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灌南县图书馆“十三五”

灌南县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
科学制定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明确未来五年(2016-2020年)我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党的十八届三中会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依据,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诗“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理念,着力加快图书馆建设的步伐,着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县公共图书馆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轨道,将灌南县图书馆建成有特色、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基于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的,有贴近群众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所需的丰富文献资源保障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覆盖全县区域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
灌南县图书馆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有:(一)文献资源加大文献购置力度,以市图书馆为藏书核心,建立涵盖纸本文献、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等各种资源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综合保障体系。
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玉涛(兰州市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场所,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民阅读的成果。
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并拓展了手机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的服务形式,而且总分馆和流动图书馆等各种形式也正在不断建设之中。
但是在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问题;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图书馆内部之间的结构极不平衡,在根本上抑制了图书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在信息愈加丰富的现代化背景下,实现科学管理对于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实践管理理论公共图书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目前,正值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建设之中,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要与社会经济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一、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一)缺乏规章制度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政府管理,虽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公共图书资源的统筹结合,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制度建设严重缺乏。
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资金管理不明确,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所以对于资金的出入并没有明确的记录,这就导致很多部门难以对固定的资金做出合理的规划,也导致公共图书馆在做出发展目标时,无法根据数据科学有效的进行。
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决策缺乏数据支撑,在实施的时候难以适应实际的需求[1]。
中国公共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公共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
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201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增加2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796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人。
目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的建设快速发展,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已全面联通,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已经基本建成。
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699.6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5%;计算机22.58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57万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书总藏量111781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3%;电子图书86557万册,增长7.0%;阅览室座席数119.07万个,比上年末增长6.6%。
2019年,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总流通人次90135万,公共图书馆将以文献、信息、知识服务为基础服务,汇聚世界智慧,积淀文明,传播文化,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成为公众阅读、交流与分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把公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提供者、公益性与民间性组织、政府机构等众多群体连接起来,为他们提供公共交流平台与互动机制;为公众终身学习提供信息资源、空间和服务,促进公众对知识的追求、创新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根据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应用更加普及,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加强,政策法律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为了适应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须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旨在为提升图书馆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指导。
一、引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起着为师生提供学术资源、增进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功能。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制定明确的十三五规划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数字化建设在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建设。
一方面,图书馆的纸质藏书数量应逐渐减少,将其数字化存储以提高检索和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图书馆应提供数字化资源和服务,包括电子期刊、电子书籍和数据库等,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推进学术成果的开放获取,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
三、空间布局与服务流程在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服务流程应进行优化和改进。
首先,图书馆应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将不同功能区域划分清晰,例如阅览区、自习区、合作学习区和多媒体资源区等,以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
其次,服务流程应简化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例如,可以引入自助借还设备和在线预约系统等,优化服务流程。
四、文化与教育活动高校图书馆不仅是藏书和学习的场所,还是文化和教育活动的推动者。
在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文化与教育活动的开展。
例如,可以举办学术讲座、书法展览、文学沙龙等,为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和文化熏陶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开设图书馆导览和信息素养培训等,提高师生的学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
五、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在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应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对图书馆员工的培训和学术造诣的提升,使其具备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引进高水平的图书馆学和信息学人才,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县图书馆“十三五”工作总结报告

县图书馆“十三五”工作总结报告“十三五”期间,是县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县图书馆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
这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中,我县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汇报如下:一、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实绩论成效。
(一)加强基层业务互动2017年度县图书馆成为全省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单位建设单位。
在此基础上,做好基层图书馆(室)包括乡镇分馆、流通服务点、询辅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配合宣传部做好农家书屋图书发放工作。
加强总分馆建设,举办年度总分馆联动下基层活动,每个月在一个镇级分馆开展一场特色阅读活动,积极引导镇分馆及村文流通点开展全民阅读工作。
(二)积极组织开展各项读书活动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我馆加大了全民阅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忠实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民阅读”活动的吸引力和公众的参与度。
以节庆习俗、人文历史、天文知识等为知识点,通过美文分享、美作推荐等方式,全年举办讲座、读书活动、亲子活动、经典朗诵、社会实践等活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为读者建立线上图书馆,同时呼吁全馆人员进行慈善捐赠,制作各种抗击疫情的宣传视频,为抗击武汉疫情献出绵薄之力;结合时政工作、传统节庆、文学经典,举办各类主题巡展,利用读书节、图书馆宣传服务周、节假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阅读深入广大读者心中。
(三)做好图书资源编辑发布配合全市馆藏珍贵书目编辑工作,一方面整理汇总现有馆藏书目的编辑;另一方面积极面对社会征集地方文史、文献等资料,进一步充实馆藏珍贵书目编辑工作。
(四)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工作图书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作品,在县级图书馆而言处于先行者,开发的一系列作品深受同行赞誉,成为江苏省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成员馆,并参与省市各类文创旅游纪念品比赛、交流等活动。
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网络文学阅读服务的思考

