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一、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名言“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他很欣赏这句话,便把它讲给他的好朋友。

而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两个人于是争论起来。

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

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开头是这样写的: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

对此,我也深表同感。

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评议材料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新材料作文开篇如何引述材料

新材料作文开篇如何引述材料

①在两块蛋糕面前,不同修养不同心态的人有不同的想 法和做法,我很赞赏有感恩之心的人,“我得马上把它送人, 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 (开篇引材) ②说得多好呀,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美好心灵,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蛋糕—物质诱惑的思想境界: 面对诱惑,心怀感恩。(由材料提出自己的论点) ③这是一种高尚的、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尤其是处于 这样的社会。的确,处于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时 时处处都会感觉到物质、经济、利益等意念对我们的冲击, 稍为不够清醒,我们很容易就会陷进诱惑的漩涡,失去自我。 而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像有感恩之心的人那样,在生活日益丰 裕的同时,还要有“比我饥饿的人还多”的意识和爱心,那 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快乐,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在这 一点上,不少前人已给我们做好了榜样。 (议论过渡)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草没有大树的高大,却奋力的长出 自己的嫩绿,点缀大地;小溪没有大海的 波涛汹涌,却在山涧谱出自己生命的乐章, 唱响山涧。材料中的演员也一样,角色虽 小,但她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角色。所以 说,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做好自己,方能 创造自己的辉煌。
练习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 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岛上住着 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 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 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 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 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第一段,开篇引材或介绍画面内容。须注意:
①内容上,要简洁概括,两三行即可。可用摘引关 键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的方法。 ②表达方式上,只陈述,不议论。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案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案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2. 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引述材料,使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含义、特点及引述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作文的定义和作用。

b. 提问:什么是材料作文?它有哪些特点?2. 讲解:a. 讲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b. 讲解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c. 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3. 实例分析:a. 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方法。

b.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文开头的优点。

4. 练习:a. 让学生动手练习,创作一篇以给定材料为开头的作文。

b.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学生的作文开头。

5. 总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引述材料在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b. 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引述方法的掌握以及作文开头的创作。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作文批改、学生互评。

3. 评价标准:a. 理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能正确解释材料作文的定义,了解其特点。

b. 掌握引述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引述方法,巧妙地引入材料。

c. 作文开头创作:开头部分引人入胜,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资深作家或语文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作文开头时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或写作工作坊,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3.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集或文学作品,学习借鉴其中的开头技巧。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

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这是很多考生都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在写作时,能准确恰当地引用一句话或一个事例等,就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若是因不了解而胡乱引用,则只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1、有针对性地引用引导语中的原话,也可以直接引用其他学者名人、古诗词的某些语段。

另外,为增加所引内容与主旨之间的贴合度,我们还要注意:(1)引用原话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有任何偏差;(2)原话未涉及到但又值得引申的观点,需加引号;(3)正面说理或阐明道理的原话应引进结尾。

此外,除了最后几段和主体部分,开头引用可以少些,前边就尽量避免吧!如果全篇文章每处都引用别人的话语来说教,那么势必给人不伦不类、故弄玄虚的感觉。

2、概括地引用引言里提供的一两句观点。

这种方法比较常见。

它是将文字材料中一般化的抽象的叙述变为具体化的形象的描绘,从而把引言中概括的东西,再现出来。

运用这种方式,最好先选择一下自己熟悉的事物、典型的情节或细节,经过精心的思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概括性引用,不仅显示了你丰富的知识积累,同时更易被阅卷老师所接受。

但千万记住不要照抄原文哦!你懂的!3、重新组织整合引言中的论据。

在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需对其重新整合。

也许有人会担心,重新整合会不会失去引言中观点的准确性?这大可放心,老师不会太仔细地推敲,他们没有那么无聊!重新整合的目的,是使你已有的认识更深刻,逻辑性更强,更便于读者阅读,使你的文章言之有序。

4、化繁为简,点睛式引用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我们想抓住某一件事情的本质,往往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

因此,考生不妨试着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撷取引言中极其重要的一两句话,并用简练的语言把其意义揭示出来,使你笔下的这段话语充满神奇的魅力,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化长为短,随手拾用引言中的一两句话,尤其是其中含有深邃哲理的话语,并且用上它们各自特定的修辞格,就会产生意味隽永的效果。

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里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些优美绝妙的文句,只要稍做改动,拿来形容如今人才济济却良莠不齐的社会现状,效果一定非凡!6、化静为动,随机生发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要对其略微调整,即适当增删。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四种方法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四种方法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四种方法材料作文中,在概括材料和引用材料中,角度不同,概括和引述的角度也不相同,要抓住主要对象的主要事件,其他次要的对象可删除不叙。

引述材料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套用---全部引述。

概用---高度概括材料内容选用---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部分略去不提。

化用---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方法一:套用如果所供的材料是名人名言,或者富有哲理的话则可以直接引用。

例子1: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照搬材料)如果我们因为逝去的东西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已,那么我们将逝去现在,逝去未来。

所以放下过去,着眼当下,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例子2: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照搬材料)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寻找最初的自己,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唯一途径。

