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1.1 陆地的分布和特征解释陆地的定义和分布情况探讨陆地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析陆地的形成和变化1.2 海洋的分布和特征解释海洋的定义和分布情况探讨海洋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析海洋的形成和变化第二章:大陆和岛屿2.1 大陆的概念和特征解释大陆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大陆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大陆2.2 岛屿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岛屿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岛屿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岛屿第三章:海岸和内陆地形3.1 海岸的概念和特征解释海岸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海岸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海岸类型3.2 内陆地形的概念和特征解释内陆地形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内陆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内陆地形类型第四章:河流和湖泊4.1 河流的概念和特征解释河流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河流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河流4.2 湖泊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湖泊的定义和分类探讨湖泊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湖泊第五章:气候和环境5.1 气候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解释气候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探讨不同气候类型对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5.2 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探讨不同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第六章:世界地理分区6.1 亚洲地理特征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6.2 欧洲地理特征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第七章: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7.1 非洲地理特征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7.2 北美洲地理特征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北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7.3 大洋洲地理特征描述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第八章:南美洲和南极洲8.1 南美洲地理特征描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南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8.2 南极洲地理特征描述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南极洲的特殊环境和保护意义第九章:海洋生态系统9.1 海洋生态系统的概述解释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分析不同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9.2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威胁因素分析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措施讨论可持续海洋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策略第十章: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10.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原因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和适应策略10.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探讨可持续发展对陆地和海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和挑战第十一章:世界自然资源11.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世界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11.2 重要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讨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重要性和管理策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探讨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十二章:人口、城市与交通12.1 人口增长与分布解释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12.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讨论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和影响探讨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2.3 交通系统与布局解释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探讨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布局原则分析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策略第十三章: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13.1 经济发展理论概述解释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和主要观点探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3.2 世界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讨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表现探讨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等的关系分析减少区域差异和促进均衡发展的策略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解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分析绿色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第十四章:国际政治与区域合作14.1 国际政治格局与体系解释国际政治格局的概念和演变探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和地缘政治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格局对全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14.2 区域合作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区域合作的目的、原则和类型探讨世界主要区域合作组织和合作机制分析区域合作对成员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14.3 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战略与策略讨论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目标、原则和策略分析我国参与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未来挑战15.1 全球化进程与影响解释全球化的概念、进程和主要表现探讨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5.2 应对全球挑战的策略与行动讨论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挑战的策略和行动探讨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和责任15.3 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分析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路径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包括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大陆和岛屿、海岸和内陆地形、河流和湖泊、气候和环境、世界地理分区、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海洋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资源、人口、城市与交通、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国际政治与区域合作、全球化与未来挑战等十五个章节。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图1二、世界陆地1。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练一练图2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欧、非—— 海峡、 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图3练一练分布界线 大洲地形类型特点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 m以上)很大峰峦,坡度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

山地 顶尖坡陡,沟谷幽深 很大(>500) 大(>500) 丘陵 顶圆坡缓,低丘广谷 100---500 较小(<200) 平原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高亢辽阔,边缘陡峻 <200 >500 复杂 很小(<100) 较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较大
【练习3】读右侧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1:1000万), 说明各为何种大 地形及理由。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冰洋
④
北美洲
太
①
欧洲 亚
大 非 洲
洲
太
①平
平
洋
南 西 美 洋 洲 ②
南 极 洲
印
度 洋
③
洋 大洋洲
练习:一笔画“世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 0º 河、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海峡
直 布 罗 陀 海 峡
白令海峡
180º
欧洲 亚 洲 非 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大洋洲
D.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1000 600
沿纬度30度地形剖面图
C A B
115°E 152°E
指出地形区的名称
地质年 龄较新
海岭 海沟 大陆坡 海盆
大陆架
大陆
概 念 面积广大的陆地
世界之最 亚欧大陆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亚洲
岛屿
半岛 大洲
面积较小的陆地
陆地伸进水域的部分 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合 称
【活动】读东西半球图,观察:
亚欧大陆
1)6块大陆。最大亚欧大陆,最小澳大利亚大陆。
2)面积小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陆地都是岛屿。
3)大洲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其附近的岛屿。
基本地图之一。要熟练掌握哦!
区域地理11世界地理概况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答案: 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 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自然地理环境。西欧大致位 于北纬40°到60°之间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 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整年降水 较为均匀;地势西低东高,平原辽阔,山脉大致呈 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 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这些原因造成形成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 气候。
22/58
【答案】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地处北美洲南部; 位于低纬度地域(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 西濒 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 南连哥斯达黎加。
23/58
变式训练1: 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浇灌水源不 足地域,普通不能发展浇灌农业,下列图中甲、乙、 丙、丁所表示地域都是浇灌农业区。读图,回答以 下(1)~(4)题。
确定区域方向 (用东、西、南、北、中等和上、 下、左、右来说明区域与定位标志物空间关 系)
比如: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 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4/58
区域定位方法有以下几个: 1. 充分利用同套试卷中不一样百分比尺地图定 位 同一套试卷中,相对较大百分比尺地图表示区域 往往被包含在小百分比尺地图表示区域中。如年全 国文综Ⅱ卷36题图就包含在39题图中。
(B ) A. 乙
B. 甲
C. 丙
D. 丁
29/58
【解析】第(3)题, 图丙为尼罗河流域, 是古埃及文明 发祥地;图丙为两河流域, 为古巴比伦文明发祥地; 图丁为印度河流域, 为古印度文明发祥地, 只有图甲 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不属于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 选B。
30/58
(4)图中所表示地域共同面临生态问题是( B )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全)

