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地测树计算表
森林资源管理 第三章 森林蓄积量调查(五)

三、测定树高
优势树种:一般测定不少于20 – 25 株。
选树原则:中央径阶3 – 5株,两 端径阶1 – 2株,其它径阶2 – 3 株。按径阶记录树木的胸径(至 0.1cm)和树高(至0.1m)。
混交树种:一般选测3 – 5株接近平均胸径的树
木的高。
2 实例:仍以0.2hm 的圆形
标准地的调查结果为例。
2、标准地边界的设置
正方形(矩形):罗盘仪测角、皮尺量 距、坡度6°以上要斜改平、测线闭合差不 超过1/200,同时要标明境界; 圆形: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不少于8 个方向确定标准地周界,同时要标明境界。
R
A
3、标准地面积(A)计算
正方形 = 边长×边长 = a2;
矩形 = 长×宽 = a×b;
标准地上总断面积计算公式
G
nd 40000
i
2 i
马尾松每公顷总断面积为
G 58344 0.2 40000 4.5823 5 22.91m 2
hm
2
阔叶树每公顷总断面积为
G 8336 0.2 40000 0.6547 5 3.27 m 2
hm
2
(2) 计算平均胸径
优势树种:见树高量测记录表
混交树种:树高量测记录表
株 树高 1 11.3 2 10.5 3 11.2 平均 11.0
优势树种:在方格纸上点绘树高—直径散点图。
优势树种 平均高
优势树种 平均直径
树高曲线的作用
1、查定林分优势树种的平均高:平均胸
径所对应的树高。
2、查定优势树种(马尾松)各径阶平均高
D0
8
马 尾
株 数 单株材 积
森林抽样调查—样地测设与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7.5样地测设01 02 03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小结 目 录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是指在实地测定样地边角并埋设固定标志的工作。
样地测设的方法有罗盘仪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两种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01闭合导线法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Array 1.确定样地形状为正方形,面积为1亩,在样地定位已确定并埋设角桩的西南角d点架Array设罗盘仪,按方位角0°,水平距25.82米确定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c点2.将罗盘仪移到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b点3.测量bc长度,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即|bc长度-25.82|≤0.51米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4.若闭合差大于规定的0.51米,必须重复上述1、2、3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5.若闭合差小于规定的0.51米,则在其它三个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角桩,外露10cm。
02对角线法对角线法操作步骤1.以样地定位时确定的位置为中心架设罗盘仪,往0°,90°,180°,270°四个方向分别用皮尺量取水平距18.26米确定方形样地四个角点,在四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外露10cm,称角桩。
2.用皮尺分别准确量测方形样地四条边长度,记录于样地周界测量记录表内。
每条边的标准长度应为25.82米,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既|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3.若|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则周界测量闭合差大于规定的标准,必须重复上述1、2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40cm、深50cm,坑槽内直角两边与样地边线平等,内角与角桩重叠,坑槽挖好后,将角桩按原位置移入坑槽内,打入实土10 cm,外露10cm,外露部分用松土覆盖。
角规测树——精选推荐

实验五 角规测树一、目的1、 理解角规测树原理,掌握角规的测树方法。
2、 掌握角规点抽样结合标准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 掌握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钢卷尺、测高器、布卷尺、角规、粉笔,数量各1。
三、实验内容(一)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1、 踏查全林,了解林分情况,在林内选取典型的测点。
2、 每一个测点上绕测时,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本实验共进选了两个样点测量。
在进行第一个测点绕测时还用皮尺量距s ,量距的目的在于验证角规原理测距离S ,与树木的样圆半径R 相比(gF 50D ),S<R 则相割,等于则相切,大于则相离;第二次只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记录数据。
表1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记录表测点1测点2胸径/cm 相切/相割 距离/m 胸径/cm 相切/相割 7.63相割 3.20 6.70 相割 8.27 相切 4.05 8.71 相割 9.23 相割 4.53 9.20 相切 11.70 相割 5.50 10.15 相割 15.20 相割 6.80 13.20 相切 14.85 相割3、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从课本的一元材积表(P129)查出各个径阶的形高,分别计算两样点各个径阶的材积合计,再累计求和求得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
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值即为该林分的平均蓄积量。
表2一元形高表径阶形高径阶形高4 3.875 15 5.9475 4.079 16 6.0836 4.371 17 6.2037 4.604 18 6.3278 4.816 19 5.9369 5.011 20 6.55410 5.191 21 6.61411 5.360 22 6.76612 5.520 23 6.87213 5.670 24 6.96714 5.813注:由P129一元材积表导出表3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1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1=FgZ*(fh)8 0.02421 0.00503 4.816 1.5 7.225 10 0.04077 0.00785 5.191 1 5.191 12 0.06243 0.01131 5.520 1 5.520 16 0.12230 0.02011 6.083 1 6.083 合计24.018 表4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2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2=FgZ*(fh)6 0.01236 0.00283 4.371 1 4.3718 0.02421 0.00503 4.816 1 4.81610 0.04077 0.00785 5.191 1.5 7.78714 0.08949 0.01539 5.813 1.5 8.720合计25.694由表3、表4可得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m3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5.694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25.694)/2=24.856m34、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两个样点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按分径阶和不分径阶两种方法计算,并取2个样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林分的每公顷林木株数。
测树学