方法二:概用-----高度概括材料高度概括材料,需要找出文中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其余的次要对象事件都可以删减。

复杂材料进行概述大意,细节的东西都不要。

注意:概用材料时,提炼的中心不同,概括的角度也不同。

要围绕中心来概用材料,不能盲目的复述材料。

例子1: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

”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概用: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橙子精心介绍了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1 / 8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一、要不要引述材料我认为,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述材料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好习惯,引述材料能够较好地围绕材料的中心,降低跑题、离题的风险,同时通过引述分析材料,得出中心,又能使行文自然,使行文思路顺畅,是那些语文素养不高、一拿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发愁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凑足八百字。

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决无话可说,何乐而不为?我是主张要引。

二、引述材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办法(一)全盘照抄型这里有一个例子,这是以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后面的例子也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种典型例子。

对于今天的你们来说,材料虽然有点旧了,但存在的错误与你们有些相同,所以我今天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材料是:某乡村小学生的上学路上有一条河沟,春天涨水时,身材高大的男校长总是到河边接送学生,背他们淌水过河。

为此,他得到普遍的好评,不久,被提拔到高一级学校任职。

接替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女校长,她只能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强帮弱,大帮小。

此外,她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了拨款,在河沟修建了小桥。

不过她从未得到过表彰奖励。

甲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着学生们淌水过河,人们看见了他脖子上淌着的汗水,他湿漉漉的裤腿,看见了他每走一步中夹杂着的热诚与真挚,爱心与奉献,这让他受到了民众的赞美,最终得到领导的赏识,提拔到高一级的学校做校长。

然而身材矮小的女校长,由于身体孱弱,不能背孩子过河,但她一直向上级部分反映情况,争取到资金,在河上建了一座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可她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

乙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学生淌水过河,受到提拔。

身材矮小的女校长争取到了资金,在河上建了座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

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是看表面,而应客观公正地评价。

甲同学按原材料照抄。

引述的材料没有重点,只是按照原材料的叙述讲述了事实,没有方向、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观点的表达,自然就无法立论,文章没有观点,也就无法达到提出问题的目的。

乙同学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简洁,只用了不到70个字就将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而第一位同学基本上是对材料的照抄。

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如何解决引述材料时全盘照抄的毛病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如果你要写议论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问题,摆明观点,引述是为了是你的观点有出处,使行文更加自然。

像乙同学观点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人”,很显然她是整体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去立意的,因而在选择引述材料的部分时,作者侧重在他们做了什么事后,对他们行为的评价,其他的内容则通通略去。

其次,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与自己观点相关的文字概述出来这则材料中对小河沟的介绍,对女校长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如何过河等文字的叙述,与作者的立意没有多大的联系,因而乙同学在在引述的时候都省去了。

这样引述材料干练、干净,使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相反,甲同学在引述材料时,不仅繁琐,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在表达方式选择运用了描述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是议论文非常忌讳的。

(二)材料叙述太过简略与全盘照搬材料相对的是,引述材料时,叙述太过简略,使行文缺乏自我分析,没有自我观点。

我们要注意,我们写的文章是个读者看的,我们要替读者想想,我们不去陈述材料,读者就会摸不着头绪,不明白你要讲什么?为何要讲?材料的引述太过简略,就会导致读者看不懂,影响你的表达效果。

这次我布置作文材料是这样的:我站在一株孤零零地生长在一座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面前,想象着花儿会感到的孤寂。

“早上好,你是此处最美丽的花朵!”我由衷地赞美道。

“‘最美丽’是什么意思?”她问我。

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奇。

“你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开辟道路时,会感到痛苦吗?”花儿说:“‘痛苦’”是什么?”“那你现在在想些什么?”“我在想何时将芳香从我心中溢出,散发在我周围的空气里。

而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她说。

“对你的奉献,你将会得到什么呢?”“我不考虑这些。

我从不问获得,我只给予。

”花儿说。

我感到自己似乎是在用另一种语言和她说话。

“那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花儿说:“凋谢,走向老年的平静。

给予馨香,留下智慧,这是多么美妙啊!”这则材料比较复杂,能切入分析的点非常多,一个是对“美丽”的理解,一个是对生活“痛苦”的理解,还有是对生存“价值”和“梦想”的理解,材料双方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理解的差异,你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呢?这就需要你做出选择,说出你的观点。

下面这位同学的观点是:无视痛苦地绽放。

而要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就要围绕“无视痛苦”这个点来引述材料。

他的引述是这样的:花儿在花园里,孤零零地舒展开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它说,痛苦是什么?不得不承认,这位同学引述材料很简洁,也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它说,痛苦是什么?”,他抓住了关键,摆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从前文的引述我们知道,花儿为何会发出“痛苦是什么?”的反问,是我质问的结果,读者很难与后面所要论述的“痛苦”相联系。