世界地理目录第一讲地图 (2)第二讲陆地和海洋 (3)第三讲世界的气候 (7)第四讲居民与聚落、世界的发展差异 (10)第五讲亚洲 (10)第六讲东亚 (12)第七讲东南亚 (13)第八讲南亚 (14)第九讲中亚 (15)第十讲中东 (17)第十一讲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8)第十二讲欧洲西部 (19)第十三讲欧洲东部和北亚 (22)第十四讲北美 (24)第十五讲拉丁美洲 (26)第十六讲大洋州 (27)第十七讲极地地区 (28)第一讲地图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状态及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五大地形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②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内部稀疏;③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弯曲,坡度比较和缓;④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弯曲密集;⑤盆地—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高,内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低。
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登高线疏密程度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登高线疏密程度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地形区最高海拔为H高,最低海拔为H低,等高距为d);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登高距为d)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及内部海拔:闭合等高线上的海拔应与两侧等高线的一条数值相等,其内部海拔高度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及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
水文特征:流量、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
1、水位变化(取决于补给量):①雨水补给—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积雪量(我国东北、俄罗斯);③永久性积雪融水—温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④地下水补给;⑤湖泊水补给。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第四节中亚 教案

《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第四节中亚
第 时
明确目标
1.记住中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 中亚丰富的资源和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位置 二、自然区域特征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三、人文区域特征
1、农业:灌溉种植小麦、棉花。 2、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3、人口 4、城市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1)分布 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 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 富; 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 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 ⑤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水文:气候干旱导致多内流河、内流湖
1、农业
(1)种植业(灌溉农业)
条件:北部、西部平原耕地面积大,灌溉条件好 分布:小麦(北部) 、棉花(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为“白金之国” (2)畜牧业 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畜产品:细毛羊、羔皮羊 (3)问题:水源短缺问题,荒漠化严重 2、工业 (1)发展条件: 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 —— 里海沿岸 煤 —— 中东部 (2)工业部门: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 (3)不足: 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3、人口 人口数量较小,多民族,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 4、城市 塔什干:中亚最大的城市,交通枢纽、机械等 板书设计: 中亚 铁 、铜—— 中部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欧、北亚与俄罗斯》教案

固学案》。
2.搜集准备俄罗斯地形图,俄罗斯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和地形分布图、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图、地形和矿产图、工业图和交通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俄罗斯的位置、区域范围和农业工业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8我们邻近的国家—俄罗斯
1、国土辽阔
2、自然资源丰富
3、工业发达
4、交通发达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3.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时,需指导学生阅读俄罗斯地形图,掌握该国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和地形分布;通过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引导学生把一些主要的地形区、资源、工业区等通过地图来记忆;在讲授气候时,要紧密联系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已学的气候类型等相关知识去分析气候特点和地区差异,理解其成因;在复习俄罗斯经济概况时,充分利用俄罗斯农业图、地形和矿产图、工业图和交通图,紧密联系自然环境特征和区位知识来分析俄罗斯的工农业及交通状况,理解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2.俄罗斯的经济特征。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北半球:北冰洋。 东半球: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四大洋概况
四大洋概况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合 恩角67 °W
四大洋分界线
北冰洋
丹麦海峡
冰岛
设得兰群岛——
大
法罗群岛
西
洋
印度洋
白令海峡
太平洋
非洲南端厄加 勒斯角的20°E
澳大利亚塔斯马 尼亚岛的147°E
【课堂思考】如果陆地和海洋互换,世界地图会变成 什么样子?
陆地相关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共分六块大陆。
(1)、亚欧大陆。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合称,面积达5000多万
平方千米。
(2)、非洲大陆。世界第二大陆,约3000万平方千米。 (3)、北美大陆。 (4)、南美大陆。 (5)、南极大陆。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6)、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的6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2)、火山岛 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
呈长长的直线形。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3)、珊瑚岛 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
浅海环境,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马尔代夫,我国南海诸岛, 等。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4)、冲积岛(陆地泥沙堆积) 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
C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
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板书】
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起伏大,坡度陡峻
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
坡度和缓
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
地面平坦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周被山岭环绕
(讲解完毕,板图画好)
【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
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
(请学生分析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
【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
【板书】二、海底地形
【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
(教师画出海底地形图)
【提问】陆地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那海底地形呢?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