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

根据 自己的阅读 目标挑 选读物 。在各 个方面都要 有清 晰 的思路 , 不管是 在思想 内容 、 写作特 点。 还是在段 落层 次、 遣词 造句上都要制定明确的 目标 。在 阅读 时要直接 、 快速抓住 与 目 标有 关的材料 , 然后 进行分析 , 通过各种 途径达 成 目 标。 避 开 与 目标 无关 的 内容 , 避免扰 乱思路 。 掌握 中心 思想 , 还c i t o n R e s e a r c h
加1 3 年1 月 中旬 刊
阅读 ・ 写 作
小学语 文 阅读教 学 实践 中的感悟 与思考
李 雪梅
( 安徽 霍邱 县城 关镇 中心 小学 安徽 霍邱 2 3 7 4 0 0 )
时 间。 2 . 2快 速 阅读 法
阅读 时注意力要 高度集 中, 迅速从 材料 中接 收有 效信 息 。 可 以采 用默读 的方式 , 加快 阅读速 度 , 简化理 解材料的 思维过
程 。同 时 , 阅读 时 尽 力 做 到 一 目十行 , 联 系上 下文 , 推 广视 读 广
度, 半途 中不回视 、 不重读。另外 , 还要尽 量排 除 次要 的、 无关 的信 息 , 灵活运 用多种 筛选信 息的方法 , 选取 主要 信 息。在 快 速 阅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 浓缩要 点, 保证 阅读 效果。
【 关键词】 语文 教学实践 思考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3 【 文献标识码】 A
1 . 当前阅读教 学实践 中存在 的问题 1 . 1 教 学途径封 闭 实践 活动缺乏 阅读 的内容 来源于生活 。 但是教 学过程 中过分依赖课 本 。 教 室成为教 学的唯一场所 。较 少或者根本不组 织学生进行 室 外活动 。 隔断 了教 学过程与现 实生活的天然联 系。学生不能做 到 活学活用 , 只会 机械 地套用 , 举一反三、 逆向思维的能力差。 1 . 2教 学 过 程 单 一 引导 发 现 不足 教学过程 中一味地 给学生灌输 . 时间一长 , 学生逐 渐 习惯 性 地被动接 收 , 而很 少主动去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这 种忽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阅读 在语 文教学 中占有特别重要 的位 置 ,可 以说是语文教学 的 灵魂 , 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 是不可想象 的。因此 , 在高 中语文教 学 中, 教师应 当注重学 生 良好阅读 习惯 的形 成 , 加强 阅读教学 , 从而有效的提升语文学 习效果 。

庙》 时, 对于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常被误解为 : 谨小慎微 、 委 曲求全 以牙还牙。为此 , 在开展阅读课之前 , 可以先播放《 林教头风雪山
文阅读教学时 , 可 以通过 营造 良好的阅读氛围 、 激发学生 的阅读 兴趣 、 培 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 养成 良好 的阅读习惯等手段 , 不 断 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 的培养。与此 同时 ,教 师和学生要密切配 合, 在高中阅读教学 中各 自发 挥应 有的作用 , 并不断创新 , 探 索

神庙》 的电影让学生们观看, 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直观 的
感受 , 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 进而纷纷发表 自己的独到见 解 ,有 的同学认为林冲太过于 弱;有的同学认为林 冲是被迫无
奈; 更有同学认 为林冲是封建制度的牺牲 ,对于学生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
五、 结 束 语
2 . 为学生创造充裕 的阅读资料氛围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 , 首先要 让学 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学校 可以利用 阅览室 、 图书室等为学生提供借 阅服务 。 有条件 的家庭 也可 以建立家庭书屋 , 为学生尽可能多的购买适合 的书籍 , 让学 生利用节假 日等闲暇的课余 时间开展 阅读 。 同时 , 还可 以有选择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的能力 , 是 目前教 育工作者亟待 解决的一 个重要 问题。
关键 词 高中语文 ; 阅读教学 ; 思考 ; 实践研 究 “ 书中 自有颜如玉 、 书 中 自有黄金屋” , 书籍是人类最宝贵 的