如果不引述会让读者一头雾水、甚至产生莫名其妙之感。

我们可以做这样较的修改: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儿,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努力开辟道路,努力舒展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当人问她会不会感到痛苦,她反问道:痛苦是什么?这样修改后,突出了导致痛苦的因素,即生存环境的恶劣:被遗弃的花园,泥土的黑暗与沉重等,这样较为详细的引述,既可以展示我们描述的功底,展现我们语言文字的水平,又可以为议论文语言增添没敢,更利于后文围绕无视痛苦来展开分析与论述。

(三)对材料作过多解读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文字:卢浮宫失火,只能救出一幅画,我会选择哪幅?如果我选择救最贵、最有价值的那幅画。

往往这幅画是被收藏在博物馆的最深处,我冲进火海中,在火舌与热浪中开辟道路,我为了救画,赴汤蹈火。

但我在路上,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而体力不支,与画一起葬身火海。

如果我选择我最喜欢的那幅画。

我记得这幅画的位置,我冲进火海,沿着熟悉的道路找到了它。

我准备把它抱走,突然发现在火海中,这幅画比平时美上10倍。

我忍不住驻足观赏,我惊艳于它的美,最终抱着它一起化为烟尘。

如果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我冲进去,迅速拿下画作,又迅速离开博物馆,最终画作得到抢救,我也保全自己的性命。

救出离出口最近的画,我不需要赴汤蹈火,我不会忙着欣赏它,我把它救出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幅画无疑是最适合被救出的画,而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无疑是应该获得金奖的答案。

其实,在失火的卢浮宫选画和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一样,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比卢浮宫的收藏还多,但我们也只能选择一条。

这是卢浮宫着火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材料。

这位同学的问题有二:1.对材料中不同人的做法分别进行假设,并设定其后果,而这些假设与自己论述的中心——学会选择,联系不是很紧密。

2.表达方式的选择有问题。

在引述材料的时候,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而是详细地假设我有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知道议论文应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引述材料,在分析和得出结论的时候同样是以简洁的语言,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得出结论等。

接着我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

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

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

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就这则材料来看,主要涉及陈作兵和他父亲两个人物。

那么从陈作兵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医生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更重要的是尊重父亲的选择,让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的日子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可以有两种立意:理性的放弃也是一种孝道;有一种孝道叫尊重。

以后一种立意为例,如果要引述材料,可以这样去引述。

如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可立意为:尊重生命,活出人生的精彩。

那么可以这样引述:陈作兵的父亲得知自己已经罹患癌症,到了晚期,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躺着医院里接受治疗,苟延残喘地延续生命,而是毅然决定放弃治疗,回到老家,种菜、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平静、满足地离去。

可以说陈作兵的父亲是一个智者,他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懂得尊重生命,不去苟延残喘地延续生命,而是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尊严、有意义地活出人生最后的精彩。

试想如果陈作兵的父亲没有选择放弃治疗,而是整天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无数根管子来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而相反,他选择了回到老家,与大自然亲近,拥抱自己的出生地,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体会一种别样的亲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病痛,他安然接受,有意义、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活出了最后的精彩。

当年我是把这个材料当做思辨思维让学生来训练的,今天我再次用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当然角度不同,引述时的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三、学会用引述作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篇《意林》上载来的一篇文章所谓的成熟,就是不抱怨吴淡如在广播节目上访问一位知名的女总裁。

两年前,年纪不大的她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因手术失败,差点儿变成植物人。

捡回一条命后,她的记忆力几乎耗尽,肢体动作也无法协调。

在她病危时,先生还告诉儿子:妈妈可能不再是从前那个能干且神采飞扬的妈妈了,我们要照顾她一辈子。

很幸运地,她克服了一切。

先生陪着她复健,一路走来,她终于又回到职场上,比从前更加练达世事,企业的版图又扩大了。

很显然,她的人生中最幸运的事之一,就是有个好男人陪伴。

我问她:“你对好男人的定义是什么?”和她聊天,发现她的先生是个很有趣的男人。

他四十岁时就决定退休,过他想过的生活,既然老婆是个难得的精英,他就在背后全力支持老婆的工作,老婆遇到解不开的难题,他就是她的心灵导师,有时也替她出头,甚至帮她要回了一笔本来要不回的债务。

他并没有干涉她的人生选择,但在她人生的关键时刻,他都不曾走开。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男人就是成熟的男人。

”“所谓成熟,就是不抱怨。

遇到难事,不会只想要抱怨或发泄情绪,会帮助你,不会拖住你。

”她说。

没错,好男人不必拜相封侯。

有这种特质的男人,一定很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有坚定的自信心,才会让女人有真正的安全感。

他们是一对能够互相供应安全感的夫妻。

她也一向对丈夫前妻所生的儿子视如己出,是个有大度量的女人。

好男人好女人,说穿了,还是“情商”二字。

情商都不是从小就有的。

有人从小脾气好,有人修养好,但那都不是情商高。

面对困境,能够共体时艰、互相支持、镇定以待,才是真的情商高。

另一半只有情商高,才能够真正地对你好。

点评:本篇文章是篇说理性的文章,说明了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作者的观点是好男人是成熟的,怎样的男人才是成熟的呢?作者通过一个家庭故事给我们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