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二、辩证法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功能1. 深刻认识社会矛盾。

辩证法思维帮助我们深刻而全面地认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特点,揭示社会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坚实的分析基础。

2. 分析现实问题。

辩证法思维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辩证分析,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审视问题,避免片面和形式的思维,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3. 推动社会变革。

辩证法思维指引着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实践,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辩证法思维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矛盾性和变化性,从而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4.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辩证法思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理论基础,它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辩证规律,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辩证法思维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和全面。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范畴以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味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它与唯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次要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现象,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矛盾的解决导致事物的革新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还包括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和辩证逻辑等几个基本范畴。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向另一种质量的转变。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但同时也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

辩证逻辑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把握,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物辩证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辩证过程,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矛盾和寻找社会变革的路径提供了思维工具。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历史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哲学方法论。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变化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始于古代希腊哲学家黑格尔,又被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本文将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1. 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对立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方面,这些相互矛盾的方面构成了事物的纷繁复杂的内部结构。

而统一则是指这些相互矛盾的对立方面之间又存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对立统一是一种包容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和统一的关系,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代替,这种变化是一种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而这种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改变的过程,是事物前进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永恒的,是无穷尽的。

二、原理和方法1. 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以对立统一为基本逻辑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是一种包容性思维,能够充分理解并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

在辩证思维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对立方面和其相互关系,善于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的规律。

辩证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够批判性的认识和分析事物,善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是一种动态性思维,能够适应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善于发现事物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条件性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系统的整体性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上升的变化),不能说发展是无条件新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百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关系: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观的不确定的趋势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事物的内部原因偶然性:外部原因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比较稳定,偶然性不稳定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起决定性偶然性起重要影响作用相互联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观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必然是规律,偶然是机遇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发展腐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中是否有依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他们都是可能(现实中是否有充分依据)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主义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外在)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内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相互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区分假象(客观但虚假)错觉(主观感觉上的错误)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思维方法辩证法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性辩证法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辩证法思维方法的核心理念是矛盾和斗争,它通过分析矛盾的存在和统一、斗争的原因和结果,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辩证法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一、辩证法思维方法的内涵辩证法思维方法是指通过矛盾的分析和斗争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辩证法思维方法包括矛盾分析的方法、斗争观察的方法以及统一运动的方法等。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能以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而是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找出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辩证法思维方法的重要性1.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通过辩证法思维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找出矛盾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2.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从全面、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然后寻找平衡和解决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促使我们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判断。

3.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方法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从社会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人们善于从矛盾中寻找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培养人们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如何运用辩证法思维方法1. 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

在面对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矛盾点,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PPT51页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PPT51页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联接起来。
第三节 抽象与具体方法
1、“抽象”和“具体”的含义 直观的由抽象到具体,作为一 种思考方法古希腊就有。苏格拉底 的精神助产术就是。通过提问从不 同方面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这 样反复多次,启发、诱导使他人得 出正确的的观点 。
欧提德谟斯认为欺骗偷窃是不道德的 。 苏问:要是欺骗敌人和盗窃敌人的东西呢? 欧答:那不是不道德。但对待自己人就是。
2、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
辩证思维方法以矛盾分析为轴心, 包括: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由抽象上 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辩 证的分析和综合是基本和主要的、其 它两种方法以它为据,进行概念的辩 证推演。
第二节 辩证的分析与综合
普通分析是把认识对象的各部分、各方面、各要素以及各阶段分开考察;
普通综合是把认识对象的各部分、各方面、各要素以及各阶段联结起来从整体上认识 和把握对象。
辩证法是哲学家对世界万物存在、 变化、发展规律的推想、探求,基本 特点是:
万物一体两面、自我发展。 这可以解释所经验到的种种事实。
生与死、柔与刚、得与失、精神与
肉体、快乐与痛苦 存在就是被感知说了什么?
真正的哲学是对世界的思考
•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也是猜想,很神秘。
• 道家学说是阴阳学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事物的阴阳媾合产生新的事物。
曾经有其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家把“交换”作为起点分析。
(3)、逻辑终点 终点是对某个研究对象形成的相对
最后概念,它包含规定相对最多。单独一个概 要联系它之前的所有概 念很难包含所研究对象的一切内容。 念来理解。只有建立在一系列逻辑推演基础上的最终概念才是一个包含了对
象多种规定性的具体概念。
构建一个符合辩证思维方法 的体系,需要对其中用到的 概念有相当透彻的理解,不 熟悉一个对象以及由此涉及 到的各个概念,谈不上由抽 象上升到具体
• 第二,具体是相对的。在由抽象到 具体逻辑推演中,在前概念是抽象 的,在后概念是具体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货币”相 对于它之前的“商品”是具体概念; 而相对于之后的“资本”是抽象概念。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三个环节 寻找上升的起点; 把握上升的中介; 确定上升的终点。 由于世界的广大,复杂,人认识
• 历史唯物论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说的不是国家。
第二,客观分析矛盾对立面的转化 转化不是绝对的。事物有生必有死,但死
而不能复生。 祸与福是两面,但不一定转化。 “塞翁失
马”的确是祸,能不能向福转化不绝对。失败 是成功之母,假如失败之后一蹶不振,那么成 功之母也无从谈起。