聚焦备课专业化,构建深度思维型课堂——《〈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教学示例

聚焦备课专业化,构建深度思维型课堂——《〈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教学示例

聚焦备课专业化,构建深度思维型课堂——《〈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教学示例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备课专业化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备课专业理论依据、了解专业标准、懂得操作要领,以达到备课的整体化专业提升。

本文主要基于“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展示教授《〈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的备课过程、课程实施、课堂评估及课后反思等,对备课专业化,打造深度思维型课堂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教学设计教学示例课程改革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是现实中教师备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专业性不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师平时重视上课,却不能备好课,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欠佳等。

“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于学教评一致、追求目标达成度、学习中心、基于标准等基本理念,再加上专业标准、操作要领、工具等,就构成了一个系统性实操方案。

[1]笔者基于这理论,进行CLTA教学设计,应用实践,开展《〈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教学,注重备课的专业性、系统性、操作性;切实提升课堂教育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学教评一体——专业备课出精品首先,深研教材,进行多维阅读教材重组。

《精神明亮的人》原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议论性散文。

这篇文章熔诗意、情感、哲理于一炉,行文中处处体现着作者澄明、纯净、高远的人生境界。

本人立足课本,精心备课,进行教材重组,以《精神明亮的人》为中心,联系《我很重要》《精神的三间小屋》《幸福的开关》《提醒幸福》等文章,采取“1+n多维阅读”模式,进行对比阅读,联系阅读、迁移阅读。

研讨这些文章,既能让学生有美的感受,提升审美品味,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以生为本,进行量化学情分析。

张爱军说:“专业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蓿, 他就发 现 , 原来我 也能学好 英语 I 慢慢 地 , 对学 他 习英语有了信心 , 上课 也能认真听讲 , 积极发言 . 课后

小 学 英 语 阅1 教 学 的 基 本 策 略 奏
1 , 合理使用教材 . 开展 阅读训练 。 小学阶段的英语 阅读 教学 . 应将课 内精读与课外 泛读相结 台。 仅仅 强 调课外 泛读而忽略对课本 的研读 , 会造成学 生基础知 识不 扎实 。 对所 阅读材 料理解不透。 因此 , 充分利用教
和 写是表达技 能 ,这 四种技能在 语言学 习和交际 中 相辅 相成、相 互促进。 听、说、读 、写既 是学 习的
内容 ,又是学 习的手 段 .教 学语 言知识 中的语 音 、
个活动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 堂 生成员活地引导 ,整个课堂教学是学生 自主学 习的过 程, 而且整堂谭的训 练不 仅仅停 留在听说层面上 , I 阅读 理解是重要环节。
的词汇做简单的点拨 , 进行复 习巩 固, 而对生词则进行
重点教学 二次阅读时 , 第 让学生划 出不理解 的句段 , 教师进行全班性教学.使学 生初 步获取课文的细节和 相关信 息 接着 , 教师根据课文 内容提 出相 关问题 , 诸
如 “ ee i D ri r C n D r n pa n - Wh r s a n f mT a a i sek E g n g o n g
维普资讯

■■凼
蜀 墨
随着课程改革逐 步向纵深发展 , 小学 英语课堂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 。 大部分小学英语教 师都遵循这样 的
教学 理念 以听 说为 主, 打好 语音 基础 , 出兴趣培 突 养 , 护和发 展学生 的好奇心和成 就感。 师能够设 保 教 计丰富 多彩冉 教 学活动 , 匀 诸如说 唱歇谣、 做游戏 、 色 角 扮演 , 还有 直观 教具演示等 。 与此 同时 。 但 教师对学生 英语阅读 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很容易导致提前 出 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 英语课 程标准 )指 出,听和 读是理解技能 ,说