名词解释1. 实验形数:)3(3.1+=∂h g V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一、实验原理样方法是用一定面积作为整个群落的代表,详细计算这个面积中得植物种类、频度、多度、优势度和重要值。
这个方法可以确定群落的优势种,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其他植被分析。
二、实验的准备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三、具体操作(一)样地设置与群落最小面积调查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我们还会用到罗盘来进行校准,保证测绳为直线,通过测量线上面的读数来确定样方每边的长度。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但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面积:草本群落:1m2,灌木群落:25 m2,乔木群落:100 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1.环境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林木生物量的调查方法【张连翔原著】

林木生物量的调查方法【张连翔原著】(生物量;生物量调查;生物量测定;标准地调查;样地调查)森林生物量的测定,不可能像农田或草原生物量的测定那样,将一定面积的森林全部都连根挖出来称重,这样做不但要花费巨大的劳动和很长的时间,而且在实际中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采取一种变通的方法。
目前在国际上常采用设立所谓“破坏性样地”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其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一、标准地(或称样地)的建立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1)对所调查林分作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及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设置标准地;(2)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3)标准地必需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1)标准地形状:样地一般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其一边的长度,最好至少要比该地段的最高树木的树高还要高些。
(2)标准地面积:按标准地上林木株数的多少为标准。
如近熟和成熟林应有100株以上,中龄林150株以上,幼龄林200株。
通常在一般的森林中可取20m×20m,30m×30m或更大些,在树种组成单一,林相整齐而又较密的中、幼林中,可适当减少到100-200m2。
3、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
当林地坡度大于5°以上时,应将测量的斜距按实际坡度改算为水平距离。
在进行标准地境界测量时,规定侧线周界的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
4、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准地设置好以后,应标记标准地的地点、测定并记录样地的GPS定位坐标、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及在林分中的相对位置,并将标准地设置的大小、形状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
5、样地的一般记载样地确定后,应按要求进行编号,记录各项自然条件,并把直接观测和简单测定所能得到的项目,尽量的记载下来,例如森林的树种组成、林龄、层次、结构、郁闭度、下木和草本地被植物的状况等等,在人工林中,通过访问还要把造林的措施和经营活动情况记录下来,以便作为分析和讨论中的参考。
测树学

一.填空题(共8题,32.0分)1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第一空:树种组成第二空:林层(林相)第三空:林分起源第四空:树种年龄第五空:树种直径及树高第六空:林分蓄积量第七空:林分密度第八空:林地立地质量2我国常采用的反映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三类预估模型为____、 ____、____。
正确答案:第一空: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第二空:单木生长(收获)模型第三空:径阶分布模型3孔兹干曲线的表达式为____,当树干形状指数r=0,2 时,干曲线的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
正确答案:第一空:y2 = px^r第二空:平行于x 轴的直线第三空:相交于x 轴的直线4角规测树中样圆半径计算式为____;当判定测定木为相切,则其样圆半径与____相等。
而当____时为相割。
正确答案:第一空:R = 50d/(Fg)^1/2第二空:测点到被测木间水平距第三空:水平距小于样圆半径R5常用来描述直径分布的威布尔方程其三个参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正确答案:第一空:位置参数第二空:尺度参数第三空:形状参数6一混交林分各树种蓄积量分别为桉树117 m3,火力楠53 m3, 八角6m3 。
则此林分树种组成式是____。
正确答案:第一空:7 桉树3 火力楠+八角7正常生长的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近似遵从____,即以____为峰点,呈单峰左右近似对称的____曲线。
正确答案:第一空:正态分布第二空:算术平均直径第三空:山状8一杉木胸径26cm, 望高11m。
用望高法公式计算的材积值为____m3。
正确答案:第一空:0. 4123。
二.判断题(共4题,16.0分)1一相思树伐倒木伐根直径21cm, 顶端直径6cm,长12m。
用司马仑式近似求积的计算值为0.2055 m3。
••正确答案:×2自然径阶是将林木直径按林分自然状况划分的径阶。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___是指树木被砍伐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后留下的净干。
二、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为V=g1/2L/24.其中,V为树干材积,g为中央断面积,L为树干长度。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则出现“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将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为1或2米,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其中,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为V=(g1+g2+…+gn)×l+1/3g'×l';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为V=(g+g1+g2+…+gn-1)×l+g'n×l'/2.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gL求导,得Pv=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胸高形数f1.3定义为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断面积、树高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胸高形数的实践意义是将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其中,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是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地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全龄林是指由不同龄级的林木构成的林分。
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它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用Dg表示。
林分密度是说明林木对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郁闭度和疏密度不同。
林分密度指数(SDI)是指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
立地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素的综合评价的量化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林分优势木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用林分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伐区设计小班号:样地面积:样地号:单位:公顷、厘米、米、立方米、株
径积
树种
检尺
总株数
保留木
砍伐木
杉树
马尾松
检尺
总株数
株数
小计
平均
Hale Waihona Puke 直径平均树高单株
蓄积
径阶蓄积
检尺
总株数
株数小计
平均
直径
平均
树高
单株
蓄积
径阶
蓄积
样地计算
样地平均直径:
样地平均树高:
样地总蓄积:
每公顷蓄积量:
保留木平均直径:
保留木平均树高:
保留木蓄积量:
保留木每公顷蓄积量:
砍伐木平均直径:
砍伐木平均树高:
砍伐木蓄积量:
每公顷砍伐木蓄积量:
砍伐木出材率:
每公顷砍伐木出材量
每公顷砍伐木非规格材:
采伐类型:
采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