首先是否找到了构成辩证矛
盾的规定?

其次找到多少这种抽象规定?

第三,知道哪个规定是起始。
(2)、中介环节推演
中介环节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推演 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概念 或范畴的相互联结、相互转化,表 现为包含在上升起点中矛盾萌芽的 逐次展开。
• 上升过程的推演是单向的,比如 在《资本论》中,整个上升过程在 方向上表现为商品、货币、资本、 剩余价值、工资、利润等一系列概 念的推演,推演方向不能相反。
• 任意事物之间都可构成矛盾在逻辑上 不能成立。如“红”与“专”。
• 矛盾的普遍存在指的是任一事物都包 含有矛盾,不是任意事物之间都可以 构成矛盾。
• 发现和承认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需要 智慧与勇气。
• 国家这个对象最基本矛盾方面是什 么?自国家产生以来,没有变过。 不要对“统治”与“被统治”做太 多对抗意义的理解,二者只是一对 客观存在的矛盾方面。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方法论。 从来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马克思的哲学是 提供方法改造世界。 狭义的思维方法特指辩证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方法与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法的哲学基础是辩证法。
人们对辩证法的误解较深。
说明辩证法的实质须全面客观地考察古今中外辨证法大师们的观点。不能以个别 政治家的看法作为解释依据。
黑格尔从“有” 出发开始绝对观念 的推演,在分析“有”这个规定的 基础上,分析了 “无”、“生成”、 “质”、“量”、“度”等范畴, 通过这些概念的逻辑演化,构造了 绝对概念的发展演化体系。
写论文,往往先搜集资料, 从对象的各个不同方面形成各种 不同抽象规定。把这些不同规定 联结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 论系统,首先要确定哪一个规定 为理论的起点。
之,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页
2、马克思逻辑和历史统一的特点
“历史的”一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史,二是指人类的认识史。“逻辑的”指概念、 范畴、观念以及理论方面的东西。
历史的是第一性的,逻辑的是第二性的,是历史的东西在思想、理论上的反映。 问题是黑格尔提出的,马克思只是就黑格尔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不是新问题。
3、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的含义
(1)、逻辑推演与事物发展史、发展规律一致或统一 恩格斯曾把判断分为个别的判断、特殊的判断、普遍的判断。并就此展开关于判断分 类的论述,这论述就与判断自身的发展历史一致。
(2)、逻辑推演与人类认识史的一致 人类思维发展史经历了从具体直观到抽
象思维,再到辨证思维三个阶段 。 辨证思维由感性具体到抽象思维,再
变易——赫拉克利特哲学
自为存在——原子论
质、量、度——毕达哥拉斯哲学
本质——柏拉图哲学 实体——斯宾诺莎哲学 自我意识——康德、费希特的哲学 理性——谢林哲学 绝对观念——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认为逻辑推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逻辑第一,历史第二。
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 的。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对哲学史里面出现的各个系统的基本概念,完全剥掉它们的 外在形态和特殊应用,我们就可以得到理念自身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逻辑概念了。反
的无限延伸,终点也是相对的。
起点是最简单并且内在包含被研究对象所有矛盾萌芽的抽象规定。 终点是一个理论推演最后那个相对比较丰富、能够起总括性作用的概念。 中介环节是由起点到终点的一系列概念。 表达时,在若干概念中筛选出起点、中介 终点。
(1)、起点选择
所研究对象领域诸多抽象规定中 最抽象、最直接、最简单的
构思论文也会遇到怎么组织材料以及 怎么使思想形成一个逻辑整体的问题。 需要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来构 思和写作。