主题阅读教学的体会

主题阅读教学的体会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0 1 -0 1 2 1 -0 2
完这篇课文, 学生都被老教授那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默默地 关怀孩子 , 真诚地帮助孩子,持久地关注孩子,热情地鼓励 孩子 ,最后帮助孩子建立起 自信的做法深深折服了。此时 , 学生 f 青 感 的阀门已经打开。 教师引导学生再去读一个更感动 人的故事 《 小抄写员 》 ,说说叙利奥的情感变化过程 ,谈谈 自己对于这些情感变化 的体会 。有些学生被叙利奥小小年 纪, 为了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宁愿 自己被父亲误 解, 被深爱 自己的家人冷落 ,忍受钻心的精神痛楚 ,而连续 几个月牺牲休息时间, 帮父亲抄写文稿贴补家庭费用的感人 故事 打动 了 ,学 生感 动之 情 又加深 了一 层 。
随后将课外搜集的 《 最后一片落叶》抛给学生 , 让学生 默读之后谈 自己的感受 , 学生找到了情感的发泄 口, 女画家 面对病魔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并且深信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 , 自己的生命就会结束 , 这让人难过和揪 , 老画家为了拯救失 去生存信心的女画家,冒雨连夜在病房窗户对面的墙上画了一 片永不凋落的藤叶 ,而自己却因为着凉患上肺炎去世 了,令 人感动,老画家舍 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 读到老画家无私奉献,帮助年轻的女画家康复了,而自己 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 , 学生忍不住落泪了, 他们被老画 家帮助别人、牺牲 自己的品质感动,心灵的震撼达到了高潮。 生活 中令人感动 的场面还有很多。《 妈妈 的谎言 》中叙 述的小故事 , 表现了妈妈对儿女的挚爱,引导学生读完十八

形象 ,从 而 习得 写作 的 智慧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上把握文章 , 在进行快速阅读之前 , 可以设计一 到两个简单 的问题 , “ o 影响阅读速度 , 如 D 还往往抓不住文章 的中心 大意 , 阅读时停顿 , 以意群或句 要 yuk o h sh ree ee d , o nw w oitemudrri t n ” 第一遍快速阅读之后 , 案显而 易 子为单位。不要一见生词就 查字典 , nh 答 可根据 上下 文猜测词 义, 也可 利用构 见, 从而促动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词法 的知识去猜词 的意 思。在不 影响 理解全 文 的前提 下, 要舍 得跳过 难
这 个 节 目是 “ ifn y 还 是 “ ids rig 。 abtu n ” abt iubn ” t
小 组 活 动 , 全 班 同 学 一 起 享 受 一 些 有 创 意 的 想 法 , 而 培 养 学 生 的 文 化 让 从
最 后 , 次 通 读 全 文 , 查 所 答 题 目 是 否 正 确 。 有 时还 要 可 以 引 导 学 感 悟 力 和 阅 读 理 解 能 力 , 更好 的提 高 英 语 阅 读 能 力 提 供 有 力保 障。 再 检 为
重 大 。本 文从 初 中英语 阅读 教 学 实际 出发 , 如何 指 导 初 中生 阅读 和培 养他 们 的 阅读 习惯 进行 了 实践 研 究。 就 【 键 词 】 中英 语 阅读 教 学 阅读 习惯 阅读 方 法 关 初
在 初 中英 语 教 学 中 , 读 教 学 占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 因 此 , 强 英 语 阅 加 种 快 速 阅 读 方 法 。 它不 仅 可 以提 高 阅 读 速 度 , 且 有 利 于 对 句 子 的 整体 而
生根 据 文 章 标题 , 图和 有 关 问 题 讨论 预 测 文 章 内容 , 可 根 据 已 有 事 实 , 插 也

构建“1+N”的阅读体系——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构建“1+N”的阅读体系——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构建“1+N”的阅读体系——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温儒敏教授也指出:;“;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语文课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当作头等大事。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会一生受益无穷。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读书,让课内外能够较好地衔接起来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出了;“;1+N;”;式阅读教学体系。

;“;1;”;指的是课文中的单篇文章或同主题的文章;;“;N;”;指的是课外单篇文章或多篇文章,也包括整本书的阅读。

;“;1+N;”;式阅读教学体系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阅读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给予学生更加具体的阅读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由浅层次阅读向深度阅读不断地迈进。

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具体谈谈构建;“;1+N;”;式阅读体系的方法与策略。

一、引出完整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因为篇幅的限制,故事结构大多不够完整。

这就造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够读到原著中的部分内容,缺少对故事的整体性把握。

引出完整的故事,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文章只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至于廉颇和蔺相如今后的命运如何,学生们并不清楚。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廉颇和蔺相如今后的命运如何,然后再引出完整故事。

当学生猜测的内容与原著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冲突后,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1+N+1”读写一体化课程下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以《爬山虎的脚》教学为例