882021年第3期总第381期VIEW ON PUBLISHING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网络文学阅读服务的思考文/迟宇辰 张选中 姜珊2006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6年,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全民阅读工作趋向常态化、规范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进一步引领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
如今,全民阅读事业正在大力推进,如何进一步开发阅读内容资源,创新供给阅读服务成为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占网民总体的53.2%。
在网络文学阅读需求增长的同时,大量原创作家的崛起以及网络平台的诞生也对中国数字阅读事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地调整服务思维,将原生网络文学纳入馆藏体系,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文学阅读服务与管理,并以此为机遇实现全民阅读的纵深推进[1]。
然而,网络文学以原生数字资源形式进入图书馆服务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尽管网络文学的阅读人数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内容与质量良莠不齐、版权纠纷不断,对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提出了挑战。
基于此,文章以全民阅读纵深推进为背景,就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文学阅读服务的现状和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建议。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文学阅读服务的现实意义在全民阅读纵深推进的当下,读者群体和多元阅读需求的变化倒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转型升级。
将网络文学作为原生数字资源纳入馆藏建设中,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文学阅读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1.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转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
《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5本,接触20本以上的用户达到53.8%,主要读者群体年龄阶段为16至35周岁[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分析和战略思考

2021. 2总第134期K 家圖書語学珂“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 分析和战略思考**本文系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子课题"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及趋势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DOI :10. 13666/j. cnki. jnlc. 2021. 0201屠淑敏摘 要 为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环境,认为“十四五”仍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且仍面临着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新挑战,为此提出了联合发展、社会化发展、技术引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3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十四五环境分析发展战略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Strategic Thinking of Public Librar ies in China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Tu ShuminAbstract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public librariesin China, and believes tha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still an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but with new challenges in economy, technology and societyperspectiv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c suggestions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joint development,socialisa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guid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7 refs.Keywords : Public Library; 14th Five-Year Pla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XX县图书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模板】