现在许多体系的构建有问题。比如逻 辑教材。
上升过程中的概念来自上升起点中 包含的矛盾萌芽的展开,它们可以
是分析、转化、生成的新概念;也 可以是思维在抽象出起点概念时被 舍弃的其它抽象规定。
第四节、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
按照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所进行 的逻辑推演与客观对象的发展史以及 人们的认识史是完全一致的。在这个 意义上,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
1、黑格尔首先提出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特点 :
(1)逻辑推演与对象历史一致。推演 表现了绝对观念自身的发展,各个范畴 表现的是不同阶段的绝对观念。
苏问:一个将领面临寡不敌众的形势,对部下说 援军到了,结果打了胜仗,这不道德吗?一个小孩 生病,嫌药苦不吃,父亲尝了一下说药是甜的,小 孩一口把药喝下,结果病好了,这不道德吗?一个 人因朋友意气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刀剑偷去或 拿去, 不道德吗? ”
欧答:我承认我的看法是片面的和不严密的了。
• 数学也有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意思, 不过不是辩证上升。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指的是在思维和 表达中把包含较少抽象规定的概念上升 为包含较多抽象规定的概念。
每一概念都是矛盾分析的结果。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中说: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 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 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 现”。[1]
• “具体”:
• 第一,思维具体,多种规定性的统 一。不是可感觉的具体。
• 先讲加减,次讲乘除,最后四则运 算。倒过来就违反人的认识规律。
“抽象”是从感性具体中抽取出的 对象属性,叫对象的规定性。在辩证 思维中指矛盾方面。
“具体”是指对象多种规定性的统 一。包含规定性越多的概念越具体。
了解把握认识对象的方面越多,对 对象的认识越具体。 俗语:“我总算认识了你是个什么人”
合乎逻辑的分析是既分析到转化的可能性, 又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不同祸、福区别开。
第三,推进认识的发展需要分析 和综合的不断转换。
转换不是简单换位,而是正反合
运动,在这样的意义上,分析和综合 的不断换位将使认识逐步扩展和深入。
第四,分清主次,理顺关系
一个对象或一个过程所包含的矛盾往往不只一个。从整体把握对象或过程要分 清主次,理顺关系。
的语言阐释和僵死教条。 2、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树立
分析思维基础上的辩证思维
• 3、使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表达水 平登上新的台阶。
• 如果我们能发挥辩证分析能力,运 用辩证思维方法,那么我们的研究 和表达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 辩证法应该也一定会受到人们自觉 的重视和尊重。
有些后续概念是经过对前面概念的矛盾分析得来的,如使用价值和价值; 有些是转化生成的,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有些则是被恢复的,如交换和货币。 中介环节中的每一概念相对于在前概念是具体的,相对于在后概念是抽象的。
《资本论》在上升中首先分析包含 在商品中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 由此生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接着 分析价值形态、交换、货币、资本、 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 阶级等。交换与货币就是被抽象起点时舍弃后重新纳入中介环节的 。
辩证法的分析和综合的主要特点是分 析和综合被研究对象包含的矛盾,实 际上就是按照一体两面思考。
一般的分析与综合应该包括辩证的 分析与综合,但没有突出后者。 四点补充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