“1+N+1”读写一体化课程下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以《爬山虎的脚》教学为例

教学主张|“1+N+1”读写一体化课型是我校提出的新型课型,它是在阅读语文课本一篇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拓展文章中,加以巩固运用,最后再将方法与写作联系起来。

通过《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我对如何开发基于“1+N+1”课型的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立足课型,挖掘新的生长点立足课型,阅读教学就有了抓手。

《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1+N+1”读写一体化的课型的设计思路上的,它体现的是该课型的前一部分“1+N ”,侧重的是“读”。

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在观察爬山虎时所运用的方法,最后再通过两篇观察文章《牵牛花》《种一片太阳花》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领会描写景物时的观察方法,为今后写观察日记打下基础。

“1+N+1”读写一体化的课型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模式上的支持,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即“从一篇文章中学方法,到用方法学N 篇文章”,有了这个课型的模式的支持,《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就能做到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续观察的方法,也是本课的生长点,并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来学习新的文章。

如此反复巩固,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这就是这个课型的优势之处,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流于表面的认识,而是深入到运用的层面。

因此,立足“1+N+1”的课型,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生长点,有的是描写方法,有的是修辞手法,有的则是文章的结构。

但是,无论课文的生长点是什么,这些生长点都指向学生的写作,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从而实现全面开花的效果。

立足“1+N+1”读写一体化课型的课,阅读教学就有了抓手,有了方向的指引,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长程设计,打破单元、年段的界限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梳理、分类、整合是未来阅读教学的趋势,也是深入解读教材的一个方向。

《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语文教材中的书本知识,按其不同的内在逻辑,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组成各种不同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
——“1+N”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荣
本学期初始,学校给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安排了这样一个任务,开展“1+N”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接到任务之后,我们便积极投入到了相关的学习和研
究之中。

时至今日,对“1+N”阅读教学,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四年级语文组和大家交流交流,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一、“1+N”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是分单元体系编排的,而且,在单元体系中或明或
隐地设置了一个主题做主线,意图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主题的引导
之下,领会单元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一个主题就是
教学的一条主线。

“1+N”主题阅读教学中的“1”就是指教材这一主体,教材
单元主题这一主线。

我们还知道,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由三四篇内容、体裁大致相同的课
文组成。

教材的编者将这些内容相近、体裁相似的文章安排在一起,目的是为
了便教利学,利于“举一反三”。

受篇幅限制,教材的一个单元只能容纳三四篇课文,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适时为学生补充一些与教材选文类似的文章,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一个单元的某一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再读一些与它相对
应的文章。

这样,在一个主题的引领之下,学生读了这些“似曾相识”的文章,视野就会更广,知识面就会更宽,见识就会更多。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内
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会
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从而使阅读教学实现“无师自通”的目标。

“1+N”主题阅读教学中的“+N”就是指依托教材,紧扣文本,对教材主题做适度的、有
序的拓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泛阅读、大阅读,因此称之为“主题阅读”。

总之,“1+N”主题阅读教学就是“依托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把主题阅读和课程紧密地联合起来,把学生当成读者,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由
指导下的阅读向独立阅读发展。

同时,又把读者看成学生,把课外阅读放在课内指导,指导阅读方向、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1+N”主题阅读教学的读本体系
“1+N”主题阅读教学注重依托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朝读经典》和《主题读写》这两本书作为“1+N”主题阅读教学的读本体系。

其中《朝读经典》是统一发放的教材,学校也安排的有“经典诵读”这一课程,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在这里我就不多说,我重点说一说《主题读写》这个读本。

《主题读写》是主题阅读系列读本之一,它不是一般性的课外读物,而是与小学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与教材配套”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教材一个单元中有四篇左右的文章,《主题读写》读本中有8篇左右的中外美文,这就有12篇左右的文章组成了同一主题的大单元。

以黄勤老师今天所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教材单元主题是“故事长廊”,文章有:《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

《主题读写》单元主题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契合,是“听着故事慢慢长大”,文章有:《扁鹊见蔡桓公》(古文)、《克雷洛夫寓言两则》、《鹬蚌相争》(古文)、《鹬蚌相争》(现代文)、《普罗米修斯》(节选)、《勇斗尼密阿巨狮》、《房顶上的马和奇妙的打猎》、《渔夫的故事》。