**县图书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这五年时间,是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末,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重要文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总体趋势,结合我县图书馆现状,制定此规划,为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南,是图书馆人未来五年奋斗的目标。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2011-2015年,是我县图书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逐年上台阶,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读者服务日臻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
县图书馆从“国家二级图书馆”经过奋力拼搏升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被评为全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集体、全省推进全民阅读先进示范县。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2012年底,投资80万元,将图书馆露天大院改建为综合阅览大厅,从而使个馆舍面积增加了900平方米,达到总面积3370平方米。
又购置了阅览桌50张、座椅200个,报刊架12组、地方文献展柜15组,文献检索机2台、阅报机、触摸屏查询机1台。
在综合阅览大厅设置了,读者自习组、书画研习区、图书交换区、少儿报刊阅读区、地方文献展览区、政府公众信息查询区、读者休息阅读区、书画展览区等功能区。
同时为读者免费开放了无线网络,在图书馆综合阅览大厅布置了书画,增加了文化氛围,为读者打造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目前,馆内设有办证厅、成人借阅室、期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专题阅览室、多媒体讲座厅、盲文阅览室、尼书书院等9个服务窗口,有各类阅览坐席600个。
2015年,在馆内成立了尼山书院,投资10万余元,购买了孔子像、国学书籍2000余册,仿古书架、设置了国学阅览室、国学讲堂、道德展厅等。
2012年以来,陆续投资近15万元,对电子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换。
目前拥有读者读者计算机40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作者:刘芳来源:《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06期摘要:文章利用PEST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进行了扫描概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增强文化自觉,推进全民阅读;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推进科技融合,创新服务空间;完善法人治理,实现长效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战略重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29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Abstract Based on the PEST analysis,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which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t.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plan" which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moting the public-reading;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forces to enhance the service efficiency;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innovate the service space;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o achiev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strategic focus;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十三五”规划制定提供了一个科学、宏观的参考模板,也为各行各业的未来铺就了一幅蔚然的发展蓝图。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主体,也在“十三五”规划制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讨与实践,而清晰的掌握和了解这些已有的积极探索,理清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制定中的战略重点、发展环境等基本问题,无疑是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近一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对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研讨与实践,然后重点通过PEST模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所处的宏观发展环境进行深度扫描,进而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求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1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1.1 理论研究2014年8月,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多维度思考》[2]一文,并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维度、统筹兼顾的科学考量维度、规划编制的六个基本原则维度等三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标志着图书馆学术界关于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学术研究就此拉开了序幕,一批有高度、有思想的研究成果逐一问世,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也相继展开。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代表性的有:2015年6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发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十三五”规划思考》[3],论述了“十三五”期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云、中华文化资源总库、国家公共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络的全面建设,助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6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举办了以“面向…十三五‟文献情报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通过介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趋势,为图书馆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如何定位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目标以及提升服务能力的学术交流平台[4]。
2015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以“新起点 ;新思路 ;新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主题,结合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阐述了对图书馆“十三五”时期乃至整个未来发展的思考[5]。
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界组织的交流研讨会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实践探索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多采用馆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图书馆实践工作者与高校专业研究团队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事业发展新阶段。
主要的实践探索活动有:2014年12月,东莞图书馆通过借鉴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所取得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成果,正式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实践逐步推进[6];2015年3月,深圳图书馆“借智”武汉专家,通过专家学者对国内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共同探讨制订“十三五”战略规划,以推进深圳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7];2015年4月,广州图书馆邀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专家组建课题组,成立13个馆内专项规划研究小组,在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着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10月,《广州图书馆2016—2020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所有广州图书馆用户征集宝贵意见,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8]。
2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环境研判在战略转型的变革时代,只有变革与转型,图书馆才有未来。
笔者通过PEST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关键期能够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1 从政治角度看,国家政策的推出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保障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是图书馆事业长效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新的契机。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9],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社会化、智慧化等方面。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全面部署了《决定》中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制度框架和具体要求。
同时与《意见》一起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更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向公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并要求各地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指导标准,因地制宜,落实具体措施、工作步骤、时间安排等,以保证标准实施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广泛征求中央单位、地方政府、公共图书馆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地方调研,会同文化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研究修改,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高立法质量[11]。
此法作为首部图书馆法,一旦成法,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可以依法进行追责问责,从而快速推动图书馆的建设、完善和应用。
“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这些重要文件的崭新内涵,在文献收藏、资源利用、服务提升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完成保基本、重体系、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战略目标。
2.2 从经济角度看,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不仅为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还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
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明显增加,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十二五”时期的前四年(2011-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为1995.82亿元[12-13],相比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的1220.42亿元[14-15],增加了775.4亿元,增长63.5%,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
按此增长速度计算,至2015年末,将很好地完成“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投入翻番的预期目标,可见国家经济发展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有力支撑。
随着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逐年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也有了大幅增长,截至2014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所[12],比“十一五”规划末期2010年底的2860所[16]增加了257 所,增长9.0%;全国人均藏书量0.58册,比2010年末的0.46册增加了0.12册,增长26.1%;全国人均购书费为1.24元,比2009 年的0.78元增加了0.46元,增长59.0%。
这些数据表明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3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需求的变化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新的历史使命,包括提供知识资源、完善信息保障、发展社会教育、缩小数字鸿沟等。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17],强化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十二五”时期,互联网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使其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基于应用程序接口发布,以数字化形式传播,通过社交网络发现和获取资源的服务平台发展,目前数字化、语义化、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等正成为主流资源,这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大更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