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张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后汉书·张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后汉书·张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

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捡遗文,毕力补缀。

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完整版)《张衡传》练习

(完整版)《张衡传》练习

《张衡传》练习[基础牢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合契(q 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设题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

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略)。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3.A4.(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共3分,句意通顺1分,奇累各1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

(共3分,句意通顺1分,慕徒各1分。

)(3)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实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共4分,句意通顺1分,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解析】1.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征:验证、证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却: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B.乃:①副词,可译为才;②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C.以:①②均为介词,可译为用、拿。

D.其: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人称代词,可译为他。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张衡传练习答案

张衡传练习答案

张衡传练习答案1、C “帙”读zhì。

2、A B项,裨bì,累lěi;C项,掠lüâ;D项,散sàn。

3、C A项,bì,chái/jǐ,jìn/jīn。

B项,zhào,zhì/zhí,cánɡ。

C项,yān,yānɡ,y ìnɡ。

D项,tà,lì/shuî,miù/mïu。

4、B A项,涣散;C项,曲意逢迎;D项,厮杀。

5、C(“冠缅堂皇”中的“缅”应为“冕”)6、B B项,雅:素常。

7、B B项征召/调动/官吏初到任。

A项就职/复返/整治;C项被举荐/离京外放/游学;D项官员到职工作/调动/交往接触8、A A项,前“因”,连词,于是;后“因”,介词,通过。

B项,两个“乃”均为副词,就。

C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他。

D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但。

9、B B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A项,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D项,名词作状语,当时10、B11、D12、B “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13、D A项成分残缺。

B项搭配不当。

C项不合逻辑。

14、C15、C 本文主要表达了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A、主客体颠倒见第一段“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B、以偏概全,只是文章一部分的段意,不能作为全文主旨。

D、主旨偏离。

16、B 塑造人物不能只从表象入手。

原文中“除了优点和缺点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

17、D “我”自身性格元素也有其模糊性,“善良有软弱”就是。

18、D可否:褒贬,议论。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9、C20、B“一直没有就职”错,与原文不符。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第一篇:《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设题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

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略)第二篇:张衡传答案张衡传【考题体验】【考题体验】1.乃,副词,才2.C.意动用法【知识梳理】 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后汉书张衡传》选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后汉书张衡传》选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后汉书张衡传》选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衡善机巧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阳嘉元年,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②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③。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④,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⑤,合契⑥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有改动)①﹝机巧﹞灵巧的装置。

②﹝隆﹞高。

③﹝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

④﹝牙机巧制﹞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⑤﹝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

⑥﹝合契﹞符合、相合。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⑴衡善机巧善:⑵下有蟾蜍,张口承之承:⑶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尝: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尤致思于天文无从致书以观B.覆盖周密无际受任于败军之际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咸来问讯D.于是皆服其妙朝服衣冠11.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古籍中,从未看到有这样的事。

B.从古籍看,这样的记载再也没有了。

12.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关于地动仪的`文字,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3分)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

它的外形像① ,外面用篆文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还有八条口衔铜丸的龙。

地动仪内部结构精巧,当地震发生时,便会有一条龙吐出铜丸,发出声响,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② 和③ 。

答案9. ⑴擅长,善于⑵接受,承受⑶曾经(共3分。

每小题1分)10.C11.A12.示例:①酒尊②时间③方向(共3分。

每空1分)。

2019年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练习(含解析)

2019年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练习(含解析)

第13课张衡传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美字体《二京赋》横空出世倾倒朝野,“地动仪”妙手雕成传唱古今.赏美文千古孤独张衡墓①访亲南阳,与主人谈南阳名胜.主人道:“我们小右桥就是东汉张衡故里,至今存有张衡墓."②出于对一代科学巨匠的仰慕,第二天,我便由幄中让您讽谏“左右”,宦官恐怕危及自己,都在给您使眼色。

虽然您巧妙地回避了汉顺帝的垂问,却无意中树了敌.那些宦官一起诋毁您,于是,您的命运便在诋毁中沉落。

虽然您的地动仪在公元138年准确无误地测出500公里以外的陇西的地震,但您还是为“光武中兴”后的衰落而郁郁寡欢……⑧走出墓冢,无意中发现有几个石臼、石磨、石碾散落在杂草丛中,这些已被遗忘的什物,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尘世、名利与权势,在岁月长河里人是这样卑微与渺小;而一个人的人格,却升华得无比高大.于是,拂去浮华,我不由得回头再看一眼张衡。

(原文有删节)⊙课内素材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

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

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

”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

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

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衡因上疏陈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朗谢罪B.①遂乃研核阴阳②乃幽武于大窖中
C.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D.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戍卒叫,函谷举
B.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①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定,不好交接俗人。

(5分)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5分)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10.A【解析】A前“因”,连词,于是。

后“因”,介词,通过。

B两个“乃”均为副词,就。

C两个“其”均为代词,他。

D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11.D 【解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B项《两都赋》作者班固,《二京赋》作者张衡。

C项“拜”指授予官职。

12.B【解析】B项第一句是省略句,第二句是定语后置句。

A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13.略(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