在一个单元中,一个主题统领两套教材并列的两个单元,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两个单元中的文章好比藤上的瓜。

教学时整体施教,以藤串瓜,学生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延伸到文化,这就更加容易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及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的教学目标。

三、“1+N”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法
在尝试“1+N”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上的内容完成起来都紧赶紧、急赶急,又怎么落实《主题读写》上的内容呢?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促使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教学
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层次地改观语文教学。

首先,我们要明确,“1+N”主题阅读教学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构思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的,整个教学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它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主题为“主线”,以一个单元的“教材+读本”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所谓整体设计,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而是把两套教
材中相关联的两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帅整个教学
流程,这叫做“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

如果用一个比喻的话,就是前面所
说的: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一个主题之下的文章好比藤上的瓜,教学时整体
施教,以藤串瓜。

这种教学,对于老师来说,不仅是在“教教材”,更是在
“整合教材、扩展教材、生成教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在“读教材”,
更是在“感悟教材、体悟阅读、学习文化”。

在大单元教材体系中,我们知道了“藤”是什么,“瓜”有哪些,可是该
怎样“串”起来?在探索尝试的初级阶段,我们紧紧围绕《主题读写》这一读
本上的内容编排,尝试了三种方式,我还是以黄勤老师今天所执教的四年级下
册第八单元为例,加以说明。

1、单元导读式
教材上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导读,《主题读写》中每单元也有一个单元导读,且文质兼美,就像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小诗。

如第八单元“听着故事慢慢长大”
的导读内容是:
妈妈坐在老槐树下,我躺在妈妈怀里,侧耳听着风的故事,好像我是故事
的导演,鼻子、耳朵是主演,而那颗怦怦跳动的心早已飞向天外。

在学习一组课文之前,一定要有“单元导读环节”。

单元导读式的特征是“一个单元的总述和概览”,它是对这一单元的总起、定向、引领。

依据这一
特征它可以有多种上法,比如“单元导读+单元文章的浏览”,“单元导读+画
单元思维导图”等等。

在探索尝试的初始阶段,我们是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实施,在学习新的一组课文前,落实教材上单元导读的读悟梳理,同时把《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读融进去,落实读一读、背一背,在“单元导读”这一内容的引领
之下开始课文的学习。

2、以文带文式
前面已经介绍过,《主题读写》上的文章是与教材配套的,教材上每篇文章在《主题读写》上都有一篇相对应的“对对读”文章。

以文带文式就是指学
习教材上的文章后,融入阅读《主题读写》上对应的一篇文章。

以文带文的特
征是“带”,从内容上说,是“教材文章”带“读本文章”;从方法上说,是
得法于“教材文章”,应用于“读本文章”。

比如黄勤老师今天是以教材上的
31课《普罗米修斯》带入了《主题读写》上对对读的61课《普罗米修斯》。

在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造福人类”的故事中,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学生们感悟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形象,黄老师以读本文后的一句名人名言“善良的
心就是太阳”引入,让学生围绕这句名言,把“抓关键词”体会的方法运用到
对对读文章的阅读中,再次从普罗米修斯创造人、创造物的故事中更加丰满地
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通常情况下,教材的文章可教学30分钟,读本文章教学10分钟。

作为探
索尝试的初始阶段,对于带入的阅读文章,我们有时间就进行深度阅读,如果
时间紧张就只做初步浏览,这样一方面老师不会有太大的担心和负担,另一方
面也给了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3、读写联动式
《主题读写》每单元结束后,有一个“读写联动”的版块。

应该说这一版块和教材上的“口语交际·习作”是相对应的。

读写联动式就是将“读写联动”
这一版块运用到“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中。

读写联动的核心是读、说、写。

“读”是指读《主题读写》上的样本文章;“说”是指交流总结读中学到的写
作方法,读中积累到的语言等等;“写”就是实践运用写作。

最后,我想引用《主题读写》的主编刘宪华的几句话: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绝大多数是在阅读中形成的,而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塔在课外。

得阅读者得天下,成阅读者成一生。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的“乐”就得到了语文的“魂”。

“1+N”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索尝试我们刚刚起步,有困惑、有迷茫,但我们也有坚持、有不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